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4 21:05:48
學習次第 : 進階

佛法戒律FAQ常見問答

惠敏法師

【在家戒律】

  [殺生]
  1.家人堅持要點電蚊香薰死蚊子該怎麼辦?
  2.佛教徒如何看待人工流產(墮胎)?
  3.軍警人員受戒後,若奉命必須與敵人作戰,因而致對方于死地,是否犯殺生戒?

  [盜戒]
  1.拷貝電腦程式是否屬於盜版行為?
  [五戒儀軌]
  1.受五戒前之請師儀式有何意義?
  2.受五戒前為何需要問遮難?
  3.受戒時應如何發心?
  4.如何才能得到受戒的好處?
  5.如何持守四齋日或六齋日?
  6.受戒的意義為何?

  問:家中點電蚊香,我看到薰死蚊子時,很難過,就把插頭拔掉,可是過一會兒,我兒子又把插頭插回去,我該怎麼辦?

  答:因為有時候我們的環境並不是一個人完全可以作主的。你要想到別人,當別人還沒有和我們一樣的想法時,你一定要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那是不能的。所以你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可以不用。另一方面,早晚課時,你可以替家人回向。

  (講於供齋開示,淨苑,1993.7.22)

  問:佛教徒如何看待人工流產(墮胎)?

  答:(節錄自《人生雜誌》第125期,民國83年1月.劉淑美採訪.轉惡緣為善因-人工流產的另一種思考)


  以戒為師除煩惱

  雖然優生保健法已通過,身為一個佛教徒又該如何來看待墮胎?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教授惠敏法師分別從幾個層次來談,他表示,佛教徒也受國家法律的約束,所以第一個層次要考慮世間法律,在人工流合法化的國家內,“墮胎”基本上不犯法的。進一步要考量第二個層次-是否犯佛法的戒律。五戒中有一條不殺生戒,《優婆塞五戒相經》中關於墮胎罪提到“若為殺胎故作墮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是根本罪。“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關於生命的解釋,各國的法律有不同的認定。經文中也有相關的論述“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自根命根,迦羅邏時”。所謂迦羅邏是胎內五位之一,即成胎以後初七日間的狀態。《瑜伽師地論》卷一中進一步提到,此乃吾人“識”之最初依處。也就是說,成胎七日以後墮胎都會犯戒。基本上七天以內是很難察覺受孕,所以就得儘量避免發展到這個局面。不論婚內、婚外、或者未婚,不適合生育者就要把節育做好。

  不過,前面所說的是指受五戒的信徒,受戒就表示說自己發願願意這麼持,法律雖然沒有規定到這個層次,自己仍要自我要求。然而並不是說未受戒的信徒,不牽涉犯戒就可以無所顧忌。因為既然是戒律中所規定不應做的事,就屬於不善的行為,這就要進一步談到道德的層次。守戒原就是善的行為,值得遵循。而受戒者又在公開的場合下表明,更加上一種契約的行為,所以一旦違反,等於犯了二條:一是違背誓約,二是做了不善。所以未持戒或者舍戒,只是少了違背誓約這條罪,不善的行為仍然是事實,行為的本質仍是不善,並不因為沒有犯戒而改變。

  歡喜心迎殘障兒

  談到優生保健的精神,惠敏法師提出一個理念,值得我們再去思考:優生保健法的立意是希望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而且對於因為被強暴而懷孕的婦女(值得同情)也有合法的保障。但是,單就是智障、畸形這個部份來看,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所謂殘障兒的出生,不見得絕對是家庭、社會的不幸,有時候反而為家庭帶來一個新的契機。惠敏法師曾接觸家有殘障兒的家庭,父母仍然把小孩當個寶愛,反而覺得是有一個 生的伴。這位信徒,夫妻欣然接受這樣一個孩子,不認為是苦或可恥,家庭反而更和諧興旺。可能夫妻間因為這個孩子而有了共同關切的物件吧!他們不一定特別慈悲或者是個大菩薩,而是一旦願意接受,就很可能化惡緣為善緣。

  對智障兒本身來說,活著也不一定比健全的人苦。苦槳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反而是頭腦聰明,四肢健全者在人生中會遭遇更大的苦。拿自殺來說吧!會自殺的人一定是有忍無可忍的煩惱,可是卻很少聽說智障兒自殺,誰苦呢?

  一般人談到智障、畸形兒,往往會說他們增加“社會成本”。但是換角度說,增加社會成本的,健全的人可能大於智障者。對社會造成強大傷害的,作奸犯科的,多半是頭腦聰明、肢體完好,真正使社會動湯不安的,很少是這些智障者。

  化悔意為菩提心

  或許現在墮胎不犯法,也未犯戒,有人不得已已經墮胎了,卻耽心果報而惶惶不安。畢竟這終究不是好事,先有一個不善因,免得了苦果嗎?惠敏法師認為,避免不善因與苦果的惡性循環有一個原則,不可以此下策做為解決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乃至於有恃無恐地形成無所謂、不在乎的心理,應該承認這是不善之舉,而心生悔意,不再重蹈覆轍,但是也不要讓悔意成為陰影。如果因為強烈的罪惡感而意志消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反而阻礙了行善的可能和潛力。既已成事實,何不讓它成為一個發心向善的契機,進而對生命、家庭的價值和優生的意義有一層新的思考和認識。

  問:軍警人員受戒後,若奉命必須與敵人作戰,因而致對方于死地,是否犯殺生戒?

  答:員警在抓犯人時,通常會顧慮到對方的生命,不會看到犯人馬上就將他一槍弊命。警方有規定,欲射擊逃犯時,會先鳴空警告,縱使要射擊時,也不會對準致命部位,而是射擊腿部等處,使他不要逃走。因此對警方而言,也會儘量不去殺生,所以其實也是有顧慮到這個問題。

  但是軍人所面臨的狀況就比較驚險,當他面對敵人時,不可能先鳴空開槍,而是要求儘量將對方一槍弊命。所以,如果真的戰爭發生時,你可以舍這條“不殺生”戒,或許會比較心安一些。等到戰爭結束,恢復和平之後,再重受也是可以的。這也是一個處理的方式,提供大家作參考。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問:拷貝電腦程式是否屬於盜版行為?若買不起電腦軟體,心存“借用”之想,學好之後,就將程式消掉,如此是否仍犯盜戒?

  【摘要】尊重智慧財產權,應有誠意儲蓄購買

  答:“盜版”在臺灣可說是一種風氣,不過現在已逐漸重視智慧財產權了。

  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盜戒”最根本的意義是說,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你就拿了他的東西,這就犯了盜戒。所以,根據這個原則來想,電腦軟體的主人-或許是公司或個人,對於電腦軟體的版權一定有所規定,因此,原則上我們必須遵重所有權人的規定。如果對方不願意讓你這麼,你就不應該未經他的允許而這麼做。

  所以,如果是因為教學上的需要,需要有種種的妥協的話,你可以向公司或所有權人接洽這件事情。向其表示因為學校經費、預算等因素,是否能有打折扣的餘地等等,對方可能同意你們可以在某一種範圍之下使用。總之,必須經過對方的同意,這是一個原則。

  既然受五戒的話,我想這點應該遵守比較好,如此臺灣的智慧財產權才能真正受到保障,對臺灣整個的形象、保護智慧財產的推行也是有所幫助的。同時,你也可以很光明正大、問心無愧的說:“我也是一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者。”

  若是個人學習的話,原則也是一樣,如果真的只是要瞭解那個程式,可以在有購買這個程式的同學的電腦上學,不要將程式拷貝到自己的電腦上,否則到時如果舍不掉洗掉,你的內心就會產掙扎了。

  或者你也可以去電腦公司的展示部或電腦展學習。所以,以“學”作為理由拷貝的話,我想還是有改善的必要,還是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以“學”作為理由,用拷貝的方法總是有沾到腥味,所以不是很好的理由。

  最後再提醒一點,很多人會認為由於個人經濟無法負擔,所以才拷貝。我想,這個觀念應該改過來。如果你沒有錢買的話,你就應該存錢買,你要將它認為是值得買的。想買且值得買的東西,再怎麼貴,你也會買。以前拷貝習慣了,所以現在會覺得買起來很心痛,這才是問題所在。你可以存錢買一台錄影機、攝影機,覺得好像是應該的,因為你覺得這個東西很大、很實在,而且你也沒辦法拷貝一台錄影機,所以你就願意買,而且你不得不買。同樣的,對於電腦軟體,你為何也不抱著這種心,而覺得很捨不得?所以,很多人其實並不是沒有錢,如果能妥善規劃存錢的話,還是可以做到的。

  我以前也都有這種經驗,很貪心的拷了很多程式回來,可是真正有用的沒幾個,只是感到很安心,或者拿來與別人交換用而已。

  所以,既然受戒的話,有關於盜戒的大原則還是要遵守。既然想要使用,就要有這個心意、誠意,存錢來買。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問:受五戒前之請師儀式有何意義?

  答:在此“請師”儀式中,我們肯定以三寶——佛法僧作為道德的指導,也就是分辨善、惡及行善的指導。“僧”,我們是請得戒和尚為代表,請得戒和尚為我們傳戒;事實上這是代表我們相信佛所說的教“法”,而且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像“佛”一樣,佛能持五戒,我們也可以持五戒。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問:受五戒前為何需要問遮難?

  答:這表示當你要受五戒時,確定是否有得到戒體,也就是意志力是否確定。得到戒體是在三歸依的時候。在受戒這個公開的儀式,肯定你的意志力。不然的話,即使不受五戒,這五項也是社會一般人或者學佛人所應該要遵守的事情。

  可是,第一、眾生意志力薄弱,有時不易持戒,所以藉著公開的儀式,在三寶的面前,藉著三寶這個已經成就的物件,對自己可能會動搖的意志力加以肯定。在肯定這個意志力之前,和尚為何要問遮難?因為如果你曾犯過這四條的話,表示你的意志力可能很薄弱。這四件事情是作為一個人,不必太多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應該遵守的,可是你卻還違犯,表示對於比這些更高標準的事情,你可能更不容易遵守了。

  例如第一條是問盜戒的遮難:“汝不盜現前僧物否?”,如果連現前的僧物,你都偷盜,你有可能持好五持的盜戒嗎?這麼淺的事你都無法守,對於更進一步、再高一點的事是不可能持守的。這是問遮難的用意。

  受五戒就如同要上高中,如果連幼稚園,都無法畢業,怎麼有可能上高中?連最簡單的事都無法通過的話,怎麼有可能再更進一步通過更困難的事?

  第二條是問淫戒的遮難:“汝曾於六親、比丘、比丘尼所行不淨行否?”六親是指父、伯、叔、兄弟、子、孫,在這四代中,你假如有行淫的話,將來有可能持好淫戒嗎?對於這些人你都無法持守,何況是對其他的人?所以這表示你無法守更上一層的戒。

  第三、“汝曾于父母師長有病捨棄否?”對我們最有恩的人,你都會捨棄的話,表示你這個人是如此的忘恩負義,那麼你還會想辦法去持好更進一步的五戒嗎?

  第四是問殺戒的遮難:“汝曾殺發菩提心眾生否?”“發菩提心眾生”是指菩薩。菩薩可說是在道德等各方面都很圓滿,不容易引起別人怨恨的人,對於如此之人,都可能殺他的話,你還能持更好的殺戒嗎?不殺生這條戒,最主要是指不要殺“人”,如果你連“菩薩”都可能殺,你還能持不殺人這條戒嗎?所以對於這些如此低標準的事情,你都無法持守,何況是較高標準的事情呢!

  所以《濟緣》釋雲:“此四者乃性罪中之極重,白衣有犯,障不發戒。”(見南山律在家備覽 21 頁)因為你曾犯過這些事,所以自然而然的,對於持守較高標準事情的意志力就無法生起。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 淨苑,1993.11.13 )

  問:受戒時應如何發心?

  【摘要】斷惡、修善、度生

  答:在念皈依文時,大家必須用心。有念三次的機會讓大家用心,三次是表示慎重。在念三皈依時,是要大家能夠確定意志力,如果你的意志力能確定的很清楚,將來在持戒時,也相對的能很清楚,持戒便很有力量,而且能既深又廣。

  因為我們總是希望意志力能夠又深又廣,如果你在受戒時,心量想得很小,將來持戒時,就不會持得很大了。所以古德會有一種教法。第一次念三皈依文時,觀想遍法界的惡法變成善法。第二次念時,觀想善法雲集在頭頂上,第三次念時,觀想善法納入身心。

  不過,我發覺這個教法對大家來講,可能不適合,因為平常大家沒有觀想的經驗,教大家要做這種觀想,恐怕無法立刻觀想得起來。所以,我的建議是:大家在念第一次文時,心裡面想:我願斷一切惡。我能想得到的惡法,儘量斷除它。念第二次文時,想:我願修一切善。我能想得到的善法,儘量去做。念第三次文時,想:我誓度一切眾生。如此就合乎大乘的心了。發深廣的大乘心,自然就感上品戒。因為所謂“上品戒”,不外乎就是大乘心。

  當你念“誓度一切眾生”時,至少在場的這些戒子都是眾生,你能否感到能度他們?其次,你的家人、親友、鄰居,乃至你的冤家、仇人,你是否有放到心裡面?所以大家在受戒時,應該抱著那種將所有的冤親都放到心裡面的心情,來斷惡行善,如此心量就容易大。出戒堂之後,當你快要犯戒時,你可以想:“當時受戒時,我曾在佛前觀照過這個人。”那時就自然有力量。因為你那時心很清淨,想得很清楚,所以你自然可以做到。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問:如何才能得到受戒的好處?

  【摘要】1.正確的知識力量2.善淨的感情力量

  答:受戒是以意志力作為主導。若要使意志力堅強的話,需要二種力量的説明。一個是正確的知識力量,此由多聞、多思、多修而產生。因為如果知識不夠正確、豐富,意志力就會很孤單,容易動搖。

  另一個是善淨的情感力量。很多人一受戒之後,心裡面就感到好像被束縛起來一樣。以前沒受戒還好,受戒之後,覺得好像有很多障礙,感到很苦惱。以前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什麼掛礙,現在則處處擔憂,東怕西怕,心裡好像憋住一樣。這種情感力量就很萎縮,而且整天充滿了“懷疑”,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犯戒;或者充滿在“悔恨”中,後悔自己受了戒,或者後悔犯了戒。這種疑、悔的情感力量,就會逐漸使你的意志力動搖。所以有些人受戒是未得其利,先得其弊。

  要知道,受戒有很大的好處,受完戒之後,你所得到的反而是一種與疑相反的“淨明”力量,(淨明與善淨同意)清淨而且明白。未受戒前,可能內心還會掙扎一下,可能要,可能不要,因為反正沒受戒,要一下也無所謂。可是受完戒之後,不必猶豫了,根本連想都不必想。受戒後有一個好處,就是很痛快,就是“死會”了。這種死會的快樂,不知大家能否體會?還沒標到會時,還很擔心不知何時要去標會?等到會標起來後,就不必再想這些事,只管付錢就對了。

  所以受戒的痛快感,就是不必再考慮、猶豫,這件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這是已經決定的事情。人生裡很快樂的就是對事情已經做了決定。最怕的是還沒下決定,沒受戒時,你可以做,可以不做。受完戒後,這些事就不必再考慮,殺、盜、邪淫等,都是如此,根本連想也不必想,連動念頭也懶得動了,更不必放在內心裡掙扎。如此愉快的事情,天下難有。    

  受完戒之後,那種心中幾乎沒有任何疑惑、猶豫的善淨,是一種很好的感受。這種非常清涼、乾淨俐落的感覺是幫助使你意志堅強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希望將來大家在持戒方面,能往這方面努力,持戒起來就很輕鬆愉快,而且才能真正得到受戒的好處。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問:受戒的意義為何?

  【摘要】1.戒律是人與畜生的差別所在2.以善行為人生的行為、價值標準3.作社會的清流

  答:不管是年輕人、中年人,或者是老人家,能夠發心受五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現在社會風氣受到內在或外在因素的影響,逐漸走下坡,現在人大部分隻追求眼前的快樂,不計較將來有什麼後果,所以道德觀念可說愈來愈衰敗。在如此的社會風氣之下,大家發心來受五戒,表示自己有反省到,作為一個人應該如何做。

  因為所謂“五戒”,其實就是人與畜生一個差別所在,畜生不會想到要受五戒,只有人才會想,而且人很需要去想。因為人是比畜生還可怕的動物,人雖然往好的方面做的話,可以成佛,但是往壞的方面做的話,也可以成為魔王。所以也只有人,才有智慧去反省到自己應該受五戒,而且也只有人才需要這麼做。畜生有沒有受五戒,差別不會太大。畜生只是為了三餐而生存,不會造更進一步的善或惡。只有人才能做到這點。

  所以,大家能夠來受戒,表示你對於自己所處的身份,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知道做人就是應該如此。而且,能夠受五戒、持五戒這件事情,可算是做人的“特權”。你們今天反省到這個特權是很不容易的。利用這個機會,公開表明自己的態度:“從此以後,我的人生觀就是如此,道德就是我將來整個人生行為的標準,善行是我的價值標準。”也算是自己對自己的一個交待、對道德的堅持。

  我認為這種堅持很可貴,因為這在今天社會是一股清流,你們將這股清流帶入社會之後,會影響到其他的人。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行為,對現在社會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可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而且希望大家將來能持戒持得非常清淨而愉快,而不要持戒持得愁眉苦臉的,如此就很可惜了。

  (講於五戒正受開示,淨苑,1993.11.13 )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