更新日期:2010/06/03 20:38:43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22講)

CD(上)共下士道 8-7    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蔣揚仁欽中譯

如果我們造惡的話,惡業不會隨意、輕易的被棄我們的,也就是說如果今天造了殺人的殺業,它的異熟果不僅會讓我們墮入地獄以外,縱使經過了好幾世、好幾劫,從地獄裡面轉為了人道,可是到人道之後,仍然必須接受之前殺業的等流果,所以不只有異熟果,還有等流果的,還有增上果的。

等流果又有分造作等流果,以及領受等流果。像是投生於人道之後,因為之前殺人的緣故,令別人的壽命減短,所以壽命也跟著減短,所以雖然投生於人道,但是壽命會減短等,這種是領受的等流果。造作的等流果,就是因為之前殺人的緣故,所以今世就變成很喜歡去殺畜生,或者動物等。我們可以從一些小孩子身上會覺得,奇怪!這小孩子父母親沒有這種的習慣,為什麼這小孩子怎麼這麼喜歡殺害小動物,這種幾乎都是由所謂的殺生造作等流的緣故。現在看宗大師在本文裡面有說到:

寅三、此等之果

第三、其果分三。也就是十惡業的果可以分三者,異熟果者。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一一能感生那落迦,地獄這是上品,中十,中品的十惡業,一一感生餓鬼,上品的殺生能感地獄,上品的邪淫能感地獄,上品的偷盜能感地獄,同樣的上品的惡語、綺語都是能夠感得地獄的。同樣中品的殺生能感餓鬼,中品的偷盜能感餓鬼,中品的邪淫能感餓鬼等。下品的部分能感畜生,所以宗大師在本文有說到:下十一一能感旁生,也就是下品的殺生、下品的偷盜、下品的邪淫、下品的兩舌、下品的妄語、下品的惡口、下品的綺語、下品的貪瞋邪見等,每一者都能感得畜生,這以上是《本地分》裡面所說的。

可是在《十地經》裡面,所說的內涵有點不同,尤其是在中下惡果的時候,是相違的。十地經說,中下二果與此相違。也就是之前在《本地分》說到,中品感得餓鬼,下品感得畜生的部分,在《十地經》裡面是剛好顛倒的。變成中品感得畜生,下品感得餓鬼。這以上是講到異熟果的部分,現在是講等流果的部分。

異熟果就是由殺生的業,會直接感得的果報,也就是平常說的會受果報,會遭報應,就是異熟果的意思。雖然從地獄裡面,再次的投生於人道了,乍看之下,好像還清了以前的業債,其實還不然,還有剩餘的業的力量存在。由這個業的力量,會產生等流果。等流分造作等流和領受等流,我們先講領受等流的部分。在此有說到:

135頁)等流果者。謂出惡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如同下述所說的,會獲得什麼樣的領受等流呢?壽量短促,是由殺生所感得的領受等流。資財匱乏,是由偷盜。由邪淫感得妻不貞良。由四種語的惡業,有次第的感得,多遭誹謗,親友乖離,聞違意聲,言不威肅。由貪、瞋、邪見這三者的上品,由意者的貪瞋癡,而感得了強烈的貪瞋邪見這三者。所以在此說到,貪瞋癡三,上品猛利。也就是在過去世,隨著強烈的貪、強烈的瞋、強烈的邪見,墮落到地獄之後,再次投生於人道的話。已投生的這個人道,就很自然的、很容易產生強烈的貪、強烈的瞋、強烈的邪見,所以叫上品猛利。

諦者品及十地經中,於其一一說二二果,那兩種果呢?謂:「由殺生的緣故,設生人中,壽量短促多諸疾病。由於偷盜的緣故,而說到了資財匱乏與他共財。由於邪淫的緣故,眷屬不調或非可信,妻有匹偶。由妄語的緣故,而受到了多遭誹謗,受他欺誑。由兩舌的緣故,而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呢?眷屬不和,眷屬鄙惡。由惡口的緣故,而得到了如此的領受等流,也就是聞違意聲,語成鬥端。由於綺語的緣故,受到的是語不尊嚴,或非堪受無定辯才。由第八支貪的緣故,而得到了貪欲重大不知喜足,尋求無利或不求利。由瞋恚的緣故,所以感得損害於他,或遭他害。由邪見的緣故,而得到見解惡鄙,諂誑為性。」諸先尊長說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什麼叫做等流的意思呢?縱使投生於人道,還是會歡喜殺生等,這個是造作等流果。之前所說的是領受等流,前所說者,是領受等流果。

不只有了異熟果,還有等流果以外,還有增上果。增上果一般都是比較偏屬於共業的部分,也就是由自己的業,慢慢地去影響自己周遭的環境,所以由殺業會感得自己的周遭環境,什麼樣的惡果呢?在此說到,諸主上果或增上果者,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這是第一者。由偷盜的緣故,第二不與取者,謂眾果尠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果多乾枯及全無果。欲邪行者,由邪淫感得,謂多便穢,泥糞不淨,臭惡迫迮,不可愛樂。

虛妄語者,由虛妄的緣故而感得謂農作行船,事業邊際,不甚滋息,不相諧偶,多相欺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離間語者,由離間的緣故,而感得謂其地處丘坑間隔險阻難行,饒諸怖畏恐懼因緣。粗惡語者,由粗惡語的緣故,而感得謂其地所多諸株杌,刺石礫瓦,枯槁無潤,無有池沼,河流泉湧,乾地鹵田,丘陵坑險,饒諸怖畏恐懼因緣。諸綺語者,由綺語的緣故感得,謂諸果樹不結果實,非時結實,時不結實,未熟似熟,根不堅牢,勢不久停,園林池沼,可樂極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貪欲心者,由貪欲的緣故而使得,謂一切盛事,經歷一一年時月日,漸漸衰微唯減無增。瞋恚心者,謂多疫癘,災橫擾惱,怨敵驚怖,像現在這世界有很多的災難,這就是由瞋恚所感得的共業果報、增上果,獅子虎等,蟒蛇蝮蠍,蚰蜒百足,毒暴藥叉諸惡賊等。諸邪見者,由邪見的緣故而感得謂器世間,所有第一勝妙生源悉皆隱沒,諸不淨物乍似清淨,諸苦惱物乍似安樂,非安居所,非救護所,非歸依所。

這以上就是在決擇業果,可分三者裡面有顯示黑業、白業果以及業餘差別。至於顯示黑業果的部分,已經結束了。現在是講到第二,顯示白業果。

丑二、思惟白業果(分二)

     寅一、白業

寅二、果

寅一、白業

思惟白業果的部分,可以分兩者,白業和果兩者,首先先講白業的部分。何謂白業呢?白業的意思,就是透過殺生的過患思惟,刻意的去防護殺生的罪行;或透過偷盜過患的思惟,刻意去防護、或者是靜息這種偷盜的行為、偷盜的惡行,或者透過邪淫過患的思惟,刻意的發起善心,來靜息邪淫,這個叫做白業。所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是當因緣有殺生的因緣、有偷盜的因緣、有邪淫因緣的時候,透過過患的思惟,刻意的去阻擋、來防護,這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而不是說什麼善惡的辨別都沒有,只是不殺生而已,並不是的,這不叫做不殺生的善業。在此說到:

136頁)本地分說,於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語四意三,亦皆如是。其差別者,謂云語業及云意業,事及意樂,加行究竟,如應配合。例如遠離殺生業道事者,謂他有情。同樣的在不殺生的善業裡面,如同之前所說的,事、意樂、加行、究竟一樣,在此也是有的。遠離殺生的善業,事、意樂、加行、究竟裡面的這個事者是什麼呢?就是他有情。意樂者,謂見過患,起遠離欲。意樂是什麼呢?也就是看到殺業的過患,而想要去遠離殺業。加行者,謂起諸行靜息殺害。其加行是什麼呢?就是平息或者是靜止,或者是停止殺業的加行。究竟者,謂正靜息圓滿身業。究竟是什麼呢?謂正靜息圓滿身業,也就是完全的停止,決定不殺,而且完全的防護。以此道理,餘亦應知。同樣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都有所謂的事、意樂、加行、究竟這四者。如同之前所說一般,其餘的九種善業,要如此的了解。同樣的白業又有分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這三者。現在講果的部分。

寅二、果

137頁)果中有三:異熟者,謂由軟中上品善業,感生人中,欲界天中,上二界天。諸等流果,及增上果,違於不善,如理應知。「違於不善」就是說之前在殺業的時候,所謂不善就是惡業,之前在殺業的時候有說到等流果和增上果種種的果報,這種的顛倒、正相反,就是不殺生的等流果和增上果,所以叫違於不善。剛剛好跟之前所說的不善業是顛倒的,這就是等流果和增上果,如理應知。

十地經說,以此十種,怖畏生死,離諸悲心,由隨順他言教修習,辦聲聞果。十地經裡面有說到,依由這十種的善業,讓我們生起了出離心,但是在沒有大悲心的情況下,依由他人的言教來修習,這種的十善業,會感得聲聞果。

又諸無悲,不依止他,欲自覺悟,善修緣起,辦獨勝果。同樣的對生死產生怖畏,可是卻又沒有大悲所滋潤,卻不需要依靠他者,能夠自己覺悟,善修緣起的話,這種的十善道,就有辦法成辦獨覺果。

若心廣大,具足悲心,善權方便,廣發宏願,終不棄捨一切有情,於極廣大諸佛智慧,緣慮修習,成辦菩薩一切諸地波羅蜜多。由善修習此一切種,則能成辦一切佛法。如是二聚十種業道,及彼諸果,凡餘教典,未明說者,一切皆是如本地分,攝決擇分意趣而說。所以由大悲心滋潤的這種十善業道,將能夠成就一切遍智,也就是正覺果位。這以上的黑白兩者的十種業道,還有十種業道所引發的果實,在其他教典並沒有清楚的地方,我們可以參考《本地分》還有《攝決擇分》而來了解。在決擇業果的時候,說到顯示黑業和顯示白業,這兩部分都結束了。

丑三、業餘差別

現在說到第三者,業餘差別。業餘差別所要講的內涵,就是無論是黑業、白業,他自己又可以分為引業以及滿業兩者,在此宗大師又說到:

第三、顯示業餘差別中,引滿差別者。引樂趣業是諸善法,引惡趣業是諸不善。會讓我們投生於善趣的這個引業,一定是善法;會讓我們投生於惡趣的引業,一定是惡業。可是在善趣的滿業,不一定是善業;在惡趣圓滿的滿業,不一定是惡業。為什麼呢?所以在此有說到:諸能滿者,則無決定。於樂趣中,亦有斷支,關節殘根,顏貌醜陋,短壽多疾,匱乏財等,是不善作。雖然投生於人道,投生於善趣,可是在人道裡面,有所謂的時常生病,或者作什麼都很不順利,諸如此類的,這種痛苦是由惡的滿業來圓滿形成的。所以由引業雖然生於人道,但是由惡的滿業,使得雖然在人道當中,但是有所謂種種的困難和障礙,這是由惡的滿業來圓滿的。

同樣的,雖然引業是惡的,讓他投生於畜生道中,可是由善的滿業,使得在畜生雖然變成動物了,可是卻非常的富貴,而且受到主人的照顧,一切都非常的圓滿,這是由善的滿業,可是圓滿的地方卻是在惡道,在此有說到:於諸旁生及餓鬼中,亦有富樂極圓滿者,是善所作。由如是故,共成四句,所謂四句的意思,就是有四邊的關係,那四者呢?雖然這部分達賴喇嘛沒有多作解釋,但是因為四句是很重要的緣故,所以這部分我作補充。

四句是那四句呢?某一者屬甲乙皆是,我們要找到一個東西,既是甲也是乙,所以甲乙有同屬,這是第一邊,也就是第一句;甲不一定是乙,這是第二句或第二邊;乙不一定是甲,這是第三邊;甲乙皆非,這是第四邊。我再反覆一次,甲乙皆是第一句,或者第一邊;甲非定屬乙,第二邊;乙非定屬甲,第三邊;甲乙皆非,是第四邊。

就是說引業和滿業,有善的引業,不一定有善業的滿業;有善的滿業,也不一定有善的引業。善的引業和善的滿業,有四邊的關係,怎麼說呢?有善的引業,也有善的滿業的人,就像他投生於人道,所以有善的引業;在這個同時,他一切的受用也都非常的良好,所以也有善的滿業,這是甲乙皆是。所以甲乙有同屬,他兩個有共同相屬的,所以叫甲乙有同屬。就像是投生於人道,非常富貴,具有權利,而且暇滿人身,一切都非常圓滿的人,引業也是善、滿業也是善,所以叫甲乙有同屬。

有善引業,不一定有善滿業,如同投生於人道的乞丐,他有善的引業,但是沒有善的滿業。所以甲非定屬乙。

乙非定屬甲,就是說雖然有善的滿業,但不一定善的引業,就像是富貴人家的寵物,牠有善的滿業,因為牠非常的受到照顧,牠有善的滿業,可是沒有善的引業,因為牠投生於畜生道。

兩者皆非,兩者都不是,就像在無間地獄裡面受苦的這個眾生,沒有善的引業,也沒有善的滿業,所以就是有四邊的關係。這是我多作四句的補充,達賴喇嘛並沒有說到。

謂於能引善所引中,有由能滿善所圓滿及由不善圓滿二類。也就是說善的引業,具有善滿業和沒有善滿業兩者。雖然引業是善,可是不一定它的滿業也是善,滿業是惡的也是有。所以在善的引業當中,有善的滿業,也有惡的滿業,有兩者。同樣的在惡的引業裡面,也有善的滿業和惡的滿業,也有兩者。所以於諸能引不善引中,有由能滿不善圓滿及由善法圓滿二類。集論云:「應知善不善業,是能牽引及能圓滿,於善惡趣受生之業,能牽引者謂能引異熟,能圓滿者謂既生已,能令領納愛與非愛。」俱舍論云:「由一引一生,能滿則眾多。」

接下來又說到不同的說法,像《俱舍論》裡面認為,一個引業它只能引一生而已,它不能引眾多生,所以謂由一業能引一生,非能引多,亦非眾多共引一生。也不是很多的引業,能夠引得一生的果報,這也不是的。所以一個引業它的決定就是一個果報一生,這是《俱舍論》裡面說的。諸能滿中,則有眾多。可是滿業卻不一定,一個滿業能夠滿好多世。但是《集論》裡面卻有不同的說法。

集論則說,頗有諸業,唯由一業牽引一生。有些業裡面,是一個引業一生,但是又有諸業,唯有一業牽引多生。又有諸業,唯由一業牽引多生。但是有其他的引業,是由一業牽引多生,就像造一個業,所以五百世感得畜生道的。頗有諸業,由眾多業牽引一生。而且由眾多的引業,而去牽引一生。亦有諸業,由眾多業牽引多生。由不同的業牽引多生,這也都是有的,此是《集論》裡面所說的。所以《集論》的解釋裡面,有這麼說,釋中說云:「有由一剎那業,唯能長養一世異熟種子。及由彼業而能長養多世異熟種子。有由多剎那業,唯能數數長養一世種子。及由眾多互相觀待,而能數數長養輾轉多生種子。」這以上是屬於引業和滿業的部分。接下來是說到了,作與增長的差別,也就是定不定受業。

138頁)定不定受業者,如本地分云:「順定受業者,謂故思已,若作若增長業。什麼叫做定業,什麼叫做不定業呢?定業就是已作、也增長的這種業,叫做定業。什麼叫不定業呢?已作不增長,或增長卻沒作,或不作或不增長,這屬於不定業了。在此有說到: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作和增長的差別是什麼呢?在這裡有說到,作與增長所有差別者,即前論云:「云何作業,謂若思業或思惟已身語所起。」這叫做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透過了思惟,像是造了殺業來講,由身體已經形成了這個殺生的動作,像是殺魚、殺動物的這個殺業,這個動作已經作了,這個叫作業,因為已經作的緣故。可是這不一定叫做增長,為什麼呢?因為增長業,他必須十個條件,那十者呢?在此有看到:

又云:「增長業者,除十種業,除了這十種條件以外,其他都屬於增長業,在這十種條件內叫做不增長業。不增長業的十者,是指那十者?夢裡面所作,這是屬於不增長的,謂一、夢所作,二、無知所作,三、無故思所作,四、不利不數所作,不利就是不猛利、不強烈的意思,不數就是沒有反覆的意思;並非是強烈,也並非是反覆所作。五、狂亂所作,自己一下子昏迷了,或者是迷惑了,就是昏昏的這樣去作,叫做狂亂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樂欲所作,並不是自己想要做的,自己本身沒有這個意思的意思。八、自性無記,這個補特伽羅本身,並沒有所謂能夠辨別是非的能力,他沒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這種的補特伽羅,我們叫做自性無記的補特伽羅。有一些人就是天生智障,沒有辦法辨別是非善惡,像這種的人去做,就是屬於自性無記了。九、悔所損害,也就是做完之後,馬上懺悔,或者後悔,叫悔所損害。十、對治所損,或者是在做的時候,透過法義的思惟,來對治現在所做的惡法。這十者是屬於不增長業,除了這十種不增長業以外,所有的業都屬於增長業。所以除此十種業所餘諸業,都是屬於不增長業。不增長業就是如同之前所說的。所以在此說到:除此十種業所餘諸業。不增長業者,謂即所說十種。」

什麼叫做定業呢?定業就是已作也增長,不定業就是已作不增長,或增長但沒有作。什麼叫增長沒有作呢?就是你很想作,你一直都在思惟想要殺,想要偷盜,或者想要殺魚,或者什麼等等的,可是你沒有去作到,這叫做雖增長然未作的業。像這種的話,就屬於不定業。定與不定的意思就是,因為已經作了,也增長了,所以感果的能力非常的強大,幾乎他的異熟果決定會感得的緣故,所以叫做定業。

不定業就是說,以優先次序來講,比起定業而言,他的力量或者沒有作,或者無增長的緣故,所以力量微弱,叫做不定業。以感果的優先次序來講,它是排後面的,所以稱為不定。

攝決擇分亦說四句,《攝決擇分》裡面有說到四者的關係,針對殺生的業來講,一、作殺生而非增長,謂無識別所作,第一句話應該叫做智人所作,不應該叫「無識別所作」,藏文發音應該是尾音往上揚,就是有智慧的人。因為智者所作的緣故,所以不會增長,雖然作了但是不增長。夢中所作,非故思作,並不是明知故犯的去作,自無樂欲他逼令作,被他所逼的情況下而作。若有暫作,續即發起猛利追悔及厭患心,懇責厭離,正受律儀,令彼薄弱,未與異熟,便起世間所有離欲,還未感果之前,透過禪定的力量,讓自己暫時遠離欲界,損彼種子及起出世永斷之道,或者是還沒有感得異熟果報之前,透過現證空性的智慧,讓自己完全斷除這個種子,害彼種子。這個是屬於已作,但卻非增長,這是針對殺業來講。

第二者是什麼呢?因為在此說到四句,就是四邊的關係,首先先講到了甲非定屬乙的部分,現在說乙非定屬甲的部分。乙非定屬甲就是,二、增長而非作者,雖然是殺業增長,可是並沒有作,就像為害生故,為了損害、傷害,於長夜中,數隨尋伺,然未殺生。一直想要如何去殺生,可是卻還沒有真正去作殺生的行為,這叫增長然沒有作。

三、作而增長者,謂除前二句一切殺生。就是前兩者都不是的情況下,既不是已作未增長,也不是增長未作,就變成又作又增長,所以遠離前兩者,就是甲乙有同屬,就是甲乙皆是。四、非作非增長者,甲乙皆非,非作也非增長者,謂除前三。就是遠離前三者,這三者都不是,就是甲乙皆非。同樣的道理,不只殺生以外,從不與取乃至綺語,從偷盜乃至綺語,我們都應該如同之前所說的解釋般去應用它,所以隨其所應如殺應知。如同之前殺生所解釋般,我們應該了解到,有這種作與增長之間的關係。

於意三中,無第二句,但是在意業這三者裡面,也就是貪瞋邪見這三者裡面,並沒有所謂的增長未作,因為貪欲裡面它的作就是反覆的去想,當反覆的去想的時候,在增長的時候,就等於已經作了,這個意已經作到它的動作。所謂增長的意思就是反覆的去緣它,反覆去緣它的時候,這時候意已經有它所謂的動作了,而不是沒有動作,所以沒有所謂的增長未作,沒有這回事了。

於初句中,亦無不思而作,他逼令作。而且在意業裡面,尤其在第一者,作而無增長的部分,並沒有所謂的不思而作,這是沒有的。因為意它思的話,就已經它作了,意的作就是思的意思,意有思就是意有作。這跟身體不一樣,我們有時候想要用身體去作某個動作,但不一定身體一定會作出這個動作。可是當我們的意有這樣的思惟,變成意已經有這個動作了,所以在意裡面,並沒有所謂的不思而作,這是沒有的。也沒有他逼令作,因為沒有人可以控制我們的思想說一定要這樣想,這是沒有的。所以在意的三業裡面,尤其在第一者,作而不增的這部分,並沒有所謂的不思而作,或他逼令作,因為他人沒有辦法控制我們的想法說一定要這樣想,這是沒有辦法的。

至於這個果實,什麼時候會感果呢?於是宗大師在此說到,有三種不同的時段,第一是現世報,也就是今世決定會感果的叫現世報,現世感果的這個果報,叫現世報。第二叫順生受者,順生受報,就是在第二世的時候感果。第三者順後受者,也就是第三世以後,感得的果報,叫順後受報,而分三者。在此可以看宗大師在本文有說到:

139頁)決定受中,依受果時分三。其中現法受者,也就是現世報,謂即彼果現法成熟。本地分說此復有八,若由增上顧戀意樂,顧戀其身,財物諸有,造作不善,於現法受。若由增上不顧意樂,不顧彼等,作諸善法。如是若於諸有情所,增上損惱增上慈悲。又於三寶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於此所,增上淨信,勝解意樂。又於父母諸尊重等恩造之所,由增上品,酷暴背恩,所有意樂,所作不善,於現法受。若由增上報恩意樂所作善法,於現法受。這以上就說到了現世報,之後說順生受報。順生受者,謂於二世當受其果。順後受者,謂於三世以後成熟。

於相續中,現有眾多善不善業成熟理者,有這麼多的業,那一者會先感果呢?謂諸重業即先成熟。輕重若等,於臨終時何者現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則何增上多串習者。若此復等,則先所作,彼則先熟。如俱舍釋所引頌云:「諸業於生死,隨重近串習,隨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一般我們在臨死的時候,在臨死的那個關鍵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會決定後世到那裡去。所以以一般性來講,在臨死的時候,我們的業那一個會先感果呢?就是平常我們作那一個業多,就那一個先感果,一般性來講是這個樣子。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平常對善業的串習力夠的話,他在快臨終的時候,可以提發往昔對善的串習力,就可以滋潤之前所造的善種子。由今世的善業去滋潤它,今世的善心去滋潤它,於是去感得善趣。同樣的,如果這一生我們平常做惡的行為做太多的話,在快臨終的時候,隨著自己的惡行為去滋潤之前所做的惡的種子,來滋潤惡業種子之後,讓後世感得惡趣。所以在臨終的時候,一般都是決定在自己平常熟悉於那種業來做決定。如果兩者都是同等,那怎麼辦呢?那就看那一個的業是較為強大的,來做決定的。

第二、思惟別者。謂由遠離十種不善,雖定能獲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修道進程,非餘能比,故應成辦如此所依。

壬二、思別業果(分三)

癸一、異熟功德

癸二、異熟果報

癸三、異熟因緣

癸一、異熟功德(分八)

在此說到了,雖然遠離了十惡業,行十善道,我們能夠獲得增上生,可是如果具有八種異熟功德的圓滿修法工具,那我們能夠非常快速的去成辦、或者累積成佛之因。如果能夠成辦具有八種異熟功德的暇滿人身,在修法的道路上,會讓我們走得更順利,而且更容易,所以在此說到八種異熟功德。異熟功德,異熟果報,在此異熟果報的意思就是,如果具有這種異熟功德,會有什麼好處呢?於是說到異熟果報。我們不要混淆認為異熟功德本身就是異熟果報,沒有錯,異熟果的功德叫做異熟功德,可是在此果報的意思,不是只有異熟果而已,而是由這個異熟功德,所帶來的好處是什麼?而說了異熟果報的意思。

異熟功德的因緣來自於那裡呢?所以在此說到了異熟因緣,大致上以三種因緣來作解釋,先講異熟功德的部分。異熟功德有八者,有八種功德,那八種功德呢?

139頁)一「壽量圓滿者」顧名思義就是長壽的意思,如果是真正修法的人,長壽是絕對有幫助的,因為有更多的時間,能夠讓他去行善、斷惡。再加上宗大師之前有說到,善惡之間的輕重,以及如何避免重的惡業,以及如何讓我們縱使只是造作了如此微妙的、微少的,如此少許的善業,但是透過自己善巧的思惟,怎麼樣的把它增長,真的是非常妙的口訣。如果能夠善利用此,我們有更長的時間去修學善法,不只過去所造的善業的力量,可以由此而讓它增長廣大以外,還可以再次的累積更多的善業,因為它有更長的時間。

更何況不只是自己真正的修法以外,如果自己所修的能夠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利益更多有情,他的壽命的確會帶來更多眾生的利益。如果我們的壽命只是用來造惡業,那還不如短壽的好。所以第一異熟功德就是長壽,在此說到了壽量圓滿。第二是形色圓滿,也就是相好莊嚴。現在看到宗大師在本文裡面說到:初中分八。

一、壽量圓滿者,謂宿能引牽引長壽,如其所引,長壽久住。

二、形色圓滿者,謂由形色顯色善故,顏容殊妙,根無闕故,眾所樂見,橫豎稱故,是五官整齊的意思,形量端嚴。

三、族姓圓滿者,就是種族圓滿,謂生世間,恭敬稱揚,諸高貴種。 

四、自在圓滿者,具有財富,沒有經濟上的困難,反而還具有大財位,所以在此說到: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五、信言圓滿者,說話有力量,而且說話有說服力,大家都會相信你所說的言語,謂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語於他無欺,堪為信委,於其一切諍訟斷證,堪為量故。

六、大勢名稱者,能夠美名十方,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

七、丈夫性者,屬於男眾,謂成就男根。

八、大力具足者,這一世都很順利,沒有什麼障礙,尤其在修善法上,謂由宿業力,為性少病,或全無病,於現法緣,起大勇悍。此復第一謂住樂趣,第二謂身,生為第三,財位僚屬為四,第五謂為世間量則,第六謂彼所有名稱,七謂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謂於諸所應作勢力具足。現在講的是異熟的功德,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異熟果報分八。

癸二、異熟果報(分八)

141頁)初者依自他利,能於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因為長壽的緣故,我們可以增長無量的善根。因為相好莊嚴的緣故,所以第二者,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聽用。第三者,因為高貴種族的緣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第四者,因為具有財富的緣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第五者,因為自己所言具有威信力的緣故,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第六者,因為美名十方的緣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第七者,因為是丈夫性的緣故,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又於大眾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第八者,因為具有大力的緣故,謂於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如果我們真的具有上述所說的八種異熟功德,確實可以帶來很大很大的利益,尤其是利益有情以及教法的利益上,確實能夠造成如此大的殊勝功德。所以不只是獲得後世的人的身體,或者獲得後世的增上生以外,如果我們能夠具有這八異熟功德,會更加的圓滿。這個因緣是怎麼成熟呢?

癸三、異熟因緣(分八)

初者,長壽的因就是,謂於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又云:「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塊杖等,害眾生無病。」相好莊嚴是由什麼獲得的呢?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又云:「由依止無瞋,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第三者,高貴種族是由什麼因緣得到的呢?謂摧伏慢心,於尊長等,勤禮拜等,於他恭敬,猶如僕使。

第四者,廣大財富是由什麼獲得的呢?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第五者,如何讓我們言信圓滿呢?謂修遠離語四不善。遠離離間語、妄語、粗言語、綺語四者不善。

第六者,如何成就大勢名稱者,美名十方呢?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第七者,如何成就大丈夫性呢?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第八者,如何成辦大力具足者呢?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

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所以不只要八因以外,還有三種的因緣去配合,這樣八種異熟果是絕對能感得的。三緣,是那三緣呢?第一個心清淨,第二個加行清淨,第三是田清淨。心清淨的部分又有兩者,在此宗大師又說到:

於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迴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心清淨的部分,緣自己的部分有兩者,那兩者呢?就是將所有的善業回向無上菩提,這樣就不會有,要去獲得果報的這種想法。也就是布施他人,希望將來後世能夠得到更大的財富,不應該以這種的方式而去回向善業,而去行布施的。我們應該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因此而行布施。所以不希求異熟,不是求得果報而作布施的。第二,什麼叫由純厚意而來修行呢?就是在修行的時候,應該提起心力,猛利的心力來修行,叫純厚意而來修行。由這兩者來說,心清淨待自的部分。

待他的部分也有兩者,那兩者呢?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對這三者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如此的勤修隨喜這是一者。待他的第二者,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如果沒有辦法真正做到,至少也要讓自己的內心往這方面去相應,反覆的去觀察,緣上的嫉妒,緣中的比較,緣下的輕毀,這些種種的過患,反覆的去思惟,這是待他的這兩事。由待自二事和待他二事,所以使得心清淨。

現在講到加行清淨。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謂於長時無間殷重,也就是在加行上,要長時間的、恒常的去學習,學習的時候,應當殷重的學習,這是待自者。觀待他者,謂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捨作。這是屬於觀待他的部分,這是加行。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因為自己的心也清淨,意樂上也清淨了,加行上也清淨,其實我們的功德田自然而然就會清淨了。所以由心清淨、加行清淨、功德田清淨的這三個緣,再加上異熟的八個因,自然能夠感得八種異熟功德的增上生。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