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08 11:22:32
尊貴日宗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略論一之一 暇身勝如意寶 2010

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    

中譯:如性法師

(一)2010418(慧炬佛學會)

至尊文殊怙主,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曾經在《菩提道次第攝頌》當中有提到:

此暇身勝如意寶,能獲亦僅有此次,

難得易失如空電,思惟此理應了知,  

世事猶如簸揚糠,故須晝夜取心要,

瑜伽我亦如是修,汝求脫者如是行。

在這個偈頌裡,一開始是提到了暇滿的人身,現今我們有機會能夠獲得如此暇滿的人身,其實這樣的人身是非常難得、而且相當的珍貴,並且透由如此殊勝的人身,能夠成辦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現今所獲得殊勝的人身,具有八種的閒暇以及十種的圓滿,所以想要獲得如此殊勝的暇滿人身,的確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不僅我們能夠獲得暇滿的人身,並且在獲得人身的同時,能夠值遇導師釋迦世尊圓滿的教法,並且在修學佛道的當下,能夠值遇大師所傳下來的無垢清淨圓滿的聖教,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剛剛所為各位介紹的這個偈頌,它本身具有非常殊勝的加持力。我們一開始有提到這個偈頌是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攝頌》,平常也稱之為是《證道歌》,所謂的《證道歌》,就是大師透由他自己本身的修證,所造的一個偈頌。所以在這個偈頌裡面,甚至在《菩提道次第攝頌》當中,有大師從一開始作聞、思、修種種的次第,來為弟子們介紹佛法的內涵,因此在每一個偈頌的最後,都有提到「瑜伽我亦如是修,汝求脫亦如是行」,也就是我本身是藉由這種方式來作修習的,如果你們想要更進一步的求得解脫的話,也希望你們透由相同的方式來作修行。所以大師他所講的這些偈頌,都是透由他自己本身的經驗來告訴弟子們的。

接下來為各位介紹這個偈頌的內涵,第一句提到「此暇身勝如意寶」,這裡面舉了一個譬喻,也就是「如意寶」的譬喻,而說到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是比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這當中拿「如意寶」來作譬喻,並不是像一般世間人在寫詩、或者是寫詞的時候,藉由外在的太陽、月亮,或者是種種美好的事物來當譬喻,並不是這樣的意思。為什麼大師他要以如意寶來譬喻我們的人身?實際上這是由於大師本身,他如實的透由修持之後,在內心當中起了一種證悟,他發現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是比千百萬的如意寶都還要來得珍貴。所以在這個偈頌裡面,我們就必須要了解,「為什麼我們所獲得的人身,會比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必須對這一點生起強大的信解。

在之前有提到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是比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思惟這個內涵:從某一個角度而言,我們所獲得的人身,它的本質就是痛苦的本質。為什麼這樣的人身,它跟如意寶相較之下,竟然會比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呢?首先,什麼樣的寶物能夠稱之為是如意寶?在現今由於眾生的福德非常微薄的緣故,一般的人是沒有辦法找尋到如意寶的。在賢劫的那個時代,由於大部分的眾生所行的都是十善,所以有福報能夠獲取到如意寶;而之後,(尤其是五濁惡世的現今),大部分的眾生所行的都是十惡業,所以相較之下,並沒有福報能夠獲取到如意寶。縱使在現今科技相當的發達,我們也能夠製造出許多的機器,但是透由外在的這些設備也沒有辦法製造出如意寶。

而什麼樣的寶物,它能夠稱之為是如意寶呢?如果我們能夠獲得如意寶,並且對於這樣的寶物不斷的祈請、發願的話,今生想要成辦的一切利益,包括少病、長壽等等,一切我們想要成辦的現今安樂,都有辦法在一瞬間之內成辦;甚至我們想要成辦的這一切的安樂,是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努力,只要祈求就能夠得到的。光想這種譬喻,一般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甚至「在這個世間上,不管是現今或者是過去,真的有如此珍貴的寶物存在嗎?」這個時候我們會開始懷疑這樣的問題。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寶物存在的,不要說多,只要有一個,其實對我們來說就已經很足夠了,更何況是百千萬個!如果這樣的寶物是如此的珍貴、如此的難得,為什麼跟暇滿人身相較之下,暇滿人身竟然會比這樣的寶物還要來得珍貴?有很多的人在這一點上內心都會生起疑惑會覺得:光要想像這樣的如意寶,都覺得很難想像,怎麼會說我的暇滿人身,比這樣的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呢?這樣的如意寶應該是不容易取得的,但是我今天竟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得這樣的暇滿人身,很多人會覺得人身是比較容易獲得的,相較之下如意寶是比較難取得的。因此在這一點上面,我們就應該更進一步的來作以下的思惟。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應該對於暇滿身,為什麼會比如意寶還要來得珍貴的這一點,更進一步的來作思惟,也希望在思惟之後,能夠對這一點生起強而有力的定解。我們一般的人,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都不會去思惟這樣的問題;甚至絕大部分的人都覺得,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沒有辦法跟如意寶相較(也就是如意寶是超過我們現在所獲得的暇滿身的)。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的來思惟這樣的問題時,就會發現實際上我們所獲得的人身是遠超過如意寶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下我們所獲得的暇滿身,它能夠成辦小、中、大三種的利益。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能夠成辦自利、利他兩方面都圓滿的佛果,這樣的「佛果」是斷除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圓滿果位,這樣的果位能夠藉由我們當下所獲得的暇滿身來成辦;退而求其次,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獲得圓滿的佛果位,也可以尋求跳脫輪迴的解脫(也就是不需要再次在輪迴當中流轉),我們能夠跳脫這樣的束縛而得到解脫的果位,這樣的果位也是能夠藉由當下所獲得的人身來成辦;如果連這一點都沒有辦法成辦,最小的利益是什麼呢?最小的利益,就是我們能夠藉由當下所獲得的人身,讓來生不墮惡趣。

過去的傳承祖師們都有提到,當我們獲得暇滿身的同時,要把握當下所獲得的這個人身,希望來生比今生過得更好。也就是短時間之內,不見得能夠獲得佛果、獲得解脫,但是至少要讓來生比今生的狀況要來得好些。透由「增上生」讓來生比今生過得更好,這樣在不久之後,就有可能獲得解脫以及一切遍智(也就是圓滿的佛果),這都是藉由暇滿的人身,能夠成辦的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在這當中所提到「最小的」,是讓我們來生不墮惡趣,光這一點透由如意寶就沒有辦法成辦;如果如意寶都沒有辦法成辦這一點的話,更何況是解脫、或者是圓滿的佛果?所以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我們所獲得的人身,是遠超過如意寶的。

 

如意寶」,它大部分都是在深海當中,我們都知道深海當中有龍王,龍王所住的龍宮是如意寶所造的,牠身上所配帶的裝飾品,也是如意寶所作成的。但是由於牠是龍王,就表示牠是畜生道的一部分,也就是牠現今的狀況是在三惡道,所以縱使牠周邊有再多的如意寶,牠也沒有辦法跳脫惡趣的種種痛苦;但是相反的,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它的能力能夠成辦的這些事情,是遠超過如意寶的。

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這個人身,縱使周邊有再多的如意寶,你怎麼去取得呢?你也要先成為人,成為人之後才能夠取得這些如意寶,才能夠進一步的去使用它,所以獲得人身,它是一個必備的條件。但是我們人身能夠成辦的這些特點,藉由如意寶卻沒有辦法成辦,它只能夠成辦現今(也就是今生)想要獲得的安樂。所以如意寶能夠成辦的事情,透由人身也能夠成辦;但是相反的,人身能夠成辦的這些事,透由如意寶卻沒有辦法成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作思惟,就可以知道我們現今所獲得的人身是遠超過如意寶的。

其實不要說是暇滿的人身,光能夠獲得人身就是相當珍貴、難得的一件事情。如果我們能夠獲得人身,不要說從法的角度來作思惟,從世間的角度,光獲得人身就能夠做出很多有意義的事。比方現今的科技日新月異,這種科學、這種科技,所帶來的方便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擁有的。而這樣的好處是誰帶來的呢?是「人」帶來的,只有人才具備有這種能力,具備有這種智慧;以畜生而言,畜生是沒有這種能力的。甚至如果能夠生為人,就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來幫助周遭的有情眾生;但是相反的,如果獲得人身的同時,不好好做的話,其實「人」他所帶來的殺傷力也是最強的;他不僅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也會讓我們的今生、我們的來生,都遭受到種種的損害。所以從這當中我們就可以知道,人所具備的能力是超越其他的有情眾生,他如果好好去做,其實能夠做出許多有貢獻、有意義的事情;但是不好好做的話,他所帶來的傷害也是最大的。

而在眾多的人身當中,我們現今所要探討的是暇滿的人身,「暇滿的人身」是修學佛法眾多身當中,最殊勝的一種身。透由暇滿的人身,能夠讓我們成辦佛果、甚至成辦解脫,或者是讓我們來生不墮惡趣。現今我們在獲得人身的同時,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不精進、不努力罷了,如果我們肯精進、肯努力的話,以上我們所為各位介紹的這些好處,其實透由暇滿的人身,都是有辦法成辦的。而這部分詳細的內容,我們在之後上課的時候,都會跟各位詳細的來作介紹。

雖然說暇滿的人身是如此的珍貴,但是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它珍貴在哪裡?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思惟這個問題,也不會去想到:我藉由現今所獲得的人身,到底能夠做出什麼樣的事?雖然它的本質是遠超過百千萬如意寶,但是如果不知道它珍貴在哪裡,你就不懂得如何去使用它;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使用所獲得的人身,其實對你而言,所獲得的人身,對你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了解,所獲得的人身到底珍貴在哪一點?了解了之後更進一步的去好好使用它。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種毛病,會覺得要是我今天能夠獲得一百萬、一千萬,那真的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相反的,如果今天掉了一百萬,或者是掉了十萬塊,會覺得相當的可惜。但是當我們在思惟人身,在看待自己所獲得的人身的時候,卻不會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我們掉了一百塊、掉了一千塊,會覺得很可惜;但是浪費了一天,浪費了一個月,浪費了一年,會覺得這也沒有什麼關係,所以從這個當中就可以知道,當我們在看待自己的時候,對於所獲得的人身是不懂得珍惜的。

講到這一點,過去有些上師他們會舉一個譬喻,比方說有一個乞丐,如果這個乞丐家裡煮飯的爐灶是用黃金打造的,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家的爐灶是用黃金打造的話,這個時候他就不知道該如何的來使用這樣的爐灶。由於他不知道這個東西非常的珍貴,不懂得去使用,所以他這一輩子就只能夠當乞丐;相同的,我們的狀況就跟這個乞丐是一模一樣的,我們現今雖然獲得了暇滿的人身,但是當我們獲得人身時,我們不認識它,或者是不了解它到底珍貴在什麼地方?由於不了解的緣故,就不懂得該如何的去使用;不懂得使用,所以我們現今的狀況就是如此。

相反的,如果我們能夠認識當下所獲得的人身,了解它的珍貴之處,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透由這樣的人身,是能夠獲得圓滿的佛果。因為我們能夠藉由這樣的人身,生起慈心、悲心以及菩提心,依次到最後能夠成就圓滿的果位;我們也能夠藉由這樣的人身,獲得解脫的果位;甚至我們也能夠藉由這樣的人身,來觀修空正見。如果這些目標短時間之內都沒有辦法達到,我們也能夠藉由這樣的人身,讓我們的內心對於三寶生起皈依的心,至少藉此能夠讓我們來生獲得人天的增上果位。雖然暇滿的人身,它能夠成辦如此多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輕忽這一點,會覺得這些都只不過是說說罷了。甚至有一些人,他雖然了解這個內涵,但是他會覺得「這也沒什麼,反正當下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而忽略了他現今所獲得的暇滿人身。

在第二句當中「能獲亦僅有此次」,這樣的暇滿人身,它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能夠獲得的。無始以來雖然我們在輪迴當中不斷的流轉,「各種的身」我們幾乎都已經獲得過。不管是帝釋天王、梵天王,或者是一般的天人,我們在輪迴當中投生的次數是無數次的;雖然我們不斷的獲得不同的身,但想要獲得暇滿的人身,卻不是如此容易的一件事。所以第二句話裡面就特別的強調,「能獲亦僅有此次」,我們想要獲得暇滿的人身,從過去到現今,可能這是唯一的一次。所以這樣的人身,它不僅僅能夠成辦許多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它是相當難得的。在今生之所以能夠獲得人身,是因為我們過去能夠造作相順的業緣、因緣,再加上三寶的慈悲之力,我們在今生才有辦法獲得如此殊勝的人身。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得去思惟人身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的忽略它、輕視它,甚至在獲得人身的當下,連皈依三寶的信心都沒有辦法生起,連業果都沒有辦法如理的去持守的話,那來生我們能夠去的地方,除了三惡道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了。

而這樣的人身,它不僅能夠成辦許多有意義的事,而且它是相當難得的;不僅如此,在獲得之後,它是很容易就消失的,所以在第三句裡面就有提到,「難得易失如空電」。之前我們先提到了,這樣的人身它是「相當難得」的這一點,為什麼這樣的暇滿身是如此的難得?這個從成辦暇滿身的「因」的角度,來作思惟就可以知道。要成辦暇滿的人身,所必須要具備的條件有三:第一、必須要持守清淨的戒律;第二、必須要行布施等六度作為助伴;並且在行善之後,(第三)我們要能夠發無垢的淨願,在這三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獲得暇滿的人身。

所以,第一點「持守清淨的戒律」,以畜生道的龍王而言,雖然龍王牠的生活非常的富裕,這是布施所感得的果報。為什麼牠會投生在惡趣、投生在畜生道?這也就是因為牠沒有辦法持守戒律的緣故;沒有辦法持守戒律,縱使行布施讓牠的生活富裕,但是牠還是必須成為畜生道當中的一部分。所以從這裡面,我們想要投生在善趣,想要投生為人,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持守清淨的戒律。但反觀現今的我們,我們有辦法持守清淨的戒律嗎?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所以第一個條件,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辦法達到。在這個條件之上,我們要修學布施等六度作為助伴;並且在行任何的善行之後,要發無垢的淨願。所以從成辦暇滿身的因的角度來作思惟,我們就會發現要成辦暇滿的人身,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而在第三句裡面「難得易失如空電」,這句話中最主要提到的是,我們所獲得的暇滿身,它的本質是無常的。而這種「無常」,最主要所提到的就是「死無常」,也就是我們所獲得的暇滿身,它是一分一秒,任何一剎那都在不斷的改變。從投生到母胎之後,我們生下來到現今,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改變,這種改變的方式是非常快速的,所以它就有如同天空中的閃電。我們都知道如果下大雨,天空當中有閃電的話,打雷、閃電它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而我們所獲得的人身,就如同天空中的閃電,它就像是短短的一瞬間,馬上就會消失。所以現今我們所獲得的人身,雖然它能夠成辦許多有意義的事情,但是從它的本質而言,它是難以獲得的;並且在獲得之後,是很容易就消失的。

並且更進一步的,「思惟此理應了,世事猶如簸揚糠」,以上我們先簡單的介紹暇滿身它的特質,而更進一步探討的是世間我們所面對的這些人事。世間的這些事情,如果仔細的去思惟就知道,它有如同是穀糠(也就是稻穀的皮),它是沒有任何的心要可取。也就是不管是我們的權勢、地位、金錢,或者是財富等等,這些世間人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仔細的去思惟都知道,這一切在臨終的那一刻都必須要放棄,甚至這一切圓滿的東西,它都有消失的一天。在思惟之後,雖然知道世間當中圓滿的這些事有這種的特質,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還是花很多的時間不停的在這上面打轉,這時你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是很不值得的嗎?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的想法?明明知道這些到最後都不屬於我的,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在這上面不停的打轉呢?這是因為過去生所留下來的習氣,感得內心當中在面對這些境界的當下,就會很不自覺的對這些境生起貪念,會覺得這一切的境界都太美妙了;但是更進一步的,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去思惟這個問題,每一個人都知道,當臨終的這一刻來臨的時候,這一切都不屬於我的。不管是我擁有的權利、我擁有的地位、我擁有的錢財,甚至我有再多的朋友,在臨終那一刻來臨的時候,這一些都必須要遠離我;如果我們這樣作思惟,而還在這上面不停打轉的話,其實這是很不值得的一件事。

因此,透由這樣的思惟方式就應該要了解,我們必須要藉由當下所獲得的人身來取心要。所謂的「心要」,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有意義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分為:最殊勝的「圓滿佛果」,以及中的心要「解脫的果位」,以及小的心要讓我們「來生不墮惡趣」,能夠再一次投生在善趣當中。但是當我們在獲得人身之後,如果連這三點的其中任何一點都沒有辦法做到,來生必須再一次的墮入惡趣,(這跟一條蟲死掉之後,還是必須要墮入惡趣的方式,是完全一模一樣的),那我們當下縱使獲得了人身,跟沒有獲得人身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今天既然獲得了人身,就表示我們有機會來修學佛法,但是如果你放棄了這樣的機會,而遭踏了你自己所獲得的人身,那你之後還必須再次的墮入惡趣,那就跟地底下的一條蟲,牠死後必須要再一次的在輪迴中流轉,甚至再一次的投生惡趣,沒有任何的差別;這個時候縱使獲得了人身,對你的今生、對你的來生,都沒有任何的幫助。

也就是因此,當你了解所獲得的人身是如此的難得,如此的珍貴,甚至藉由這樣的人身,能夠成辦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就應該把握這樣的機會,藉由這樣的人身,來取得我們所想要獲得的心要。如果想要獲得心要,就必須要認識到,要藉由什麼方式才能夠得到心要?這個時候追根究底,知道唯有修學佛法,才能夠獲得我們想要獲得的心要;但是相反的,如果你不往這條路上去前進,反而還在世間的不管是聲名、利養、恭敬,種種的這些看似圓滿的世間法上面,不斷的去作思惟、不斷的在上面打轉的話,這對我們反而是一種傷害。

接下來,在暇滿身能夠成辦的眾多心要當中,最小的心要就是讓我們來生不要再墮入惡趣當中。如果不想要墮入惡趣,這時就必須要誠心的「皈依三寶」,並且在皈依三寶之後,如實修學三寶所告訴我們的善、惡之理的內涵,這個時候應該要懂得如何的去行善、斷惡。對於「惡」這個部分,過去所造的惡行,我們要懂得如何的來懺悔,並且更進一步的去防護三門,讓我們的三門不要再繼續的造惡。

總而言之,如果在獲得了暇滿的人身之後,短時間沒有辦法成辦圓滿的佛果,也沒有辦法成辦解脫的果位,這個時候至少我們希望來生能夠不墮惡趣。而「來生不墮惡趣」最主要的方便,就是在於對三寶生起皈依之心。並且在皈依三寶之後,要認識何者是善?何者是惡?盡可能的行善斷惡。所謂的「皈依」是入佛之門,如果我們想要進入佛法的大門,必須在內心生起強而有力的皈依之心;並且在皈依三寶之後,對於三寶所告誡我們的「業果」道理,要生起強烈的「勝解信」(也就是對於善業以及惡業生起強烈的定解),而認識當下所做的行為,如果是惡行就應該盡可能的去防範它;如果是善行,就盡可能的來成辦它,以這樣的方式來行持,來生我們才有可能不墮惡趣。而這種思惟方式,是屬於三士道當中「下士道」的思惟方式。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