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30 08:03:07
學習次第 : 進階

 地藏菩薩感應故事研究
 

佛教在中國流傳了二千年的時間,其信仰遍佈南北各地,歷代大小乘經典的大量譯出,佛教僧人與士大夫談佛論理的著作極多,對佛教信仰流傳產生極大推廣,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更能吸引他們注意與興趣是具敘事性論述的佛、菩薩感應靈驗故事。感應故事透過民眾己身之經驗檢驗經典上的記載,以貼近民眾的方式,對經典進行另一種詮釋,靈驗故事內容記錄佛教僧侶、信徒及一般大眾,因持經、寫經、刻經、造佛像、建寺院、建僧塔、供養佛僧、普施功德,虔誠至真而通感靈驗的故事。或者生活上遭遇自力無法解決的重大事件或挫折,如生病、思念已亡父母、遇鬼難...等等,進而祈求佛菩薩加持協助,有誦經感應者、持咒感應者、持佛菩薩名號感應者,經由至誠努力念經、誦咒、造佛像、發菩提心等方式,進而獲得不可思議的驗證故事。


感應故事常會發生相類似的情節或故事結構相同而主角變換的劇情,亦有故事情節和經典內容相互影響。而信仰者對該名菩薩的祈求重點,即是敘事主題的陳述,隨者當時社會文化的背景變遷,佛、菩薩信仰功能轉變,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亦產生變化;即祈求者或信仰者的祈求重點,與佛、菩薩所擔負角色是隨時代不同而激盪出不同故事風貌。


佛教僧侶、居士、士大夫對於菩薩感應事蹟的編纂輯錄,對佛教文化與地藏信仰的推動起了極大的作用。地藏菩薩為中國四大菩薩之一,地藏信仰已成為民間通俗信仰的一部份,經典中的地藏菩薩,行大乘之菩薩道,教化眾生,在忉利天受佛囑咐,負起在無佛時期教化六道眾生的責任,演變至現代一般民眾所認知與接受的「幽冥教主」的角色,有相當大的差異。本論文主要以地藏菩薩感應故事為主題,在現存資料中,魏晉即有地藏菩薩感應紀錄,至宋代出現地藏感應書集一直持續至民國以後,各時期的地藏菩薩感應專書集錄,除承前代的感應故事外,亦增加當代地藏感應故事的蒐錄。

 


本論文地藏感應故事集書蒐集者的身份,限定以佛教徒、僧人或居士為主;蒐集範圍來自於正史、筆記、文集、志怪小說、佛教經典(漢譯佛典、高僧傳)、僧人或居士紀錄與蒐集的感應故事集書、善書、佛教刊物、金地藏應化傳說與九華山地藏道場等。一方面參考前人研究中所提供的相關線索,一方面蒐集典籍與坊間廟寺所擺放的相關地藏靈驗故事。依朝代列出地藏菩薩感應集書,再深入分析每一則感應故事的敘事方式,以「敘事主題」、「求感應動機」、「求感應的方法」、「地藏菩薩的回應」等為統計分類項目,試圖歸納其敘事特色,呈現地藏感應故事的差異,透過整理、分析、歸納、比較與詮釋,希望能呈現較完整的地藏靈驗故事,特殊意義與面貌,進而對地藏菩薩重新認識。並從故事學的角度探討其宗教意涵與故事變化的特色,試圖找到地藏信仰由傳入中國、發展、轉型、融入民間信仰、九華山道場等,由古至今信仰流傳的一條變動曲線,進而理解並討論其背後所含藏的宗教涵義。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97/碩士/研究生:陳錦霞  指導教授:蔡榮婷

 

喇嘛網 日期:2010/01/30 07:58:42   編輯部 報導

英文關鍵詞:The miraculous stories of Ti-tsang Bodhisattva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02
第二節 研究範圍、目的與方法......10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章節安排...17
第二章 唐宋時期的地藏經典
第一節 《須彌藏經》、《大方廣十輪經》、《大乘大集十輪
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二節 《佛說地藏菩薩經》、《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
經》.........43
第三節 《地藏菩薩本願經》 ......51
第三章 唐宋時期的地藏感應故事
第一節 唐代地藏感應故事......58
一、 唐代佛教典籍中的感應故事....58
二、 唐代文獻收錄的地藏故事.....62
第二節 宋(遼)地藏感應故事......65
一、宋代佛教典籍中的感應故事.....66
(一) 《地藏菩薩像感應記》......66
(二)《三寶感應要略錄》......81
二、 宋代文獻收錄的地藏故事........91
(一) 《太平廣記》.........91
(二) 蘇軾<處子再生>.....100
第四章 明清時期地藏感應故事
第一節 明清地藏信仰......104
一、 明清地藏經典、著述.....105
二、 智旭大師提倡......110
三、 九華山道場興起.....112
第二節 《九華山志》感應故事..... 113
一、 《九華山志》的內容.......114
二、 <聖跡門>的金地藏應化傳說....116
三、 <靈應門>的地藏感應故事.....122
第三節 明清典籍收錄的地藏感應故事...128
一、 明藕益《見聞錄》......128
二、 清戒顯《現果隨錄》......134
三、 錢謙益<地藏庵記>、袁枚《子不語》.141
第五章 民國以後的地藏感應故事
第一節 民國以後地藏信仰在台灣的流傳情形..146
一、 佛教系統之地藏信仰.....146
二、 結合民間風俗之地藏信仰....150
第二節 20年代地藏感應故事集...142
一、李圓淨《地藏菩薩聖德問答本跡感應錄記》..153
二、聶雲台《地藏菩薩靈感近聞錄》...164
第三節 60年代地藏感應故事集...170
一、林超慈《地藏菩薩靈感記》.....170
二、釋心然編《地藏王菩薩靈驗事蹟》....175
第四節 80年代地藏感應故事集.....181
一、弘一大師紀念協會《佛菩薩感應實錄》..181
二、地藏悲願基金會編《生死關頭走一回》、《生命的迴
旋》.....185
第六章 地藏菩薩感應故事的敘事特質與意義
第一節 地藏菩薩感應故事敘事特質...190
第二節 地藏菩薩感應故事的意義 ... 203
第七章 結論............215

附錄一:地藏感應故事總目錄...223
參考書籍 .................245

 

 

壹 專書
一、 古籍
(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佛經》,《大正新脩大藏經》(以下簡稱《大正藏》)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第 12 冊 ,No. 0364。
(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 09 冊 ,No. 0262。
(東晉)佛馱跋陀羅《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 09 冊, No. 0278。
(元魏)吉迦夜、曇曜共譯《雜寶藏經》,《大正藏》,第 04 冊, No. 0203。
(北涼)失譯《大方廣十輪經》,第 13 冊, No. 0410 。
(北涼)失譯《金剛三昧經》總持品第八,《大正藏》第9卷,No.273。
(隋)菩提燈譯 《占察善惡業報經》,《大正藏》第17卷,No.839。
(隋)闍那崛多譯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大正藏》,第3冊,No. 190。
(唐)玄奘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大正藏》第13卷,No.411。
(唐)那提譯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大正藏》第 14 冊 ,No. 0486 。
(唐)唐臨撰《冥報記》,《大正藏》第51卷,No.2082。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卷,No.0279。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大正藏》第10卷,No.0301。
(唐)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正藏》第13卷,No.1412 。
(唐)實叉難陀譯《大乘起信論》,《大正藏》第32卷,No.1666。
(唐)輸婆迦羅譯《地藏菩薩儀軌》,《大正藏》,第20冊,No.0652。
(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六,<地藏菩薩法身印呪>,《大正藏》,第 18 冊, No. 0901。
(唐)阿地瞿多譯,《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六,<地藏菩薩印>,《大正藏》,第 18 冊, No. 0901。
(失譯)《地藏菩薩十齋日》,《大正藏》,第85卷,No.2850。
(失譯)《地藏菩薩經》,《大正藏》,第85卷,No.2909。
(失譯)《峚窖大道心驅策法》,《大正藏》,第20卷,No.1159A。
(唐)不空譯《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一卷,《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13 。
(唐)輸婆迦羅譯《地藏菩薩儀軌》 一卷,《大正藏》,第 20 冊 ,No. 1158 。
(失譯)《佛說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大正藏》,第20卷,No.1159B。
S-154《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26冊,台北,新文豐,1981。
S-2262《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28冊,台北,新文豐,1981。
S-3136《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2冊,台北,新文豐,1981。
S-3367《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17冊,台北,新文豐,1981。
S-7041《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54冊,台北,新文豐,1981。
S-7240《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54冊,台北,新文豐,1981。
S-2143〈十二月禮多記〉,《敦煌寶藏》第16冊,台北,新文豐,1981。
S-2567〈地藏十齋日〉,《敦煌寶藏》第21冊,台北,新文豐,1981。
S-3961《佛說十王經》,《敦煌寶藏》第32冊,台北,新文豐,1981。
S-5892《地藏菩薩經》,《敦煌寶藏》第44冊,台北,新文豐,1981。
S-5551〈齋日行事〉,《敦煌寶藏》第43冊,台北,新文豐,1981。
S-6330〈八日念藥師佛咒〉,《敦煌寶藏》第45冊,台北,新文豐,1981。
P-3748《佛說地藏菩薩經》,《敦煌寶藏》第130冊,台北,新文豐,1981。
P-3760《佛說地藏菩薩經》,《敦煌寶藏》第130冊,台北,新文豐,1981。
P-3795〈大乘四大齋日〉,《敦煌寶藏》第130冊。,台北,新文豐,1981
北-225《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57冊,台北,新文豐,1981。
北-8422《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敦煌寶藏》第110冊,台北,新文豐,1981。
北-8510《佛說大方廣十輪經》,《敦煌寶藏》第110冊,台北,新文豐,1981。
(宋)沙門常謹集《地藏菩薩像靈驗記》,《卍新續藏》,第 87 冊, No. 1638。
(明)智旭著《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卍新續藏》,第 21 冊 ,No. 0371。
(明)智旭著《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玄義》,《卍新續藏》,第 21 冊,No. 0370。
(明)智旭集《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85。
(明)智旭撰《見聞錄》,《卍新續藏》,第 88 冊, No. 1641。
(清)靈椉註《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卍新續藏》,第 21 冊 ,No. 0384。
(清)靈椉註《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綸貫》,《卍新續藏》,第 21 冊 ,No. 0383。
(清)藏川述《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卍新續藏》,第 01 冊 ,No. 0020。
(清)藏川述《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卍新續藏》,第 01 冊 ,No. 0021。
(清)戒顯筆記《現果隨錄》,《卍新續藏》,第 88 冊 ,No. 1642。
(清)不祥《慈悲地藏懺法》,《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87。
(明)智旭集《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86。
二、 近人著述(依作者筆畫)
于凌波著,《民國高僧傳初編》,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
(日)水野弘元著,達和法師、陳淑慧和譯:《佛教的原點》,台北:圓明出版社,2000。
心然法師編述,《地藏菩薩本跡靈感錄》,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
北京編譯社譯,周作人校,《今昔物語》上、中、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印順法師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
印順法師著;《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
印順法師著;《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88。
印順法師著;《華雨集》,新竹:正聞出版社,1988。
印光大師著,王靜蓉選編:《信願念佛》,台北:圓明出版社,1993。
弘一法師著;《弘一大師文集選要》,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出版,1998。
弘一法師著《地藏菩薩聖德大觀》,台南:和裕出版社,2003。
弘一大師紀念學會編印,《佛菩薩感應實錄》,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出版,2004。
地清法師;《地藏經啟示錄》,蓮池海會雜誌社,2004。
地藏悲願基金會編著•地皎法師監製;《生死關頭走一回》,台北:財團法人地藏悲願基金會出版,2001。
地皎法師著,《我與地藏菩薩之因緣》,台北:地藏悲願基金會,2002。
地藏基金會編•地皎法師監製,《更待何生度此身》,台北:地藏悲願基金會,2003。
地藏悲願基金會編著•地皎法師監製,《生命的迴旋》,台北:地藏悲願基金會,2003。
宏印法師編,《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篇》,台北:印順佛教基金會,2006。
沈宗憲著,《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3。
李圓淨居士著,《地藏菩薩聖德問答本迹靈感錄記》,台北:菩薩觀世音出版社,1996。
承天禪寺編,《廣欽老和尚事蹟》,嘉義:鎮德印經會,1994。
杜潔祥主編,《中國佛寺志.九華山志》,台北:宗青出版社,1994。
林淑媛著,《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11。
林超慈著,《地藏菩薩靈感記》,嘉義:淨願寺印,1974。
周家麟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1998,7。
周英雄著《結構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東大出版社,1992。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卷六九四,四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阿彌陀佛慈善會:《一代高僧廣欽上人-傳奇事略、開示錄暨行持語錄》,高雄:慈慧出版,1995。
胡維銓演述,范古農校正,弘一法師鑑定;《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台北,華嚴蓮社,1975。
(日)真鍋廣濟著;《地藏菩薩的研究》,京都:三密堂書店,昭和44年。
施雲水編輯;《佛教手印圖說》,台北:常春樹書坊,1992。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台北:東華出版社,1889。
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台北:華藏淨宗學會,2002。
淨空法師;《地藏經的啟示.超渡的理論與事實》,台北:台北地藏淨宗協會出版,2003。
淨空法師;《如何依地藏修行》,台北:台北地藏淨宗協會出版,2003。
張總著;《地藏信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彭楚珩先生編;《歷代高僧故事》,台北:圓明出版社,1992。
聖一法師講;《地藏本願經講記》,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印製,1992。
會性法師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南投:正覺精舍,2003。
道源長老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0。
趙亮傑撰;《地藏本願經唯識觀》,台北:千華出版社,1993。
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僧俗四眾和著;《佛菩薩感應實錄》,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印行,2004 。
夢參老和尚講述;吳碧濤居士整理《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台北:圓明出版社,1995,12,第一版四刷。
夢參老和尚;《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 (中) (下),台北:方廣文化事業,2002。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十輪經.地藏菩薩的止觀法門》序品第一,台北:方廣出版社,2002。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菩薩的觀呼吸法門.十輪品第二冊》,台北:方廣出版社,2004。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菩薩的戒律法門.無依行品第三冊》,台北:方廣出版社,2005。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菩薩的解脫法門.有依行品第四冊》,台北:方廣出版社,2005。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菩薩的懺悔法門.懺悔品、善業道品第五冊》,台北:方廣出版社,2005。
夢參老和尚講述;方廣編輯部整理《地藏菩薩的念佛法門.福田相品、獲益囑累品第六冊》,台北:方廣出版社,2005。
僧俗四眾佛弟子著,《佛菩薩感應實錄》,台北:中華民國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印行,2004。
賴永海釋譯;《梁高僧傳》,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出版,1998。
賴永海釋譯;《唐高僧傳》,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出版,1998。
賴永海、張華釋譯;《宋高僧傳》,台北:佛光文化事業出版,1998。
羅綱著《敘事學導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釋聖嚴;《戒律學綱要》,台北:東初出版社,1994年。
釋印順;《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高雄:慧光文庫,1988。
釋東初;《地藏菩薩本願經概說》,高雄:本願精舍,1985。
釋宣化講述;《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台北:法界佛教總會,1994。
釋能學;《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解釋》,高雄:白話佛經雜誌,1990。
釋聖嚴;《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2001。
釋心然編;《地藏王菩薩靈驗事蹟》,台南:和裕出版社,2004。
藍吉富編;《地藏菩薩聖德新編》,台北:迦陵出版社,1995。
證嚴法師講述;《佛門大孝地藏經》,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2003。
蕭登福;《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台北:學生書局,1989。
羅鋼著;《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5。
貳、學位論文
吳海勇,《中古漢譯佛經敘事文學研究》;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1999。
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佛教信仰-以造像記為中心的考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
林淑媛,《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析論》
莊明興,《中國中古地藏信仰研究》;台灣大學歷史系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尹富,《中國地藏信仰研究》; 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劉素蘭,《中國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碩士論文,2002年。
參、單篇論文
丁敏,<佛教經典故事的主題特色及創作技巧>,《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 23 期,1992年出版,頁265-280。
丁敏,<中国當代佛教文學研究初步評價(上)(下)-以台灣地區為主>,《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二期,頁233-280。
杜保瑞,<蕅益智旭溝通儒佛的方法論探究>,《華梵大學 第七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年9 月,頁340-350
王淑賢,〈般若菩薩與地藏本願之研究〉,台北,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1984年1月。
汪娟著<歷代地藏懺儀析論>,《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四期,1999年,3月。
莊明興,〈中國中古地藏信仰的起源與流變〉,台北,法光雜誌,第136期,2001年1月。
陳秀慧,〈地藏願行之舒勝及其對生命實踐的啟示〉,華梵大學第一屆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出版,2002.10初版。
陳清香,〈地藏菩薩像與地藏精神〉,台北,慧炬雜誌,第471期,2003年8月,頁72-75。
辜神徹〈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台灣文獻》第59卷,第1期,2008,頁115-172。
辜神徹<臺灣北部大眾爺信仰新議--以新莊大眾廟為主之研究>,《臺灣史料研究》第26期,2005,頁2-31。
鄭阿財<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佛學會議論文彙編2,1998,頁121-152。
臧維熙,〈九華山金地藏考略〉,《金地藏研究》,1993年4期,頁30-47。
謝澍田、葉可信、張宣達,〈新羅高僧金地藏証道九華的業績及其對後世的影響〉,《金地藏研究》,1993年4期,頁53-82。
簟竹,〈地藏信仰的闡述〉,台北,獅子吼雜誌社v.28 ,1989.07.01,頁7。
蕭登福,〈道教影響下的佛教本土化地獄說─談藏川的兩種十王經〉,收於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編,《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第4集(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頁337-385。
羅世平,〈地藏十王圖像的遺存及其信仰〉,《唐研究》4,1999,頁429-470。
羅華慶,〈敦煌地藏圖像和地藏十王廳研究〉,《敦煌研究》,1993年2期,頁5-14。
釋見曄,<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中華佛學研究》第三期,1999年三月出版,頁207-250
釋聖嚴,<蓮池大師的淨土思想>,《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5期,1980年10月,頁319-330。
黨燕妮,〈晚唐五代敦煌的十王信仰〉,《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下),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頁136-173。
肆、工具書
黃永武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敦煌叢刊初集》(2),台北:新文豐,1985。
黃永武編《敦煌劫餘錄》,《敦煌叢刊初集》(3)台北:新文豐,1985。
黃永武編《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敦煌叢刊初集》(16),台北:新文豐,1985。
許國霖撰《敦煌石室寫經題記》,《敦煌叢刊初集》(10),台北:新文豐,1985。
任繼愈主編,宗教辭典編輯委員會編;《宗教辭典-上、下冊》,台北:博遠出版社,1991。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2002。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