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22 05:59:25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行論講記》第五冊 第六品安忍 第七十三節課

第七十三節課

前面已講了,在修安忍時,一定要有堅強意志,如果嬌弱的話,在任何事情面前也站不起來。下面用比喻來說明此理:

有者見己血,反增其堅勇,

有人見他血,驚慌複悶絕,

此二大差別,悉由勇怯致。

戰場上搏鬥時,有些人見到自己的血,反而更增加勇氣和毅力,勇往直前奮戰到底;而有些人自己毫髮無損,看見他人流血也會驚慌失措,甚至暈倒在地昏迷不醒。

平時可以看到,有些人膽子非常小,別人做什麼事情,他都特別害怕,不要說去打仗,就連看到這種場面,也嚇得直打哆嗦。我以前讀中學時,四個鄉的學生聚在一起,有一次我們鄉跟另一個鄉的學生發生衝突,早上8點鐘上課的時候,兩個鄉二十來個學生,在教室門口用石頭、棍棒打得十分激烈。我們的校長老師(現已過世)怕得不得了,站在旁邊一個勁兒發抖。他不敢過來,就使勁地叫:你們去勸哪,去勸哪……”我們副校長比較厲害,當時他沒有這麼說,到那邊看了一眼,冷冷地說:你們有本事就打吧!有他在,學生們都不敢打。後來我們被叫到辦公室,老師還在那兒全身哆嗦。那時候的我比較野蠻,也沒什麼慈悲心,尤其在學生時代,行為非常不如法,現在給你們講《入行論》,讓你們修安忍,確實有點不好意思!

世間中也有這種現象,勇敢者看見自己流血,不但不生怯弱,反而更為勇猛,但脆弱的人不待對方殺過來,也會嚇得癱倒昏死過去。兩種人的差別如此懸殊,完全是內心堅韌與怯懦所導致。修安忍也是如此,並不是外境起作用,而是自己的內心是否堅強。意志堅勇的人即使遇到可怕的對境,如別人用刀砍、用刺耳的語言侮辱,他也能如如不動、安忍下來。而怯弱的人只是聽別人說一句你不好看,我不喜歡你,就馬上倒下去了——“啊?他不喜歡我!其實,不喜歡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前兩天,有人說維那師的聲音不好聽,結果兩位都退下去了。如果僅僅是這個原因,那你們也太脆弱了,世界上聽不到逆耳之語的地方哪里找啊?別人說不好聽也罷,好聽也罷,就這麼一句話,我覺得也沒有什麼,自己應該堅強一點。

我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講故事說有些英雄到了戰場上,腸子都流出來了,但用衣服把它包好,繼續跟敵人英勇作戰。這就是心的力量!九幾年的時候,有個叫徐洪剛的人非常出名,他為了救女青年小吳,身上被猛刺14刀,腸子都漏出來了,但他用背心兜著追趕歹徒,跑了50多米才倒在地上。

還是九幾年的時候,美國有位18歲的高中生叫湯姆森,有次他獨自在父親的農場幹活,不慎滑倒,衣袖卷在機器中,兩隻手臂被當場絞斷。湯姆森忍著劇痛跑了很遠的路,用牙齒打開門閂,爬到電話旁邊,用嘴咬住鋼筆一下一下撥號,打通了兄長家的電話。兄長馬上通知有關部門解救他,醫院要為他進行斷肢再植手術,他被抬上擔架時,還冷靜地告訴醫生:別忘了把我的兩隻手帶上。(有些人可不是這樣,身上稍微出一點血,就大呼小叫:看我出血了,怎麼辦啊?)湯姆森非凡的勇氣,後來成為美國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這些世間人都如此勇敢,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管遇到寒冷也好,饑餓也好,譭謗也好,都應該將此逆境轉為道用。真正英勇的人,事先要有一種心理準備:以後我遇到可怕的違緣時,怎麼樣將它轉為道用?當然,作者在這裏並不是叫我們拿著刀子向敵人沖,而是告訴大家:世人為了一些暫時的目的,尚且英勇無比,我們修行人遇到困難時,更要以堅強的勇氣來戰勝了。假如自己的心太脆弱,遇到一點坎坷就倒下去,沒有辦法站起來,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寅三、攝義:

故應輕害苦,莫為諸苦毀。

智者縱曆苦,不亂心澄明。

因此,我們應輕視一切危害苦難,不要被這些痛苦所轉。有些人遇到苦難就爬不起來了,而修安忍、具智慧方便、學大乘佛法的智者們,縱然經歷了千辛萬苦,內心仍然非常明清,不受這些違緣干擾,一直保持著清淨的心態。

世間上的人,有些非常勇敢,遇到任何痛苦不會浮躁不安,表現出懦弱的姿態;而有些相當脆弱,即使微不足道的小苦,也能讓他永遠地倒下去。在修行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磨難,此時千萬不要被磨難刺穿了修行的心臟,如果自己毅力很強,猶如山王般不被波濤、狂風、大鵬等違緣所動,修行一定會圓滿成功,造違緣的魔眾也會羞愧離去。

所以心的力量非常關鍵。比如我們要聽一個傳承,開始就要有所打算:這部法聽圓滿之前,可能有很多違緣,人的違緣、非人的違緣、身體的違緣、心情的違緣……種種違緣都可能出現,但無論如何,我也不會在它們面前低頭。堪布阿瓊曾說過:我們閉關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堅定的誓言,即使自己的父母死了,也不能出關,必須要有這樣的決心。

《華嚴經》中言:為斷除煩惱,應發起堅定之心;為斷除實執,當發起勝他之心。若能生起這兩種心,即使你在修行時遇到違緣,也不會出現令人不願意見到的局面,正如薩迦班智達所說:智者無論再計窮,絕不邁步愚者道。智者即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會邁步愚人苟且偷生的道路,違緣只會成為他的逆增上緣,猶如火上加的乾薪越多,火焰越熾燃一樣,修行好的人遇到的違緣越多,修行境界越增上。

《虛雲和尚自述年譜》中記載,虛雲老和尚112歲時經歷了一場雲門事變:該年,老和尚傳戒,忽有百餘人圍困寺院,說寺內藏有軍械、發電機等物。搜遍整個寺院找不到後,他們就逼問虛雲老和尚,先用木棒,繼而用鐵棍毒打,打至頭面血流、肋骨折斷。後來以為老和尚已死,他們便揚長而去。過了幾天,聽說人還沒死,他們又來到寺院,用大木棍打他,並將他拖下地,十多人用皮鞋使勁踢。老和尚五竅流血,倒臥地上。他們覺得這次必死無疑,便呼嘯而去。入夜,侍者把老和尚扶上床,老和尚端坐5天,後來改為吉祥臥,一晝夜全無動靜。侍者以為師父已經圓寂,沒想到,第二日晨老和尚逐漸醒來,告訴侍者:我昨天神遊兜率天,聽彌勒菩薩講法,本來不想回來,但菩薩說我塵緣未了,必須要回來!

試想,我們若遭到這麼多人的毆打,也許早就跟他們拼了,並生起猛烈的嗔恨心,那樣不要說見彌勒菩薩,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而智者跟我們完全不同,他們遇到何種逆緣,清淨心也不會動搖。因此,《月燈經》中雲:恒具歡喜恭敬心,恒時安住寂靜見。作為大乘修行人,我們對上等者要有恭敬心,對中等者和下等者要以歡喜心對待,處於任何一種環境中,皆當保持寂靜的心態。當然,對修行未達究竟的人來講,剛開始恐怕很難做到,但只要一步一步去行持,總有一天自己會成長起來的。

《入行論》的大乘修行方法,對某些人而言,可能聞所未聞,從來沒有接觸過,修起來也有一點困難。但若能再三串習,逐漸逐漸,自己一定會有變化的。尤其是這部論典的加持相當大,聽完一遍以後,心態和行為肯定有極大的改變。我們藏地有種說法:初學佛的修行人,很多行為若不如法,最好先學一下《入行論》,學完了以後,言行舉止會變得相當不錯。故而,這部論也是專門讓初學者磨練的方便法門。

以前上師如意寶講這個頌詞時,曾講過一個公案:上師在洛若寺聞思這部《入行論》時,附近有位卓瑪老太太,脾氣性格不太好,寺裏有個周紮小和尚十分調皮,經常故意去逗她,把她氣得暴跳如雷。有一次,另一個小和尚把一桶水倒在她身上,她氣得不得了,說:你們不是在學《入行論》嗎?為什麼越學性格越粗暴?以前我看竹慶寺的出家人,每次學完《入行論》後,就像大菩薩一樣,行為非常寂靜,是不是他們學的《入行論》跟你們學的不是一本啊?然後就開始大發脾氣。上師如意寶當時很年輕,雖然沒有參加那個小和尚的活動,但事後想想卓瑪老太太的話也蠻有道理:如果沒有學好《入行論》,自己的性格可能也會像那個小和尚一樣壞,但若學好了的話,她說得也對,每個人的行為就像大菩薩一樣如理如法。

鑒於此,上師要求大家儘量背誦《入行論》,以其內容逐字逐句地對照自己。否則,只聽不修的話,法在這面、心在那邊,法永遠也沒有機會融入自相續。因此大家一定要以這部法來經常衡量自己,這樣,一部法聽完了以後,自己會有非常大的改變。不然的話,光是理論上通達而沒有結合自相續,利益也不是特別大。所以,不管是學因明、學中觀、學禪宗,學任何一個法都要調伏自己的煩惱,誠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佛法就是要調伏自心,若能調伏自心煩惱,這就是真正的正法!

醜四、作意功德:

奮戰諸煩惱,雖生多害苦,

然應輕彼苦,力克嗔等敵,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屍者。

在與煩惱進行生死搏鬥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眾多痛苦,因為煩惱敵軍在我們相續中根深蒂固,勢力非常強大,戰勝這樣龐大有力的敵軍,並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必須要有勇氣和耐心。

有些人認為:我學《入行論》已經半年了,怎麼還沒有斷掉貪嗔癡煩惱?其實,我們串習煩惱的時間那麼久,斷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可能招致各種各樣的違緣、病魔、苦難。因為我們修行越好,魔王波旬越不高興,製造的違緣也越多,而一點都不精進的人,魔王對他非常滿意,讓他做什麼都順利。為什麼呢?因為天天睡懶覺的人,所行持的就是魔業,魔王波旬十分高興,相當支持他的工作,而如果自己特別精進,種種違緣便會紛至遝來。

作為修行人,不能因為出現一點違緣,就馬上放棄,而應輕彼苦,遇到痛苦不要特別在乎,應當勇敢地去面對,勵力克制貪嗔等一切煩惱。佛陀在《妙臂請問經》中也講過對治煩惱的一些方法,經雲:為斷貪心,修持不淨觀與白骨觀;為斷嗔心,修持大慈大悲;為斷癡心,觀修十二緣起。用這些不同的方法,來與貪嗔為主的煩惱進行殊死搏鬥,否則,若沒有制止這些煩惱,正如前面經論中所說,危害是無量無邊的。而如果能全力以赴地制止煩惱,這才是世間上真正的勇士、英雄好漢。

世間人認為殺了千千萬萬的人,就是勇敢者,實際上這是不一定的。世間敵人是業和煩惱的聚合體,即使你沒有殺他,百年之後他也必定死亡。而煩惱的這種敵軍,無始以來一直損害著我們,現在也在不斷地加害,倘若沒有強有力的對治,它是不可能自然消失的。

當然,要對治煩惱,難度也相當大。我們跟世間敵人交戰,獲得勝利不是特別困難,即使偶爾碰運氣,也能戰勝對方。但戰勝煩惱敵人並不是這樣,《親友書釋》中說:眼等六根之對境,恒常動搖不定,若能對此如如不動,這種人與沙場上攻克敵軍的人相比,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因為能做到心不隨根轉、根不隨境轉的人,在凡夫地階段非常罕見,沙場勝敵在旁生中也有,而勝伏根境這一點,就連帝釋天王也很難做到。

從世間角度來講,很多人認為殺人者就是英雄,但從最後的下場看來,這些人也不算上什麼英雄。比如法國的拿破崙,他是征服世界的偉大英雄,後來他死在一個荒涼的島上,感慨萬分地說:雖然我戰勝了千千萬萬的敵人,但無法戰勝我自己。生前他將整個歐洲踩在腳下,死時卻心煩意亂,無法戰勝嗔恨心和貪心。還有希特勒,二戰期間像他那樣的暴君和英雄,整個世界上也首屈一指,但他在接近死的時候,對駕駛員說:作為一個勇敢的人,面對後果時也只有這樣,今天我一切的一切就結束在這裏,明天將有成千上萬的人咒駡我,但也沒辦法,這就是我的命運!說完之後,他和情婦一起到一個屋子裏,讓她先服毒藥而死,然後自己用手槍對著右邊的太陽穴,飲槍自盡。我以前曾看過這些照片,當時他死得很慘,雖然他戰勝過無數敵人,但煩惱起來的時候也沒辦法控制,只有接受自己所釀下的苦果。

而我們修行人不是這樣,從高僧大德的傳記中也可以了知,在疆場上殺死敵方,只能叫弑屍者,因為這些人即使不被你殺,也會自然而然死亡,而只有戰勝煩惱,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從釋迦牟尼佛到高僧大德們的英雄事蹟,在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比如以前弘一大師出家時,斷然拋舍世間的一切,他的日本妻子雪子找來後,大師堅定地告訴她:你以後不要來看我,從此之後別想我是活人!以此勇敢堅毅之心,他最終獲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大家應該非常清楚。

不僅僅是高僧大德,我們在座的出家人,不少人以前有地位、有財產、有名聲,世間上該擁有的福報都有,但為了眾生解脫、為了戰勝煩惱,他們將這一切拋之腦後,前往寂靜的地方,踏上菩提之路,這是相當了不起的。要知道,戰勝敵人並不困難,而戰勝最執著的感情、財富、家庭,十分不容易。以前有個人說:我看過《智海浪花》,裏面很多人放棄自己擁有的一切,實在讓人佩服萬分,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我們在座的出家人,不敢說像以前大德那樣有顯著的成就,但今生能追隨釋迦牟尼佛的正道,披上清淨的袈裟,在一切福報中,這應該是最珍貴的。

當然,現在很多居士也相當不錯,大城市裏面學佛不是很容易,外境的誘惑那麼強,散亂的瑣事那麼多,在這種環境中,自己發大乘菩提心,每天精進地修學,這是非常勇敢的。與人吵架打架並不是英雄,在菩提道上與煩惱作戰,令己獲得一種寂靜的心態,才是名副其實的勇敢者。

所以,作為一個出家人,為了不損壞道心,除度化眾生等特殊情況以外,應儘量安住在寺院中,與清淨的僧眾一起聞思修行,不然凡夫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一旦陷入則難以拔出。而作為在家修行人,需要給自己創造一個非常清淨的環境,接觸的人最好是見修行果一致的佛教徒,若經常跟邪知邪見的人同流合污,自己的修行也會逐漸變色的。現在你們很多人,我真的非常佩服,大家這種堅強的求法之心,在末法時代是非常難得的!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湣生死眾,羞惡樂行善。

再來說說痛苦的功德:痛苦能讓人們生起厭離心,遣除傲慢的心態,對眾生萌發大悲心,羞恥作惡而樂於行善。

苦難對我們修行是有幫助的。有人覺得苦害是安樂的違品,因而不願意接受它。但這只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對將之轉為道用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讀過《本生傳》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初萌生出家之念,也是因為四門出遊見老死病之苦,而頓然生起出離心;蓮花色比丘尼因頻頻受苦而厭離人世,出家後一心修道,終證阿羅漢果;米拉日巴尊者、虛雲老和尚等高僧大德,無不是經歷了難忍的磨難,方才獲得無上成就。

所以說,我們遇到苦難時,若能將其轉為道用,就會成為修行的助緣,但如果用得不好,很可能變成極大的違緣。比如說,我們正在學佛時,突然身患重病、他人製造違緣,如果自己是個堅強的人,且瞭解大乘佛法的教義,在這個關鍵時刻,如同噶當派的大德們一樣,把痛苦用上去,那它會非常有價值。但若反生邪見,覺得諸佛菩薩沒有加持、業因果不一定存在,這個苦就是致命的危害。

不僅佛教中這樣認為,世間人也有同樣的說法。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一次成功實業家的聚會上,有位富翁訴說自己童年的苦難經歷,並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這句話雖然很簡短,但卻深深打動了邱吉爾,依靠這種精神的鼓舞,他最終成為英國政界的最高人物,事業非常圓滿成功。

所以當我們遇到痛苦時,應該看這個痛苦能不能用得上,如果用得上的話,便可以產生以下功德:

1厭離:若從來沒有感受過痛苦,就不會對輪回生起厭離心,想要出離獲得解脫。大家都知道,生活過得相當快樂時,對生老病死好像沒什麼感覺,原來有個富裕的人就說:我現在過得很舒服,不想離開這個輪回。然而,《四百論》中雲: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假如明白了萬法無常、諸行皆苦的道理,他可能就不會這樣說了。前面我們也講過,無苦無出離,在座有些人若沒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學佛機會,因此苦難是出離心的催化劑。

2除驕慢:如果一生中樣樣圓滿順利,沒有遇到絲毫挫折,那始終會高高在上、傲氣十足,而一旦經歷了痛苦,原來的傲慢會大打折扣。比如有些人相當傲慢,但生了一場大病、遭受一些違緣之後,人就變得老實了,其他人也覺得:他應該生病,否則的話,平時簡直不可一世!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毀。

3悲湣生死眾:痛苦能激發對六道眾生的悲憫之心。自己生病以後,才能體會有病苦的眾生多麼需要他人幫助;自己感受到天氣的寒冷以後,才能了知寒地獄眾生的切膚之痛。以前佛陀轉生為嘉巴謝達時,正是自己體驗了鐵輪旋頂的痛苦,才對同伴嘎瑪熱巴生起了無偽的悲心。故而,苦難可令對眾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4羞惡樂行善:對痛苦有了真實體會後,便明白惡業乃為痛苦之因,為獲得平安快樂,必須不再造作惡業,從今以後斷惡行善,努力行持善法,這樣的話,自己的修行定會有所助進。

總而言之,痛苦並非不好,若能善於利用,則可成就許多道業功德。然而,現在很多人燒香的時候,就是祈禱不要讓我生病,一定保佑我平安。其實再怎麼求,有漏之身到了一定時候也會不平安的。所以,大家每當遭遇不幸時,要學會將其轉為道用,以大乘的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來攝持,若能如此,不論遇到多大的苦難,也一定會化為功德。因此,大家應以歡喜的心態來面對一切逆境,等會兒下課你們回去時,外面特別冷、路上特別滑,也應該表現出非常快樂,即使今天身體很痛,請三寶加持讓我再痛一點(眾笑)。真是這樣!我一方面是開玩笑,一方面也的確這樣想,大家千萬不要像沒學過佛的人一樣,遇到痛苦就站不起來了,否則,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