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25 02:25:15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七要(四)2011.08.12  

索南辛格堪布  講授

 

首先將身體放輕鬆,心也放鬆保持平靜。聽聞法時心中的動機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非常好、純淨的動機,所以一開始先看自己心中的動機,心中要有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要成佛,為了要成佛而聽聞佛法的動機,我們先利用短短的時間看看內心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動機不好,就要調整成為菩提心的動機。我們要想這一世得到這麼好的人身,有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如何利用這麼好的人身呢?我們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利益自己,而是要利益一切眾生,要成為一位有能力利益一切眾生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釋迦牟尼佛的法,當中最精要的就是菩提心,所以為了要成為一位利益眾生的人,我們要學習、修持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持要點都總攝在【修心七要】裡面,現在我們要說的是第二個要點,最主要的菩提心的修持。在第二要點中,菩提心的修持分為修勝義菩提心與修世俗菩提心,修勝義菩提心上次已經講過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現象就像夢一般,並非像我們所想般的真實存在,我們要看一切境就像夢中所見一樣。今天要講世俗菩提心的修心方法,其中分為兩點,禪定時的修持與出定後的修持方法。第一點是禪定時的修持(見課本57頁),「雜修二取捨」中的「捨」,為了利益眾生,將自己身心相續中所有因為過去所做的善事而得到的善根、快樂的果,都捨給眾生。「取」,一切眾生的痛苦是來自於過去所造惡業的結果,我們將眾生所有的痛苦及惡業都取來,由我們代替眾生受苦、承受惡業,也就是取眾生的苦與惡業,將快樂與善因施捨給眾生。像這樣的修持法是一位大菩薩的修持,在我們這個階段,要這麼做確實有困難,例如我們在外面非常熱時,樹下有蔭涼的座位一定是自己先坐,其餘的位子才讓給別人,不太可能座位讓給別人而自己卻在太陽下曬。而我們說要做利益眾生的善事,在現階段我們的能力可能還不夠,我們可以先用想的、用發願的,也就是說我想做利益眾生的事,雖然現在能力不足,但希望將來我可以這麼做,一直這麼想,當想法很成熟時,漸漸的就能真正做到。

 

這裡教我們不要都以自己為主,不論多少苦都要承受,只希望眾生得到快樂。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在輪迴中的我們只是凡夫,凡夫的想法就是自己要快樂、自己要好。舉個例子,因為我們想要很多財富受用,所以很辛苦的努力工作,累積了一些財產時,又因為吝嗇而無法供養三寶、佈施給貧窮的人,也由於吝嗇導致生生世世都很貧窮,無論怎麼追求財富都不夠用,甚至出生在生活條件很不好的地方,這樣的果是如何產生的?就是因為過去世心中的吝嗇所造成的結果。

 

持戒也是一樣,如果內心當中執著自我,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為了自己的快樂,或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去偷、欺騙別人,所想到的是為了快樂才這麼做,然而這麼做所得到的結果卻剛好相反,因為去偷、說妄語、傷害別人,所以不論再怎麼努力工作,仍然無法讓心中所想的願望實現,甚至沒辦法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出生的地方條件也很差。雖然我們想要的是自己得到快樂,但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反。

 

因為我們心中有我執,很自然就會看重自己、輕視別人,也因此當別人瞪我們一下,就覺得很不舒服無法忍耐,要瞪回去,甚至要傷害報復對方,如此一來不只是人對我們不高興,就連鬼神也不會護持我們,那麼順緣就無法具足,沒有定力的人就沒有很多順緣,事也做不好,這一切不好的結果都是因為我執,看重自己、輕視別人所產生的結果。現在說的是如何去實行,聽了之後要想想是不是這樣,這是在說自己的故事,不是說神、鬼、或別人的故事,要想想自己的情況,如果真是這樣有很不同的感受產生時,自然就有辦法按照這樣去實行。

 

寂天菩薩是【入菩薩行論】的作者,是修持菩提心第一名的菩薩,曾說過:「世間上快樂的人為什麼會快樂,是因為善心、對別人好、替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所得到的結果;世間上一切痛苦的人,又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是因為只想到自己要快樂、輕視別人,所做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甚至去傷害別人所得到的結果。」所以一般世俗人所想與所做的都正好相反。

 

剛才說到「捨」,是將自己的快樂與善根都施捨給眾生,說實在話我們的快樂與善根有辦法施捨給別人嗎?既然不可能施捨給別人,又為什麼要我們這麼想、這麼做呢?這是為了要修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有我執,執著自己要好、要快樂,要將這種都想自己的心去掉,這是為了對治心中的我執,對治我們心中看重自己、輕視別人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很虔誠的將快樂與善根都施捨給別人,如此修持,也向諸佛菩薩祈請我們可以這麼做、這麼想,其實當我們供養一支香的善根可以施捨給眾生嗎?是不可能的。我們的快樂有辦法拿給眾生嗎?也不可能。因為善根而得到的錢財或吃的東西才有可能施捨給眾生,但快樂與善根是無法施捨給眾生的,當我們很虔誠的要將快樂與善根給予眾生時,不但不會失去,甚至會得到更大更多的善根。

 

當我們的內心很虔誠的發出善念,要將快樂與善根施捨給眾生時,雖然無法真正給予對方,但因為心中很好的善念的真實力量,確實可以讓對方得到利益,至於如何得到利益呢?這是無法解釋的真實力量。出家眾很虔誠的為病人修法祈求,或是為亡者作法會超渡,對方確實有辦法得到利益,這是因為修持的人內心有真正虔誠的心願,想要利益對方而產生的結果,但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無法解釋,但是確實對方可以得到利益。

 

接著說到「取」,當我們真正發自內心要取眾生的惡業與痛苦,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真的有辦法將眾生的惡業與痛苦取來嗎?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點點的惡業也無法代替。但是看到眾生的痛苦很不忍心,很希望能代他受苦、使他不要痛苦,這樣對眾生產生悲心、慈心,如果內心中有慈心、悲心時,自然可以行利他、幫助眾生的事情。然而我們說眾生的惡業與痛苦,是誰造的惡業就要自己承受痛苦,我們不可能去取他的惡業與痛苦,但是因為我們內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真正的慈心與悲心就產生出來,在我們的生活中,嫉妒、瞋心會產生很多痛苦,如果對眾生有真正的慈心與悲心,就不會對眾生產生嫉妒心、瞋心,這時可以肯定的這一世及未來世都不會痛苦。我們可以想想是不是這樣,如果有一個你不喜歡的人,看到他生活過得很快樂、很富裕,心中自然會感到不高興,因為心中不高興的感覺,漸漸地就會做出很多惡業,所得到的結果就是痛苦。因為無法對眾生產生真正的慈心與悲心,對眾生沒有親近的感覺,當對方好的時候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對方是與我們很親近的親人,他快樂時我們一定更快樂,對方是我們不喜歡的人時,當他幸福快樂時,我們自然會感到不高興。相反的,我們不喜歡的人痛苦、一切都不如意時,我們會生起歡喜心,一般凡夫的心都是如此,這表示我們並沒有學習,不是一位智慧者。

 

不論在世間上的條件有多好,總是會有操心的事情,總會有不順心、感覺做得不夠,原因在於沒有將惡業完全斷除,惡業沒有完全清淨所產生的結果。我們現在正在學習的【修心七要】如果好好的學習,知道凡夫的心是如何、凡夫的想法是什麼、做事的方式,如果可以完全瞭解,我們就可以為眾生著想,那時就成為一位智慧者,一位智慧者的內心不會有不高興的時候,因為知道眾生凡夫的想法,覺得他很可憐,當他做不好的事傷害了我們,我們也不會計較、不會生氣,我們知道這就是凡夫的想法,他這麼做將來會得到痛苦,這時就會覺得他很可憐,我們也不會生起不高興的心。同樣的,我們知道傷害眾生是惡業,會得到不好的結果,我們漸漸地不會造惡業,如此一來我們也不會有痛苦。一位智者內心不會有不快樂的時候,也不會有痛苦。這就是學習這麼深奧法門的結果,雖然這個結果並不是現在就可以得到,但我們知道這樣學習、這樣做時,將來會得到這樣的結果,我們就會朝向這個目標前進,我們要利用這麼好的身體和智慧,心中發願一定要做到,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

 

接著下一句「彼二乘風息」,剛才說的「取」和「捨」要如何做呢?以下就是做的方法,「彼」指的是取、捨,「風息」就是呼吸的氣息。首先皈依、發菩提心,將身體坐直,之後調整內心的動機,為了利益眾生要成佛而修持,調整好動機後,氣息呼出去時,將我們的善根與快樂都送給眾生、施捨給一切眾生,因為將善根與快樂施捨給眾生的力量,所有一切眾生都得到他們想要的快樂。當我們氣息吸進來時,將眾生的痛苦與惡業都吸入我們的體內,這時我們應該要想:我執和無明是傷害我們最大的敵人,藉由吸入眾生的惡業去除我們的我執和無明,就像彩虹消失在空中一樣,將我執、無明和重視自己都去除。這麼做是要對治傷害我們最大、最深的我執,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傷害我們最大的就是我執與無明,以及重視自己、輕視他人的想法。當這麼修持時就可以對治我們最大的敵人,不論修持什麼法門,只要可以對治我執與無明,就可以成為一位很好的修行者。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修行不是為了自己快樂嗎?做好事不就是為了得到快樂嗎?為什麼要把快樂捨給別人,將別人的痛苦都取來承受呢?過去有一位薩迦班智達,他是一位大學者也是很好的修行者,他曾說有這樣的想法表示你學習的不夠、心胸很狹小,有這種想法表示你對法真實的情形不了解。當我們有很好的念頭、有善心、很純淨的發心,這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有佛法的根本時自然就會得到快樂,根本不必擔心快樂會不見。我們所想的一定要和所做的配合,當我們禪修時呼氣想著要把快樂與善根都捨給眾生,吸氣時想著眾生的惡業與痛苦都吸進來,代替眾生受苦。然而真正做的時候,卻只看重自己,有好吃的東西只想到自己要吃,因為自己要修持需要有健康的身體;當有好的地方住時,也只想到自己要修持需要有地方住;工作時要別人去做,因為自己要修持。如果是這樣,所想的和所做的就不符合。一開始當然沒辦法做到,但是從想法先改變,漸漸地想法很成熟時,自然就可以做到。最起碼要想到別人的處境,如果可以處處想到別人,起碼家庭會和樂、不會吵吵鬧鬧,甚至左右鄰居和睦,乃至鄰里、社會、國家都會和平快樂。

 

以上是世俗菩提心禪修時的修行方法,接下來要說下座後吃飯、走路、睡覺時要如何修持。(見課本63頁)「三境毒善根」指的是「三境三毒三善根」,三境其中之一就是喜歡的對境,例如見到親人時很高興;第二個是不喜歡的對境,見到就會不高興;第三個對境既不是親人也不是敵人,看見時不會快樂也不會不快樂,這就是三境。三毒指的是貪、瞋、痴。三善根指的是不貪、不瞋、不痴。平時生活中看見父母、兄弟姊妹等親人,或是看見我們想要的東西,心中會產生貪戀,並且對他的執著很大,為了讓他得到快樂會很認真的為他做事。如果對方不好時,或是對方不是像我們對待他般的對待我們時,我們會感到痛苦、難過,這是因為對他非常的貪戀、非常執著所產生的結果。第二個境是我們不喜歡的境,不管對方如何做我們都不滿意,會產生瞋與嫉妒心,這是因為我們對這個境不喜歡所產生的結果。然而這些是不是真正產生貪戀與瞋心的對境呢?其實不是,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我執與無明所產生的,並非這些境真正値得我們生出貪心與瞋心。今天我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有可能過沒多久就變成我們非常討厭的敵人,所以境本身並非真正是好的或是壞的,如果真正是好的境,應該會永遠都覺得很好,如果境本身確實是仇人,應該不論何時都討厭他,但事實卻不是這樣,而是會變化的。

 

當我們知道後,平常就應該知道貪是如何產生的,要如何去掉貪;瞋是如何產生的,要用什麼辦法去除瞋,其實貪、瞋都是我們產生痛苦的因。在過去很多人不知道修持的要點,有人修持很多臉、很多手的本尊,結果下一世卻是出生在畜生道,或是變成一個很多臉、很多手的眾生。所以要好好學習如何修持,知道修持的要點時利益是非常大的,但如果不知道如何修持也是很危險的。我們可以修也一定要修持的是什麼呢?當有時間時,我們一定要看自己的心,這非常重要!過去堪仁波切常常這麼說,要看自己的心!堪布老師父也常常告訴我們,尤其是佛學院的學生,學習經論學的非常好、感覺自己懂很多,就生起我慢,老師父說這是最糟的。不論何時一定要看著自己的心,心是如何產生我慢、貪、瞋,一定要好好的看自己,首先就是要如是修行。其實我們也都有經驗,我們所認識的人當中,貧困時態度很恭敬、說話輕聲細語,當他有錢、有地位的時候,說話、表情都變成另一個人,這我們應該都有遇過。這就是沒有看自己的內心,有了變化自己都不知道。困苦時有吃的大家可以一起吃,有衣服大家一起穿,幾年後發達了,過去同甘共苦的感覺都沒有了,說話盛氣凌人,甚至不想聽人說話,完全變成另一個人!一個真正在修持的人,修持得很好時,當學問越高、地位愈高、條件越好時,性情會越好,對人很謙虛、恭敬別人,如果不是這樣,所學的都沒有用!當發達了就完全變了一個人,過去很好的朋友都會遠離,現在和你親近的人之中真正的朋友就少了,大部分是看你的錢財才親近你,這時你的生活就變成虛假的生活。現在說的意思就是不論何時要反觀自心,沒有看到自己的心在想什麼,常常會因為輕視別人而說錯話、表情不好看、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情,當我慢產生出來時,別說是人,連神都會不高興。

 

接著「諸威儀持頌」,不論是行、住、坐、臥時,不但這麼做口中也要唸誦。平時口中常常唸誦,提醒自己要想到別人、照顧別人,內心要有很好的念頭、好的動機、善心,心中對三寶有信心,常常向三寶祈請,口中這麼唸也提醒自己一定要做到。因為我們的業障無法見到諸佛菩薩,其實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所做、所想、所說是非常清楚,所以不論何時要想諸佛菩薩就在面前、看著我們,不論何時都向上師三寶祈求、發願,一切都按照業因果的規則行事,這樣我們就能與人和睦相處,神也會高興而保佑我們。平常有時間要常常想,自己的貪心、瞋心、嫉妒心非常大,看到好的東西就想要,為了要得到這個東西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或是想自己的瞋心很大,當別人做得不好時,我隨時會生氣,生氣時就會做出不好的事情。這些貪、瞋、痴使得我們不斷在輪迴中受很多苦,常常這麼想,當實際去做時就能夠控制自己的心,對境時就比較不會生出貪、瞋、痴、嫉妒、競爭,平常如果沒有這麼想,對境時不要生出瞋心、嫉妒心是很困難的。平常我們沒事時就要這麼想,想的很熟練,遇境時自然就可以做到。

 

平常如果可以這麼想,其實不一定要出家或去深山中修行,在這個世間就可以修行,這麼一來也可以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在說法時一定要說輪迴是痛苦的自性,輪迴中的一切都沒有真實的意義,我們要對輪迴產生出離心,說法時一定要這麼說。但是只要我們知道修持的方法,好好守護我們的心,其實輪迴中的法有它的優點,只是因為我們無法守護自己的心,無法真正改變我們的心,以至於所做都是錯誤的。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守護、改變自己的心,輪迴的法是無法傷害我們的。譬如水果,雖然是世間法,如果可以好好利用水果來供養三寶,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德;相反的,如果在水果裡放了很不好的東西,不但對環境造成污染,也會對眾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從這個例子可以知道,過失與功德不在水果本身,而在於使用水果那個人的心,心若是好的,就可以利用水果種很多福德善根,心若不好,水果就變成傷害環境、眾生的東西。

 

現在要說一個故事,過去印度有八十四位成就者,其中一位女成就者的名字叫做把呼拉,十三歲時父親就將她嫁出去,她們家本身就很有錢,嫁的對象也是有錢人。有一天她回娘家,有一位修行者到她家托缽,這位修行者外表長得很好,身上穿著修行人的衣服卻是破破爛爛,這位女子就問他:「你長的這麼好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要修行?」他回答:「因為我非常害怕輪迴中的法,所以我要修行,不做世間的事情。」這位女子才剛開始建立自己的家庭,所以對於輪迴的事還不太清楚,修行者說世間是痛苦的、對世間的法要生出厭離心,當他說這些話時,這位女子非常認真的聽,因為她想聽,修行者也告訴她輪迴當中的一些情形。說完後女子覺得很高興、很感動,她問:「我應該要怎麼修持?」他告訴她因為今天沒有時間,如果想修持可以去他住的地方找他。這位女子也很有福報,常常想起修行者告訴她的話,她想:應該去找這位修行者了!有一天她真的去找到了這位修行者。這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觀察女子是否為修行的法器,觀察後他認為這位女子確實是修行的法器,所以就為她灌頂,教她如何修持,她就在修行者那裡住了幾天,學習如何修持。這幾天她的家人和丈夫到處找都找不到她,最後找到她的時候,她的父親對她又打又罵,罵她不負責任、不好好待在家裡。這位女子被打時,她心想:我這麼多世以來輪迴的痛苦都可以忍受,父親對我的打罵怎麼會無法忍受呢?所以她完全沒有反抗,任由父親打和罵。她被父親打時,她就是這麼告訴父親,父親也覺得很奇怪,這麼年輕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想,之後父親沒再打她,就將她送回夫家。回去後沒多久,她的丈夫有事要外出一段時間,她又想起這位修行者,就去找修行者在那裡住了約一個月的時間,她的丈夫回來後發現她不見了,又去找她,將她帶回家。回家後她與丈夫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因為這女子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所以大家對她教出來的兒子和女兒都很稱讚,而她是很秘密的修行,並沒有讓大家知道她是一位修行者。當時在印度提水是用一種瓦罐繫在腰間,有一天她提了水要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踢到路上的東西,裝滿水的瓦罐掉到地上破了,她看著破掉的瓦罐,看了很久都不動,心也沒有想到別的事情,其他人覺得很奇怪以為她生病了,她的家人出來找她,要她回家別再看了!那時她說:「我這麼多世以來的輪迴瓦罐破了,現在這個身體是我最後的一世。」說完後她的身體飛了起來。當時她身邊很多人看到她飛了起來,也了解到佛法的力量確實很大、非常不可思議,後來這位女子教很多人修持,利益很多眾生,成為印度八十四位成就者之一。

 

這裡的意思是只要我們可以好好修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心,在輪迴當中即使沒有出家,也可以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如果無法好好修自己的心、改變自己的心,即便是出家也沒有用。過去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善星比丘在佛陀面前學了二十五年的法,最後在花園內死去,出世成為一隻蟲。所以沒有改變自己的心,出家也沒有用,如果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在世間也可以修持得很好。但是出家人在修持上好的條件較多、不好的條件較少,所以比較好修持,這點我們應該知道。

 

一般的凡夫,如果一開始要將仇敵或不喜歡的人的痛苦取來自受,這是有點困難,所以先從對我們有大恩的父母開始,取父母的痛苦由我代受,這樣做較容易。「取次從自起」意思是我們要代受對我們恩德很大的父母的苦,從這裡開始想;另一種方法則是將我們未來要受的苦,現在就將它取來,這麼想會較容易。熟練之後,將來就可以做到代受仇敵或不喜歡的人的苦。以上是【修心七要】第二要點菩提心的修持。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