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5/02 07:18:00
學習次第 : 初階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序 五

釋 知定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是第五敍述偷盜常住僧物乃至極微一針一草,不與取而取,都屬盜竊,亦當墮於無間,求出無期。明見搶奪,不與而取叫做劫。暗中偷竊,令人不知而取,叫做盜,或者叫做偷竊。為甚麼盜些少常住僧物,會獲這樣重的報呢?因為常住僧物,系十方施主,為欲增長修行人的道業,及求福而施捨出來的,盜取僧物的人,既阻止修行人功德道業的增進,自己又無福俾人求,是以招致墮的果報。正法念處經雲:有人取眾僧物,若穀若衣,隨何物等。處處販賣,賤買貴賣,既得利己,不與眾僧,言不得利,欺誑眾僧,如是之人,貪心妄語,……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因緣僧護經雲:先世比丘,犯僧物故,墮大地獄。後於未來世中,有諸白衣,取眾僧物者,罪過於前說出家之人,百千萬倍,不可窮盡。觀佛三昧海經亦雲:世間自有愚癡眾生,偷佛法僧燈明,偷盜父母師長和尚;謗說法者,亦毀世俗論議等,不忌尊卑,不知慚愧,以此罪故,命終之後,墮黑暗地獄。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雲:複有眾生,腹大頸細,不能下食,若有所食,變為膿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啖,吝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噁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報。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這裏結述造罪獲報,是一定的道理,而所受的苦楚,畢竟無一念的暫停。意謂:聖母!若有眾生作上面所說的五逆十惡的罪業,當隨業受報,墮落五無間地獄之中,在受極端痛切的時候,想刹那間的暫停苦楚都不可得。所謂五逆,即弑父,弑母弑阿羅漢,破羯磨轉法輪僧,噁心出佛身血。所謂十大惡業,即是身三的殺、盜、淫,口四的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意三的貪嗔癡。作這五逆十惡,身壞命終。必墮惡趣。故俱舍論雲:言無間業者,謂五無間。其五者何?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此無間名,為目何義?約異熟果決定,更無餘業餘生能為間隔。故此唯目無間隔義,或造此業補特伽羅,從此命終,定墮地獄,中無間隔,故名無間。最勝王經溜州疏雲:五逆,一故思殺父,二者故思殺母,三者故思殺阿羅漢,四者倒見破和合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以背恩養,壞福田故,故名為逆。執此逆者,身壞命終,必定隨無間地獄。一大劫中,受無間苦,名無間業。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雲何名為無間地獄?

  聖母再複請問無間地獄之名義。因為前文重複提到無間之名,聖母未審其名義雲何?故此重複請示于地藏菩薩。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

  此下是地藏菩薩答聖母之所問,這是總答。所謂諸有,即是說眾生造作諸業,是會感受將來的果報的,有因必有果,是千古不移的定律,眾生念念作業,念念受報,作業不已,故三界輪回亦無停息之日。在三界之內,受生不悛,因有生死輪回果報,所以說諸有。略有三有,乃至廣說二十五有等。三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二十五有即欲界有十四有(四惡趣、四部洲、六欲天)。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大梵天、淨居天、無想天)。無色界有四有(四空天。輔行記頌雲: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王,四禪四無色,無想五那含。這二十五處的眾生,所造惡業,隨業受報,均會墮於無間地獄,故說諸有地獄。二十五有眾生,所受報的地獄,通通都是在大鐵圍山內,而這些地獄,大的有十八所,其次有五百,再其次有千百,名號都是互不相同,所受的苦報,亦各各差別。

【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裏,其城純鐵,高一萬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

  此標地獄所以名為無間者。無間地獄即八熱大地獄之一,梵語阿鼻(Avici),譯為無間,在八大地獄最底的一層,是諸地獄最苦的處所,為極惡的人所感生的牢獄。無間地獄在南贍部洲以下,約八萬里的地方建立,丁方約八萬餘裏大。地獄的城牆高壹萬里,系用純鐵所鑄成。在城牆之上,有大火聚,周圍城上,完全沒有空餘的地方。無間之上,是極熱地獄,炎熱地獄,大叫地獄,號叫地獄,眾合地獄,黑繩地獄,等活地獄,次第相連皚立,故說諸獄相連,名號各別。

【獨有一獄,名曰無間。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為。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上節所指,是指無間的總面,故有八萬餘裏。此段所指是治罪人的處所,所以只有一萬八千里。所謂火上下徹,是在地獄所受無情的苦境。如長阿含經雲:無間大地獄,有大鐵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東焰至西,西焰至東,南焰至北,北焰至南,上焰至下,下焰至上,焰熾迥遑,無間空處。罪人在中,東西馳走,燒炙其身,皮血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余罪未畢,故使不死。起世經亦雲:此阿毗至大地獄中,所有眾生,以其不善業果報故,從於東方,有大火聚,忽爾出生,獄燃赤色,極大猛焰,一向炎赫。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各皆有,極大火聚,熾燃出生,光焰炎赫。罪人爾時,以此四方諸大火聚之所圍繞,漸漸逼近,觸其身故,受諸痛苦,乃至受于大嚴切苦,命亦未終。所謂鐵蛇鐵狗吐火馳走,亦是地獄中的苦刑境界,不過是屬於情的方面。因為蛇狗都是生物,亦因罪人業之所感,故變成鐵蛇狗耳。如觀佛三昧海經雲:阿鼻地獄,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層鐵網。下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劍林。七重城內,複有劍林。下十八鬲,鬲八萬四千重。於其四角有四大銅狗,其身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牙如劍樹,齒如刀山,舌如鐵刺,一切身毛,皆出猛火。一一鬲間,有八萬四千鐵蟒大蛇,吐毒吐火,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鐵丸滿阿鼻城。……獄卒手執一切刀樹,撲殺罪人,未死之間,鐵狗齧心,楚毒百端。地獄中的城牆刑具,以及鳥獸等,俱是鐵成者,因為鐵的性質是剛而冷的,而惡人的心,亦複是剛冷而殘忍。在世因為剛冷的心性而殘害一切眾生,死後故而墮於鐵城之中,享受鐵城的刑具。

【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這裏敍述無間相狀,及結答墮落無間之由。阿鼻地岳眾生,一人受罪,即見自身遍滿鐵床之上,是五無間中的最後身形無間。墮落無間受諸苦報,雖則說是眾業所感,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由於五逆十惡之所招致。如地藏十輪經雲:有五無間大罪惡業,何等為五?一者故思殺父,二者故思殺母,三者故思殺阿羅漢,四者倒見破聲閑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無間大罪惡業。……複有四種近五無間,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何等為四?一者起不善心,殺害獨覺,是殺生命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二者淫阿羅漢苾緬尼僧,是欲邪行大罪惡業根本之罪。三者侵損所施三寶財物,是不與取大罪惡業根本之罪。四者倒見破壞和合僧眾,是虛誑語大罪惡業根本之罪。……若人於此五無間業中,及四近無間根本大罪業,隨犯一業,命終當墮無間地獄,及等活等大地獄中,……經劫受苦,不可治療。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

  此下敍述無間罪人的顯報。這些罪人在世為人的時候,造諸惡業,墮落地獄,宜乎備受眾苦。無間罪人,所受的苦報,究竟是怎樣的呢?如長阿含經雲:無間地獄,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有所聞,但聞惡聲。鼻有所聞,但聞臭惡。身有所觸,但觸苦痛。意有所念,但念惡法。又其罪人彈指之頃,無不苦時。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複銅爪,拖拽罪人。複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

  上句總標又諸罪人備受眾苦,只是提綱示目,尚未明言現報的狀況,故在此下詳敘。現在所指出的,是夜叉惡鬼的現報苦。在地嶽之中,有很多夜叉鬼,以及很多比夜叉更惡的鬼。這些鬼的牙似利劍,眼像電光,手如銅爪,形狀令人恐懼。常用銅爪來拖拽罪人。或者有些夜叉,手執鐵戟,刺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用種種的刑法來治罪人,然後將諸罪人,拋空翻接,安置鐵床之上,受種種的楚毒,痛苦萬端。夜叉,是地獄中的惡鬼。惡鬼,是比夜叉更惡的惡鬼。二皆地獄獄卒,即楞嚴經所指的牛頭獄卒,馬頭羅刹。亦即五苦章句經所謂:獄卒名傍,牛頭人身,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者。智論雲:大地獄中惡羅刹獄卒,作種種形,牛馬豬羊,獐鹿狐狗,虎狼獅子,六駁大象,雕鷲鶉鳥。作此種種,諸鳥獸頭,而來吞啖驛齧艫掣罪人。口牙如劍等,明惡鬼的相狀。手複銅爪等,明惡鬼的猛力。地嶽中的刀劍,雖似獄卒之所使以治諸罪人,實則業力之所招,應諸罪人自然而至。如修行道地經雲:曾聞罪人,適共相見,則懷嗔恚,欲還相害。手爪鋒利,若如刀刃,自然兵杖,矛戟弓箭瓦石也。當時向時,刀戟之聲,若如破銅,兵杖碎壞,刀矛交錯,若如羅網。……又有稱怨而懷毒恚,欲相害命以此為樂,遂興諍聞,轉相推撲,還相傷害。節節解之,頭頸異處。成刺其身,血流如泉。刀刃在體,痛豈可言。刀瘡之處,火從中出。或身催碎,譬如大風,吹落樹葉,有臥在地,身碎如塵。須臾之間,身複如故。生前由於事事於人起銜恨的心,生怨懟的念,死後隨業受報,常被拋擲之苦。故楞嚴雲:怨習交嫌,發於銜恨,……如陰毒人,懷抱畜惡,二習相吞,故有投擲擒捉擊射拋撮諸事。

【複有鐵鷹,啖罪人目。複有鐵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銼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

  這是鐵鷹鐵蛇釘床拔舌等苦報。鐵鷹系地獄中治罪人刑罰的飛禽,啖罪人目,即是說這種鐵鷹專食罪人的眼目。十王經稱這種鐵鳥叫做拔目鳥。泥犁經雲:泥犁中有鳥,喙如鐵主,啄人頭,啖人腦,毒痛不可忍。長阿含經雲:有鐵咀鳥,立其頭上,啄其兩目,苦痛萬端,悲號酸毒。觀佛三昧海經雲:有大鐵鳥,嘴距長利,從山飛來,抓啄罪人。冥報記雲:唐曹州方山開,少好遊獵,所殺無數。貞觀十一年,死經一宿。穌雲:初死之時,二人引上一山,登梯至頂。忽有一大白鷹,鐵為嘴爪,飛來,攫左頰而去。又一黑鷹,攫右而去。二人即引南行,至一城非常險峻。二人扣城,北門即開,城中總是猛火。門側有數條毒蛇,皆長十餘丈,頭大如五鬥塊,口中吐火射人。山聞恐懼,唯叩頭念佛,門即自閉。乃見官人,欲遣受罪。侍者諫曰: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出。未若且放,令修功德。官人放之,須臾即穌。爪跡極深,終身不滅。後舍妻子出家,以宅為寺,恒以讀誦為業。鐵蛇僥頸,恒令罪人氣息不通,悶絕於地,痛苦非常。觀佛三昧海經雲:愚癡眾生,毀辱佈施,言施無報;勸人藏積。如是癡人,向國王大臣,沙門婆羅門,及一切眾,說施無因,亦無果報。如此罪人,臨命終時,頸強脈縮,回轉不語。……氣絕命終,生鐵城中,東西馳走,鐵蛇出毒,纏繞其身,節頭火然。墮在地獄的罪業眾生,銀鷹啖目,鐵蛇纏頸,楚毒已極,再加百肢節內,悉下長釘,釘於熱鐵床上,則痛切尤甚。長阿含經雲:鐵釘地獄,獄卒撲令偃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釘釘手、釘足、釘心,周遍身體,盡五百釘,苦毒辛酸,號啕呻吟,余罪未畢,猶複不死。起世經雲:彼諸罪人,入此獄已,時守獄卒,執取罪人,高舉撲之,置於熾燃熱鐵地上,煙焰洞起,罪人在中,悶絕仰臥。獄卒乃以兩熱鐵釘,釘其二腳,熱焰熾然。又以二釘,釘其兩手,焰亦熾燃。於臍輪中,下一鐵釘,焰轉猛熾。獄卒於是複以五叉,磔其五體,極受苦毒。乃至彼處,壽命未終,惡業未盡。修行道地經雲:其有墮在合會地嶽,罪垢所致令罪人坐鐵,釘釘其膝,次複釘之,盡遍其體,身碎破壞,骨肉皆然。諸節解脫各在異處,其命欲斷,困不可言。自然有風吹拔諸釘,平復如故。更複以釘,而釘其身,如是苦惱,不可計數,百千萬歲。拔舌耕犁,即是將舌抽出來,用牛在舌上耕犁。抽腸銼斬,即是將腸肺等五臟都抽出來,或用銼銼,或用刀斬,務令肝腸寸斷,形如齏粉而後已。由於生前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破壞師長父母,譭謗三寶等業,死後墮落地獄,受此拔舌耕犁等苦刑。法苑珠林雲:言無慈愛,讒謗毀辱,惡口雜亂,死即當墮拔舌,烊銅犁耕地嶽。觀佛三昧海經亦雲:既生之後,獄卒羅刹,手執鐵鉗,拔舌令出,八十鐵牛,有大鐵犁,耕破其舌。洋銅灌口,是融銅地獄的刑罰,墮在這層地獄的眾生,口渴的時候,獄卒即以鐵鉤鉤開罪人的口,以銷融的銅汁,灌入罪人的口,這極熱的銅汁,由口一直燒遍全身,令到罪人,痛苦萬千。長阿含經雲:爾時獄卒問罪人言:汝等來此欲何所求?罪人報言:我等饑渴。獄卒即捉罪人,撲執鐵上,舒展身體,以鐵鉤僻口,洋銅灌之,燒其唇舌,從咽至腹,通徹上下,無不燋爛。起世經雲:入此獄己,時守獄卒,遙見彼人從外而來,即前問言:汝等今者何所求需?罪人答言:仁者!我今甚渴。時守獄卒,即捉罪人,撲置熾燃熱鐵地上,在猛焰中,仰臥悶絕。便置鐵鉗磔開其口,融赤銅汁,灌其口中。彼諸眾生,唇口應時,悉皆燋爛,唇口爛已,次燒其舌,如是燒顎,燒喉燒心,燒胸燒腸,燒胃,直過小腸,從下部出。彼諸眾生,各於是時,受極重苦,受極重痛,其苦特異,難可思議。泥犁經雲:泥犁中有獸鬼,便牽人前,以鉤鉤其上齶,複以鉤鉤其頷,口皆挖開,以取消銅,灌入口中,舌唇腸胃皆燋爛,銅便下過去,毒痛不可忍。其人平生于世間時,貪求財利逆用飲食,故以消銅灌之。熱鐵纏身,即是用燒熱的鐵來纏裹罪人的身體。或者是指黑繩地獄的刑罰。起世經雲:其守獄卒,取彼地獄諸眾生等,撲置熾然大熱鐵上,其焰猛盛,暉赫可畏。推令仰臥,更取大鐵,亦甚猛熾,以覆其上。猶如世間磑磨之法。長阿含經雲;複次黑繩地鐵,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熱鐵繩置其身上,燒皮徹肉,燋骨沸髓,苦毒辛酸,痛不可計。又雲:複次黑繩獄卒,以熱鐵衣,驅罪人被之,燒皮徹肉,燋骨沸髓,苦毒萬端,不可稱計。余罪未畢,故使不死。正法念處經雲:閻摩羅人,取熱鐵鍱,廣五百由旬,焰火甚熾,普一焰鬘。以彼鐵鍱,裹其身體,一切熟爛。普身焰燃,唱喚號哭。石壞苦惱,無少樂事,如針孔許。可攀緣處。如是鐵鍱火遍無間,如是惡觸,受苦叵耐。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

  地獄中受苦的罪業眾生,或被惡鬼鐵戟銅爪,刺抓而死,或被鐵鷹啖目,鐵蛇纏頸,遍體釘牢,全身裹鐵,拔舌耕犁,抽腸銼斬,洋銅灌口,熱鐵纏身,受刑而死,冷風吹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日一夜千萬億遍。故楞嚴經雲:為一日中萬生萬死。觀佛三昧海經謂,墮生無間地獄眾生,由於廣造五逆十惡大罪,惡業的緣故,一日一夜,六百億生死,乃至恒河沙等無量生死,受諸苦毒。科注亦引起世經雲:若人身口意造業,作已入於惡道中,經歷無數千億歲,死已須臾還復活。怨仇各各相報對,由此眾生更相殺,然其中受苦者,隨其作業,各有輕重,經劫數等。其最重處,一日一夜,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此道身。

【動經億劫,求出無期。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複而來。】

  地獄受報的眾生,於彼所住非常長遠,以人間的年限計,簡直難以數得清楚,故說動經億劫,求出無期。觀佛三昧海經雲: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此閻浮提日月歲數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起世經雲:如憍薩羅國斛量,如是烏麻,滿二十斛,高盛不概,而於其間有一丈夫,滿一百年,取一烏麻;如是次第,滿百年已,複取一粒烏麻擲出,諸比丘!如是擲彼憍薩羅國滿二十斛,烏麻盡已。如是時節,我說其一頞浮陀(泡沫)壽,猶未畢盡。且以此數,略而計之:如是二十頞浮陀壽,為一泥羅浮陀(肉段)壽,二十泥羅浮陀壽,為一阿呼(叫喚)壽。二十阿呼壽,為一呼呼婆(叫作聲)壽。二十呼呼婆壽,為一阿吒吒(叫喚聲)壽。二十阿吒吒壽,為一搔揵提迦(黑衣,極香花)壽。二十搔揵提迦壽,為一優缽羅(青蓮)壽。二十優缽羅壽,為一拘牟陀(黃蓮)壽。二十拘牟陀壽,為一奔荼利迦(白蓮)壽。二十奔荼梨迦壽,為一波頭摩(紅蓮)壽。二十波頭摩壽,為一中劫。墮在地獄,因為時間長遠,動經億劫,而世界是有壞的日子,世界壞時,地獄先壞,劫人從最下層的地獄向上直燒,燒到初禪為止。甲方的世界壞時,就將甲方地獄裏面罪業尚未償畢的眾生,寄到乙方世界去受苦。倘若乙方的世界又次第而壞,又將這些眾生寄到丙方世界去。如果丙方世界又遭火災燒壞了,那末又將這些眾生寄到丁方世界去。如是戊己庚辛輾轉相寄。等到甲方世界複成的時候,再將這些眾生寄返來受罪,乃至罪業償畢而後已。故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雲:是人毀呰三世諸佛一切智故,起破法業,破法業因緣集故,無量百千萬億歲,墮大地獄中。是破法人輩,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火劫起時,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彼間若火劫起時,複至他方大地獄中,生在彼間,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如是遍十方,彼間若火劫起故從彼死。破法業因緣未盡故,還來是間大地獄中,生此間已,亦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受無量苦。此間火劫起時,複生十方他國土。佛母出生三法般若波羅蜜多經亦雲:須菩提:彼人以是謗法因緣故,當來決定墮大地獄,經多百歲,多千歲,多百千歲;多俱胝百歲,多俱胝千歲,多俱胝百千歲。多俱胝那庾多百千歲,受諸苦惱,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又複輾轉從一至一。若此大地獄劫火燒時,彼謗法人即于他方世界大地獄中受諸苦惱,亦複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若他方世界所有地獄劫火燒時,又複輾轉于他方世界大地獄中,受諸苦惱,亦複如是,從一至一。又若彼界劫火燒時,此界還成,而複來此大地獄中,亦複從一至一,受諸苦惱。如是輾轉此還他界一一獄中,如前數量。經爾所歲,受諸苦惱,乃至最後此界地獄劫火複起,所焚燒時,受苦方盡。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結敘無間罪報的狀況,就是上面所說的事實。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此下再為舉示業感無間得名的元由。由於造五逆的惡業,而感受以下五事的苦報,因此故名無間。無間地獄是八大火燒地獄,在諸地獄中最下,最大。而且最苦。大毗婆沙論雲:何故彼趣最下最大者,名無間耶?……答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問:餘地獄中,豈有歌舞餘食受喜樂異熟故,不名無間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熟喜樂,而有等流喜樂。如施設論說:等活地獄中,有時涼風所吹,血肉還生。有時出聲唱言:等活。彼諸有情欻然還活。惟于如是血肉生時,及還活時,暫生喜樂,間苦受故,不名無間。有說:眾多有情,造作惡義,相續生彼,滿彼處所,故名無間。

【何等為五?】

  這是總征的語句。前段敍述所以名為無間,是由於造五逆惡罪而感生下列五事的苦報,但只是標其名,尚未明白指示五種苦報的狀況,故此總征曰:何等為五?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這是第一時無間。即是說墮在阿鼻受罪的眾生,日以繼夜的,乃至無量數劫的受苦,在這冗長的時間裏,絕對沒有刹那間的休息或間斷,因此叫做時無間。正法念處經雲:如山中河,勢力不斷,晝夜常急,彼阿鼻處,常受苦惱,勢力不斷,彼人苦惱,不可休息,乃至劫盡,複無中間,故名阿鼻。立世阿毗曇論雲:彼中罪人,恒常受苦,無有間息。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這是第二身形無間。生在地獄的眾生,因為深重業力之所招感,所以一人生其中,即自見身,遍滿地獄,多人墮生其中,亦各各自見身滿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所以叫做形無間。觀佛三昧海經雲:複有眾生,犯四重禁,虛貪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淫佚無道,逼掠淨戒諸比丘尼,姊妹親戚,不知慚愧,毀辱所親,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風刀解身,偃臥不定,如被楚撻。……尋時坐火蓮華,諸鐵咀蟲,從身毛孔,唼食其驅,兩千鐵輪,從其頂入,恒沙鐵叉,挑其眼睛,地獄銅狗,化作百億鐵狗競分其身,取心而食。俄爾之間,身子截華,滿十八隔。一一華葉八萬四千,一一葉頭身手肢節,在一隔間。地獄不大,此身不小,遍滿如此大地獄中。此等罪人墮此地獄,經歷八萬四千大劫。此泥犁滅,複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此阿鼻獄南亦十八隔,西亦十八隔,北亦十八鬲。謗方等經,具五逆罪,破壞僧祇,汙比丘尼,斷諸善根。如此罪人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複滿十八隔中。正法念處經亦雲:彼人苦惱,不可得說,此有少喻,如海水渧,不可得數,如是如是。阿鼻地獄,惡業行人,所受苦惱,不可得數,不可得說。一切苦處,更無有如阿鼻處者。以業重,受苦亦重,若作一逆,彼人苦輕,若作二逆,彼人身大,受苦亦多。如是次第,一切身分,皆悉轉大,苦亦如是。又雲:若五逆人,於地獄中,其身長大,五百由旬。若四逆人,四百由旬。若三逆人,三百由旬。若二逆人,二百由旬。若一逆人,一百由旬。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銼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這是第三受苦無間。在這地獄裏面,受任何一種苦刑,都從年竟劫的相連不斷,或鐵叉叉頸,或鐵棒打擊,或鐵鷹啄目,或鐵蛇纏身,乃至餓餐鐵丸,渴飲鐵汁,於中種種苦刑,或一種而竟劫相連,或多種相連而竟劫,在受苦的時候,苦苦相連,毫無間斷,因此,故稱無間。

  罪器叉棒是地獄治罪人的刑具,鷹蛇狼犬是地獄治罪人的生物。觀佛三昧海經雲:獄卒羅刹,手提鐵叉,逆刺其眼,鐵狗齧心,悶絕而死。修行道地經雲:爾時鐵樹間,便有自然烏鵲雕鷲,其口如鐵,以肉血為食,住人頭上,取眼而食,破頭啖腦。……於是鐵葉大地獄中,便自然生眾狗,正黑或有白者,走來喚吼,欲吃罪人。罪人悲哭,避之而藏,或有四散,或怖不動。狗走及之,便捉罪人,斷頭飲血次啖肉髓。長阿含經亦雲:豺狼地獄,縱廣五百由旬,罪人入已,有群豺狼,競來驛掣,艫齧拖抴,肉墮傷骨,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悲號酸毒。碓磨鋸鑿四種刑具,互不相同,碓則舂研成末,磨則礱成槳粉,鋸則片片釜鈣開,鑿則粒粒挑除。四種刑具同時並用,地獄眾生,幾無完整之膚。由於業力所持,故雖受極痛楚之刑罰,罪人仍然不死。立世阿毗曇雲:是時獄卒,謂其伴言:我今共汝一彈指頃,舂搗罪人,即捉諸罪人,內熱鐵艚中,以熱鐵杵,檮碎其身。一彈指頃,當人中五百年壽。長阿含經雲:其中獄卒,捉諸罪人,置於磨石中,以磨磨之,骨肉糜碎,膿血流出,苦毒辛酸,不可稱計。又說:獄卒取彼罪人,臥鐵臼中,以鐵杵檮,從足至頭,皮肉糜碎,膿血流出,苦痛辛酸,萬毒並至。又說:黑繩地獄,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鐵繩絣,以鋸鋸之,治彼罪人,亦複如是,苦痛辛酸,不可稱計。正法念處經亦雲:複有鐵钜,解劈其身,從頭而起,裂為兩分。銼斫即是刀斬地獄,墮在這層地獄的眾生,受刀斫寸寸切斷之苦。故罪業報應經雲: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銼碓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複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鑊湯地獄獄卒,捉諸罪人,投沸熱鑊湯之內,令諸罪人,肉爛骨糜,痛苦萬端。故修行道地經雲:彼鐵樹邊有二大釜。猶若大山,守鬼即取犯罪之人,著鐵釜中,湯沸或上或下,譬如人間大釜之中,煮於小豆而沸上下。人于鑊湯若干萬億年,考治毒痛。鐵網鐵繩,鐵驢鐵馬,都是地獄制治罪人的刑具。在地獄之中,四維上下,有重重鐵網,囚禁罪人。觀佛三昧海經雲:鐵網地獄者,八十九重諸鐵羅網,一一網間,百億鐵針,一一鐵針,施五關螦。世間自有虛妄眾生,邪心諂曲,妖媚惑人,心懷囈賊,晝夜惡念,刹那刹那頃,成就惡念。此人身壞命終,生鐵網間,錿身下過,眾螦皆動,無量諸針射入毛孔。如是婉轉諸鐵網間,刹那頃死,刹那頃生。地獄獄卒,取熱鐵繩,纏絡罪人,令身燋爛。複驅諸鐵驢鐵馬,殘蹋罪人,使成肉醬。長阿含經雲:其諸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熱鐵繩,絣之使直,以熱鐵斧,逐繩道斫,絣諸罪人,作百千段。又雲:獄卒懸熱鐵繩,交橫無數,驅迫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鐵繩,曆絡其身,燒皮徹肉,燋骨沸髓,苦毒萬端,不可稱計。生革絡首,即是生剝其皮,而纏其頭。長阿含經雲:其諸獄卒,捉彼罪人,剝其皮從足至頂,即以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輪疾駕火車,輾熱鐵地,周行往返,身體碎爛,皮肉墮落。熱鐵澆身,即是將鐵煮融,用煮融的鐵汁,淋在罪人的身上,令到罪人皮肉脫落。饑吞鐵丸渴飲鐵汁者,即是在這些罪人,肚餓的時候,獄卒即以燒熱鐵丸強令吞食。口渴的時候,獄卒即以燒融的銅鐵汁,壓迫飲服,令到罪人唇舌皆焦,五臟俱爛,痛苦萬端,不可言狀。如起世經雲:時守獄卒,遙見彼等眾生來已,即前問言:汝等今者,來何所欲?彼等皆共答言:我等饑餓。時守獄者,即便取彼地獄眾生,撲著熾然熱鐵地上,令其仰臥,便以鐵鉗開張其口,用熟鐵丸擲著口中,時彼地獄眾生,唇口,應時燒然。燒唇已燒舌,燒舌已燒顎,燒顎已燒咽,燒咽已燒心,燒心已燒胸,燒胸已燒腸,燒腸已燒胃。燒胃已經過小腸,向下而出,其丸尚赤。又雲:從饑餓地獄出,詣向燋渴地獄之中,時彼獄卒,問何所須:答言甚渴。獄卒即捉罪人,撲置熱鐵地上,便取鐵鉗開張其口,以融赤銅灌其口中。時彼罪人,唇舌等處,悉皆燋爛,痛苦嚴重。這些罪苦眾生,前為人時,不孝父母,不敬三尊,五逆十惡,無所不作,對情非情,起種種業,死後隨業受報,於地獄中,千萬億歲,次第受諸刑罰,苦苦相連,無絲毫的樂間隔,因此故名受苦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這是第四果無間。墮在無間地獄的眾生,是不分男女老幼,不論貴賤,尊卑,或天龍鬼神,或夷狄羌胡,只要作罪同科,所受的苦刑,完全一致。所做雷同,所受無異,作因相似,果受相同,曾無混雜,故稱無間。

  羌胡夷狄,是種族的名稱。羌,本系三苗--縉雲氏之後裔,舜時流于三危(久姓或即西藏),--東漢時,分為東羌西羌。東羌居於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西羌居於漠陽、金城等地。晉時為五胡之一,姚秦即其後族;其後散居於今甘肅之臨潭,岷縣,及四川之松潘茂縣等地。胡,即北狄是,亦即史傳所稱的匈奴。夷系東方的種族。狄系北方的種族。或者說古代未開化的民族,總稱夷狄,或夷翟。因為這些民族是遠離中國的絕域異俗,是以古中國稱四方邊境未開化的民族,稱之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此舉夷狄二名而該全四,故夷狄之外,尚有戎狄蠻夷等稱。年高而衰曰老。歲少而壯曰幼。位尊而高曰貴,處卑而微曰賤。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這是第五命無間。墮在這層地獄眾生的壽命,非常長遠,需要經過百萬億劫。地獄時間一日一夜,等於人間六十小劫,而罪人一日夜間,受種種苦刑,死而復生,生而受刑又再死,如是經過百千萬億生死,因罪業未盡,故令命不斷。在這一日一夜,經過眾多生死,求一念間暫時的停息,皆不可得。除非業報受盡,方能停息,而得他界受生。因為命根連綿不斷,所以稱為無間。

  大乘義章雲:此五何故名無間業?釋有四義:1、趣果無間,故曰無間。故成實言:舍此身已次身即受,故名無間。2、受苦無間,五逆之罪,生阿鼻獄,一劫之中,苦苦相續,無有樂間,因從果稱,名無間業。3、壽命無間,五逆之罪,生阿鼻獄,一劫之中,壽命無絕,因從果目,名為無間(二與三,概括時無間)。4、身形無間,五逆之罪生阿鼻獄,阿鼻地獄,縱廣八萬四千由旬。一人入中,身亦遍滿,一切人入,身亦遍滿,不相障礙,因從果號,名曰無間。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這是總結所答。意思是話:上面所說地獄苦狀,只是粗略說之而已。若果想話廣說地獄之中的刑具器械,以及地獄中的苦事,窮一大劫來說,亦不能盡。因為由於人生在世,日夜不停的相續廣造種種的惡業,招致地獄之苦報。作之既多,受之亦多,所謂循業發現,是以地獄中的刑具及苦事,永劫求說都不能盡。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上來地藏菩薩為聖母略說地獄苦事,至此已告一段落,故此聖母禮謝而退。其餘的地方,大多是聞說妙法之後,身心喜躍作禮而去。此處因為所聞的都是地獄苦事,而地獄眾生所受的罪苦無窮無盡,聖母自慮自己的力量有限,是以聞說之後,愁憂不愉。摩耶夫人雖是佛的聖母,但為尊重法的緣故,所以聞說之後,合十指爪,專注一心,恭敬禮拜地藏菩薩,然後,退歸本座,思量度生的良策,希望將來有機會度脫這些罪苦眾生。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具稱閻浮提(Jambudvipa),或稱琰浮洲,閻浮提鞞波等,新譯贍部洲。閻浮,是樹名,翻譯為穢;提是提鞞波之略,翻譯為洲。這個穢洲因在須彌山之南方,所以稱為南閻浮提或南贍部洲。這洲的中央,有閻浮樹林,密茂高大,因此得名閻浮提。瑜伽師地論雲:又無熱池南,有一大樹,名曰贍部,是故此洲,從彼得名。俱舍論雲:于此無熱池側,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果而言洲號。立世阿毗曇亦雲:有樹名曰剡浮,因樹立名,名是洲地,曰剡浮提。眾生,即閻浮提中的一切有情。業有善業,不善不惡業,感即召感,以善業為因,則召感樂果。以惡業為因,則召感苦果。以不善不惡為因,則召感不苦不樂果。所謂形端則影正,源濁則流昏。感應之道,絲毫莫爽。或者說業感通於十方法界,為何於一四天下,獨指閻浮,不言餘三?這是因為閻浮眾生,苦難皆多,鹹希脫離,容易度化,是以諸佛未成佛前,都發願生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俾知苦難勇於修行,早得解脫。故長阿含經雲:佛告比丘,閻浮提人,三事勝於其餘三洲。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又謂東洲人多欲,西洲人甚少造業,北洲人傲慢,聖人不生。唯南閻浮提,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造惡緣,念念增益。基此種種因緣,所以獨標閻浮之名。地藏菩薩,運平等無緣的大慈悲,分身恒沙,普益群靈,而大聖深慈遍重于南贍部洲,故雲閻浮眾生業感品。這品在本經居於第四位,故曰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這裏敍述地藏菩薩,自說所以能分沙界之身而拔濟一切罪業眾生,皆是承佛威神的勢力。若果不是佛的大慈悲力,就不能作變化自如的利他殊勝功德。爾時,即聖母剛問無間地獄完畢之時。前面分身集會時,地藏受佛陀的囑咐的事尚未完畢,而聖母即問無間地獄之事,地藏菩薩為酬聖母所問,故前面未了之事暫且擱置,先答地獄苦況。現在于觀眾生業緣之後,閻浮眾生業感之前,重述前說,而啟下文。具大勢力,能怖懾一切魔外,而對於一切魔外毫無畏懼,就叫做威。內懷三明六通功德,神妙無方,變化莫測,就叫做神。佛因為具有十力四無所畏三明六通諸功德海,所以有大力用。地藏菩薩承佛如來的大威神力,故能遍沙界而分身,救濟拯拔業障苦報眾生,令諸眾生齊登覺岸。大慈力,即是大慈大悲的勢力。佛能與一切眾生樂,拔一切眾生苦,令一切眾生通通離開三界極苦的牢獄,登涅槃快樂的彼岸,就是大慈悲力的作用。故大智度論雲: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譬如有人,諸子系在牢獄,當受大罪,其父悲惻,以若干方便,令得免苦,是大悲;得離苦已,以五欲與諸子,是大慈。地藏菩薩因假佛的大慈大悲勢力,所以能在恒沙界中類現形的種種變化,而利益眾生。倘若不是藉佛的大慈悲力,就不能作種種形的變化,順利的圓成艱钜任務。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這裏敍述佛陀付囑地藏菩薩,從今為始以至於彌勒成佛已來,度盡六道一切眾生。地藏遵佛敕令,但恐世尊繫念,故慰喻世尊願勿為慮。無央劫前,曾蒙佛的付囑,今在忉利天宮,佛又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度盡六道眾生的重擔,故說我今又蒙。阿逸多(Ajita),系梵語的舊稱,或稱阿嗜多;新稱阿氏多,阿制多等,翻譯為無能勝,是彌勒菩薩的名。彌陀經疏雲:阿逸多菩薩者,依新譯稱讚淨土經,翻為無能勝。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裏敘明佛所以要付囑的原由。盡生死的愛纏,了煩惱的束縛,無掛無礙,任運自在,就叫做解脫。有二種解脫:第一具生空慧,斷煩惱障,了分段生死,而出離三界的,是小乘人的解脫。第二具二空慧,五住究竟,二死永亡,而超越三界的,是大乘人的解脫。今言未解脫,即是對於三界的纏縛,完全未得到來去自由的解放。眾生的根性心識,對於善惡業,無抉擇慧,時而為善,時又作惡,無決定的趨向,所以說性識無定。故四自侵經雲:學者猶豫,心不專恒,或進或退,故使迷惑,住來不絕。惡習猶言惡的熏習,善習猶言善的熏習。由於惡的熏習,則造殺盜淫等種種惡業因,故而結成三途的苦果。由於善的熏習,則造施戒忍等種種善業因,故而結成人天等趣的樂果。故占察善惡業報經雲: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暗因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想相應心,計我我所,造習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長阿含經亦雲: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觀諸眾生。死者生者,善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好若醜,隨其所行,盡見盡知。或有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誹謗賢聖,信邪倒見,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謗賢聖,見正信行,身壞命終,生天人中。這裏所說惡習結業,只是言習因而略果;善習結果,則言果而略因。所謂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正因性識無定,忽而為善,忽而為惡,逐境遷移;遇善境,善心生,則種種善法隨生;逢惡境,噁心生,則種種惡法隨生。善心生作善舉,則感生人天之道;噁心生造惡事,則墮生三途之道。由於性識不定,善惡之業造作靡常,如汲井輪高低上下,轆轤不停,故而輪轉五道之中,無暫時的休息。所言五道,即是五趣,這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五個地方,是眾生往來趣向的處所。或者加阿修羅,叫做六道。或者將這阿修羅攝于天趣,或攝在鬼趣,所以稱為五道。大智度論雲:問曰:經說有五道,何言六道?答曰:佛去久經流遠,法傳五百年後,多有別異,部部不同,或言五道,或言六道。若說五者,于佛經鋒文說五;若說六者,于佛經鋒文說六。又摩訶衍中法華經說有六趣眾生,觀諸義旨,應有六道。複次分別善惡,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羅。惡有上中下故,地獄、畜生、餓鬼道。若不爾者,惡有三果報,善有二果,是事相違,若有六道,於義無違。無論往來五道抑或六道,通通都是由妄心而起惑,由惑而作業,由業而受六道的果。所謂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故經雲:諸法心為本,諸法心為勝,離心無諸法,唯心身口名。華嚴亦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迷悟生死由心所致,是以只歇狂心,五道自然休息。故忠國師雲:迷時性成心,悟時釋心成性。只以眾生信之不切,學之不專,妄心易起,道業難成,因此輪轉五道,暫無停歇。故四自侵經雲:發心學道,識道不諦,貪身散意,還墮六情。當諦思計。生死正心,無複往來,姑終乃斷。人著色昧,諸情不絕,反畏禁戒。眾疑不除,吸吸計常,謠目前事,以是之故,五道不止,則複獲身。在這五道之中,今世生天,來生或墮地獄,或報生人間,或投胎畜類,或受餓鬼之形,輪轉不息,故時間非常長遠,動不動就需經過塵沙劫。迷惑即貪嗔癡慢疑五利使,及身、邊、邪、見,戒五鈍使,由於這十種煩惱的搞動,故對於事理昏蒙錯亂,因此稱為迷惑。障即障正法害善心的三障:1、貪嗔癡等煩惱障,2、五逆十惡業障,3、地獄餓鬼畜生等苦障。難即見佛聞法難的八難:謂地嶽、餓鬼、畜生、北拘盧洲、長壽天、盲聾喑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由於往昔妄心鼓動。起十使惑,造諸惡業,障蔽真理,於是輪回六道之中,感生八難之地,悠悠歲月,流浪生死,無窮無盡。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或暫出,又複遭網。】

  這裏以喻而明眾生性識不定,所以在三界之內輪轉不息。魚,喻五道眾生,網,譬三界牢獄,長流,譬喻業果潤生。脫入暫出又複遭網,譬喻眾生在三界之內生死往返,輪轉不息。魚遊江河湖海之內,雖則攸然自得,但仍危機四伏,設或遭著網羅,則會喪失生命。眾生居在三界之內,性識不定,猶魚在水游來遊去。作善生人天中,如魚在海攸然自得。造惡墮於三途,似魚遭著網羅。將是長流的字,當隨字解,字是指第八阿賴耶識。眾生的阿賴耶識,藏有善惡的種子,以此種子而熏現行,令造善惡之業,而獲善惡的果報,惑業苦三,連綿不斷於三界內,百劫千生,受報不盡,如汲井輪,不休不息;就好似魚隨著長流的水游來遊去,去而忘返。所謂脫入暫出,即是說從三惡道出,而升入人天之趣。又複遭網,即是說從人天中,而複遭墮三途。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佛世尊所以殷勤付囑地藏菩薩,令救護解脫一切受苦眾生者,正因為這些眾生性識無定,忽而為善,忽而作惡,飄流三界六道之中,受無窮的果報;佛觀這些眾生猶如赤子,故耿耿於懷,無限憂念。科注雲:佛言:人身難得,六情難具,口辯難中,才聰難致,壽命難獲,明人難遭,直信難有,大心難發,經法難聞,如來難值。世間有樹,名優曇缽,但有實無有華。如來出世,乃有華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辯才聰,壽命延長,遭值明人,發菩薩心,直信不還,具聞經法,遇如來世。此皆宿行履福德人,從明入明,尋如來跡。累行不止,會於道場。無毀其根,亡夫前功。一失道意,動有劫數,故如來憂之念之。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地藏菩薩從累劫以來,所發度盡一切罪苦眾生的深弘誓願,迄今尚未完畢,而佛世尊所付囑未得解脫的罪業眾生,亦即是地藏菩薩誓願範圍之內應度的群眾,故說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這是當機請問累劫所發的誓願。定自在王菩薩,對於甚深三昧,能夠任運自在,無掛無礙,生死不能縛,物欲不能牽,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所以名叫定自在王。這段文的問意,即是說:剛才聞佛說地藏菩薩要完畢往昔累劫的重誓,但未知曾經發過甚麼大願,而值得世尊異常的稱揚讚歎,唯願世尊,為我等在會大眾,略說地藏菩薩,累劫所發願行。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這是佛慈許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所以誡當機對法要生殷重心,聽法要誠誠實實而聽,對於法的義理要運思抉擇,所謂從聞思修,方可入三摩地。而且佛法洪深,願門廣大,唯諦信的實,方能得到受用。是以先誡諦聽善思,然後方許為說。故大智度論雲: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瑜伽雲:諦聽者,謂於如是相法,勸令審聽。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這裏敍述往昔久遠劫前的事。阿僧祇,新稱阿僧企耶(Asamkhyeya),譯為無數,或譯無央數,系印度數目的名辭。亦即是數目的極字,若以萬萬為億,億萬億為兆計之,則一阿僧祇,等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總之是難以數目的籌碼來計算的,就叫做無央數。那由他,又作那庾多(Nayuta)等,亦是數盡名;一那由他,當中國的億。因為過去太久,縱然是用盡世間的計數名目,也只可以說其大概,至於確實的數位,也是沒法弄得清楚的,因此只得用一言以蔽之曰:不可說劫。

  梵語薩婆若那(Sarvajnana),翻為一切智,是佛了知一切法的智慧。這尊佛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都能夠如實了知,徹底的圓成這了知一切法的智慧,所以這位佛的聖號就叫做一切智成就。如來以下,是佛十號的尊稱,現在以下逐號解釋:梵語多陀阿伽陀(Tathagata),譯為如來,佛世尊成就如實智慧,所言所作皆無虛妄,秉如實的道,來化世間,自利利他的事,都能作到圓滿,故名如來。瑜伽師地論雲:當知諸有所言所說所宣,一切如實皆無虛妄,故名如來。法蘊足論亦雲:如世尊言:從菩薩證無上正等菩提夜,乃至佛無餘依般涅槃界夜,於其中間,諸有所說,宣暢敷演,一切皆如,無有虛妄,無有變異,諦實有理,無有顛倒。皆以如是如實正慧,見已而說,故名如來。

  梵語阿羅訶(Arhat),譯為應供。佛世尊諸漏已盡,堪為世間福田而應受人天的供養,故說應供。瑜伽師地論雲:已得一切所應得義,應作世間無上福田,應為一切恭敬供養,故名應供。

  梵語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譯為正遍知,或正等覺。佛世尊能夠真正的覺了遍知一切世出世法,故名正遍知。或正等覺。法蘊足論雲:正等覺者,如世尊言: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來一切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正等覺。

  梵語鞞多庶羅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譯為明行足,或明行圓滿。足即系圓滿的意思。佛世尊的三明及止觀等行,皆悉圓滿,故名明行足。法蘊足論雲:明行圓滿者:何等為明?謂佛所有無學三明:一者無學宿住隨念智作證明;二者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盡智作證明;是謂明。何等為行?謂佛所有無學身律儀,語律儀,命清淨,是謂為行。又佛所有上妙威儀,往來顧視,屈伸俯仰,服僧伽胝,執持衣缽,悉皆嚴整,是謂為行。此行前明,總謂明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鮮白,一向微妙,一向無罪,是故名明行圓滿。瑜伽論亦雲:明謂三明,行如經說止觀二品,極善圓滿,是故說名明行圓滿。

  梵語修伽陀(Sugata),譯為善逝。佛世尊自他兼利之行,已達究竟,所作已辦,安詳入於涅槃,故名善逝。瑜伽論雲:言善逝者,謂於長夜,具一切種,自利利他二功德故。法蘊足論亦雲:言善逝者,謂佛成就極樂安隱,無艱無難,往趣妙法,故名善逝。又貪嗔癡及餘煩惱,所生種種難往趣法,如來於彼永斷遍知,如多羅樹,永斷根頂,無複遺餘,皆得當來永不生法,故名善逝。又如過去諸佛世尊,皆秉如實無虛妄道,趣出世間殊勝功德,一至永至,無複退還;今佛亦然,故名善逝。

  梵語路伽憊(Lokavid),譯為世間解。佛世尊能夠瞭解世間情與非情種種境事,故名世間解。瑜伽論雲:世間解者,謂於一切種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皆善通達故。由善悟入有情世間,依前後際宿住死生,依一切時,八萬四千行差別故;於器世間,謂東方等十方世界無邊成壞,善了知故。法蘊足論亦雲:世間解者,謂五取蘊,名為世間,如來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又說五趣,名為世間,如來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又說三界所攝諸處,名為世間,從彼而生,從彼而起,從彼而出;因彼而生,因彼而起,因彼而出;如來於彼,知見解了,正等覺故,名世間解。

  梵語阿耨多羅(Anuttara),譯為無上士,或譯無上丈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無有能超過者,故名無上丈夫。法蘊足論雲:無上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想非非想,如來於中,最稱第一,最勝最尊,最上無上,由此故說無上丈夫。

  梵語富樓沙曇藐婆羅提(Purusa-damya-sarathi),譯為調禦丈夫,或稱調禦士。佛世尊為調伏度眾生故,時以柔軟語,時以苦切語來開導眾生,務令眾生趣入善道而後已,因此故名調禦士。法蘊足論雲:調禦士者,謂佛世尊,略以三種巧調禦事,調禦一切所化有情。一、於一類,一向柔謙;二、於一類,一向粗獷;三、於一類,柔謙粗獷。……如來於彼,以此三種巧調禦事,如是調伏,如是止息,如是寂靜,如是令其無餘,永舍貪嗔癡等,一切煩惱。令永調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靜;得上調禦,得勝調禦,得勝清涼,永除曲穢,善滅慢覆,及誨垢濁。是故如來名調禦士。

  梵語舍多提婆摩菟沙喃(Sasta-deavamanusyanam),譯為天人師。佛世尊能教示人天應作不應作事,為人天的導師,故名天人師。瑜伽論雲: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與顯了義為開導故,與一切養為所依故,與不了義為能了故,與所生疑為能斷故,與其深處為能顯故,令明淨故,與一切法為根本故,為開導故,為所依故,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眾苦,是故說佛名天人師。法蘊足論雲:天人師者,如世尊告阿難陀言:我非但與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四眾為師,然我亦與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諸天人眾為師,為勝師,為隨師,為範,為勝範,為隨範,為將,為導,是故如來名天人師。

  梵語具稱佛陀(Buddha),譯為智者,覺者。所謂智,具有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圓具。所謂覺,具有自覺,覺他,覺行窮滿,三覺圓足;故名為佛。瑜伽論雲: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法蘊足論亦雲:所言佛者,謂於如來無學智具明鑒覺慧照現觀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為佛。且如有一大婆羅門,來詣佛所,以妙伽他贊問佛曰:稽首世導師,名最上覺者。何緣父母等,號尊名佛陀?世尊哀湣彼婆羅門,亦以伽他而告彼曰:婆羅門當知,我如去來佛,成就覺者相,故我名佛陀。婆羅門當知,我觀三世行,皆有生滅法,故我名佛陀。婆羅門當知,我于應知斷,證修事已辦,故我名佛陀。婆羅門當知,我於一切境。具一切知見,故我名佛陀,婆羅門當知,我於無量劫,修諸純淨行,經無量生死。今於最後身,離塵垢毒箭,證得無上覺,故我名佛陀。

  梵語路迦那他(Lokanatha),成稱薄伽梵(Bhagavan),譯為世尊。佛具足一切大功德,大威神勢力,能推伏一切魔軍,為一切世間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名世尊。瑜伽論雲:薄伽梵者,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運推滅一切魔軍大勢力故。佛地經雲: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如有頌言: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種義差別,應知總名為薄伽。如是一切,如來具有,於一切種,皆不相離,是故如來名薄伽梵。其義雲何?謂諸如來,永不系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焰猛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嚴飾故,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鹹稱讚故,具吉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或能破壞四魔怨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謂煩惱魔,蘊魔,死魔,自在天魔。無性論釋雲:能破四種大魔怨故,名薄伽梵。四種魔者:一者煩惱魔,二者蘊魔,三者天魔,四者死魔。依空三摩地,能破煩惱魔。一切粗重,轉依相住無量善根,隨順證得,成複依止精進慧力,能破蘊魔。依慈等持,能破天魔。依修神足,能破死魔。法蘊足論亦謂:修習無上勝妙善法,成就無量殊勝功德,具足無限大威勢力,能破一切貪嗔癡等惡不善法,永盡將來無量生死苦患,普及世間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佛如來名薄伽梵。

  上來由如來至世尊,共十一尊號。瑜伽成實等,則合無上士與調禦丈夫為一號。故至世尊,剛好十號。大智度論等則分無上士與調禦丈夫而為二,故至佛正為十號,世尊則為特別的尊稱。因為具有十號之德,為一切世間之所尊敬,所以稱為世尊。愚意以為,舉佛或薄伽梵,都可以總概括十號,為十號的總稱。如有些經典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有些經典則說;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某處等。如佛地經雲:佛具十種功德名號,何故如來傳教法者,一切經首,但置如是薄伽梵(佛)?謂此一名,世鹹尊重(佛則世人鹹知)。又此一名,總攝眾德,餘名不爾,是故經首,皆置此名。

  所謂劫,是相當長遠的時期,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中劫為一大劫,今雲彼佛壽命六萬大劫,則更加難知其確實的數字了。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這裏敍述一切智成就佛,未出家前為國王時的願行事蹟。梵語波吠談野(Aranyaka),譯為出家,即是說出離在家煩惱縈纏的生活,而修沙門清淨超世的梵行,就叫做出家。然根據法蘊足論,則謂出家有四種差別:一身出家心不出家,即是身著法服,參承法侶,而心仍然眷念俗家的事。二身不出家心出家,即是身雖居家享受妻子等五欲樂,而不耽染,心常念法。三身心俱出家,即身披法服,心念法事,淨修梵行,于諸欲境,心無顧戀。四身心俱不出家,為諸俗人受用五欲樂,深生耽染。賢愚經雲: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無量。佈施之報,十世受福,六天人中,往返十到,猶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為勝。何以故?佈施之報,福有限極,出家之福,無量無邊。又雲:聽人出家若自出家,輾轉示導眾生永劫無上慧眼,慧眼之性,曆劫無壞。何以故?福報人天之中,恣意受樂,無窮無盡,畢成佛道。所以者何?由出家法,滅魔眷屬,增益佛種,摧滅惡法,長養善法,滅除罪垢興無上福業。是故佛說出家功德,高於須彌,深于大海;廣於虛空。出家功德經雲:爾時阿難,叉手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須,得幾所福?若複有毀破他人出家因緣,受何罪報?唯願世尊,具盡告示。佛告阿難:汝若具滿於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為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此人恒生天上人中,常為國王,受天人樂。若有於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複營佐出家因緣,於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是故阿難,汝滿百歲,盡壽問我,我至涅槃,說此功德,亦不能盡。佛告阿難:若複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福德,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胎中,受胎便盲。汝于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中,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十善,即身三:不殺、不盜、不邪淫、口四:不妄言、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三:不貪、不嗔、不癡。亦即是說,所作所為,所言所行,所思所慮,一切的一切,通通都是為法為律,純淨無瑕的,所以叫做善。善有清升獲福之義,是以作善因必感樂果。聖王化世,多以十善為前題而饒益眾生。故事佛吉凶經雲:夫人得道,皆從善生,經戒自禦心身口,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得渡河淵,有能守信,室內安和,現世有慶,福追自然,行之得報,非神授與。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二國大王皆以十善饒益人民,只因一國人民不信因果報應的道理,故雖聖王化世,仍然多造眾惡,因此遂激發二王的願行。眾惡,即是與十善相反的十惡。事佛吉凶經雲:為人弟子,當孝順于善師,慎莫舉惡意向師。惡意向師,是惡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無異;天所不覆,地所不載。觀末世諸惡人輩,不忠不孝,無有仁義,不順人道。魔世比丘四數之中,但念他惡,不自止惡,嫉賢妒善,更相沮壞,不念行善,強梁(踉)嫉賢。既不能為,複毀敗人,斷絕道意,令不得行,貪欲務俗,多求利業,積財自喪。厚財賤道,死墮惡趣,大泥梨中,餓鬼畜生。兩個國王同時以十善法利益國民,唯一國的人民信受奉行,其餘的一國人民不但不信,而且多造眾惡。兩個國王無法可想,只有二人聚集會議,商量種種方便法門,來拔濟這些罪惡的眾生。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這是二王因一國人民多造眾惡的緣故而發的大願。這兩國王,第一個發願:要自己先成就無上道之後,再來六道度化眾生,使無餘遺,正是如來應世。第二個發願:要將一切眾生通通都令離開三界六道轉回之苦患,而證得無上菩提快樂的境地,然後自己才成等正覺。倘若仍有一個眾生未曾得蒙度脫,終不這樣的捨棄眾生而成佛,這正是菩薩發心。故智論雲:佛說我以清淨天眼,見諸眾生,死此生彼,隨善惡業,受諸果報。我今應先度脫罪輩,令得無上涅槃之樂。寧使長在生死,誓終不願成等正覺。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裏是結述古者二王即今者誰。第一個國王發願;成等正覺後,再來度化眾生者,即是現在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第二個國王發願,欲先度盡一切眾生,如有一眾生未曾度脫,亦不願成佛者,即是現在的地藏菩薩。

【複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此下再舉第二個因地願行的事實。菩薩修行功圓果滿,上生兜率,等到成佛時至,降生人間,成等正覺,就叫做佛出世。過去久遠無量個無數劫的時候,有佛出現於世,名字叫做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個佛的壽命,總共四十大劫。該佛因為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心性柔和,常以慈目而視一切眾生,因此感得眾德圓滿清淨無瑕的天然美妙的眼目,好似蓮華一樣的修廣清淨,所以叫做清淨蓮華目如來。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這裏敍述清淨蓮華目如來,滅度之後的事。像法,是指清淨蓮華目如來三法之中,即正法、像法、末法。羅漢,是小乘四果中的極果。具雲阿羅漢(Arhan),譯為殺賊、應供、不生等。阿羅漢殺盡一切貪嗔癡等煩惱賊而證得,故名殺賊。證得阿羅漢後,堪為人世福田,當受人天的供養,所以名應供。阿羅漢已經遠離無量生死苦患,永處涅槃而再不來三界受生死的果報,因此叫做不生。大毗婆沙論雲:問:何故名阿羅漢?應受世間,勝供養故,名阿羅漢。謂世無有清淨命緣,非阿羅漢所應受者,複次阿羅者,謂一切煩惱、漢名能害。用利慧刀,害煩惱賊,令無餘故,名阿羅漢。複次羅漢名生,阿是無義,以無生故,名阿羅漢。彼于諸界、諸趣、諸生、生死法中,不復生故。複次漢名一切惡不善法。言阿羅者,是遠離義;遠離諸惡不善法故,名阿羅漢。此中惡者,謂不善業。不善者,謂一切煩惱。障善法故,說為不善,是違善義。如有頌言:遠離惡不善,安住勝義中,應受世上供,故名阿羅漢。造種種有義利的事業,能感受快樂的果報,就叫做福;用這些福來化導利益眾生,就叫做福度眾生。亦即是教眾生造種種善的事業,而感受種種的樂果,甚至證得究竟無上菩提,脫離無量生死苦患,故說福度眾生。瑜伽論雲:謂諸菩薩依止福故,雖複長時,流轉生死,不為極苦之所損惱。又隨所欲,能攝眾生,為作義利。……又能起作種種無量善巧事業,乃至究竟,當證無上正等菩提。。俱舍論亦雲:欲界善業,說名為福,招可樂果,益有情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