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2/31 04:21:17
學習次第 : 進階

無我的智慧 行動和意願

行動和意願

在獨處時,心意的這份自然智力,會從一個幾乎靜止的狀態浮現出來。注視著周遭的自然之美,我們瞭解到在狹窄的我執之外,有多少東西可以被欣然感激,而我們瘋狂驅策著的生命又是多麼沒有意義。
 
大多數的人會花很多時間想在世上為自己找到一席之位,我們也許會不自覺地想:我會變成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屬於哪里?”沒有人希望自己這一生只是長大,平凡地過一生,然後死亡。我們都想為自己的生命找到意義,想完成某種使命,只是不知道那是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人生的真正目的,我們的行動又如何能夠落實自己的意願?

而同時,僅僅只是活著就已經非常吃力了,我們可能會為了基本生存所需而掙扎。如果生存是我們唯一的目標,我們從動物身上就可以得到靈感;動物在生存競爭方面做得不錯。但是這不會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意義和目的,社會制定的許多規則和法規,也無法幫助我們找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當我們執著于世俗的傳統,我們永遠不會想到在鼻尖外找尋自己生命的目的。

當然,對我執而言,為了生存而掙扎以及在社會中找到一席地位元是它的目的,但這些都沒有辦法帶來長久的快樂或滿足,這是因為權力、財富以及名聲,全依賴特定的情景內涵而存在。比方說名聲,這要依觀眾仰慕的情況而定。但是人類的喜好是隨著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團體及個人而一直在變化的。在一種情境底下我們是明星,受到他人的奉承;在另一個情境下,我們的才華和地位完全不值錢。因此想要保持我們的出名身份,是不會帶來解脫和長久滿足的。

我執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保持身份認同,但是在一個變化多端和複雜的世界裏,我們又能保住什麼呢?我們的念頭和情緒都是持續在改變的,在這樣快速變化的情況之下,我們很難保持從容,我們很快就會感到失落。

當我們的內在被動搖,我們不知道要怎麼辦,也找不到歸屬感,所有的人、事、物似乎都在威脅著我們。這個混亂是由我執製造出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從這樣的混亂及複雜中轉身離開,如此我們才能發現真正的自己!

簡化自己的生命

我執一直掙扎著要肯定自己的身份,佛法的道路引領我們遠離這份掙扎,同時指出要利益他人的廣大見解。就算刹那利益他人的念頭,也都可以穿透我執的混亂,這是經由減低自我重要感而達成的。幫助他人是我們在修行道上最深刻的願望,當自我重要感減低時,生命就會變得非常直接而單純。

簡化自己的生命並不像清除衣櫃,清一清之後將東西送給救濟單位。簡化生命是指有著一個清楚的意願和目標,然後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修心方式來落實這個目標。在某方面來說,這還是要依著一定的情境來實踐,但這個情境不是奠基於我執或我執的那個靠不住的世界。佛法的整體內涵,就是要減低自我重要感以及利益眾生。生活在此內涵中,會讓行動符合自己最深刻的願望,這將大幅度簡化我們的生活。

依著佛法的內涵而努力是深具挑戰性的。就是因為我們習慣於認定我執,所以我執受創時的痛苦會深深撞擊著我們;但時間久了,自我重要感被打敗,就會為我們帶來滿足及解脫。當我們超越我執而不受制于它時,我們會變得更具有韌性,內心的迷惑及混亂將得以止息,而我們也開始放鬆。

當這樣的情形發生時,人們會有巨大的轉變。那些倔強而強硬的人會變得開放而講理,驕傲的人變得易於共事,自大的人會放下身段。當我們不再感到不安全,就不需要與世界戰鬥或是勾招世界,也不需要成為我們所不是的東西。最終,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然後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時我們可能發現,沒有比思惟佛法更令人喜悅的事了,像是珍貴人生、業力、無常、死亡以及輪回的痛苦。我們可以實際品嘗到娑婆世界受限的真相,也能品嘗到佛法的自在,所以自然會對他人以及他人在輪回中的掙扎懷抱慈悲。所有不能察覺痛苦原因的人,願他們能從痛苦中解脫,當我們能深刻懷抱這一份願望時,也就是願菩提心誕生的時候。

獨處的欲望

當我們專心于利益他人時,我們生命的態度和方式就會有所轉變。我們有一種要去揭露自我重要感的巨大渴望,我們渴望更深入和更接近真理。修行變得更重要,這比假裝自己是某人(甚至以為自己是一個菩薩)在各處奔波更重要。這個渴望通常會成為想要獨處的欲望。

過去令人興奮的事以及與朋友和家人的社交,再也無法吸引我們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獨處,貼近觀察自心,同時看看自己的進展。這成了我們的首要之務,也成了我們趨向解脫及祥和的道路。

有時我們會想走進世界並且與之互動,而有時卻會想深入自己的修行,同時在法教中得到更多的信心。在這種時刻,我們需要找尋安靜的地方來修行,而不要讓自己在紛擾中迷失。

自然的寧靜會為我們的心帶來一絲憂鬱或悲傷,我們獨自與樹、風、鳥、螞蟻、野生動物在一起,我們自然就會有著深刻的省思。當我們的觀點變大時,我們的憂傷感也加深。我們會注意到一種很諷刺的情況:安靜地獨自坐著,與每天汲汲營營的生活相比較,反而不覺得被孤立於世界之外。

有些人深深被這種不熟悉的憂傷感所吸引,但有些人卻有強烈逃離的渴望。不論哪一種情況,重要的是要能夠欣然感激自己底層的憂傷。這暗示著一種更深層的智力,而這份智力一般是被我們日常生活的瑣碎散亂所蒙蔽的。

在獨處時,心意的這份自然智力,會從一個幾乎靜止的狀態浮現出來。注視著周遭的自然之美,我們瞭解到在狹窄的我執之外,有多少東西可以被欣然感激,而我們瘋狂驅策著的生命又是多麼沒有意義。

過去我們認為有意義的瑣碎事,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我們瞭解到它們不但無法娛樂我們,反而因為要去聚集維護它們而製造了很多的麻煩;這個無盡忙碌的迴圈,是如何束縛著我們的智力。在獨自一人的閉關中,我們更可以發揮自己的智力,用這個智力成就對此生真實而又具永恆價值的事。

花時間獨處可以讓自己內心許多正面的特質衝破凡夫心的外殼,而這些正面的特質,就是離苦得樂的根源;離苦得樂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當我們的信心逐漸加深,佛法就變成了一種喜悅;就像燦爛明光,照亮了我執心以及混亂的世界。我們還能找到比這個更好的皈依嗎?

真實的認同

生命的目的就是照顧自我,但不是我執的那個自我,而是眾生的真實本性。認識這一點,我們就找到了自己存在於世間的真正目的和位置。

自己的本性就是我們的身份,瞭解到此真實身份,我們也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真實目標,那就是利益他人。這個目標的情境內涵是什麼都無所謂,因為無論我們在哪兒,我們都對自己真誠。我們沒有在尋找任何東西,因此在任何地方都感覺像在家裏。我們沒有在尋找伴侶,我們可以享受自心、傳承以及三寶的陪伴。我們不需要與某些人建立特殊關係,因為我們感覺到與所有眾生之間的相連性。我們發現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全體有情生命的幸福。

經由擴大自心超越我執的局限,我們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以這種方式,我們將自己的行為與自己最深刻的意願結合在一起。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