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4 21:02:26
學習次第 : 進階

念戒、念僧、念無常

中台世界 釋見邁

將心靠在“念”上,心自然清淨,有無上功德,
  最後將所靠之“念”也放下,歸於無念,就能與菩提相應。

  

  人生無不是苦,苦的來源,總歸就是“愚癡”,不知一切法無常敗壞,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論》中雲:“人命無常,財物如電”,而世人不瞭解,卻起種種的貪著,而為短暫、刺激的世間五欲之樂,起惑造業,種下極大苦果,於生死苦海中受苦受難,輪轉不息。佛陀慈悲,告訴我們無常之苦的道理,也告訴了一切眾生,種種的苦、種種的無常,也是了不可得的,是可脫離的,一切眾生都可以得大自在,獲得真正之樂,所謂“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這種真常究竟之樂,只要藉由、依循佛陀的教理,如實修行,就能獲得與佛等同之畢竟大樂。

  然而修行最根本的依仗,就是“戒”。戒能軌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讓我們少欲知足,不造作惡業,而能修一切善,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大智度論》中:“是戒,一切善法之所住處,如百穀藥木,依地而生。”又雲:“持戒清淨,能生長諸深禪定,實相智慧;亦是出家人之初門,一切出家人之所依仗,到涅槃之初因緣。”這也同《楞嚴經》所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有戒為根本,收攝六根,不為外境所動,進而增長智慧,就能拔除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無明煩惱,而獲得解脫涅槃,而不再受生、老、病、死等等無常之苦。戒,是佛陀的大慈悲,為免眾生受諸極苦,關閉三惡道之門,大開菩提、涅槃之大道而宣說,也唯佛能說,便知戒的殊勝與可貴。

  為什麼說世人愚癡?因為沒有佛法的概念,不瞭解因果的道理,有的人知道了有這些老、病、死等等無常之苦,反而對自己的色身更加的執著,為求長生不老,為了要求健康、貌美,就去吃補品、仙丹,或者食眾生的肉以進補,不但得不到健美,反而造諸惡業,消損自己的福報,早取滅亡。歷史上就有皇帝,因為想永遠的當皇帝,享受其權力及榮華富貴,而向道士求長生不老的仙丹丸,結果更加速死亡,如秦始皇及三武法難中之唐武宗。這都是不知道要免無常苦,必須靠自己從因上努力,依循佛陀的教法,一點一滴的去落實,並不是一味的在果上求,這只會更增加煩惱和痛苦而已。

  所以,從佛法的教理,去悟無常,跳脫無常才是根本。然佛法賴僧寶弘揚,這也就是僧寶可貴的地方。僧寶辭親割愛,現出家相,雖然對外相不可起執著,但在修行的過程中,外在的表相卻是相當重要的。出家眾必須受持戒法,有戒為軌範,持身清淨,再加上所現出家人的外相,更能時時警惕自己是位修行人,是位僧人,要有法師的行持、威儀、器量及慈悲心,慢慢地,自然就能由外在的表相,進而達持心不犯,內外一如,表裡一致的境界,而成為人天師範。若是位在家居士,雖在弘法,對於五欲之享樂,認為是自然的、應該的,就沒有任何的約束,一般人對其也不會有太多的要求,因為他仍舊與世俗的人一樣,心中仍對五欲貪著,很容易在錢財、名聞利養上下功夫,身行、心行都不清淨,如何為人師?不像出家人,為欲令眾生脫離無常苦痛,得究竟樂,而弘法利生,真所謂:“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願一切眾生都能早日成就佛道,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家眾能稱為寶,是世間無上福田,如《大智度論》中記載:“薄拘羅比丘,鞞婆屍佛時,以一訶藜勒果供養眾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樂果,常無寂病;今值釋迦牟尼佛出家漏盡,得阿羅漢。”這種舍一得萬,少施即能得大報,所以是為世間無上福田,是寶中之寶。

  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無常六念……,於一一念中都有無上功德,能使我們業障消除,去除癡心,了達諸法無常之相,乃至了達諸法實相之理。念無常,也就是思惟無常的道理,明瞭一切有為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而發起出離心,在修行上更加的精進,對於塵境也就不會再起貪著,自然不為塵境所縛,而得自在。至於念僧,在《大智度論》中說:“僧是我趣涅槃之真伴,一戒、一見,如是應歡喜,一心恭敬,順從無違。我先伴種種眾惡,妻子、奴婢、人民等,是入三惡道伴;今得聖人伴,安穩至涅槃。”僧能善說法藥,斷除眾生一切無明煩惱病,使得解脫,再加上有這出家眾的外相,能時時的提醒自己要為人天之師範,續佛慧命。在經上有雲:“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出家人時時繫念菩薩戒、具足戒,就能止諸惡,作眾善,自利且利益一切眾生,乃至自身成就佛道,使人成就佛道;一般的在家居士,就要守法律,持五戒十善,也是可以成為人中楷模,為人師表。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法中,教我們時時要將心靠在六念、八念上,這裡只略談其中三念,就有無上功德,若能將心時時靠在六念八念上,心自然清淨,無有惡念、雜念,最後將所靠之“念”也放下,歸於無念,便能與無上菩提道相應,而成佛作主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