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08:21:21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一品暇滿難得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 譯


 頂禮普賢如來!


  本來怙主功德海,智悲自性不可測,

  諸佛佛子如意源,頂禮散利樂雲者。

  光明法身淨佛性,無明執故漂此有,

  業及煩惱曠野中,疲勞心性今休息。


  第一品 暇滿難得


  友等暇滿寶藏身,六趣之中極難得,

  猶如盲人獲寶藏,當以極喜修利樂。

  何為閒暇與圓滿?吾者未生三惡趣,

  邊鄙邪見長壽天,佛不出世及喑啞,

  遠離一切八無暇。為人根足生中土,

  業際無倒信佛法,具足殊勝五自圓。

  值佛出世與說法,正法住世入佛門,

  善師慈攝五他圓,即是十八種暇滿。

  自己具全之此時,當誠精勤修解脫。

  倘若此生未修利,後世不聞善趣聲,

  業力所牽墮惡趣,長久流轉於其中,

  不知取捨入邪道,漂於無邊輪回中。

  故今具有自在時,以隨善道之緣起,

  當依無盡善二資,超越三有之城邑。

  獲寶舟時若未渡,無邊輪回此大海,

  永久於惑苦濤中,受逼迫時我何行?

  故速披上精進甲,為除心與心所染,

  踏上淨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間斷。

  今得圓滿法根本,無垢珍寶之法器,

  不容清涼法甘霖,受輪回苦毀自己。

  大樂利樂雲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淨心田,故當喜悅誠行法。

  人天導師佛陀說,猶如盲龜頸恰入,

  漂於海中木軛孔,人身較此更難得,

  暇滿寶身何堪言?是故今起當精進。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寶身。

  不知善惡行非法,根雖具足相似身,

  縱然轉生於中土,亦為邊鄙野蠻性。

  佛說未入正法道,顛倒善惡貪今生,

  散於憒鬧外境中,蠻橫放蕩棄後世,

  不求解脫雖聞法,非殊勝身中等性,

  偶爾心向微善法,多時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許勝過惡趣眾,是故稱為中等身。

  佛說無垢之法器,最為殊勝之正士,

  自在聞思精華義,調己勸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極穩固,彼等仙人勝幢相,

  無論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寶之人身。

  故于大德前聞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義而住法。

  不久越過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何者轉生為人時,倘若不勤修善法,

  則無比其智劣者,如自寶洲空手返,

  無義虛度暇滿身,故當恒修寂滅法。

  諸法依賴於自心,心依暇滿緣起生,

  種種因緣聚合時,當調自心諸法根。

  死亡恐怖生無邊,貧窮痛苦如雨下,

  皆從虛度暇滿生,故增上生定勝法,

  由思暇滿難得生,晝夜喜悅速勤修。

  此說暇滿之功德:面見導師具實義,

  聞修正法亦具義,今生具義來世果,

  皆自暇滿人身生,故當數數生歡喜。

  天等世間眾生主,聲緣佛子中怙主,

  獲得無死甘露位,亦從勝寶人身生,

  故贊暇滿勝天身,已獲人身當生喜。

  人天之中人易得,無念見諦智慧地,

  獲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剛乘道果,

  故說殊勝暇滿身,乃為諸乘法所依。

  猶如窮人獲勝寶,懷疑畏恐是夢境,

  應當欣喜思暇滿,成就現後利樂法。

  以此妙音甘露語,願息眾生之散亂,

  赴往林中斷煩惱,疲勞心性今休息。


  大圓滿心性修息中第一品暇滿難得終

 

  大圓滿心性休息

   大 車 疏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瑪哈善德紫大布占達哲德瑪哈塔那瑪

  藏語:竹巴欽波思涅昂素追瓦向達欽波

  漢意: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頂禮普賢如來!


  具德二資海雲中具寂樂雨,

  百種自性功德嚴飾三身舞,

  智悲蒼鳴梵天大鼓聲陣陣,

  頂禮眾生主尊佛法僧三寶。

  鄔金海島蓮花莖之上,如來幻化自性任運成,

  燦然妙相隨好圓滿者,迎請蓮師入我意蓮海。

  本來光明無垢中現諸輪涅,

  無生自性無二本體圓正覺,

  有無常斷來去皆無非思境,

  頂禮不緣賢劣取捨無為心。

  為引無餘眾生趨入三世佛,

  勝寂悅意寶洲彙集經續義,

  明示令眾晝夜精勤心向寂,

  解脫三有甚深聖道大車疏。


  能宣說諸法之一論——大圓滿心性休息分三:一、入造論之初義;二、廣說真實論義;三、宣說究竟末義。


  一(入造論之初義)分二:一、頂禮;二、立宗。


  一者頂禮:

  諸佛出世,佛法也由高僧大德之恩德得以住世,自己已獲難得暇滿人身,此時,為了使自他一切眾生渡過輪回大苦海,而無誤完整地宣說一個人從初學到現前菩提之間修行顯密如海法理之次第,我今撰著能令輪回中疲倦的心性於寂靜洲得到休息並圓滿諸乘之義的論典——大圓滿心性休息,全文共十三品。首先頂禮:

  本來怙主功德海,智悲自性不可測,

  諸佛佛子如意源,頂禮散利樂雲者。

  於本基中現前菩提的怙主導師出有壞圓滿如海斷證功德,具足身語意無盡莊嚴輪,彼之卓越智慧與悲心是以尋伺分別心無法揣測的。勤修其所演說之妙法是產生三世諸佛佛子如意寶的源泉,可使盡虛空際的一切眾生隨各自意願獲得人天之暫時安樂,以及隨根基緣份獲得三菩提之究竟安樂,最終現前遍知佛陀大菩提的果位。如是於聖尊普賢如來等十方三世諸佛佛子前頂禮。其中,本來怙主功德海,如《幻化網》雲:“怙主本來圓正覺,功德珍寶大海洋。”圓滿一切智悲智慧者非佛陀莫屬。《中觀四百論》雲:“故除佛無有,如實號如來。”這些也是具足因果、緣起方產生的。如《寶性論》雲:“法從佛生,僧從法生。”散利樂雲者,如《經觀莊嚴論》雲:“慈諸眾生者,無有離密意,不離密意者,頂禮利樂尊。”

  如是頂禮有令自己、他人、自他二者獲得大利三種必要。

  (一)自己獲利之必要:若以善妙詞義讚歎殊勝對境,則可使自己趨入聖者行為,令他人了知自己是智者,也能令造論究竟圓滿。《般若八千頌廣釋》雲:“利他悲尊縱捨命,自之能力不鬆懈,肩負重任諸大德,危難之時永不舍。”

  (二)他人獲利之必要:(如果以善妙詞義讚歎殊勝對境,)他人了知此為殊勝導師與論典而生起敬信。如龍樹菩薩說:“作者贊本師,並非無有果,于導師論典,生起誠信故。”

  (三)自他二者獲利之必要:圓滿資糧,成辦所願。《廣大遊舞經》雲:“具有福德者,成辦諸所願。”《佛陀眾行經》雲:“于導師佛陀,雖作微小事,轉種種善趣,後獲菩提果。”


  二者立宗:

  光明法身淨佛性,無明執故漂此有,

  業及煩惱曠野中,疲勞心性今休息。

  心之自性是本來光明、超越有無常斷四邊之佛性,一切眾生本來即普遍具有此佛性。《寶性論》雲:“心之自性光明故,徹見惑無本體後,圓滿正覺已證悟,眾生無我之四邊,令諸眾生入佛道,具此無障妙慧者,現見有情之心性,具智如來前頂禮。”雖然自己具有如是本來清淨的智慧,但因未了知其本面而漂流於此三有中。也就是說,以無明我執之業力與由彼所產生的貪嗔癡慢嫉五毒煩惱而流轉於此三有中。

  如何流轉的呢?眾生依靠存在于阿賴耶上的各種習氣,從而以小品不善和愚癡之業而轉於旁生中;以中品不善和貪心之業而轉生餓鬼中;以大品不善與嗔心之業而墮入地獄;以相應我慢之隨福德分善業而轉生到天界人間;以相應嫉妒之善業而轉生於非天中。如此分別在各趣中受苦、享樂、不受苦不享樂,行善和造罪,不由自主地漂泊在這無始無終、無邊無際、難以行走的三有曠野中,無義地將如夢的顯現執為我和自己。若詳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一切根本不存在,然而迷亂的當時似乎確確實實成立。《三摩地王經》雲:“三有眾生如夢動,此中誰亦無生死。”《梵天請問經》雲:“如夢顯現諸眾生,分別為自業所縛,不斷感受多苦樂,雖為無我真如性,愚癡凡夫執自我,三有痛楚屢屢生。”

  雖然諸法無我,可是為種種束縛所系的三有眾生,卻執著為我,為使他們睜開擺脫此等束縛之眼,有必要宣說了義精華法。為什麼呢?自己了知此理後僅僅追求個人寂滅是不應理的。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漂泊於此輪回中時,無一未曾作過自己的父母,所以,捨棄這些老母有情只求自己一人解脫是不合理的。《致弟子書》雲:“親友入于輪回之大海,現見彼等墮落浪濤中,不知生死流轉若舍彼,唯求自己解脫無慚愧。兒時懷中出生無何能,母以乳汁慈愛而哺育,于此歷盡辛勞之慈母,除非極下劣者誰願棄?”思維其中所說之理,目睹了長久漂泊在此輪回中被無量痛苦重擔壓得精疲力竭的一切有情,我甘心情願撰著能使他們于佛圓滿福德所嚴飾的休憩處——大涅槃之果位中得到休息的竅訣論典,這是在以無偽悲心引導漂蕩在輪回中的眾生。《華嚴經》雲:“奇哉!善男子,觀想有情界,身語意所作所為乃真實引導漂于輪回眾生之無量大悲,結合世間或出世間之典藉真實造論,勸勉他人行善,此等同承侍昔日佛陀,供養善逝,樹立法幢,開創解脫聖道,說為聖士、如意寶頂。”這以上已宣說了立宗句。


  二、廣說真實論義分十三:一、暇滿難得;二、壽命無常;三、輪回痛苦;四、業因果;五、依止善知識;六、皈依;七、修四無量;八、發菩提心;九、生圓雙運;十、證其不住二邊之智;十一、道禪定無垢止觀雙運;十二、修等持方便;十三、任運自成之果。


  第一品 暇滿難得

  暇滿難得品分四:一、總說暇滿難得;二、認識暇滿之自性;三、明確觀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總說暇滿難得)分二:一、略說暇滿難得;二、廣說暇滿難得。

  乙一、略說暇滿難得:

  現在述說真實論義。最初修持菩提的能依即是暇滿人身,故于此宣說暇滿之次第。

  友等暇滿寶藏身,六趣之中極難得,

  猶如盲人獲寶藏,當以極喜修利樂。

  所有共同趨向解脫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勸勉心地善良的善緣者說:一個貧窮的人得到如意寶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獲得如意寶比這更稀奇、更罕見,而在流轉輪回的六道眾生中獲得殊勝的暇滿人身就像盲人獲得如意寶一樣,理應讚歎。《宣說暇滿經》中說:“猶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寶一般,為無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輪回之諸眾生獲得真實人身極為幸運,汝等當恒時修持妙法。”

  乙二(廣說暇滿難得)分八:一、宣說十八暇滿;二、雖得暇滿然無可信之理;三、勸勉勤于正法;四、今當精進之理;五、暇滿難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則受輪回之苦;七、暇滿為諸法之依處;八、宣說暇滿難得之比喻。

  丙一、宣說十八暇滿:

  何為閒暇與圓滿?吾者未生三惡趣,

  邊鄙邪見長壽天,佛不出世及喑啞,

  遠離一切八無暇。為人根足生中土,

  業際無倒信佛法,具足殊勝五自圓。

  值佛出世與說法,正法住世入佛門,

  善師慈攝五他圓,即是十八種暇滿。

  自己具全之此時,當誠精勤修解脫。

  理應深思頌詞中所說之義。如何思維呢?《婆羅門嘉畏住傑傳記》中雲:“脫離八無暇難得,獲得人身亦難得,具足暇滿亦難得,佛陀出世亦難得,諸根具全亦難得,聽聞佛法亦難得,依止正士亦難得,值遇真實善知識亦難得。”如果轉生於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中,則為痛苦逼迫,因身體無有閒暇而不能修法;喑啞之人無有解音釋義的能力,故因語言無有閒暇而不能修法;長壽天無有行法之想,也就因心識無有閒暇而不能修法;雖有修法之想,但若生於佛不出世、無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雖有正法光明,若成為無有入佛門之心的邊鄙野蠻人,也不會修法;雖然想入佛門,但如果成了墮入增損之邊的邪見者,則無有修持正法的機會,這四種人因為意無有閒暇而不能修法。因此,轉生於八無暇處的眾生由於被各自惡業所系而無有修法之機會或緣份。關於此理,《彙集經》雲:“斷除八無暇,恒時得閒暇。”《般若八千頌廣釋》雲:“地獄餓鬼與旁生,邊鄙蠻人長壽天,邪見不逢佛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親友書》雲:“執持邪見轉旁生,投生餓鬼墮地獄,無有佛教於邊地,轉成癡啞野蠻人,長壽天中任何者,謂生八無暇過患。遠離此等獲閒暇,為斷投生當精勤。”所謂的圓滿,《月藏經》中說:“具足十種功德之人即是圓滿。何為十圓滿?即斷低劣種姓,不愚癡,諸根不缺,生為男身,相貌端嚴,不貧窮,不受欺淩,聲音悅耳,眾人喜見……。”但此處是指《宣說十二圓滿閒暇經》中所的:“獲得人身、生於聖境、具足諸根、業際無倒、信仰佛教五種自圓滿;佛陀出世、宣說佛法、正法住世、趨入佛門以及他人慈愛行法者五種他圓滿。”他人慈愛是指有善知識慈悲攝受引入佛法。十二種圓滿是加上兩種分基而算的。《續釋》雲:“轉為人身根具生中土,業際無倒具信五自圓,導師出世說法法住世,趨入佛門師攝五他圓。”暇是本體,滿是特法,猶如青蓮花與其藍色一樣。《中般若經》雲:“轉成人身尚難得,何況暇滿皆具足?”

  丙二、雖得暇滿然無可信之理:

  雖然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但許多人因貪執世間的少許安樂而令其虛耗。

  倘若此生未修利,後世不聞善趣聲,

  業力所牽墮惡趣,長久流轉於其中,

  不知取捨入邪道,漂於無邊輪回中。

  自己此生幸得人身,如果未修持有利之正法,則將隨業力所牽而轉於惡趣中,到那時僅僅連善趣的聲音也聽不到,更何況說獲得善趣呢?《入行論》雲:“憑我此行素,尚不得人身,徒惡無善行,如具行善緣,而我未為善,惡趣眾苦逼,彼時複何為?”如若下墮於惡趣處,則長期不能從中解脫。《入行論》雲:“百俱胝劫中,不聞善趣聲。”

  丙三、勸勉勤于正法:

  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則很難有從深不見底的輪回中得解脫之時機,因此勸勉諸位誠心精勤修持正法。

  故今具有自在時,以隨善道之緣起,

  當依無盡善二資,超越三有之城邑。

  未被老衰死亡所縛、所作所為自由自在之時,應當趨入解脫道。如果盡可能行善,則必定擺脫輪回。《廣大遊舞經》雲:“諸比丘,無老衰死、生活安樂、自由自在時,欲解脫者當勤積福慧資糧,汝等將棄離三有城,阻斷惡趣門,登上善趣階梯,獲得解脫果位。”

  丙四、今當精進之理:

  擁有知曉修持利樂之法的暇滿人身,並且已承蒙善知識攝受,此時應當渡過茫茫無邊、恐怖可怕的輪回大海。

  獲寶舟時若未渡,無邊輪回此大海,

  永久於惑苦濤中,受逼迫時我何行?

  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擁有順緣的大船時必須渡過大海。同樣,我們應當依靠所得的人身寶舟越過無邊無際、恐怖難忍的輪回大海。因為長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渦中無有堪忍的時機。寂天菩薩于《入行論》中說:“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難複得,愚者勿貪眠。”

  丙五、暇滿難得之理:

  故速披上精進甲,為除心與心所染,

  踏上淨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間斷。

  何時盡除了心與心所之污穢,內心便會現出心性光明智慧,如是串習而行持即是所謂的菩提道。我們應當夜以繼日毫不間斷地精進實修,捨棄睡眠懈怠。《五次第論》雲:“息滅心心所,一切戲論時,無念光明智,無中邊顯現。”此處所說的心是指存在於三界所依身體上的增益分別,心所是隨後之伺察,它們是障蔽真如的垢染,因此淨除心與心所後便會現前無分別智慧。《二諦論》雲:“心與心所乃三界,增益分別伺察意。”也就是說,最初見到外境時所說的“這個”現見緣總相之分別念是心,如第一刹那以心了知而說這是青蓮花,爾後緣事物別相是心所之伺察,如分辨青蓮花的藍色、圓形、花心、花蕊等。《辯中邊論》雲:“見總義為心,彼差別心所。”又如《俱舍論》雲:“分別伺察粗細性。”如是分別心與伺察之心所的一切名言習氣於佛地將滅盡無餘。《入中論》雲:“盡焚所知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爾時不生亦不滅,由心滅故唯身證。”也就是說,以迷亂二取為因,自證智慧被煩惱網所遮時稱為心,分別伺察是不善地所攝之故。一旦從彼中解脫便稱為佛,雖然了知外境卻無有貪執分別伺察的能取所取之故。《贊心金剛經》雲:“若為惑網掩,則稱之為心;若離諸煩惱,則稱為佛陀。”《現觀莊嚴論》雲:“勝諸有情心。”此中所說的佛地具有大心是指大智慧。《功德莊嚴經》雲:“眾生之心乃分別,佛陀之心大智慧,猶如純金之山坡,說此淨不淨之理。”密乘中說大心與大煩惱均為智慧性即是此理。被無知白翳所遮的人認為成佛時心不滅,這實屬愚癡之論調。入定時根識前雖然顯現外境,但分別伺察意已經滅盡。《毗奈耶經》雲:“比丘,入定時起心動念雖滅,然根識前並非不現外境。護境眷(人名),此即猶如平靜池中顯現影像也。”《定量論》雲:“內識不動住,眼見諸色法,彼識即根生。”諸根前顯現外境是無有分別念的。《定量論》雲:“一切諸根識,無有分別念。”總之,以二取為因生起取境分別伺察即是所謂的心與心所,滅盡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即是智慧。如《吉祥鬘經》雲:“若以能取所取為因,於外境所起之分別念乃輪回之心;無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是解脫之智。”

  丙六、今若不勤則受輪回之苦:

  以往昔善業力而獲得人身之士,若不精勤修法,則將流轉於輪回中受苦。

  今得圓滿法根本,無垢珍寶之法器,

  不容清涼法甘霖,受輪回苦毀自己。

  擁有人身珍寶器,正值降下法雨時,如果不用法器來接納,則唯有被輪回痛苦折磨。《鐵室傳》中雲:“雖已獲得暇滿器,然未接取法甘霖,彼為難忍獄火焚,長期為業所逼迫。”

  丙七、暇滿為諸法之依處:

  擁有閒暇之所依人身,解脫之正法也會自然獲得。

  大樂利樂雲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淨心田,故當喜悅誠行法。

  佛法的甘露雨自然會流入具有暇滿人身者的田地中。《華嚴經》雲:“嗟!善男子,圓滿佛法甘霖亦流入具暇滿人身者心田。此外,人身具無量利益功德。”

  丙八、宣說暇滿難得之比喻:

  暇滿難得之理也可以用比喻來說明。

  人天導師佛陀說,猶如盲龜頸恰入,

  漂於海中木軛孔,人身較此更難得,

  暇滿寶身何堪言?是故今起當精進。

  佛在經中說:譬如,海中住有一隻烏龜,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漂浮著一個有孔的木軛,刹那也不停地隨風漂蕩,當然龜頸也可能入于木軛孔中,(但這是非常困難的,)而從輪回惡趣中得到人身較此更難。《親友書》雲:“大海漂浮木軛孔,與龜相遇極難得,旁生轉人較此難,故王修法得勝果。”《入行論》雲:“是故佛陀說,如海中盲龜,頸入木軛孔,人身更難得。”《花叢經》中說:“諸佛出有壞出世亦難得,轉成暇滿人身極難得,故當以比喻詳說此理。舍利子,譬如,一大海裏有一具孔木軛,另有一盲龜,木軛隨風漂於海面上,盲龜每一百年方浮到海面一次,此盲龜頸入於快速漂蕩之木軛孔中,而從惡趣再次轉生為人並非如是,墮入惡趣者轉生為人極其困難也。”

  僅僅獲得人身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說行持正法的暇滿人身呢?《入行論》雲:“如值佛出世,為人信佛法,修善宜稀有,何日複得此。”《頂寶龍王請問經》雲:“親睹導師極難得,聞說寂法亦極難,轉人獲暇滿極難,具戒信亦恒難得。”

  甲二(認識暇滿之自性)分二:一、總說;二、別說。

  乙一、總說: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寶身。

  乙二(別說)分六:一、宣說相似人身;二、宣說中等人身;三、宣說珍寶人身;四、當思正法之理;五、如是思維之功德;六、于業地修法具大義。

  丙一、宣說相似人身:

  不知善惡行非法,根雖具足相似身,

  縱然轉生於中土,亦為邊鄙野蠻性。

  《虛空寶經》中雲:“以昔善業之因,既生於人間亦具足諸根,雖轉生於恒行正法之境,卻不知業與業之異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惡業,此等雖名為人,實乃庸俗之輩,死後將墮入無邊惡趣之故。”

  丙二、宣說中等人身:

  佛說未入正法道,顛倒善惡貪今生,

  散於憒鬧外境中,蠻橫放蕩棄後世,

  不求解脫雖聞法,非殊勝身中等性,

  偶爾心向微善法,多時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許勝過惡趣眾,是故稱為中等身。

  《虛空寶經》中雲:“于眾生界中,未入正法或雖入正法,然因善惡混雜而行並沉於散漫中而使身語意蠻橫放蕩,勤造墮惡趣之罪業將墮入三惡趣之此等眾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遠後解脫之種子,故稱為中等人身。”若善惡混雜而行,僅僅以精勤聽聞詞句則不能擺脫惡趣。《三摩地王經》雲:“失毀戒律墮惡趣,彼以多聞不能救。”《涅槃經》中雲:“迦葉且看,比丘提婆達多雖聽聞受持經部如護地大象所負之擔,卻因不善業而墮於惡趣。”《雙部經》雲:“藥部,任何眾生臨終時雖出哀號之聲,然而除所造善業之異熟果外,無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頌雲:“雖見佛出世,已聞犍槌聲,亦聞寂滅法,然自未修持。彼人複言說:我心誠愚癡,隨諸惡友轉,以貪迷惑心,造作諸罪業。我曾依貪欲,殺害有情眾,唐捐諸僧財,感受難忍苦。我以損害心,毀壞諸佛塔,亦言諸惡語,毆打自母親。我今知以身,所造諸罪業,已睹生難忍,大號叫地獄。”

  丙三、宣說珍寶人身:

  佛說無垢之法器,最為殊勝之正士,

  自在聞思精華義,調己勸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極穩固,彼等仙人勝幢相,

  無論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寶之人身。

  通過聽聞善妙法門、思維其義、安住於瑜伽中而調伏自相續,爾後勸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脫大鎧甲,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勝幢者。並非僅僅身著出家裝束就稱之為仙人勝幢。若自己如是精進聞思修,勸人行善,則無論是在家身份還是出家形相,都稱為珍寶人身。《德藏經》中雲:“德藏,若能以廣聞聖教、思維彼義、無惑修持而行瑜伽,亦能勸勉他眾行此,則是天等世間之殊勝莊嚴,稱為具義暇滿,又稱珍寶人身。”《中般若經》雲:“善賢,任何菩薩自己行善並勸勉他人行善,即成為具義暇滿人身,受到諸佛讚歎、稱頌、恭敬。”

  勸他人行善之方法,《廣大遊舞經》雲:“諸有為法速毀滅,如空閃電不久住,汝於此世存活時,應當行持勝妙法。”或如大阿闍黎月稱言:“最初必定于聞者,宣說佈施教言等,此人堪為法器後,當說甚深之教授。”以此種方式勸人行善。如是暇滿人身,總的來說可作為諸乘之所依,尤其堪為無上之法器。《虛空寶經》雲:“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何觀待暇滿?’佛吿虛空藏菩薩:‘心為分別念迷醉而散亂稱為系,息滅心之分別而住於自性中稱為暇,圓滿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於真實義中心得自在,故稱為暇滿。”

  丙四、當思正法之理:

  獲得暇滿人身之士應當恒時唯一思維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聞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義而住法。

  此乃殊勝之竅訣。因為值遇善知識難得,聽聞正法亦難得,修持正法亦難得,恒時精進更極為難得。《佛分別律·教誨廣嚴城品》中雲:“諸比丘,且觀惡趣眾生,後世獲得人身極難;且觀諸具邪見之邪師,極難值遇真實善知識;且觀此等失毀戒律與解脫之破戒者。當唯以行頭陀功德、修持善法、樂居樹下或靜處而度日。”

  丙五、如是思維之功德:

  如是思維具有極大功德:

  不久越過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天子請問經》中雲:“天子,當以精進心勤於此善法,將速現前無上圓滿正等覺菩提。”《親友書》雲:“佛說謹依善知識,圓滿行持梵淨行,依止佛陀聖士者,極多獲得寂滅果。”

  丙六、于業地修法具大義:

  轉生在有修法機會的業力之地——南瞻部洲的人,若不修持善法,則虛度人生。所以,應當恒修正法。

  何者轉生為人時,倘若不勤修善法,

  則無比其智劣者,如自寶洲空手返,

  無義虛度暇滿身,故當恒修寂滅法。

  儘管已經獲得了這樣的閒暇人身,但若不修正法,則如同從如意寶洲返回時未取到寶珠空手而歸一般。《入行論》雲:“既得此閒暇,我若不修善,欺惑莫勝此,亦無過此愚。”所以,如果從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進行持增上生決定勝法門,將獲得眾多圓滿功德。《寶鬘論》雲:“如是恒修法,自與諸世間,心得喜悅者,即以此為佳。由法睡時樂,醒時亦安樂,由內無過咎,夢中亦見樂。虔誠孝父母,敬事族姓尊,善受用忍施,軟語無離間,實願盡壽行,感得天王已,後仍為天王,故應修彼法。”又雲:“故汝當了知,如是同業果,恒時利眾生,于汝亦有利。"其中均是說應當修持使自他今生來世安樂之善法。

  甲三、(明確觀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為心;二、應當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說功德令生歡喜;四、成辦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滿為諸乘之所依;六、觀修難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為心:

  從能依所依自性開始,專心觀察。

  諸法依賴於自心,心依暇滿緣起生,

  種種因緣聚合時,當調自心諸法根。

  諸法依賴於自心,心又依賴于暇滿人身,能依所依二者是依靠緣起力而產生的。心作為一切善法之因,暇滿人身作為助緣,此時應當唯一調伏自心。《親友書》雲:“汝當調心佛陀說,心乃諸法之根本。”《龍王請問經》雲:“龍王,心乃諸法之本,諸法從心產生、由心幻化,故當徹底了知心之自性。”《普作續》雲:“如是一切顯現法,皆為心造心幻變。”《楞伽經》雲:“鏡中所現像,非有似顯現,不知心顯者,生起二分別。清淨習氣力,由心生種種,人前現外境,世間皆唯心。”又雲:“外境非實有,習氣擾亂心,產生境顯現。”即(一切外相)如夢境般現于心中,於迷亂的心前無有而現出種種內外顯現,這是由迷亂習氣所產生的,實際不成實有,但似乎實實在在現於心中,所以說心是諸法之根本。山等外境在迷亂的心前現為不清淨,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並非是心,對此下文還有闡述。若未護持自心,則不能守持學處。《入行論》雲:“若未護此心,不能護學處。”“除此護心戒,何勞戒其餘?”“實語者佛言,一切諸怖畏,無量眾苦痛,皆從心所生。有情獄兵器,何人故意造?誰制燒鐵地?女眾從何出?佛說彼一切,皆由噁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其中所述均說明了輪回的一切苦樂都是從自心產生的。因此,應當精勤調伏諸法之根本——自心。又如《寶雲經》雲:“世間心所牽,心不現見心,一切善惡業,皆為心所積。”《寶積經·迦葉品》中雲:“心可造種種業,故如畫家;心可損害吾等,故如敵人;心可產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抉擇眾生經》雲:“鐵地極熾燃,火舌遍各處,以鋒利鐵鋸,一身鋸八瓣,此由諸惡人,三門罪所生。”心是一切苦樂的根本,因此我們應當唯一努力調伏自心。

  乙二、應當日夜精勤修法:

  接連不斷流轉於輪回中受苦時,理應精進修法。

  死亡恐怖生無邊,貧窮痛苦如雨下,

  皆從虛度暇滿生,故增上生定勝法,

  由思暇滿難得生,晝夜喜悅速勤修。

  《華嚴經》雲:“嗟!善男子,漂泊於輪回中之此等眾生未曾思維自己暇滿所飾之人身得之不易,以惡知識之因流轉輪回為苦火所逼,吾因思維殊勝閒暇而從三有中獲得解脫,汝等亦當如是而行。”

  乙三、宣說功德令生歡喜:

  此說暇滿之功德:面見導師具實義,

  聞修正法亦具義,今生具義來世果,

  皆自暇滿人身生,故當數數生歡喜。

  我們這些人有的往昔面見佛陀並得解脫,有的今生日夜行善使人身有意義,也有來世播下解脫種子的,這些都來源於思維暇滿難得。《念住經》雲:“樂生且觀,汝所見所聞一切善妙皆從思維暇滿難得中產生,眾人任何安樂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辦。”因此,已得閒暇時應當從內心生起歡喜。

  乙四、成辦超人善妙之理:

  此外,宣說成辦超人善妙之理:

  天等世間眾生主,聲緣佛子中怙主,

  獲得無死甘露位,亦從勝寶人身生,

  故贊暇滿勝天身,已獲人身當生喜。

  出有壞大能仁獲證菩提所依的身體也是南瞻部洲人中尊主之身,因此說人身勝過天人身。《現前菩提經》中說:“於天界中不能獲證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證悟真諦故,徹見唯有暇滿人身方可成佛後而前往迦毗羅衛國。”《入行論》雲:“勝過天人身。”

  乙五、暇滿為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易得,無念見諦智慧地,

  獲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剛乘道果,

  故說殊勝暇滿身,乃為諸乘法所依。

  《俱舍論》雲:“三上無見道,無厭聖教說,此修獲證故。”密宗之真實義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滅盡四大續》雲:“眾人倘若精進修,殊勝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餘悉地何堪言?”因此說,暇滿人身是諸乘之所依。

  乙六、觀修難得之方法:

  如何觀修人身難得呢?坐在舒適的座墊上,皈依發心後思維暇滿所飾之自身。

  猶如窮人獲勝寶,懷疑畏恐是夢境,

  應當欣喜思暇滿,成就現後利樂法。

  思維所說之義,就像貧窮之人獲得了殊勝珍寶一樣,應當為自己得到暇滿人身而感到欣慰,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這不是夢該有多好啊!也擔心它消失。獲得這樣的人身也值得從內心生起歡喜,最後將所修善根回向眾生。《佛分別律》雲:“目犍連,一心思維閒暇,以歡喜心隨念人身。”

  甲四、回向此品善根:

  發善願將如是宣說暇滿難得之福德回向一切眾生。

  以此妙音甘露語,願息眾生之散亂,

  赴往林中斷煩惱,疲勞心性今休息。

  奉獻飾滿鮮花的清涼甘露善說,願以此遣除一切眾生散亂度日、虛度暇滿人生之業惑,全部前往舒心悅意的寂靜處,使長久漂在輪回中疲憊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本品全義均可攝於刹那心相續中,令人們對輪回生起厭離心,此品撰著圓滿並已回向善根。其餘諸品也應如是理解。


  于靜林間岩窟美藥樹,瀑布泄聲鮮花舞飾處,

  久勞此心不動而入定,願令暇滿人身具義住。

  於此處亦不見野蠻眾,息滅煩惱具足七聖財,

  祈願舍離今生此身後,趨至心之國王本來地。


  大圓滿心性修息中第一品暇滿難得釋終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