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5/02 08:09:51
學習次第 : 進階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三

會性法師講述

弟子性文謹記

「屍羅」譯性善,以善業稱,必生善道,故未問。「悅帝利」,科注中未明。演孝疏譯「堅惡習」,可能因經中所說而望文生義,不可能一生下來就取名堅惡習。到底如何?無從考之!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

「卻返本處」,卻,退回,退歸來處。無毒合掌回答:願聖者回歸本處,莫再憂傷,悅帝利罪女,曾墮地獄,但已生天三日。三日約人間說。正供佛時,便是母生天時。

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明生天之因,乃孝順之子女,為母修福作功德回向的緣故。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仗佈施供養的福力,不單菩薩之母得生天,無間地獄的眾生此日暫停受苦,且有善根者,藉此善力福澤,離苦得樂。

依此看,婆羅門女福德威力廣大異常,不僅度母解脫,且使有緣無緣眾生,暫停受苦一日,還使很多有善根者「俱同生訖」,皆享生天之樂。這點很不簡單,令人難以置信,但眾生各有不思議的親因助緣,能仗彼福出離無間,必定曆劫與彼結下勝緣,種下深厚善根,只是一時不慎,造大惡而墮落。逢婆羅門女度母,觸發宿世善根,念佛出苦,也有可能,與華嚴經地獄天子,感受佛菩薩慈光照耀,地獄眾生皆得生天的情況相似。

或問:既「俱同生訖」,為何婆羅門女還見到那麼多受苦罪人呢?經雲:十方世界眾生造惡業墮地獄如下雨,隨出隨補。眾生業力不可思議,非凡情可測。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無毒鬼王說完,便合掌禮別。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

婆羅門女如夢醒般,回復精神。

有人解釋是夢中見地獄,今夢醒。個人認為不是夢見,經文曾詳明,聖女聞佛開示,依教端坐念佛一晝夜,不是打瞌睡,應該是入念佛三昧,於定境中見,今達目的後,出定。閱經須前後連貫,才不致偏差,婆羅門女和鬼王問答,皆定境中事。

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出定後,至佛塔像前發願:願盡未來劫,廣設種種權巧方便,度脫罪苦眾生。願文著重利他,度眾生出苦。雖未明示「眾生成佛,方證菩提」,但含概其中,與「為長者子時發願」義同。

庚二、「為婆羅門女時發願」畢。諸佛菩薩因地修行,曆生累劫,六道男女,無身不受,現男示女,皆為度眾方便,莫以表相論菩薩,色界眾生尚且無男女相,何況佛菩薩呢!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結會古今。昔之無毒鬼王,即今法會中的財首菩薩,也可能是華嚴經十首菩薩之一的財首。名曰無毒,可見已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科注謂:信、戒、聞、舍、慧、慚、愧,七聖財之首,即十信位菩薩。然十信位淺,或許是十住以上,文沒詳標,僅作參考。

此品敍述地藏菩薩,因地發願,依願起修而得成就,猶有多義,未作發揮。佛法論孝,重在出世,若令衣食無缺、精神愉悅,當然好,若僅如是,順彼造業,不能出苦,並不理想。蓮池大師雲:「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學佛,父母健在,當引之皈依三寶,念佛修行,將來往生佛國。若已逝,須努力修行,回向父母,離苦得樂。

分身集會品第二

丁二、分身集會

「分身」,凡有三惡道處,地藏菩薩必分身教化,今世尊於閻浮提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十方分身的地藏菩薩齊聚忉利天,參與法會,聞佛說法。本品依序居十三品之二,謂「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爾時」有二義:一、第一品為婆羅門女發願完畢時。二、如來含笑放光,出微妙音,十方諸眾聚集時,地藏菩薩領所化大眾同赴勝會,因文字敍述關係,至此才說明。

百千萬億等數,指恒沙國土,多到無法用心思、口議,或數字表達,雖如是,仍只說個大概而已。

世界既無量,地獄亦無數,化身地藏菩薩更無邊,現皆聚集忉利天。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那由他」,此雲億。

恒沙世界分身大士,各領其所化,已解脫六道輪回的無央數眾生,仗佛威神,手持香華,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無上正等正覺,即究竟佛果。

與分身大士同來者,都是受地藏菩薩教化而得解脫,對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將來必定成佛。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同來大眾,久遠劫前,未受大士教化,在生死海中,輪回受苦,不曾暫止。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明得解脫的原因,緣于地藏菩薩廣大慈悲,宏深誓願,始得超脫,修行證果。

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既到忉利天宮,見十方雲集,法會殊勝,心喜雀躍,瞻佛金容,莊嚴光明,仰佛妙德,目不暫舍。

此段經文,敘分身地藏菩薩各領所化解脫眾生,至忉利天宮的情形,並說明彼輩曾流浪六道,幸遇菩薩提攜,不退菩提,方能共赴法會,瞻佛妙相,目不忍離。

談到分身,如何分身呢?據華嚴經雲:菩薩初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修六度萬行,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至初地歡喜地,便可分身百界,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二地離垢地分身千界,三地分身萬界,如是十倍相增,十地即分身千百億,何況等覺!地藏菩薩是等覺菩薩,能力與佛相等,發願以菩薩身度眾,否則早已成佛了。

分身和本身有差別嗎?以眾生接近的情況言,並無差別,所以不覺有異。另外,分身即是佛菩薩的應、化身,應身如釋迦牟尼佛示降生、出家、修行、成佛、說法、入涅槃,有生有滅,有歷史、國家、種族等。「無而忽有,有而忽無」是化身,化身多則無數,少則一個。地藏菩薩是應身或化身,經中沒明示,但依下文佛為摩頂、囑咐後,分身又「共複」一身的情形而言,當屬化身。

文中說所化眾生皆得解脫,永不退轉。「解脫」照字解,除縛曰「解」,離束縛恢復自由曰「脫」。此作解脫三界輪回生死講。證阿羅漢,斷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生死已了,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真解脫。其中或有許多行菩薩道至不退轉位,故言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轉,決定成佛,表非尋常眾。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世尊摩頂、囑咐、慰勞地藏菩薩,也說明世尊往昔在娑婆度眾的景況。

「舒」,伸。分身地藏菩薩及所度脫眾生,聚集忉利天時,世尊於法座上,伸紫金色臂,遍摩百千萬憶無量阿僧祇世界,分身地藏菩薩頂。摩頂有二義:一、慰勞。大士恒沙劫辛苦度眾,佛摩頂撫慰。菩薩為佛子,佛如父母,以手摩頂,疼惜有加。閉眼想像一下,佛以一手摩無數菩薩頂,一一摩之,須花多久時間?我想:菩薩無數,佛手亦無量,剎那同時撫摩。無量金色臂摩百千萬億分身頭頂,何等壯觀殊勝!惜我等未能親見,回去後,依文起觀,自己當製作人,試放這段影片看看!二、囑咐。將未來眾生托彼教化。

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述娑婆眾生,剛強難化,佛秉悲心,度化不舍,令身心調伏,棄邪向正,十分已度七、八,尚有一二分未度,壞習猶存,我等皆是其中之一。

既十有一二,為何眾生仍如此多?「十分」指和世尊結緣的眾生,非統指一切眾生。佛願力誓度盡一切眾生,但無緣不能度,現約往昔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曾與彼結下法緣的眾生說,例如已到車站等車的人,法車已載十之七八,還有一二分,不想上車,我們大概屬末班車,吊車尾的,貪戀此界,不願上車,佛將這類眾生交代給地藏菩薩。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佛自述度眾情況,和地藏菩薩同,也分身千百億世界,開大方便門接引眾生。

梵網經雲:「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以千百億應化身佛度眾,故雲:「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變化為佛身度眾就千百億,何況其他身,更是無盡。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所化眾生雖多,不出三種:

一、利根,聞即信受。如舍利弗、目犍連等。二、中根,宿具善根,勤勸成就。如三迦葉,須現種種神通變化才接受。佛世在家、出家等眾,亦包括在內。三、暗鈍,久化方歸。雖鈍,卻有善根,能受教。如佛世六群比丘,雖調皮,終亦成就。

「業重,不生敬仰」,縱教化,不生恭敬,對佛法不仰慕,若以佛世論,這類眾生當屬我輩,即今之十之一二,佛世時因業重,不受教化,今方親近。古德偈雲:「佛住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懊惱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若與佛同生一世,親炙修學,至少證初果須陀洹。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上所說及未說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我也化種種形,隨類度脫。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

如何分身度化呢?或現人道普通男女身。

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

或現天龍八部、鬼神眾身。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或現依報山河大地等無情物利生,令鹹獲度脫。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

或現忉利天主、色界大梵天王,或現統領人間的人王。

古印度說有金、銀、銅、鐵四輪王,金輪王統領四天下,銀輪王領三天下,銅輪王統二天下,鐵輪王獨管南贍部洲,如昔之阿育王。

或現居士身。

楞嚴經雲:「好談名言,清淨自居」謂居士,非專指在家學佛者。

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

或現一般國王,或輔政大臣,或文武百官及眷屬身。

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

或現四眾弟子身。

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

「乃至」超略詞,略去其他各類身。

「聲聞」,聞四諦法,修學開悟,含初果、二果、三果。

「辟支佛」,譯緣覺或獨覺。見前。

「菩薩」,含五十一階位。「等」,指其他一切身。

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任何身皆現,不限佛身一種。華嚴經雲:

或以長者邑中主,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以國王及大臣,或作良醫療眾病。

或以曠野作大樹,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或以正道示眾生。

此八句偈顯佛度生之權巧方便,不論有情、無情,只要利益眾生,悉皆示現,足見佛慈廣大。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累劫殷勤,度生不倦。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

十之一二,未調伏者,隨己所造善惡業,受苦樂報,若作惡不幸墮惡道,受大苦時。

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正付囑。見眾生受苦,當憶我今日在忉利天殷殷囑咐,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受苦眾生,悉得解脫,遇佛授記,遇佛:一、遇彌勒佛。二、賢劫千佛。

將世尊滅後到彌勒成佛前的眾生,都付囑給地藏菩薩,令導引正、像、末法眾生學佛,離苦得樂,將來遇彌勒佛授記,最遲於賢劫千佛處得解脫。

現為第九減劫,至第十減劫,人壽八萬歲時,彌勒菩薩出世,出家、修行,成佛于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會度眾。第一會度九十六億眾至少證阿羅漢果。初會所度,皆釋迦佛滅後,正、像、末法時,修學佛法,受持三皈五戒,未往生佛國者。第二會度九十四億眾,據經雲,於世尊末法時,至少受三皈者。第三會度九十二億眾,末法時未受三皈,但曾親近,一稱南無佛者。故當發心,使眾生種善根,一稱名、一問訊,皆是得度因緣。猶記三十多年前,和律航法師同行,法師不論行住坐臥,念佛不輟,尤其坐火車,念得更大聲,乘客皆行注目禮,我因年少,見狀不好意思,拉衣勸彼:「老法師,念小聲點,大家都在看您,不好意思!」彼答:「沒關係!令種善根,阿彌陀佛!」又高念一聲。若不敢學老法師大聲念,不妨隨分隨力,作眾生得度的因緣。

若聞付囑,便覺心安,認為大有保障,學佛縱使懈怠,彌勒佛時,須負責讓我得解脫,而現在,地藏菩薩得時時護持,否則,有虧職守,把責任往佛菩薩身上推,存僥倖之心是不對的。學佛當趁此勤精進,求生佛國,待彌勒菩薩成佛時,我等乘願再來,或助佛教化,或聞法修行,較容易,較保險,欲賴佛度,須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知要輪回幾千萬次,多辛苦!萬一落惡道,更糟糕!故當珍惜此身今世,莫蹉跎!讀這段經文,念佛悲心,無不深受感動,莫負佛恩,莫增大士辛勞,地藏菩薩肩挑重擔,漫漫歲月,無稍喘息,期大眾共勉,慎勿放逸!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複一形。

世尊摩頂囑咐後,十方恒沙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合成一身。「共複一形」,分身集會,恢復一身。可見分身乃化身,九華垂跡之金地藏屬應身。分身,用時無量,不用成一,甚不思議。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吹一毛變無數(借喻,菩薩非如是),悟空喻第六意識,心想隨至,故菩薩又名「意生身」。凡夫意皆妄想,菩薩已轉識成智,念念利他,意若起念度眾,身即現之,謂「意生身」,是意所發出的微妙作用,地藏菩薩分身亦屬之。

大士受佛付囑,共複一形,表尊敬,表感恩,將全力以赴。

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涕淚哀戀」,哀傷戀慕不舍,有四義:

一、悲六道造業不改,不肯修出世法。

二、悲眾生剛強難化,法船現前,視若無睹。

三、悲如來慧日將沉,故付囑教化。

四、悲天宮付囑事大。非悲眾生難化,而是因眾生不肯發心修行,輪回受苦。雖如是,仍秉承佛志,誓度一切。

接受重任後,先向佛感恩,禮謝付囑,同時祈佛加被,是一種悲欣交集的心情。並言:久遠劫來,承佛接引(幫助),方具不可思議之大神通、智慧,才能度化無礙。

或疑:釋迦世尊今方成佛,地藏若欲成佛,早就滿願,何以說「蒙佛接引」?其實,世尊成佛於塵點劫前,與娑婆緣深,再來示現。詳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可知。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地藏菩薩自說分身十方,度眾情形。我所分身遍百千萬億恒河沙界,每一世界,又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複度百千萬億眾,使皈敬三寶,永超生死苦,至涅槃究竟樂。

度眾,第一令「歸敬三寶」。佛、法、僧為三寶,以住持三寶論:「佛」指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釋迦如來金口演說之三藏教典及一切修行法門。「僧」,有聖賢僧、凡夫僧之別。聖賢僧又分菩薩僧,如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聲聞僧如佛世之舍利弗、目犍連等千二百五十人及諸大羅漢。另有住持佛法的凡夫僧,依佛法受比丘、比丘尼戒者。佛法能夠流傳至今,皆賴住持僧寶,所謂「佛法弘揚本在僧」。皈依三寶是學佛第一步,「茫茫苦海無所依靠,唯有三寶為我所歸」。三寶如大法船,見之趣之曰「皈」,上船安坐,不再沉淪曰「依」。既皈依當恭敬,見佛寶頂禮,最少合掌問訊,見法寶當生尊重難遭遇想,看經須端坐,如法讀誦,方得益。見聖賢僧如佛無異,見凡夫僧於當禮處禮,否則,合掌問訊。大士度眾首令皈敬三寶,依法修學,解行並進,才能斷煩惱出三界,至涅槃樂。

「涅槃」,舊譯寂滅,新譯圓寂。惑盡功圓,徹證不生不滅的真理,故新譯為「圓寂」。約理說涅槃,約智言菩提,世尊成佛於菩提樹下時便證,八十歲入涅槃,應身歸法身,示現世間生滅之理,若論涅槃境界,早已證得。涅槃含三乘聖果,即二乘之偏真涅槃,及佛「二死永亡、五住究盡」之無住涅槃。度眾先令證偏真涅槃,漸使回小向大,行菩薩道,成等正覺,便是究竟大般涅槃,這是地藏菩薩度生的根本目標。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在三寶門中行善,少如亳毛滴水,微若沙塵,皆蒙度脫,得究竟成佛之大利。少善尚如此,況廣修,當更扶助。

地藏菩薩遵囑,全肩承擔,毫髮之善,亦不捨棄。意思是眾生若不肯親近三寶,發塵之善也不肯為,便是和佛法沒緣,與三寶沒結緣不能硬拖,只要肯種善根,便有得度因緣,不種,則無從度之。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大士答應荷擔度生事業,請佛寬心,莫為未來造業受苦眾生煩憂。稟白三次,表徹底負貴。

三白勸慰,決志不移,故寺多塑地藏菩薩像,供於往生室或功德堂、納骨堂,少奉置正殿,這些地方,唯地藏菩薩願住,如果是我們,不怕死才怪!有靈骨塔的地方,就有地藏菩薩,顯大士至極悲心,遵佛付囑,不稍推卸。但得度與否,須視眾生善根而定,否則,神通再廣大,也不能勉強,不願上船,強拉也沒用。佛法只作眾生得度的增上緣,「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佛菩薩雖有大願力,願代眾生苦,但眾生業力,代替不了,因此,必定要自己發心修行,方得解脫。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善哉」,善,好,很好。「哉」,語尾詞。「吾助汝喜」,為你歡喜,也助你度生順利,早日成佛。

佛欣慰,讚歎地藏菩薩之承擔,善知佛心,了佛心願。能如是發心,便能成就久遠劫來,所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廣大誓願,願滿,即成佛。

尋常看經,馬虎讀過,未審其義,深思觀察。所以,佛法還是須要講說,聽聞之後,理明易得益,故聽經真好,聽過再讀,更有一番新境界。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有人說:聽一遍,勝自己看三十遍。實際上不止。自己看,往往悟不出道理,聽聞則易體悟,華嚴經雲:「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不聽聞,自己看,如閉門造車,常背道而馳。四十多年前,我剛學佛,親近斌宗法師,初聞地藏經,故與本經結緣最深,讀誦時,常回味當時法師說法的情景與法語,今日所說,許多出自昔日所聞。當年聽經,也有很多不思議事,師是閩南人,我是客家人,閩南語除少許日常會話外,並不太懂,卻能聽懂法師所說,不但懂,還會複講。獅山聽眾百分之九十九是客家人,法師說得面紅耳赤,汗流夾背,聞者或是點頭稱好(打瞌睡),聽不懂閩南語也!以前聽經不像現在,聽完就算,懂不懂沒人管。當時,法師下午講大座,晚上大家復習,次早,講小座,大眾就企盼我翌日用客語複講,也不曾讓大眾失望。當時為何講得出來?自己也覺奇怪,說不出其原因。法師不會說客家話,但會聽,坐在佛龕後聽好幾次,怕我講錯。聽了幾次,覺得不錯,還可以教,對我很關心,慈悲教我,希望以後造福客家佛弟子。所以,平常他人請問,難得答復,師有二位高足(徒弟),一位跟著作維那,找作侍者,沒聽清楚,彼問,先大聲呵責,我若請教,則耐著心慢慢說,不曾罵,對我特別好。將圓滿時,叮嚀我:「希望你以後能用客家話弘法。」感謝地藏菩薩冥冥中加被,我才有今天。

地藏經,客家話已講了九次(國、台語除外),為的是報法師恩,滿老人家心願。不過,我不如老法師,師似滿桶水,我是半吊子,搖來晃去,現值末法,要聽半桶水也不容易,往往連桶底都沒打濕,晃得更厲害。撫今追昔,仍有諸多未學,不及老人處甚多。故莫輕看佛法,不下一番死工夫,不易得法利。但願傾己所學,與眾結緣,不作斷滅佛種的罪人。

從經文中,可體會大士之悲心,度眾之辛勤,願我等皆成彼之化身,發心自利利他,減輕菩薩負擔,速成佛道。我等皆凡夫,先發心度己心內眾生,晚課「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之八萬四千煩惱,即是眾生,須修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尤以斷三毒根本煩惱為急務,己未度欲度他,當然沒辦法,若自己已度,便能跟隨地藏菩薩化導十方。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丁三、示業緣差別

由摩耶夫人請問,地藏菩薩作答,說明眾生造業因緣的差別。

「觀」用智慧觀察三界眾生造業因緣的不同。「業」有二義:一、動作:凡所造作皆名為業,如做事業等。二、因義:業因。眾生造業,皆因煩惱,若煩惱種子不起現行,業造不成。如見物生貪則偷,嗜肉則殺等。「緣」助緣。煩惱無助緣,業亦難成,詳言理多,僅略說。如植物種子是「親因」,土、水、陽光、空氣等是「助緣」,因、緣具足,方萌芽生長。眾生由因緣相互憑藉而造業,本品著重於說業緣及業果(果報)。「眾生」含三界六道,此以人道為中心,約人道眾生說。十三品中,依序列為第三,故品題標「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眾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雲何?

聖母請問大士,閻浮眾生造罪受報的情況。

「爾時」第二品講完時。「摩耶夫人」,佛之親母,生悉達多太子,七日後舍世,生忉利天。具雲「摩訶摩耶」,譯為大術或大幻。佛為報母恩故說本經。「聖者」,斷惑證真,自利利他的出世聖人;在此尊稱等覺位的地藏菩薩。「造業差別」,善業、惡業、有漏業、無漏業等千差萬別。「所受報應」,約眾生所造有漏業言,善惡殊途,果報各異。「其事雲何」,造業受報的情形,不知如何?

佛母摩耶夫人見大士受世尊殷勤囑咐,起而敬問閻浮眾生造業差別及受苦報事,究竟如何?乞地藏菩薩慈悲開示。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複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菩薩答說:世界無數,國土無量,恒沙有情,造業不同,受報迥異。如五濁有地獄,清淨佛國無惡趣。娑婆有女人,極樂純具大丈夫相,甚至連男女相也不可得。以地球為例,有的國家有佛法,有的國家不聞三寶之名。「乃至」,超略詞,略去其他或有或無的事情很多,包括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的情形也一樣,有的國土具足三乘,有的唯一佛乘,故雲「亦複如是」。意即每一世界都有善、惡、有漏、無漏等,不僅是地獄罪報這一類事而已。

看經文,似乎問狹答廣,摩耶夫人問此界,地藏菩薩答十方,有點答非所問。原因是大士分身無量,化導無數,恐眾生認為只閻浮提有地獄,他方國土無地獄,故答之較詳。古德或釋作:夫人問的是眾生之別業、別報,屬個人問題;菩薩答共業共報。欲論別業,須明共業,如極樂眾生同修淨業,感清淨莊嚴之報,娑婆眾生,三毒熾盛,感五濁苦報,詳見楞嚴經。大士悲願弘深,恐人誤會只有別業無共業,故答除別業外,尚有共業因緣,才引出這種答話。譯師乃西域人氏,對我國文字的用法,不很善巧,義或如是。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夫人重稟菩薩:世界、眾生、造業雖千差萬別,縱有共業、別業之不同,但我只想聽此娑婆世界,眾生造惡業感地獄果報事,令生警惕,斷惡修善,不須說及他方。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

許說,誡聽。

「聖母」,聖,指佛,佛為聖中聖,天中天,故佛之母,稱聖母。

「粗說」有二義:一、略說,詳說無盡。二、造罪受報是粗暴剛強語,非柔軟微妙語。

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摩耶夫人說:願竭誠恭聽,望地藏菩薩開示。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正說業緣差別。彼此互相尊重故用「白」。南贍部洲眾生造地獄業,受地獄果報事,大抵如下文所說,文中只提示最嚴重的惡業果報,列出五種,著重在三寶門中所作罪業,一般罪業因他經常說,從略。

一、不孝父母,不但沒晨昏定省,衣食奉養,反弒之,屬五逆大罪,應墮無間地獄,長劫受苦,欲求出離,遙遙無期。

孝順父母,一尊敬師長,是中國的固有文化,也是學佛的根本,然西風東侵,忤逆頻傳,弒父母時有所聞,原因是失去了本有的道德觀念。為人子女當如何孝順?儒家孝經、論語,說之甚詳。惜民國初年,尤其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推翻舊觀念,學歐美新風,結果,好的沒學到,壞卻得真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父親節、母親節送個禮,聊表心意而已。曾見父親節,報紙辟版,讓孩童自由發揮,有的把父親形容得不像人,也印成了鉛字,如此開孝之倒車,社會怎麼不亂?欲挽狂潮,當提倡孝道,保存傳統文化。倡孝,非如二十四孝之愚孝(如「郭巨埋兒」之類),須依佛法,從世間孝學到出世間孝,若能熟讀本經,明其義理,以地藏菩薩為榜樣,必不背離孝道。

兒時,常聽人說善書,謂一青年,婚後嫌父老疾,編竹籠背父棄于山林,其幼子隨後救出祖父,把竹籠拖回,對父親說:這竹籠棄之可惜,留待你老備用。青年聽了十分慚愧,從此,孝養無間。像這類故事,今多不聞,孝道實在堪虞!

若有眾生出佛身血,譭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二、不敬三寶、噁心譭謗。

「出佛身血」屬五逆之一。五逆:弒父、弒母、弒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弒」,下犯上,令傷。一般寫殺父、殺母,殺字當念弒音。佛之應身,凡夫傷不了,若使稍稍流血,即犯出佛身血之罪。佛世,提婆達多想作新佛,從靈山上推大石壓佛,金剛力士以金剛杵擋之,碎石片傷佛腳指流血,因此,感無間地獄報。佛是大覺者,眾生不可能弒佛命,頂多是出佛身血。今則去聖時遙,縱懷噁心,無佛身可傷,但若故意損壞莊嚴佛像,等同出佛身血。

「譭謗三寶」,刻意詆毀。無中生有,說是成非曰謗。

「不敬尊經」,不敬法寶,輕視三藏教典。

出佛身血、譭謗三寶、不敬尊經,明眾生於三寶門中造極重罪,惡如五逆,必墮無間。

若有眾生侵損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三、於三寶門中造殺、盜、淫罪。

「侵損常住」,常住,指佛寺,三寶常住在此,使眾生種福田處。詳說有常住常住、十方常住等,現略之,詳見律典。不信佛、法、僧,侵佔損害佛寺,如民初或俗人見寺產而生貪,占為己有。

「玷污僧尼」,玷,白玉之汙點。喻佛寺是清淨道場,僧尼乃清修梵行者,玷污,如白玉有瑕,不尊貴。如何玷污法呢?「或伽藍內,恣行淫欲」,伽藍,詳雲僧伽藍摩,譯為眾園,僧所居之林園,寺院之異名。為學佛淨地,能長養眾生菩提苗,如園,生長萬物。伽藍是和合眾居處,共修梵行所,能生出世聖果,故稱「眾園」。恣,任意。在伽藍內,任行男女不淨行。

「或殺或害」,或在寺殺生,害眾生命。光復前及光復初,有些佛寺養豬,教他殺,屬殺生範圍。據外省法師說:大陸窮鄉僻壤的出家人,有的不懂佛法,受戒回去殺生宴客,謂「開戒」,錯大了。臺灣神廟神佛不分,供觀世音菩薩,有的逢二月十九日,殺豬宰羊,大開殺戒。懂佛法者勸用素食,管理人以擲筊為准,三次順筊,便說菩薩喜歡吃肉,硬是不改,其實,筊隨人意,好食肉者心想肉,地下鬼神順彼心念,根本不可靠。因此,四十多年來皆殺生祭之,愚癡顛倒,罪業深重,這種人勸也無效。

「如是等輩」,這類眾生,或知法犯法,或不明佛法,於三寶中做殺、盜、淫,罪在無間,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四、冒充出家人,非真實發心。

「沙門」,出家之通稱,印度風俗凡出家皆稱沙門,若佛弟子,則稱「沙門釋子」,佛教傳來,成為專有名詞,專稱出家佛弟子。有四種:一、證道沙門,證果了生死者。二、說道沙門,說法利益眾生。三、活道沙門,如法修行,以道自娛。四、汙道沙門,汙沙門法,心非沙門。

「偽作沙門,心非沙門」,外現僧相,圓頂方袍,內與俗無異,借此侵損常住,等同犯五逆罪。

「破用常住」,身著緇衣,心不出家,破壞盜用常住物,或侵公益私,占為私有,非沙門行。

「欺誑白衣」,欺騙在家人。印度氣候炎熱,俗人都穿白衣,故以白衣稱在家人。「誑」不實語。胡作亂為,說不實語,空納信施。

「違背戒律」,犯戒。與佛制戒律相違。

「種種造惡」,所作惡非一種,造種種惡甚至無惡不作。

出家背道而馳,虛貪信施,枉受供養,命終墮大地獄,受大苦惱,求出無期。

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五、一般人偷竊常住物之罪。

「偷竊」,未經執事同意,人不知而取謂「偷」,私自取之曰「竊」。列舉幾種「財物」,佛寺東西多,除財外,皆屬物。「谷米」五穀類。飲食、衣服乃至一草一木,未經許可,私下暗拿,便是偷盜。提出重的,輕的類推可知。偷常住物,為何罪至無間?因常住物,系十方施主為種福田而佈施,供養十方三寶,屬十方佛、法、僧所有,僧寶無量,含賢聖僧、凡夫僧,偷常住物,向十方三寶結罪,每位僧伽結一罪,所以罪重。若偷平常人家,對主人結罪而已。三寶門中,只可供養培福,除經執事僧允許,或主人言明結緣,否則,決不可私取、侵損。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眾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總結上文。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說:若有眾生,造如上文所說諸罪,隨業當墮無間地獄受大苦報,受苦之時,求一念暫停,了不可得。

下說無間地獄。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雲何名為無間地獄?

前已請教,現再尊詢,故曰「重白」。摩耶夫人再請問地藏菩薩:每段都提及無間地獄,到底什麼是無間地獄?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字亦別。

先不論鐵圍山有無,地獄乃日月光照不到處,如被鐵包圍,所有建築陳設非銅即鐵,如被鐵牆圍住般。地藏菩薩回答摩耶夫人說:聖母!所有地獄,都在鐵圍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即十八地獄,平常多說八寒八熱,或十六地獄。十八地獄載於他經。有人誤為十八層,其實是以橫論,非以豎論。古德對十八地獄有兩種說法:一、無間地獄中有十八種地獄,十八地獄的苦事,無間地獄具足。二、無間地獄外,另有十八種,如十八泥犁經所雲。鐵圍山內有十八所大地獄,非指前者,而是說地獄種類有十八個,即八寒、八熱、加上十六遊增地獄(算一個)及近邊地獄,共十八個。

一般批註講十八地獄,都抄自十八泥犁經,名號系梵文或音譯,閱者皆不知所云。我則根據梁皇懺第四卷的十八獄卒管十八地獄,名稱是中文易懂。藏經沒載,可能年久失傳。古德或因找不到根據,而梁皇懺是懺本,故不敢借用,這種觀念是錯的,因懺文明言「經上說」,梁皇懺作于南北朝梁武帝時,至今失傳的經典很多,所以,藏經中找不到資料。依梁皇懺十八地獄名號如下:

一、泥犁:地獄之總名。譯苦具、苦器。唯苦無樂,眾苦具足之義。在大地下的牢獄,名地獄。二、刀山。三、沸沙。四、沸屎。五、黑耳(熱沙灌耳)。六、火車。七、鑊湯。八、鐵床。九、蓋山。十、寒冰,唯此獄冷,其餘皆熱。十一、剝皮,生剝其皮,即「生革絡首」。十二、畜生,墮此獄,變虎、豹、豺、狼等。十三、刀兵,內如戰爭,刀兵相殘。十四、鐵磨。十五、灰河,熱灰成河,煮罪人身。十六、鐵柵、關入燒紅的鐵柵中。十七、蛆蟲。十八、烊銅。獄卒與本文無關,從略。十八地獄名號,第五品有部分提及,見名思義,不必詳釋。

除經所列大、中、小地獄外,另有邊地獄,深山、水邊、林下,處處都有,如俗稱之酆都地獄便屬之,屬小地獄,非凡眼能見。

五百、千百地獄,名號各各不同。

此乃大士答聖母所問,可視為總答。

無間獄者,其獄城周匝八萬餘裏。其城純鐵,高一萬裏。城上火聚,少有空缺。

大地獄總名無間。城周圍八萬多裏,高一萬裏,純鐵鑄成。猛火充塞,無一空缺。

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

可見無間地獄裏,又有千差萬別的小地獄。

獨有一獄,名曰無間。

城內,單有一獄,名叫無間。諸小地獄,似在周邊。

其獄周匝萬八千里,獄牆高一千里,悉是鐵為。

八萬多裏的大地獄中,無間獄占了一萬八千里,約八分之二。總城牆高萬裏,這間高千里。皆鐵造。

上火徹下,下火徹上。

上下火交徹,一片火海。

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鐵蛇鐵狗,口吐火,追逐獄牆上。

獄中有床,遍滿萬裏。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眾業所感,獲報如是。

萬裏火床,一人或千萬人,皆各自見己身遍臥鐵床受苦。因眾生造惡業故,感得如是果報。

又諸罪人,備受眾苦。

罪人備受無量眾苦,無一苦不受。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複銅爪,拖拽罪人。

千百夜叉、惡鬼,口牙如劍,眼如電,身皆鐵故手為銅爪,將罪人拖來拖去。

複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拋空翻接,或置床上。

戟,古之武器,刃如上弦月。「中」,撞、刺。「拋空翻接」,把罪人拋在空中,用戟刺接,或插置床上。

複有鐵鷹啖罪人目,複有鐵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銼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

鐵鷹啄眼,鐵蛇繳頸,長釘遍體,抽舌犁耕,刀斬腸胃,銅汁灌口,鐵皮裹身,內外焦爛,無一倖免。

萬死千生,業感如是。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刑極而死,風吹複生,死生無數,惡業所招。受苦長劫,難以解脫。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複而來。

此界壞時,寄生他方,如是展韓托寄,俟此界成,又再回來。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無間地獄,罪報如是。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明無間之義。又因所造罪業,感得以下五種受苦無盡的果報,所以名為無間。

何等為五?

哪五種呢?征問詞。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一、時無間。日以繼夜受苦,至無數劫,求一念暫止,了不可得。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二、身形無間。約空間無間論。各見己身遍滿受苦。

三者,罪器叉棒,鷹蛇狼犬,碓磨鋸鑿,銼斫鑊湯,鐵網鐵繩,鐵驢鐵馬。生革絡首,熱鐵澆身,饑吞鐵丸,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三、苦器無間。

「碓磨鋸鑿」,「碓」,舂研成粉。「磨」成漿。「鋸」截成段。「鑿」,粒粒挑除。

「銼斫」,刀斬地獄。斫,斧劈。

「生革絡首」即剝皮地獄。從足起,生剝其皮,纏其頭。

叉刺棒擊,鷹啖大齧,搗成粉,磨成漿,鋸截肢體,鑽挑肉粒,刀斬斧劈,沸湯油鍋,網繩纏縛,驢馬踐踏,活剝其皮,鐵汁澆淋,鐵丸為食,鐵汁作湯。燒皮碎肉,骨焦髓沸,楚痛連連,毫不間斷,經千萬億劫(數那由他),求出無期。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四、果報無間。不論何種眾生犯五逆十惡,一律受無間地獄苦。

「羌胡夷狄」,種族名。羌,居中國西、北方。胡,在西域一帶。夷,東邊,古稱朝鮮為夷。狄,北方未開化民族。

民國三十六年左右,光復初,寺展十殿閻君像,美國人遊獅山,讚賞訂購,特別申明罪犯莫畫美國人,彼沒讀地藏經,不知一旦造惡,平等受苦,並無特權。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五、壽命無間。從入至出,每天皆萬死萬生,剎那不停,除非業盡。故古德釋地獄謂:「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總結上文。地藏菩薩告訴摩耶夫人:無間地獄苦具、苦事,只能略說,詳說一大劫也講不完。顯苦況之多。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佛母摩耶夫人聞眾生造罪受苦,不知何時免離,生悲湣心,為之憂愁悲傷。感謝地藏菩薩開示,合掌敬退。

眾生罪業繁多,在此,僅約極重罪苦而言。有人懷疑地獄的存在性,尤其今人,認為是勸人修善的謊言。佛經以監獄為喻,人間既有監獄,死後必有地獄。視眾生業力而定,善生善趣,惡墮三塗,乃自然現象,沒造地獄業,地獄在前也不知。第一品,婆羅門女問:「雲何得到獄所?」鬼王無毒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若非五逆十惡,縱想去也進不了,如監獄,不關守法者。因此,地獄有無,在「心」,經雲:「一切唯心造」。觀無量壽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換句話說:「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如是因如是果,不造惡因,不受惡果,造了惡因,欲免困難,如犯國法,難逃法網。且在日常生活中,便含十法界,如犯錯,心愧不安,苦若地獄。行善心喜,樂勝天堂。學佛須從心地下功夫,依教奉行。三皈、五戒、十善乃至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勉力精進,必能達到學佛斷煩惱、成菩提的究竟目的。「法門無量誓願學」,本經針對剛強難化的眾生說,語較苦切,講地獄,期眾生畏果修因,斷惡修善,因「眾生畏果」故。

不須論地獄之有無,論子之造業,造彼業即有,不造則無,「一切唯心造」。佛世,舍利弗指導給孤獨長者建精舍,仰天微笑,長者問:尊者,何以微笑?舍利弗答:汝天堂已成就。正植善種時,即天堂果成時,故當護心,令不生惡念,不造惡業。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具稱閻浮提,前已說過,略之。「眾生業感」即此界六道眾生,造業感報的情形如何,為本品之要旨,依序列為第四。科判屬:

丁四、示業感差別分三

開示眾生造業所感得的果報差別,「業感」包含因、緣、果,缺一不可。古德判三、四、五品為「明所化機」,說明地藏菩薩教化的物件根機,約業緣、業感、業報分三品,實際上,三品互兼互融,科判約偏重說,無法細分。「示業感差別」分三段:戊一、地藏重述付囑,地藏菩薩重述世尊付囑。戊二、自在問因發何願,定自在王菩薩請教佛:地藏菩薩因地發何願?今方成就如是功德。佛答大士因地修行的兩種功德。戊三、正示業感差別,正開示業感差別。科判雖標「示業感差別」,正說卻在第三段,四天王請問,佛才答復業感差別的道理。先說第一段:

戊一、地藏重述付囑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

「爾時」第三品說圓滿時。地藏菩薩稟白佛說:「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我仗佛威德神通之力的緣故,才能周「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即第二品說的無量分身,「救拔一切業報眾生」,救度拔濟一切造惡業受苦報的眾生。

「佛如來」,如來是佛十種通號之一,意思也是佛,凡修行圓成佛果,都可稱作如來,有人不知,以為如來是佛名,寫成「如來佛」,是錯誤的,用「佛如來」,表尊敬故。

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感謝佛恩,功歸於佛,假使不是佛的大慈大悲,威德神通之力加被,就不能分身無量,救度眾生。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

「阿逸多」此雲無能勝,為彌勒菩薩名。彌勒是姓,譯慈氏。除佛外,彼之慈悲最為殊勝,發願於刀兵劫時度脫眾生,故名「慈氏無能勝」。

「我」地藏菩薩自稱。我現在又承蒙佛付囑,凡於釋迦牟尼佛正、像、末法結緣的眾生,到彌勒菩薩成佛,三會度眾時,皆得度脫。此即「重述付囑」。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唯然:允諾。謹遵師命,請佛寬心。

此文當承接在第二品,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之後,但因摩耶失人請教業緣問題,先答彼疑,才述己意。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世尊重說眾生剛強難化的情形。佛告地藏菩薩:一切尚未解脫的眾生「性識無定」,多生曆劫輪回六道,已成習慣性。「性」,習性。「識」,識神。八識中,以第六識最糟,專打妄想,又稱「妄識」,妄識隨宿生習氣,善惡不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明不定之因。惡習結集心中,因既造成必受惡果,這句是「說因攝果」。惡習,指煩惱種子起現行。結業,業因成,必受報。文句中沒明示果報。「善習結果」,說果攝因,偶逢善緣,善種也會起現行為善,但不懂佛法,所作多屬有漏善法,如綱常五戒,是世間善,人天善果而已,若修四禪八定,生四空天,福盡還墮。這兩句說明因果義理,相互映顯。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正說不定之因。做善或做惡,受外境影響,如見佛生歡喜恭敬,見貧困起悲湣,交惡友則造惡業,根塵相對,心隨境轉,若能轉境,即同如來。

「輪轉五道,暫無休息」,輪轉,喻六道受生如車輪旋轉,善則生天做人,惡則墮地獄、餓鬼、畜生。「五道」,將阿修羅歸於天、人、餓鬼中。有天福無天德,雖不居天,福同天人,屬天道。人中則熱心佈施,但好強鬥勝。鬼道阿修羅,生活近乎鬼,好嫉也好施。阿修羅有胎、卵、濕、化,詳見楞嚴經。無始以來,流浪三界,不曾休息。「動經塵劫」,妄心造業,受苦微塵劫。世界成、住、壞、空一次算一大劫,經微塵數劫仍不得解脫。明輪回時間之久。「迷惑障難」,輪回之因。迷於妄心,起惑、造業、受苦,惑、業、苦不息,三障不消。修行目的在消煩惱障、業障、報障,障盡慧明,故回向文謂「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難」,含八難,累劫奔波,不遇佛法,不生信心,皆因八難障礙,八難即:

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俱盧洲:佛經說四大部洲之一。福如天人,壽千年,福大故不信佛。曾聽榮宗法師說:北俱盧洲人無我所心,彼國河水淺,不須舟筏,過河,衣留此岸,裸涉,至彼岸,見衣便穿,舉國如是。韋馱菩薩發心,欲度北洲人,不諳風俗,頂戴衣物渡河,北洲人怪之,因而不受佛法。故韋馱菩薩僅感應三洲。學佛不求生天或北俱盧洲,因世福障道。餘三洲皆有苦,南贍部洲尤勝,較易學佛。五、長壽天:即無想天。外道修無想定所生,壽五百大劫,不聞佛法。六、盲聾喑啞:盲、聾、啞,三種具足方成難,不能見聞讀誦故。七、世智辯聰:知識之輩,聰明無智。古德雲:「智慧聰明兩路差,聰明枝葉慧根芽。」智慧是根本,純善。聰明參雜善惡,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做壞事多是聰明人。雖有學問,佛法不入,謂「世智辯聰」。昔獅山勸化堂,有一劉姓老儒,學問不錯,常講孔孟,卻不懂佛法,見大眾念金剛經,隨手翻翻說:「什麼金剛經,像兩桶水,倒來倒去,忽有忽空。」不懂又發謬論,便屬此類。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甚至盜佛法為己學說,反謗佛法,這種人,見多識廣,能言善道,惜法水不入,終不得益。八、佛前佛後:釋迦佛滅後,彌勒菩薩成佛前,無佛可見,學佛不易。但能聞法信受,猶具善根福德。若無善根,與佛同世,也是枉然。大莊嚴論載:迦毗羅城有一老嫗,人稱「城東老母」。七十餘歲,不信佛,原因是自以為和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彼是佛我也是,故不見不聞。眾弟子常勸佛度之,佛答「無緣不能度」。弟子再三強求,佛許之。城東老母遙見佛來,緊閉門窗,佛用神通進入,令屋通明,內外能見。佛隨老嫗所轉方向而現身,四方上下,無一不佛,嫗以雙掌蒙眼,十指皆佛,開眼閉眼悉見佛身。弟子們從旁勸導,則怨聲迭起,大家始信無緣不能度。這比佛前佛後更嚴重。我等幸得親近三寶,當自慶珍惜。

眾生由妄心鼓動,習性助瀾,起惑造業,隨境而轉,致微塵數劫輪回生死,生八難之處,暫無休息。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複遭網。

喻輪回生死,如魚遊網中,誤為大海,偶因漁夫失手或網破,得以逃脫,不久又落網被捕。眾生所以浪跡三界,皆因煩惱業障羅網故。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像這類眾生,是我(佛)所憂愁掛念的。

眾生不離苦,我佛終宵有淚痕(順凡情語)。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累劫重誓:無始劫來,一再重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累劫重誓」的重有二義:一、重複、重重,一次又一次。二、重誓,深重大願。

你地藏既然曆劫重發深重大願,願廣度一切罪苦眾生,我何須再憂慮呢!

法擔承繼有人,佛感欣慰。

戊二、自在問因發何願分二

定自在王菩薩請問佛:地藏菩薩因地發何願?得蒙佛付囑讚歎。經文分二:己一、自在王問,己二、如來答釋,先說:

己一、自在王問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

「說是語時」佛說「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時,會中有一位大菩薩,名定自在王,起座請法。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定自在王菩薩請問佛:世尊!地藏菩薩累劫至今,發了多少大願?值得佛一再讚歎,並且託付度生大業,彼既累劫重誓,乞佛再為我等大眾,略說大士因行一、二,啟發大眾信心。

己二、如來答釋分三

世尊答釋分三段:庚一、誡聽許說,庚二、正示行願,庚三、結顯神力。

庚一、誡聽許說

佛允許開示,誡大眾諦聽。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注意。耳根發耳識,聽得清清楚楚,了了明白,謹記在心,同時須知言外之意,謂之諦聽,也就是洗耳恭聽,莫如耳邊風;屬聞慧。「善思念之」善思,聽後思惟,徹底明瞭其義理,屬思慧,思惟法義所得的智慧。「念之」是修慧。思而不修,不是真智慧,依教奉行,念茲在茲,因修發慧,方能斷惑。佛法重實行,說而不行,如畫餅充饑,說食數寶。這兩句是佛開示弟子須聞、思、修三慧具足,才能得到佛法實益。

庚二、正示行願分二

正開示地藏菩薩因地所發大願、所修大行,分兩段:辛一、為小國王時發願,辛二、為光目女時發願。

辛一、為小國王時發願

初發心時,曾作小國國王,發度生大願。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往昔阿僧祇(無數)那由他(億),即過去無量無數億不可說劫前(和前為長者子時發願的數字同),有一佛出現世間,名一切智成就。「一切智」,平素講三智,謂: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詳分則「一切智」,知諸法空相總義,是二乘人的智慧。「道種智」,知諸法別相,又名道相智,屬菩薩智慧。一切智、道種智圓足,謂「一切種智」,佛之智慧。現單說「一切智」,表佛智圓滿無缺,根本、後得,權實二智統統具足。此佛以開發智慧,圓成佛智而立名。如來、應供等,是佛的十種通號。凡成佛,都十號具足。「世尊」是總號,具上十號,為九界中最尊,稱世尊。此約大智度論說。成實論則將無上士、調禦丈夫合為一號,世尊為第十號。古德的兩種說法,道理差不多,我則認為大智度論所說較圓滿,也較好解釋。

一、如來:如,不變義;來,隨緣義。真如自性之本體,本來如是,亙古常新,曰如。親證諸法理體,來十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隨緣化他,曰來。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如如不動,教化眾生,名如來。又仿同先德號,後佛如先佛之再來,證理相同,說法無異。如來之義甚多,有法身、報身、應化身等,從略。

二、應供:堪為福田號。圓成佛果,堪受九界供養。未出三界,道業未成,受供養謂「缺應供」或「負債受供」。

三、正遍知:遍知法界號。三智圓明,無法不知,最為正確。

四、明行足:果顯因德號。約修因證果顯勝德而立。「明」,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全屬智慧境界,故稱明。佛三惑盡除,是漏盡明。知過去、未來如現前事,是宿命明。五眼圓明,徹見一切,是天眼明。「行」指萬行。「足」,圓滿義。福慧雙足,功德圓滿,故成佛曰「兩足尊」。

五、善逝:妙住菩提號。善修一切法,達究竟佛果。「逝」去也。證涅槃果德,欲去則去,自在無礙,名善逝。既善逝也善來,眾生有緣則來,緣盡則去,來去自由,心無罣礙。

六、世間解:「世」時間;「間」空間。時空相合名世間。有三種:一、有情世間——六道眾生之正報。二、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眾生之依報。三、智正覺世間——出世聖人,佛、菩薩、聲聞、緣覺,正覺出三界了生死。成佛對三種世間,無不了達。稱達偽通真號。

七、無上士:士,人也。佛果至高無上,九界眾生無與倫比。

八、調禦丈夫:「調禦」,調和降伏。佛善巧度眾,柔和者,慈悲攝受;剛強者,以苦切語或現神通折伏,令趣善道而後已。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巍巍丈夫相,巧調禦事,故名。「無上士、調禦丈夫」成實論合稱攝化從道號。

九、天人師:應機說法號。佛為人天導師,實際是九界師,因三乘已出三界,不須費心,三惡道正受苦,不易度化,唯天上人間,堪受教誨,故以度人天為要。以佛為師,學佛所行,得大利益。

十、佛:梵語佛陀耶,國人好簡,稱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覺者。謂:三覺圓具號。

具上十種勝德,世出世間最尊最貴名為「世尊」。成實論謂三界獨尊號。

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大劫,可能出於清淨佛國。由果說因,先說果(一切智成就如來),後說因,這尊佛關係地藏菩薩因地發心,所以先作介紹。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未出家時」,指初發心時。一切智成就如來,久遠劫前,初發心還沒出家時。不是佛未出家前,是個小國王,不可能今生出家,今生成佛,這種情形很少。經文簡略,義不明顯。初發心未出家時,曾作小國王,與鄰國國王為友,行十善,以十善法治國,百姓生活富足安樂。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鄰國」或許是兩國之外的國家。因二王既行十善,人民當少惡。此鄰國不屬自己的管轄範圍,無從方便教化,才開會計畫。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

一王發願,先成佛再度造惡眾生,使皆得解脫,無有遺餘。

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一王發願,先度眾生離苦得究竟安樂,再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結會古今。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發願早日成佛再度眾生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永度罪苦眾生的,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和一切智成就如來在久遠劫前,曾為好友,同時發願。地藏菩薩經無量劫,仍以度生為重,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本經敍述大士因地的第三因緣。

辛二、為光目女時發願

複于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包括第一品,為長者子時發願的久遠劫前。有一尊佛出現世間,名清淨蓮華目如來,「清淨蓮華目」,印度有青蓮花,天然妙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故言清淨蓮華。約佛應身莊嚴,尤其眼睛如妙蓮華而立名。其佛住世四十大劫。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羅漢」即阿羅漢。譯殺賊、應供、無生。

四十劫後,佛入滅,過了正法進入像法時期,眾生漸造惡業,國土漸濁,有一阿羅漢,「福度眾生」,學習菩薩道,到處托缽,令眾生種福田。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依次托缽教化,遇一女名光目,備諸飲食,恭敬供養。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羅漢受食已,為報供養恩,問彼有何心願?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供養目的,為度母。

光目女答:我母親過世有段日子了,其間曾修福資助,至今,不知母親生在何處?是否出苦?

羅漢湣之,為入定觀。

羅漢因女孝心而生憐湣,入定觀察彼母生處。

佛則不須入定,便了了分明,羅漢須入定,以他心通觀察方知,若不入定,與凡夫無異,這就是佛與二乘人的不同處。

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慧眼觀見光目之母,墮地獄受大苦。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出定複問光目女:你母生前作何惡業?今在地獄,受大痛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計其命數,千萬複倍。尊者慈湣,如何哀救?

「鱉」甲魚。生前好殺生,尤其愛吃水族類,且喜食魚鱉之子,肉軟又小,一餐吃很多,或炒或煮,烹調方法百出,任己之情,貪口腹之欲。敬請尊者慈悲憐湣,有何辦法,可以救拔?

羅漢湣之,為作方便。

尊者為光目女設方便救母之法。

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示超度方法。勸以至誠心念佛,若環境允許,可兼塑、畫佛像供養。以此功德回向,存亡皆得殊勝果報。可見念佛法門勝諸法門。

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複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思母受苦,隨即依教,舍己愛,尋畫莊嚴聖像供養。又以恭敬心,瞻仰禮拜,求佛加被,因念母親受地獄苦而悲泣不已。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沒標示瞻禮多久,或許有一段時間。白天晚上,除後夜休息外都念佛,忽然於後夜睡夢中見清淨蓮華目如來,身如妙高山,毫光燦爛,放大光明。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饑寒,即當言說。

佛夢中開示:不久你母當生你家,才知饑寒便會說話。一般小孩須周歲左右才牙牙學語。

光目女聞佛開示後,仍如法念佛。文略。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

豪富之家,故有奴婢。家中婢女生一子,不足三日,不但能說且會禮拜。

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複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頂禮泣告光目女:輪回六道,造業因,受果報,皆自作自受。我是你母親,死後,墮大地獄,在幽暗中受苦,已有一段時間,承你念佛修福的功德回向,才能離地獄苦,轉生人道,作婢子,地位下賤,又短命,歲僅十三。你有何法,使我十三歲後,免再墮落!話中含我造業,自作自受,無話可說。慈航法師遺囑雲:「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時間長短,由眾生業感,正受苦時,長夜漫漫,所謂一日三秋。地獄眾生,一日之間,萬死萬生,感覺「累墮大地獄」,時間長久。

未滿三日,即能言說,知前生事,仗佛力使然,為啟光目女發心,否則,既造地獄業,那有此大神通。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

光目女聽了,確知是母親轉生無疑。

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硬咽悲啼」,哭到聲塞氣結,勉強說之。雖是婢子,乃母轉生,仍須尊敬,故稟白婢子:你既然是我母親轉生,「合知本罪」應知自己前生,作何惡行、惡業,致墮惡趣。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

婢子答:墮惡趣原因有二:一、殺生多。二、對三寶沒信心,又譭謗辱駡三寶。

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若非蒙你修福救度,以是重業,正在受苦,不得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雲何?

光目問:地獄受苦的情形如何?可以說些嗎?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婢子答:苦不可言,不堪回首。且苦之情形,口不能言其萬分之一,縱要說,百千歲也講不完,非能力所及。「卒」畢也,苦說不盡。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曆惡道。

光目女聽了,嚎啕大哭,急欲令母出苦,不遑至寺,即向虛空,對周遍十方虛空的三寶發願:願我母親永離地獄苦,十三歲終,除重罪業,不再經歷惡趣。

十方諸佛慈哀湣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

「聽」准許。「誓」,依願起行,直到滿願為止,非達目的不可。祈十方諸佛,慈悲哀湣,准許我為度母出苦,所發的廣大誓願。請佛准許發願有二義:一、令母永得解脫,不再墮落三塗。二、發願後,求佛加被,願累劫度生,滿我心願。

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的發願文。本經共敍述四段地藏菩薩因地發願,四番文中,唯此願文,最為詳盡。

「三塗」,火塗(地獄);血塗(餓鬼),茹毛飲血,吃不淨食;刀塗(畜生),受刀宰之苦。

願母一、超三惡道。二、生人中尊貴家,莫作女人,具丈夫相,修學佛法。

光目女恭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若我母親得離三塗、卑賤、女身,能親近三寶,永脫苦海,自今以後,百千萬億劫中,誓願救拔十方世界地獄及惡道諸罪苦眾生,使遇善緣,修行成佛後,我才成等正覺。正所謂:「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大願也。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湣,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佛贊慰之語。

「具聞」完全聽到。發願畢,聞佛贊慰:光目!你具大慈悲心,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

「梵志」,出家婆羅門。佛言:我觀察你母親將因你之發願而轉業,舍婢子身後,生婆羅門家,有清淨志向,發心修行,壽命百歲。

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

因修行功德,舍梵志身後,必生清淨無憂佛國,壽命無量。

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將來往生佛國,續修成佛,廣度眾生,數如恒河沙。

上乃佛在虛空中為光目女所說話。光目女為救母發弘誓願,母仗彼願力得大解脫,是出世究竟大孝之表率。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結會古今。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當時福度光目女的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無盡意菩薩為法華經普門品之當機。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由光目女發願及仗佛力轉業,修行成就。華嚴經裏曾作當機,亦常出現他經,可見地藏菩薩因地之六親眷屬,於釋迦世尊法中,皆已圓熟,輔佛教化。光目女即今之地藏菩薩。

庚三、結顯神力

總結顯示地藏菩薩發大誓願,累劫修行,成就威德神通之力,眾生依教奉行,必得大利益。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湣,發恒河沙願,廣度眾生。

總結上文,生起下文。過去久遠劫憐湣眾生,所發願數超過恒河沙,念念度群生,可見願力之廣大。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譭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明地藏菩薩度眾方法。先說造惡眾生,依業當墮惡道。

釋迦佛滅後,若有男女,不信因果,造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等種種惡業。「乃至」,超略詞。惡業之多,無法詳舉。甚至譭謗自利利他的大乘佛法,壞眾生慧命,罪極重,必墮惡趣。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正顯地藏大士神力。如是惡業眾生,幸逢深信地藏法門的善知識,勸彼依法修行,或持名或讀誦等,發心在彈指剎那間,歸投依靠大士,便得解脫三惡道苦。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複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這類作惡眾生,若能一心皈敬,瞻仰禮拜聖像,讚歎地藏大士勝德,用香、花、衣服(幢幡、布幔等布類莊嚴具。古印度人衣不裁剪,用整塊布纏裹,國人不瞭解,誤以己之新衣供養,或作衣服給菩薩穿。)、飲料、食品、種種珍貴寶物供養,以是功德,百千萬億劫中,常生諸天,受諸天樂。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百千劫作人王,具宿命通,識因果之本末。明修此法門,得利廣大。第六第七兩品亦論及。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

佛告定自在王,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威德神通,廣大利益一切眾生。

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囑咐諸菩薩,當謹記本經義理,廣為宣揚,使流傳十方,説明地藏菩薩化導眾生,出離三界火宅。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遵佛付囑,稟白佛說:願世尊寬心莫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當秉佛意,承佛威神,廣說本經,流布十方,尤其於娑婆世界,更加弘傳,令眾生依法修行,出離苦海。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當機禮退,謝佛開示。

戊三、正示業感差別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定自在王菩薩禮歸本位時,居須彌山腰四方的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都從座起,至佛前,合掌恭敬稟白佛說: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雲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常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願大、威神大,為何至今,眾生尚未度盡,菩薩之願未圓,卻仍然不斷的發願,原因何在?請佛為我四天王及未來眾生,明示其因。

四天王是異口同音請問或一人代表?無從了知。以人道立場言,沒神通,且在禮貌上,不可能四人並陳。但四天王具神通力,音出同時,整齊畫一,並不困難。這個問題無關緊要,不須費神探究。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佛贊善問許說。佛對四天王說:「善哉!善哉!」緣于四天王請問,得以說明閻浮眾生的業感差別,介紹地藏菩薩如何慈哀救拔閻浮提內生死流轉的眾生,運何種善巧方便,度脫罪苦眾生等事,使當時與會大眾及未來世眾生,廣得殊勝利益,因此,佛贊「善哉!」。

見經文,似乎答非所問,沒把「為何眾生度不盡」的原因說出來。其實不必說,若「菩薩能度盡,不須勞駕十方聖賢,且各有因緣,有緣眾生,依次度化,豈能度盡?也不可能短期度脫,所以,只說明地藏菩薩之權巧,眾生剛強難化,不易速圓其願的原因。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當機深知佛意,歡喜願聞,如大旱之望雲霓,求之不得。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湣此世罪苦眾生,複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先明大士久劫發願,眾生猶未度盡的原因。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直到今天,度脫眾生,猶未滿願,悲湣這些罪苦眾生,所以一再發願。又觀察眾生無始以來,惡習不止,輪回不停,不求解脫,惑、業、苦,生生不息,如藤蔓攀纏,交錯牽絆,欲理還亂。「藤」,節節有須有葉,喻眾生造業,錯綜複雜,牽連甚廣,阻礙善根增長。心之起念,下種子于八識田中,尤勝藤蔓。佛世,一比丘尼證阿羅漢果,觀宿因,曾於往昔作演員,扮演比丘尼,為求逼真,削髮搭衣,學出家威儀。攬鏡自照,儼如僧相,莊嚴異常,心生歡喜,願將來有緣,能夠出家。終於在釋迦佛世,善因成熟,出家證果。由此可見「念」之重要,一念一種子,輕忽不得。

學佛旨在觀心,令心存善念。捫心自問,我等一日動念,何止千萬!比之藤蔓,過無不及,況無量劫來,起心動念,不可算數,生死種子之多,不堪想像。地藏菩薩縱有大誓願力,但眾生不肯回頭,菩薩不能強逼修善。「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佛菩薩度眾,只能作眾生的增上緣,無法代之。眾生業重,不受勸導,或一時受化,暫又不信,怎得解脫!因此之故,地藏菩薩累劫發願,不辭辛勞,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用百千萬億方便,說法教化,令眾生知因識果,斷惡修善。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明大士如何方便度眾。正示業感差別,舉較嚴重的二十三種為例,以作警惕。

「宿殃」生生世世多災殃。「宿」,本作過去解。過去多殺生,今生受災殃,在此,「宿」包括現在生,今生不改,來生更遭殃。殺生,減眾生壽命,故感短命、多病報。

業感因果,有事有理,事相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自作自受,果報恰如其分,不增不減。世間法律,或有漏網之魚,逍遙法外,因果則絲毫不爽。約理則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萬法唯心,因果不謬。因果須論過去、現在、未來,不論三世則無法徹知。世人不瞭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的道理,見人作善得苦報,便謗無因果。其實,今生所受苦報是果。若今生所作是因,才種因,果未熟,或許來生,或多生後,遇緣方受報。凡情不知,只能仰信佛之「聖言量」,深信因果,安心受報,逢苦不憂,逢樂不喜,決不怨天尤人。學佛是否得力,從順逆境中可知,不被環境影響,是真正學佛者。

地藏菩薩勸好殺生者戒殺,否則,得宿殃短命報。華嚴經雲:造十惡業,必落三惡道。今生多災、多病、短命是「華報」(如開花),果報在地獄。惡道苦盡,轉生人間,又感宿殃短命,謂之「餘報」,剩餘之果報。現約華報說。

世間戰爭不息,亦由殺生所致。古德雲:「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現用電宰,不聞夜半聲,更嚴重,將來苦更多。殺生多,暴戾之氣盛,現在社會亂象叢生,犯罪率日增,殺人、搶劫層出不窮,也屬殺業所感,因此,佛經處處勸人戒殺,長養慈悲心,惜生愛物。這裏僅明華、餘二報,因凡夫常能見聞,較易警惕反省,果報總結于後段經文,因為墮落三途,非肉眼能察,故不明表。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竊」私自。不予而取是偷,強佔己有曰舍,搶劫為偷盜之至極。地藏菩薩對竊盜者,說衣食不足,諸事不遂等,種種貧窮困窘痛苦的果報。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邪淫」在家除正當夫妻外,行男女不淨行,即今之所謂「外遇」。「雀」孔雀,最早產自印度,屬淫鳥之一,四季產子。「鴿」平均兩個月生產一次。「鴛鴦」鴛,雄鳥;鴦,雌鳥,生死相隨,交頸而眠。因好淫,順其習氣,墮畜生道作淫禽。華嚴經雲:「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若以粗鄙惡言傷人,感生生世世六親不和,糾紛不斷的罪報。

前三條屬身業,此屬口業。

若遇譭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噁心壞他名聲,誣以不實之罪曰「譭謗」。「無舌」,啞巴。或墮畜生,雖有舌不起作用。「瘡口」,如口臭、牙病、喉疾等口腔毛病。

以譭謗攝妄語、綺語(優婆塞戒經譯作無義語)、兩舌。若遇譭謗者,為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屬意業。貪、瞋、癡是眾生的根本煩惱。中國字很有意思,目、真成「瞋」,生氣時,橫眉豎目,雙眼凶突。另「瞋」,義同。瞋起,口不擇言,胡亂罵詈。「恚」,心鬱悶,如兩堆土壓在心上,很不舒服。字表形聲,唯中國字能如此。瞋是眾生通病,只是輕重不同而已。瞋時,面目猙獰,面紅耳赤,故華、餘二報感醜陋癃殘,果報在地獄。

「癃」駝背。「殘」殘廢,六根不具。歷史上,醜陋者不少。大約四十年前,聽斌宗法師講經,提到蘇小妹,東坡詩雲:「天高地闊路三千,遙望雲峰霄漢間;倘若想思垂下淚,一年流不到腮邊。」形容蘇小妹長相之醜。額頭高凸如岩,看不到頭髮,眼睛深凹,鼻扁,顴突頰陷,下巴長,縱有淚,也彎曲受阻,流不到腮邊。當時,獅山聽眾十分之九是客家人,聽不懂閩南語,見法師哈哈笑,大家也跟著笑。醜陋難看,不必待來生,今生好瞋,人不喜見。學佛當學柔和忍辱,常常瞻仰彌勒菩薩,用笑臉迎人,對治瞋恚,自然相貌莊嚴。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慳吝」,有而不施。守財奴,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也是眾生通病。菩薩為說凡有所求,皆不稱心滿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

飲食沒節量,則受饑餓之苦,暴飲暴食,易引起消化系統的毛病,咽喉、食道等器官容易致病。

飲食乃日常所需,當知量知足,尤其修行人,太飽、太餓,都會影響功課。八分飽就可。叢林禪堂有小參(吃點心),飽不能打坐,餓也沒法專心。飲食多寡關係前生福業。昔有「一掌米」和尚,幼年出家,中年偶遇相命者,告知僅剩斗米之福而已。師憂大事未明,乞常住賜米一鬥,入山苦修。日僅一食,以濕手掌粘米,不管多少,嚼食度日。米盡,不但未死,反更康健,相師大奇。後大開大悟,傳佛法燈,人稱「一掌米」和尚。人的福報有限,當惜福!今人講求消費,促進生產,須視情況而論。倘飲食無度,身心皆苦。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屬殺生範圍。

放任心意打獵,殺害野生動物,令眾生驚狂喪命,因此,也感精神失常、喪命果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悖,忤也。若不孝順父母,感受天地間,水、火、風、震等自然災害所殺。

少時常聞雷打不孝子,現科學昌明,好象雷也打不准,甚奇!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放火燒山,密林深處,微小生命多,傷生也多,濃煙一起,眾生生驚狂心,故感顛狂、迷失方向,或落火坑、溺水、墜穀等喪命果報。因此,務農或造林者,切莫焚燒雜草。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前後父母」即繼父繼母。

「返生」反過來。

若為人繼父繼母,虐待鞭打前後人兒女,反過來,自己今生也會遭受鞭撻的苦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雛」幼鳥。捕捉幼鳥,使彼骨肉生離,自己亦感六親分離報。

若遇譭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

此是餘報,果在地獄。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若輕慢正法,甚至褻瀆,破壞眾生慧眼,永處惡道,難遇聖教。

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

若惡意毀損或濫用佛寺物,侵公益私,億劫常在地獄受苦。

若遇汙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若汙人梵行,誣衊僧寶,永墮畜生道。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

屬殺業。若用沸湯、火烤、刀斬、斧斫等法,傷殺眾生,感輪回互啖,一報還一報的苦果,俗雲:「吃半斤還八兩」,絲毫不差。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

「齋」齊也。中午後不再受食,即過午不食。

發心受戒又犯戒,發心不非時食又不持,將來墮畜生道,做禽鳥惡獸之流,常受饑餓苦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物不盡其用,不惜器具,如夫妻吵架摔東西洩恨等,必感欠缺、斷絕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做人須謙虛,謙方受益,否則,貢高我慢,不但法水不入,來生作下賤之人,聽人驅使。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兩舌:新譯「離間語」。挑撥是非,重則害命,輕則傷感情。

百舌:百舌鳥。非鳥有百舌,喻其啼聲不止,至舌出血而死。

若好說是非,挑撥離間,得無舌百舌報。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邪見者」,邪見,指不信因果,撥無因果,或非因計因,非果計果。詳分有六十二見,從略。

「邊地」無佛法處,沒有文化的地方。

不信正法,以惡見為是,感邊地受生,不遇佛法之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總結上文。「如是」,指上面所說二十三種業感差別。「等」其餘未說者,以等字概括。

閻浮提眾生,三業所造諸罪,惡業習氣所感之果,論其報應有百千種,無法一一詳細說明,只能略說。

上說二十三種因果道理,只是原則,因果法則,大概如此,因為人不只造一種業,一生所作「因蔓不斷」,牽扯不清,無窮無盡,所以,果報複雜,這裏說的是大體,造如是業,可能須受如是報,若遇其他業力幹擾,也會產生重大變數,若得善業資助,重罪也可能轉輕,視各人業感情況而定。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此界眾生業感千差萬別,地藏菩薩以百千善巧方便,說法教化。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上述種種造諸惡業眾生,先受千差萬別的華報,然後墮地獄受苦,至少一大劫,求出不易。轉生人間,又受如上余報,梁皇懺常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因此之故,你等四大天王及一切天眾,當發心護人護國,莫使眾惡迷惑眾生,令再造業。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四天王聽了,悲歎眾生造業受苦,感謝佛慈悲開示,恭敬合掌退回本位。

上卷竟。

關於業感差別,文淺易懂,旨在警策眾生知因識果,謹慎三業,否則,後悔莫及!明因果律,能啟發道心,精進修行,增善除惡,現生福慧並進,將來究竟解脫。

地獄名號品第五

以介紹地獄名號為主。十三品中列為第五。科判是:

丁五、示業報差別

三界六道眾生,造業各各不同,不能以純善或純惡歸納,造上品惡才墮地獄;地獄有大小,受苦有輕重,時間有長短,視惡之程度而定。此僅約極苦的地獄道,來說明業報差別。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白地藏菩薩言:

大乘經典中,有許多大菩薩輔佛教化,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普賢菩薩為華嚴三聖之一,表大願大行,與大智文殊菩薩,共同輔助毗盧遮那佛行化。

「普賢」,約人言:有一位大菩薩名普賢。「普」周遍義,能周遍十方,化導眾生。「賢」位鄰極聖,居亞聖之位,隨緣淨佛國土,成就眾生。約法:普賢菩薩所修之十大願曰普賢行,乃等覺菩薩最圓滿之願行。菩薩眾中,究竟圓成等覺之行的便是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與普賢菩薩,德位相當,互尊互敬故用「白」。

仁者!願為天龍四眾,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說娑婆世界,及閻浮提,罪苦眾生,所受報處,地獄名號及惡報等事,使未來世末法眾生,知是果報。

普賢菩薩請問。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