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6/03/30 06:18:11
學習次第 : 進階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二

1本地分——意地第二之二 
 

  譯文

接下來論述這阿賴耶識中的一切種子,如果是修習涅槃解脫法的人,有漏無漏的種子就具備了所有,其阿賴耶識中,如果是沒有修學湼盤解脫法的人,其阿賴耶識中就缺少聲聞道、獨覺道、大乘道三種覺悟的種子。阿賴耶識隨順著在現在受生的處所獲得的果報身的自身,其它體身的種子也全都隨在不離,所以阿賴耶識作為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色界、無色界的一切種子;在作為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無色界的一切種子;在作為無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色界的一切種子。

而且,凝滑體在逐漸增長的時候,心識和根身同等地增長,直至圓滿為止,像這樣增長直到心識有依根形完滿,理應知曉,由於有地的堅性,所以心識依託的根體才得以形成長大;由於有水的濕性,所以它能吸收攝取物質而不潰散;由於有火的暖性,身體得以成熟、堅硬;由於有虛空的融潤性,風的動長性,人身各種肢節得以分別按空間部位長定。

而且,一切種於識,雖然依清淨和不清淨的業種子,召感未來的總報體,然而只有樂意執著戲論才是最主要的導因。在導致獲得一定家族、形相、能力、壽命、資財等果報的原因中,清淨與不清淨的造作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所有凡夫,對於自身認定自我、自我所有的身外物是真實的,並由於妄認自我是真實的主宰,而產生傲慢待人的心念。而一切修習佛法獲得果位的聖人,卻憑藉佛法智慧認定世間的一切都是苦。

而且,處在胎中的生命體,依不苦不樂的感受,隨阿賴耶識而得增長。只有這種感受,是阿賴耶識攝持的果報所生。其他的一切感受,或者由過去的造作導致的果報所產生,或者受到外境界的影響而產生。而且,苦的感受、樂的感受,或者在一時隨外界影響現起,或者不現起。

又含藏種子的阿賴耶識,是無始以來連續不絕的,它的體性雖然是無始以來一直存在的,然而必須通過清淨和不清淨的不同造作的影響發動才能生出果。相對於反復熏發種子以成熟為果的現象來說,就說那些種子是新熏的。如果種子已成熟為果,就說這種子是已受果。種子識正是按照這個道理,處在生死流轉中連續不絕,以至於不得涅槃。又各種子未能生果的,或者在次生生果;如果次生不能生果,就會在以後的若干世中生果,即使歷經百幹漫長時節,還是能從種子熏發之中,成熟出一定的果報來。雖然其他果報的產生,也要由同類種子熏發,但到壽盡的那一剎那,已現行的種子就叫已受果;其他未現行的種子,就不能叫已受果。而且,各種子,應當就在這身中生成果報,如果種種條件因緣皆不具足,種子便無法成熟為果。然此種子,仍然會被含藏在阿賴耶識中,為阿賴耶識所攝持。

所以,每一種阿賴耶識自體中,都有其他一切自體的種子。

  原典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①

複次,此一切種子識,若般涅槃法②者,一切種子皆悉具足③;不般涅槃法④者,便闕三種菩提種子⑤。隨所生處自體⑥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⑦,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⑧;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

又羯羅藍漸增長時,名之與色平等增長俱漸廣大⑨,如是增長乃至依止圓滿應知。此中由地界⑩故,依止造色漸漸增廣;由水界故,攝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堅鞕;由無潤故,由風界故,分別肢節各安其所。

又一切種子識,於生自體雖有淨不淨業因,然唯樂著戲論為最勝因。於生族姓、色力、壽量、資具等果,即淨不淨業為最勝因。又諸凡夫,於自體上,計我、我所及起我慢;一切聖者,觀唯是苦

又處胎分中,有自性受,不苦不樂,依識增長,唯此性受,異熟所攝。餘一切受(21),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22)。又苦受、樂受,或于一時從緣現起,或時不起(23)   又種子識,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性雖無始有之,然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為新(25)。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為已受果。由此道理,生死流轉,相續不絕,乃至未般涅槃。又諸種子未與果者,或順生受(26),或順後受(27),雖經百千劫,從自種子一切自體複圓滿生(28)。雖餘果生,要由自種(29),若至壽量盡邊(30),爾時此種名已受果;所餘自體種子未與果故,不名已受果。又諸種子,即於此身中應受異熟,緣差(31)不受,順不定受(32)攝故。然此種子,亦唯住此位(33)

是故,一一自體中,皆有一切自體種子。

  注釋

  ①意地第二之二:即第二意地的第二部分,亦即本論卷二。本部分又包括兩大部分,前部分繼續講述意識的勝作業中的「若生」,後部分則講述「若壞若成」。

  ②般涅槃法:滅度法,入滅法。般涅槃(Parinirvana),略作涅槃(Nirvana)。指煩惱之火滅盡,智慧完成而臻於覺悟之境界;故凡是能達於此最高目標之一切方法,都稱為是般涅槃法。

  ③一切種子皆悉具足:一切種子全都具備,凡是未來能成就三乘果位的人,便稱為「有種姓補特伽羅」。這樣的人的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有兩大類,一類為有漏種子,熏習這類種子,能使人滯留在三界受生死之苦,即漏落在三界六道中輪回不已;一類為無漏種子,即菩提覺悟的種子,修習此類種子能去盡煩惱,使人成就聖果。

  ④不般涅槃法:無法令眾生息滅煩惱,乃至究竟解脫的法。

  ⑤闕三種菩提種子:缺少三種覺悟的種子,即聲聞道種子、獨覺道種子、大道(大乘菩薩道)種子。不修般涅槃法的人稱為無種姓補特伽羅,他的阿賴耶識中僅有有漏種子,缺乏無漏種子。菩提,Bodhi,覺悟、道;佛家特指覺悟的境界,覺悟的智慧。

  ⑥自體:即指這一期生命所依止的阿賴耶識本身。

  ⑦餘體種子皆悉隨逐:其他體的種子全都隨在不離。現生身自體具體生處在三界六趣的某一界、某一趣、某一地中,但是它體中卻具有能生於其它界、其它趣、其它地的種子,只要因緣條件具備,這些種子就可以變現。唯識家以阿賴耶識緣起論解釋了眾生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的原因。隨逐,相隨不離。

  ⑧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生在欲界身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於色界、無色界的種子。

  ⑨名之與色平等增長俱漸廣大:稱心識和根身同等地增長,都逐漸地長大。

  ⑩地界:即地大種。佛家在四人種基礎上加上空、識,作為對眾生精神和物質構成元素的分析。地界,可譯為地性,或地的堅性。佛家認為一切物質現象即色,正是因為有地的堅性的支持才能得以存形生長。

  自體: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自身。

  樂著戲論:樂意執著無真實義理的觀念詞語。

  族姓:指前面提到的下賤家、尊貴家等家族。

  色力:形相與能力。

  淨不淨業為最勝因:清淨與不清淨的造作是導致家族、色力、壽命、資具差別的主要原因。以上所述的兩種最勝因,樂著戲論是決定阿賴耶識投生哪一處的主要原因;而淨不淨業是造成資具壽命等差別的主要原因。

  凡夫:指常人、俗人、異生。佛家特稱沒有絲毫斷惑證理的人,即不入聖流的人。

  計我、我所及起我慢:認定自己、自己所有的身外物是真實的,由於妄認定自己是真實的主宰,從而產生傲慢待人的心念。

  觀唯是苦:憑藉佛法智慧認定我、我所、我慢等世間的一切無非是苦。觀,梵語為毗婆舍那(Vipasyana) ,以智慧通達真理,所以觀又是智的別名。是,此、這些,指世間一切虛妄致苦的現象。

  自性受:從胎中帶來的對自身所具有的感受。這種感受不是接受外來作用而產生的。

  唯此性受,異熟所攝:不苦不樂的感受,是阿賴耶識自體所具有的性質。

  (21)餘一切受:指苦受、樂受。

  (22)或異熟所生,或境界緣生:「異熟所生」,是指阿賴耶識中的習氣種子現行;「境界緣生」是指受境界影響而起的部份。

  (23)或于一時從緣現起,或時不起:指苦、樂的感受,由因緣生,因緣滅。

  (24)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一切種子都是通過清淨的和不清淨的行為所熏習而成的,由於熏習的差別,才能產生愛非愛的果。

  (25)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為新:相對於反復由業熏發種子導致果報生的現象來說,就說那些種子是新熏的。

  (26)順生受:也叫順生受業,即前世造作熏習成的種子在次生生果。

  (27)順後受:也叫順後受業,即前世造作熏習成的種子在次生未能生果,而在以後的若干世中生果。

  (28)雖經百千劫,從自種子一切自體複圓滿生:佛家說未與果的種子是壞失不了的,曆百千劫也能生果,一旦作業就必有果。

  (29)雖餘果生,要由自種:雖然其他的果產生,要通過一定的種子來熏發。

  (30)壽量盡邊:壽盡的一刹那。

  (31)緣差:外緣不足、不全、相悖。

  (32)不定受:又稱不定受業。

  (33)唯住此位:種子仍然不變地定處在阿賴耶識中一定的種子位。種子的性質是不變的,它生的果應該有一定的界、趣、所等,但是由於「順不定受攝」,果的性位卻不能決定。

譯文

如有情眾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處生污染心性的自愛欲,就說他無論轉生在哪一處都生有污染心性的自愛欲。如有情眾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處斷絕自愛欲徹底證悟涅槃,就說他無論轉生在哪一處都能斷絕自愛欲徹底證悟涅槃。

而且,在各阿賴耶識自身中,所含藏的種子,如果是由煩惱統攝,稱為粗重,也稱為隨眠煩惱;如果是由果報類統攝,和其餘的非善非惡類統攝,只稱為粗重,不稱為隨眠煩惱。如果是信等善法類統攝的種子,就不稱為粗重,也不稱為隨眠煩惱。什麼緣故?因為這些法生的時候,只有消除煩惱的能力,沒有不能消除煩惱的劣能。所以一切種子依託的阿賴耶識自身中,由於有粗重的煩惱種於隨附,由於有粗重的種子所生的不能消除煩惱的劣能,由於異熟的果報種子本性粗重,所以諸佛如來把它們劃定在苦的範疇裡,這是因為那些種子遇緣成熟以後,能使一切煩惱眾苦產生。

而且,各種種子,有許多種不同的名稱,有稱作界的,稱作種姓的,稱作自性的,稱作因的,稱作薩迦耶的,稱作戲論的,稱作阿賴耶的,稱作取的,稱作苦的,稱作薩迦耶見憑依的處所的,稱作我慢憑依的處所的,等等這些不同的名稱,理應知道其中的差別。

而且,人們修習佛道證悟涅槃的境界時,就能轉舍所有雜染法的種子,令一切有漏善及無記的種子缺緣不生,而得內心之自在如意。

  原典

若於一處①有染欲,即說一切處有染欲。若於一處得離欲②,即說於一切處得離欲③。

又于諸自體中,所有種子,若煩惱品所攝④,名為麤重⑤,亦名隨眠⑥;若異熟品所攝及餘無記品所攝,唯名麤重,不名隨眠⑦。若信等善法品所攝種子,不名麤重,亦非隨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時,所依自體,唯有堪能⑧,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體,麤重所隨故,麤重所生⑨故,麤重自性故,諸佛如來安立為苦,所謂由行苦故⑩。

又諸種子,乃有多種差別之名,所謂名界、名種姓、名自性、名因、名薩迦耶、名戲論、名阿賴耶、名取、名苦、名薩迦耶見所依止處、名我慢所依止處,如是等類差別應知。

又般涅槃時,已得轉依諸淨行者,轉舍一切染汙法種子所依。於一切善、無記法種子,轉令緣闕(21),轉得內緣(22)自在。

  注釋

  ①於一處:隨所生處。

  ②離欲:徹底斷絕愛欲獲得真實解脫證究竟涅槃,達佛家最高理想境界。

  ③於一切處得離欲:對於任何一處他都是離欲涅槃。因為他已超脫世間三界六道,不會再流轉到其中。

  ④煩惱品所攝:由煩惱類統攝。品,類聚。

  ⑤麤重:煩惱之一種,其體無堪任性,能縛有情身心,於生死之中,故謂之「鹿重」。

  ⑥隨眠:為煩惱之異名。煩惱隨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狀態;其活動狀態微細難知,與對境及相應之心、心所相互影響而增強(隨增),以其束縛(隨縛)我人,故稱為隨眠。

  ⑦唯名麤重,不名隨眠:由於異熟品、無記品種子雖本身不生出煩惱,但也不能脫離生死,所以稱為粗重,不稱為隨眠。

  ⑧堪能:力能堪物,此處特指通過修學佛道,具有消除煩惱的智慧。

  ⑨麤重所生:粗俗墮重的煩惱種子生的無堪能相。

  ⑩由行苦故:由於那些種子行運能致使一切煩惱眾苦產生的緣故。

  界:含藏、界藏。

  種姓:本性。瑜伽行派將種姓分為五種,即聲聞種姓、獨覺種姓、菩薩種姓、不定種姓、無種姓。

  自性:不變更的特性。

  因:能與果、取果或導致果之組成條件。

  薩迦耶:Sat-kayadarsana,又名薩迦耶達利瑟致,意即有身見,起我、我所見。

  戲論: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增進善法而無意義之言論。

  取:為煩惱的異名;即執著於聽對之境。

  苦:果已生為苦,即苦果。

  薩迦耶見所依止處:有身見憑依的處所。

  已得轉依諸淨行者:修佛後,已將種子識轉換成各種清淨行的人。轉依,轉所依之意;即轉舍劣法之所依,而證得勝淨法之所依。

  (21)轉令緣闕:小乘厭身滅智,他們脫離生死流轉時,要轉舍世間性善、不善、無記一切種子,從而既不感異熟果,又不生自類果,所以稱為緣闕。

  (22)內緣:意識于心內分別諸法事象,稱為內緣。

  譯文

又胎兒在胎中經三十八七日,所有的肢節全都具備。從這以後,再經歷四日,才算是出生。如同世尊在《入胎經》中廣泛論述的,這經的論說是極其充分的。或者有在胎中經歷九個月,或者還有超曆九個月的。如果在胎中僅經八個月,這稱作完滿,但還不能稱作極其完滿。如果在胎中只經歷七個月、六個月,就不能稱作完滿。或者在胎中經歷的時間還有更少的。而且,這胎兒長到根形完滿的階段,就由母親口嚼食吞飲的生粗食物資養長大。胎兒在凝滑等形體微細的階段,由母親體內微細的營養品資養長大,這些理應知道。

而且,這胎兒有八個階段的差別。哪八個呢?就凝滑、如皰、軟肉、凝厚、初分肢、毛髮爪齒、根完備、形完備。如果受孕體已經結凝,像箭傷心一樣招致痛苦煩惱的五蘊身體還很稀少,稱作凝滑。如果胎形表裡如同半凝的乳酪,還沒有長到肉質階段,稱作如皰。如果已經成為肉質,但還極其柔軟,稱為軟肉。如果胎形的肉質體已經長堅厚,達到稍微能夠受摸觸的程度,稱作凝厚。這肉團胎體不斷生長,各部分肢節的模樣顯現出來,稱作初分肢。從這以後,發毛指爪現出,就稱作發毛爪齒階段。從這以後,眼等感覺官能生出,稱作根完備階段。從此以後,感覺官能依託的處所一一分明呈現,稱作形完備階段。

而且,又在胎中,或者是由於先世自己造作的勢力招致的結果,或者是由於他的母親不能避開危害生命健康的因緣,胎體的生長隨順著風性的動勢,使得這胎兒,或者發毛、或者肉體、或者表皮以及其它的各種肢節,畸形生長。胎兒發毛畸形生長,是由於他在先世作了導致這現世惡果的不善行為,以及他的母親習慣多吃灰鹽類食物飲料,使這胎兒發毛稀少。胎兒肉體畸形生長,是由於他在先世作了導致這現世惡果的不善行為,以及由於他的母親習慣接近暖熱,使那胎兒肉色長得極黑;又他的母親習慣居住在極寒冷的房裡等,使那胎兒肉色長得極白;又由於他的母親多吃熱食,使那胎兒肉色長得極紅。胎兒表皮畸形生長,是由於他在過去作了導致這現世惡果的不善行為,以及由於他的母親多次追求淫樂,使那胎兒的表皮生出疥癩等惡疾。胎兒肢節畸形生長,是由於他在先世作了導致這現世惡果的不善行為,以及由於他的母親舉止習慣奔跑跳躍和不注意避開影響生命健康的事,使那胎兒各種感覺器官、肢節生得殘缺不全。

又那胎兒,如果應是女性,胎位就在母體內左脅靠近脊柱的地方,面朝腹部;如果應是男性,胎位就在母體內右脅靠近腹部的地方,面朝脊柱。又這胎兒長到極完滿的時候,他的母親不能承受這重胎,體內風性的動勢就發生,於是產生很大的痛苦煩惱。又這胎兒由於先世造作的報應,在生產時的風性動勢發生時,使得頭向下,足向上,被胎衣裹纏著趣向產門。當胎兒剛產出時,胎衣接著裂開,兩腋從中分出。胎兒出產門的時候,稱作正生階段。出生後的嬰兒的觸感就漸漸生出身觸以外的各種觸,即眼觸、耳觸、鼻觸、舌觸、意觸。

接下來,新生兒又隨順地落到現實生活的學習過程中,就是所說的處世的事、見聞覺知中的一切言論談說。接著貪迷執著家庭,即在嬰兒和童年時期,身體逐漸長大,成長為某種人;從少年階段以後,各種感覺官能都生長成熟。接著再作各種行為,生起把握世間各種工藝技巧的心念。接著再享用身外境界,就是所說的色境、聲境等,對它們產生喜歡與不喜歡的感受。對外境的苦樂感受,或者是由他在先世的造作導致的,或者是現在外在現實境界作用的結果。他隨順現實外在境界作用結果的牽引,未來再投生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五趣,或修學佛道,得涅槃不再受生。

又各有情眾生自身隨順這類有情眾生生長時,那些有情眾生對這些有情眾生作四種緣接關係,就是由那些有情眾生自身阿賴耶識種子的牽引,受到這些有情眾生的食物資養長大,跟隨這些有情眾生受到守護,跟隨這些有情眾生學習身、語的造作行為。他們出生前是父母精血牽引生長;出生後,懂得自己希求什麼,才求飲食來使自己成長;後來常常跟隨大人,專心得到守護,不使自己作不適時的行為和影響生命健康的行為;其次學習世間習俗言語等生活事。由於嬰幼時期身體逐漸長大成長為某種人的緣故,少年時期各種感覺官能生長成熟的緣故,這些有情眾生對其他的有情眾生也是這樣,這些有情眾生對其他的有情眾生也是這樣。

這樣輾轉地互相緣接,各有情眾生無始以來感受著苦樂,在諸佛尚未證得徹底覺悟以前,不曾獲得脫離苦樂的方法。如果能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再加上自己內心堅持斷妄契真的正思惟,由於經過這樣的努力修習,才能斷絕虛妄煩惱不再漏落到三界六道受生。

如此語句諦義是很難領悟的,即:我本沒有什麼死生分界、種類誰屬、體性造作,我與其他的一切有情眾生也都不是具有什麼死生分界、種類誰屬、體性造作的。

如上概略地論說完內在部分的死和生。

  原典

又於胎中經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①皆悉具足。從此以後,複經四日,方乃出生。如薄伽梵於《入胎經》廣說,此說極滿足者。或經九月,或複過此②。若唯經八月,此名圓滿,非極圓滿③。若經七月、六月,不名圓滿。或複缺減④。又此胎藏六處位⑤中,由母所食生麤津味⑥而得資長。于羯羅藍等微細位⑦中,由微細津味⑧資長應知。

複次,此之眙藏八位差別。何等為八?謂羯羅藍位、遏部曇位、閉屍位、鍵南位、缽羅賒佉位、發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結凝,箭⑨內仍稀,名羯羅藍。若表裹如酪⑩,未至肉位,名遏部曇。若已成肉,仍極柔軟,名閉屍。若已堅厚,稍堪摩觸,名為鍵南。即此肉搏增長,支分相現,名缽羅賒怯。從此以後,發毛爪現,即名此位。從此以後,眼等根生,名為根位。從此以後,彼所依處分明顯現,名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業力,或由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隨順風故,令此胎藏,或發、或色、或皮及余支分,變異而生。發變異生者,謂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惡不善業,及由其母多習灰鹽等味若欽若食,令此胎藏發毛希尠。色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習近暖熱現在緣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習近極寒室等,令彼眙藏極白色生;又由其母多瞰熱食,令彼胎藏極赤色生。皮變異生者,謂由宿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淫欲現在緣故,令彼胎藏或癬疥癩等惡皮而生。支分變異生者,謂由先業因如前說,及由其母多習馳走跳躑威儀及不避不平等現在緣故,令彼胎藏諸根支分映減而生。

又彼胎藏,若當為女,于母左脅倚脊向腹而住;若當為男,於母右脅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極成滿時,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內風便發,生大苦惱。又此胎藏業報所發生分風起,令頭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纏裹而趣產門。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產門時,名正生位。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次複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次複耽著家室,謂長大種類(21)故,諸根成熟故。次造諸業,謂起世間工巧(22)業處(23)。次複受用境界(24),所謂色等,若可愛不可愛。受此苦樂,謂由先業因,或由現在緣(25)。隨緣所牽(26),或往五趣(27),或向涅槃(28)

又諸有情,隨於如是有情類中自體生時(29),彼有情類於此有情(30)作四種緣,謂種子所引故,食所資養故,隨逐守護故,隨學造作身語業故。初謂父母精血所引;次彼生已,知其所欲,方求飲食而用資長;次常隨逐,專志守護,不令起作非時之行及不平等行;次令習學世俗言語等事。由長大種類故,諸根成熟故,此複于餘,此複于餘(31)

如是輾轉,諸有情類無始時來受苦受樂,未曾獲得出苦樂法,乃至諸佛未證菩提(32)。若從他聞音及內正思惟,由如是故,方得漏盡。

如是句義甚為難悟,謂:我無有若分、若誰、若事(33),我亦都非若分、若誰、若事(34)

如是略說內分死生已。

  注釋

  ①支分:即肢分,各部分肢節。

  ②過此:超過這九月。

  ③非極圓滿:不是完滿到極點。胎兒長到八月一切齊備,稱圓滿;但胎兒仍能生長,長到九月,到了胎內生長的極限,稱極圓滿。

  ④缺減:未到圓滿為缺減。

  ⑤六處位:即胎藏八位中的第七根位、第八形位。六處,即十二處的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六處。

  ⑥生麤津味:口嚼食吞飲的生粗食物。生粗食物都是外界生長的,相對於體內營養津味是粗的。

  ⑦微細位:即指胎藏八位中的前三位,前三位還未分出身意二根,形體細微。

  ⑧微細津味:母體內資養胎兒微細位生長的細微營養物。這是對胎兒各階段攝取營養的不同。

  ⑨箭:像箭傷心一樣,佛家把招致痛苦煩惱的五蘊身比喻為像箭刺傷心性。脫苦即拔箭。

  ⑩表裡如酪:胎身表裡如同半凝的乳酪,還不是定形的肉體。

  遏部曇:即額部曇。

  摩觸:胎身已長成定形堅厚的肉體,達到能受摸觸不變形的程度。言外之意額部曇就經不住摸觸。

  彼所依處分明顯現:根(此處指勝義的感覺神經)依託的處所一一分明呈現。

  先業力:先世造作的勢力。造作的勢力能作用影響到後世果報身。

  所生隨順風:胎體的生長隨順(上述先業力、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形成的)風動勢。

  內風便發:此是佛家對孩子產出的解釋。

  胎藏業報所發生分風起:由於先世造作的報應,胎兒在生產時的風性動勢發生。此處是佛家對難產、順產原因的解釋。生分,出生的動性部分。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出生後人的觸感就漸漸生出身觸以外的一切不同的觸,即眼觸、耳觸、鼻觸、舌觸、意觸。身觸在胎中就已具有,而且是胎兒唯一的一種觸,出生後繼續存在。

  施設:建立,此指學會生活。

  世事、言說:處世的事、見聞覺知所體現的一切言論談說。

  (21)種類:此處指作為一定阿賴耶識種性類依託的身體,即人的嬰兒階段到童年階段;簡單地說即長成什麼人。

  (22)世間工巧:世間生活的種種工藝技巧,本論中列舉為十二種:營農、商估、事王、書算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生成、防那、和合、成熟、音樂。

  (23)業處:心業定止處,即心造作掌握一定的技藝。

  (24)受用境界:享用身外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境界。

  (25)現在緣:現在外在現實境界的作用。

  (26)牽:牽引,招致果報,未來投生。

  (27)或往五趣:或者被牽引投生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五趣。

  (28)或向涅槃:由於修學佛道脫離煩惱,證得涅槃清淨不再受生。

  (29)此處及下文,是佛家論述人逐漸長大過程中,如何在世間社會中生活或適應社會。

  (30)此有情:實際上指的是父母長輩大人等。

  (31)此複于餘,此複于餘:如此遞次輾轉作四種緣接關係。

  (32)乃至諸佛未證菩提:直至諸佛在尚未證得徹底覺悟的時候,即成佛之前。

  (33)我無有若分、若誰、若事:分、誰、事,都是對五蘊和合的虛妄人身的表述。佛家認為五蘊和合的人身,本無真實主宰的「我」,「我」非實有,所以分、誰、事各種現象差別其實也無有。

  (34)我亦都非若分、若誰、若事:我與其它一切有情眾生也都不是有分、誰、事的。言外之意,一切有情眾生都是五蘊和合的虛妄,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分、誰、事的真實區別。

  譯文

什麼是外在部分的壞和成呢?就是由諸有情眾生身、口、意行為所作,能感招外在世界的形成和壞滅。

如果有能感招壞滅的造作現實發生,就有外在部分壞滅的因緣條件發生,外在部分壞滅的緣由是那外在世界的全部散壞,不像內在現象的死滅是由於壽命限量已到盡頭。什麼緣故?由於一切外在部分所有的粗形物質,由地、水、火、風四大種構成,能長久地連續存在,不像內在部分不能長久地連續存在。而且,能感招形成眾生生存的物質世界的眾生造作,它的性定不變就能招致世界所經歷的漫長住劫時值不變,眾生壽命既不增也不減。如果有情眾生的造作反復不定,漫長時節的時值就不確定。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由於眾生造作種種業行感招的結果,或者壽命超過一劫,或者不斷減少,甚至壽命減到僅有一歲。

又那壞劫,由三種災致壞。一是火災,能使從最底層的無間獄直到色界諸天的世間壞滅:二是水災,能使一切世間甚至二禪諸天壞滅;三是風災,能使一切世間甚至三禪諸天壞滅。四禪天沒有什麼災能使它壞滅,它的壞滅是由於四禪天的天眾和他們所居的宮殿同生同滅,此外再沒有能使它壞滅的因緣條件。還有所謂三災之頂的說法,指的是二禪天是火災的頂,三禪天是水災的頂,四禪天是風災的頂。

又這世間歷經二十個中劫變壞,在壞滅後有二十個中劫呈現大冥空處,歷經二十個中劫形成世界,已生成的世界有二十個中劫處在安住狀態,如此八十個中劫,立名稱作一個大劫。又色界世間眾生壽量作為一劫,這世間是最後壞滅,也是最初形成。應當知道這色界世間壽量的一劫的定立,諸天並不相同,就是梵眾天是二十個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這劫來設定眾生的壽量。梵前益天四十個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這劫來設定眾生的壽量。大梵天六十個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這劫來設定眾生的壽量。

火災如何能使世間壞滅?

 指的是有這樣的時期,世間的有情眾生壽量原是無限的,從這時開始逐漸減少,直到壽量成為八萬歲。那些眾生由於又接受奉行不善法,所以壽量轉變甚至減少到僅十歲。他們又獲得了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接受奉行善法,由於有這因緣,壽量又逐漸增長,以至達到八萬歲。如此眾生壽量的一減一增,就合成一個中劫。

又在這中劫裡,還有三種小災出現,就是儉災、病災、刀災。儉災,就是人的壽量在三十歲的時候才開始形成,在這時期,精妙的飲食再也得不到,只有煎煮朽骨充作宴會,如果偶然得到一粒稻、麥、粟、稗等子,競當作珍珠一樣珍重,藏在箱篋里加以守護。那些有情眾生大都沒有氣力,跌倒在地上僵臥著再也不能起來。由於這饑荒橫行,有情眾生死亡幾乎盡絕。這饑荒,歷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才過去。那諸有情眾生再聚集在一起,共同生起下等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由於有這因緣,壽量就不再減少,饑儉災荒也隨著停息。

又如果人的壽命減到二十歲時,原本產生的厭棄世患的心意,現在退轉捨棄,這時就有許多的疫氣虐疾等病災肆虐、體熱惱人的禍患相繼發生。那些有情眾生遭受各種病,大都殞命。這病災歷經七月七日七夜才能過去。那許多有情眾生又聚集在一起,共生中等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由於有這因緣,壽量不再減少,病災停息。

又人的壽量減到十歲時,原本已產生的厭棄世患的心意,現在又退轉捨棄,這時有情眾生反復交遇衝突,各人都生起兇狠的殺人心念。由於有這因緣,隨手握著的草木瓦石,都變成了銳利無比的刀劍,他們相互殘忍地殺害,死喪幾乎盡絕。如此刀災,歷經滿七日才得過去。

這時有情眾生還有三種最嚴重的衰弱損失,就是壽量衰損、依止衰損、資具衰損。壽量衰損,就是所說的眾生的壽量減少到最高不過十歲。依止衰損,指眾生心意依託的肉身減到最高不過一手掌或一握長。資具衰損,指的是這時有情眾生只有將粟稗當作食物中第一精的,將粗毛布衣當作衣中第一美的,將鐵當作裝飾物中的第一貴重的。五種最佳味道的食品全部消失,這些食品即酥、蜜、油、鹽等及甘蔗變味。

這時,有情眾生反復聚集產生上等的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不再退減,又能捨棄招致壽量減損的惡不善法,接受奉行導致壽量增長的善法,由於有這因緣,壽命、身體能力、物質享樂、通達自在程度全都漸漸增長,甚至壽量增長到八萬歲。這樣二十次減、二十次增,合成四十增減,就結束了住劫。增歲到頂,這時地獄中的有情眾生只有不斷死亡,不再出生,如此這世間漸漸消盡,理當知道這就稱作地獄世間的壞滅。與地獄的壞滅一樣,畜生、餓鬼世間的壞滅也是如此。這時眾人裡有一人自然得法獲得生入二禪天的功德,其它人反復隨他修學也是如此。人世間眾生都在死後生入了第三禪天的極淨光天的天眾同分中,應當知道在這時就稱作人世間壞滅。人趣世間既然是這樣,天趣世間當然也是這樣。

到這時候,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五趣世間居住的處所,沒有任何一處有隋眾生能夠獲得,所有的資養身命的條件也都不能得到。不僅資養身命的條件再也不可能得到,這時天上的雨水也不可能得到。由於沒有雨水,大地上所有的藥草、叢林全都枯乾。又由於無雨的影響,使得這太陽熱勢增大。又由於眾有情眾生作能感招壞滅的言行力勢增強,及壞滅憑藉六種燒烤的事,就有六個太陽逐漸依次出現。那新出的眾太陽與原來的太陽相對,所有的熱勢超過原有的四倍。既然有七個太陽了,熱勢也隨著增強七倍。

什麼是六種燒烤的事?第一種,大小溝坑,由第二個太陽照烤枯乾;第二種,大河小河,由第三個太陽照烤枯乾;第三種,無熱大湖,由第四個太陽照烤枯乾;第四種,大海,由第五個太陽和第六個太陽的一部分照烤枯乾;第六種,因須彌山及大地體質堅實,由第六個太陽的一部分和第七個太陽燒烤。就此火焰被風鼓動,反反復複越燒越熾,一直燒到色界。又如此燒烤的事,概略為三類:一是燒烤由水資養生長物的事,即藥草等,由原來的太陽烤枯;二是燒烤承受水的溝池、大海等物的事,由五個太陽烤幹;三是燒烤長久連續存在的體質堅實物的事,由二個太陽燒毀。如此世界全都燒盡,甚至連灰燼及其它殘影都不可能得到。經中已廣泛論述,從此,稱作物質器世間已經壞滅。歷經二十個中劫足,如此壞滅停息,接著是歷經二十個中劫冥冥虛空不變。

什麼是水災?指經過七次火災後,在二禪天中,有大水和世界一起生成,它壞滅器世間如同水消溶鹽。此大水與物質器世間一時同滅。如此世界全部消失後,接著是歷經二十個中劫冥冥虛空不變。

什麼是風災呢?指七次水災過後,又有七次火災,從此以後沒有間斷,在第三禪天中有大風與世界一起生成,壞滅物質器世間就像風將眾生屍體各部分吹幹縮消一樣。這大風和物質的器世間一時同滅,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大風使物質器世間壞滅,就像現前見到一生物體內風的活性發動,使得他的骨全都鬆散化消無存。從這壞滅停息後,接著是歷經二十中劫冥冥虛空不變。

如此概略地論說了世間的壞滅。

  原典

雲何外分若壞若成①?謂由諾有情所作能感成壞業②故。

若有能感壞業現前,爾時便有外壞緣起③,由彼外分皆悉散壞,非如內分由壽量盡④。何以故?由一切外分所有麤色⑤,四大所成⑥,恒相續住⑦,非如內分。又感成器世間⑧業,此業決定能引劫⑨住,不增不減。若有情數⑩,時無決定。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種種業故,或過一劫,或複減少,乃至一歲

又彼壞劫,由三種災。一者火災,能壞世間,從無問獄乃至梵世;二者水災,能壞一切,乃至第二靜慮;三者風災,能壞一切,乃至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無災能壞,由彼諸天身與宮殿俱生俱沒故,更無能壞因緣法故。複有三災之頂,謂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

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21),二十中劫壞已空(22),二十中劫成(23),二十中劫成已住(24)。如是八十中劫,假立為一大劫數(25)。又梵世間壽量一劫(26),此最後壞,亦最初成(27)。當知此劫異相建立(28),謂梵眾天二十中劫合為一劫(29),即依此劫施設壽量。梵前益天。四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若大梵天(31)六十中劫合為一劫,即依此劫施設壽量。

  雲何火災能壞世間?

 謂有如是時,世間有情壽量無限,從此漸減(32),乃至壽量經八萬歲。彼複受行不善法(33)故,壽量轉減乃至十歲。彼複獲得厭離之心,受行善法(34),由此因緣,壽量漸增,乃至八萬。如是壽量一減一增,合成一中劫。

又此中劫,複有三種小災出現,謂儉、病、刀。儉災者,所謂人壽三十歲時方始建立,當爾之時,精妙飲食不可複得,唯煎煮朽骨共為燕會(35),若遇得一粒稻、麥、粟、稗等子,重若末尼(36),藏置箱篋而守護之。彼諸有情多無氣勢(37),蹎(38)僵在地不復能起。由此饑儉,有情之類亡沒殆盡。此之儉災,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複共聚集,起下厭離(39),由此因緣,壽不退減,儉災遂息。

又若人壽二十歲時,本起厭患,今乃退舍(40),爾時多有疫氣障癘(41)、災橫熱惱(42)相續而生。彼諸有情遇此諸病,多悉殞沒。如是病災,經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過。彼諸有情複共聚集,起中厭離,由此因緣,壽量無減,病災乃息。

又人壽十歲時,本起厭患,今還退舍,爾時有情輾轉相見,各起猛利殺害之心,由此因緣,隨執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極銳利刀劍更相殘害,死喪略盡(43)。如是刀災,極經七日方乃得過。

爾時(44),有情複有三種最極衰損,謂壽量衰損、依止衰損、資具衰損。壽量衰損者,所謂壽量極至十歲。依止衰損者,謂其身量極至一搩或複一握(45)。資具衰損者,爾時有情唯以粟稗為食中第一,以發毛(46)為衣中第一,以鐵為莊嚴中第一(47)。五種上味悉皆隱沒,所謂酥、蜜、油、鹽等味及甘蔗變味。

  爾時,有情輾轉聚集起上厭離不復退減,又能棄舍損減壽量惡不善法,受行增長壽量善法,由此因緣,壽量、色力、富樂、自在皆漸增長,乃至壽量經八萬歲。如是二十減、二十增,合四十增減,便出住劫(48)。於最後增已(49),爾時那落迦有情唯沒不生,如是漸漸乃至沒盡,當知說名那落迦世間壞(50)。如那落迦壞,旁生、餓鬼壞亦如是。爾時人中隨一有情,自然法爾所得第二靜慮,其餘有情輾轉隨學亦複如是,皆此沒已,生極淨光天眾同分中,當知爾時說名人世間壞(51)。如人趣既爾,天趣亦然(52)

當於此時,五趣世間(53)居住之處。無一有情可得(54),所有資具亦不可得。非唯資具不可複得,爾時天雨亦不可得。由無雨故,大地所有藥草、叢林皆悉枯槁。複由無雨之所攝故,令此日輪熱勢增大。又諸有情能感壞劫業增上力故,及依六種⑦所燒事故,複有六日輪漸次而現。彼諸日輪望舊日輪(56)所有熱勢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熱遂增七。

雲何名為六所燒事?一小大溝坑,由第二日輪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輪之所枯竭;三無熱大池(57),由第四日輪之所枯竭;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輪及第六一分(58)之所枯竭;六(59)蘇迷盧山(60)及以大地體堅實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輪之所燒然。即此火焰為風所鼓,輾轉熾盛,極至梵世。又如是等,略為三事:一水所生事,謂藥草等,由初所槁;二即水(61)事,由五所涸;三恒相續住體堅實事,由二所燒。如是世界皆悉燒已,乃至灰燼及與餘影皆不可得。廣說如經(62),從此名為器世間已壞。滿足二十中劫,如是壞已,複二十中劫住(63)

雲何水災?謂過七火災已,於第二靜慮中有俱生水界起,壞器世間如水消鹽。此之水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如是沒已,複二十中劫住。

雲何風災?謂七水災過已,複七火災,從此無間,於第三靜慮中有俱生風界起,壞器世間如風干支節,複能消盡。此之風界與器世間一時俱沒,所以者何?現見有一由風界(64)發,乃令其骨皆悉消盡。從此壞已,複二十中劫住。

如是略說世間壞已。

  注釋

  ①外分若壞若成:外在部分的壞和成。本論以阿賴耶識緣起論統攝三乘各宗學說,在宇宙生成論和宇宙結構學上,有機地將小乘傳統的業感緣起論結合納入。阿賴耶識緣起論認定第八阿賴耶識是世界的本體,一切精神、物質現象的本元,它不僅能變現內在精神世界,也變現外在的物質世界和社會現象。本論本著阿賴耶識緣起論和《華嚴經》的「一切唯心造」的哲學立場,將一切精神、物質現象統一在意地裡,而以一切內在精神現象及所依託的主體的生滅流轉為內分死生,以一切外在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成演化為外分壞成,從而構成了意地勝作業中內外相對的範疇系統。前文論述到勝作業列舉「……若死、若生等。」「等」中就包括外分若壞若成。

  ②由諸有情所作能感成壞業:由眾有情眾生身、口、意行為所作能感招或招致外世界形成和壞滅。業感緣起論認定眾生的業力必然感招結果即果報。果報有正報和依報,正報即眾生各自獲得的自受用的自體和所處的具體界趣境遇,依報是眾生共同生活依存的世界國土。正報又稱為別報,即眾生各自不同的業力招致的不同果報;依報又稱為共報,即眾生共同的業力所招致的共同果報。下文論述的世界的成壞都屬於共業依報的範疇。

  ③外壞緣起:外在世界壞滅的因緣發生。

  ④由彼外分皆悉散壞,非如內分由壽量盡:外壞發生的緣由是那外在世界全都散壞,不像內在現象的死滅是由於壽命限量已到盡頭。

  ⑤麤色:一般眼見的外物形質。它與細色相對,細色又稱極微,極微七七合成世界萬物,即七極微合成一微量,七微量合成一金塵,七金塵合成一水塵,七水塵合成一兔毛塵,七兔毛塵合成一羊毛塵,七羊毛塵合成一牛毛塵,七牛毛塵合成一隙遊塵,從而集積成世界物質。

  ⑥四大所成:即地、水、火、風四大種和合形成。

  ⑦恒相續住:長久地連續存在。物質世界諸現象替續,都要經歷長久的時間,佛家有自己的宇宙時間概念。

  ⑧世間:即遷流變化的世界。佛家將世間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又稱眾生世間,即眾生自身及眾生的社會。器世間,容載有情眾生的無情物質世界。

  ⑨劫:Kalpa,意即分別時節或大時節,是不能用年月日之類時節計算的,其實是古代印度人對宇宙演化時間的一種認識,具有樸素的科學觀念。

  ⑩有情數:有情眾生作業反復不定。數,與決定相反,反反復複變化。

  時無決定:劫時不定,或增或減。

  歲:此處指人的壽命。佛家是以人的壽命得以增減來計量劫的時值長短的。人的壽命一減一增成為一小劫,即人的壽命以無量歲為起時,每百年人壽命減一歲,逐漸減到壽命僅十歲,稱為減劫。再從十歲起,每百年人壽命增一歲,逐漸增到八萬歲(一說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一小劫的具體時值說法不一,一說為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一說為一千六百萬年。

  從無間獄乃至梵世:從南贍部洲的地獄最底層的無間獄到色界諸天。

無間獄,八熱地獄的最底層即第八層;所謂無間,意即萬種苦痛無絲毫間歇。八熱地獄傳說在南贍部洲下面一千由旬(每由旬約四十裡左右)

梵世,又作梵世天、梵世間,色界諸天的通稱。

  第二靜慮:即第二禪天。色界由四禪十七天構成,第二禪天有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三天。

  第三靜慮:即三禪天,由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構成。

  第四靜慮:即四禪天,由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等八天構成。有的說有九天,即在廣果天后還有無想天。

  無災能壞:沒有什麼災能使第四靜慮壞滅。世間的壞滅是由火、水、風三大災造成的,但只能壞至第三禪天。

  彼諸天身與宮殿俱生俱沒:四禪天的天眾和他們所居的宮殿同生同滅。色界天泉的壽命奇長,無雲天壽一百二十五大劫(一大劫有二十小劫),色究竟天壽一萬六千大劫。

  三災之頂:火、水、風三災所壞的世間的頂。頂,謂三災力達不到的天層,為下麵已壞世間的頂。

  第二靜慮、第三靜慮、第四靜慮:第二靜慮,為火災的頂,此頂以下的世間被火焚壞;第三靜慮,為水災的頂,此頂以下的世間被水浸瀾;第四靜慮,為風災的頂, 此頂以下的世間被風吹散。

  (21)此世間二十中劫壞:這世間在二十中劫內逐漸壞滅。此處的中劫相當於通常說的小劫。通常所說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階段,即四中劫,每一中劫均有二十小劫。或者說新譯的中劫相當於舊譯的小劫。

  (22)二十中劫壞已空:壞滅後只剩大冥空處歷時二十中劫(小劫)。此劫稱為空劫。

  (23)二十中劫成:歷經二十中劫世界生成。此劫又稱為成劫。

  (24)二十中劫成已住:歷經二十中劫已生成的世界處在安住狀態。即已生成,尚未壞。

  (25)假立為一大劫數:以成、住、壞、空共八十劫立名數稱為一大劫。

  (26)梵世間壽量一劫:此處所說的一劫,既不是大劫,又不是中劫,而是以梵世間自身的成壞過程為一劫。

  (27)此最後壞,亦最初成:世界的成壞不是各界同時發生的,成者由上至下依次先後發生,壞者相反。

  (28)此劫異相建立:這梵世間壽量的一劫的定立各天不同。

  (29)梵眾天二十中劫合為一劫:梵眾天的成壞過程歷經二十中劫,所以說二十中劫合為一劫。梵眾天為第一靜慮的最低層。

  (30)梵前益天:又稱為梵輔天,即為大梵天王的輔相。

  (31)大梵天:第一靜慮天的王,他統領著梵眾天,由梵輔天輔佐。

  (32)漸減:即有情眾生在減劫中壽量遞減,每百年減一歲。

  (33)受行不善法:領受並施行不善法。

  (34)獲得厭離之心,受行善法:獲得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領受並施行善法。

  (35)燕會:同宴會。

  (36)末尼:也作摩尼,梵文Mani,意即珍珠。

  (37)無氣勢:因饑餓無氣力。

  (38)蹎:通顛,跌倒。

  (39)下厭離:下等厭棄遠離世間的心意。佛家將厭離心分為上、中、下三等,即上厭離、中厭離、下厭離。

  (40)本起厭患,今乃退舍:本來已經產生厭棄世患的心意,現在退轉放棄這心意。

  (41)障癘:即瘴癘,亞熱帶地區惡性虐疾等傳染病,這類病在古代印度很流行。

  (42)災橫熱惱:疾病災害橫行肆虐、體熱令人煩惱不堪。

  (43)死喪略盡:同亡沒殆盡,即死亡幾乎滅盡。

  (44)爾時:三災損害達到最後時期。

  (45)身量極至一搩或複一握:身長減到最小時只有一手掌長或更小的只有一握長。搩,□□,以手掌度量長短。佛家所說的宇宙結構中,眾生的壽命和身長是不同的,其長短與束生所處的三界的上下等級相應;眾生作業不同,招致的果報身的壽量及身量也各異。此處指的共業共報身量。

  (46)毼:同褐,粗毛粗布衣。

  (47)以鐵為莊嚴中第一:將鐵作為裝飾中第一的。言外之意沒有再比鐵更珍貴的了。佛家常把珍珠、金、銀、琉璃、瑪瑙、玻璃、硨磲(車紋海貝)等作為裝飾物中的上品,稱為寶。莊嚴,又作嚴飾,意即裝飾、美飾,不是通常所理解的莊重嚴肅。

  (48)出住劫:住劫結束,開始變壞。

  (49)最後增已:增歲到頂不再增長。

  (50)名那落迦世間壞:稱為地獄世間壞滅。世間的壞滅先從地獄開始。

  (51)爾時說名人世間壞:人都升入極淨光天不存在了,這時就稱為人世間壞滅。

  (52)人趣既爾,天趣亦然:人世間既然是這樣變壞滅,諸天世間當然也是這樣。

  (53)五趣世間:即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五趣世間。

  (54)無一有情可得:有情眾生得不到五趣中的任何一趣作居住處所。

  (55)六種:非指六大種,此處種為種類之種,即指所燒事有六種。

  (56)彼諸日輪望舊日輪:後起的太陽與原來太陽相對。類似的神話傳說在漢民族及其它許多民族的傳說中也有,是古代乾旱肆虐在民初文化中的反映。

  (57)無熱大池:又名無熱惱池、阿褥達池(AnaVatapta) ,佛經中講這大湖周圍八百里,在香山南、大雪山以北,為南贍部洲的中心。有人考證說這湖就是指喀拉山東南的瑪拉薩羅瓦湖,是恒河之源。

  (58)第六一分:第六個太陽的一分光熱。

  (59)六:六所燒事中,論數次第五;第五即妙高,第六是大地,合一處明略,無標第五名。

  (60)蘇迷盧山:即須彌山(Sumeru) ,一小世界的中軸,入水八萬由旬,山高八萬由旬。

  (61)水:與水聯繫著的。

  (62)廣說如經:如同經文中詳論(廣泛論述)的。此說可參見《增一阿含經·七日品》。

  (63)二十中劫住:歷經二十個中劫的空住。此處不是指住劫,是空劫。

  (64)風界:此處意指風性的世界構成元素,用在此文中不僅指自然中風吹風化現象,也指事物內的活動性(散化、消蝕、內崩等)現象。

譯文

世間是如何形成的?指的是如此歷經二十個中劫以後,由於一切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使世間又形成了。

這形成時期的最初,在虛空中第三禪天的物質器世間形成。就像第三禪天一樣,第二禪天和初禪天的物質器世界也是這樣形成的。這時作為第三災頂的第四禪天,有許多的有情眾生由於壽命已盡、造作已盡、福受已盡的緣故,在那裡死去,投生到第三禪天。其他一切天處的有情眾生,也逐漸依次如此投生。又有許多有情眾生在第二災頂即第三禪天死去,投生到第二禪天,其他一切天處的有情眾生,也逐漸依次如此投生,是應該知道的。又在第一災頂即第二禪天,有一個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等已盡的緣故,在那裡死去,投生到初禪天的梵世界,成為梵世界之王的大梵天。他因為自己孑然一身太孤獨心懷不悅,就產生希望:現在該怎樣使其他的眾生也投生到這裡來呢?正當他生髮這種心念時,許多其他的有情眾生由於壽命等已盡的緣故,在第二禪天死去,投生到初禪天與他同伍。這樣第四禪天下面的三重禪天的物質器世間和眾生有情世間就形成了。在虛空中的欲界四層天的宮殿逐漸依次形成,應當知道那許多虛空中的宮殿都是通過變化很快形成的。而且,許多有情眾生在極淨光天眾的同類中死去投生到這許多虛空宮殿中,其他天處的有情眾生依次生到虛空宮殿的過程和前面說的類似。

從此以後,有大風輪,面積與三千大千世界相等,從下面生起,為那三千大幹世界作依託,為的是要安頓沒有宮殿可居的有情眾生類。這大風輪有二種相狀,即縱向

吹布和橫向吹布,憑藉這種勢力大風輪托持住水使它不散流墜落。其次由於那些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導致,在虛空裡有金色的雲興起,從此降雨,注在風輪上。接著又興起風,風鼓動水使水上形成堅質地輪,這就稱作金性地輪即金輪,它上面能承受水雨的激注,下面能抵擋暴風的沖迫,這金性地輪就形成了。

又由於那些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導致,空中又興起含藏許多物類的雲。又從那雲中降下種種的雨,那些雨就憑依金輪聚存。接著又有風起,鼓動水使水中產

生堅硬物質,隨即又由此風的導引,許多具有清淨的第一最超卓精妙性質的物形成蘇迷盧山即妙高山。這山形成了,由四種寶作為它的體身,即金、銀、玻璃、琉璃。

這些堅硬物質中只具有中等品性的就形成七列金山,即持雙山、象鼻山、馬耳山、善見山、簷木山、持軸山、持地山。這許多山,它們的山峰陳列,各因不同的形狀得名,順次環繞妙高山周匝座落。妙高山高八萬由旬,廣度同高,從入水起到接金輪的根底部分的長度也同山高。又持雙山高度等於它的一半,從此排下去,其它六列金山的高度逐漸減低,每一列金山的高度都等於前列金山的一半。

這些堅硬物質中只具有下等品性的,就在妙高山四邊的七金山以外,形成四大洲、八中洲和輪圍山(這山如圓輪圍住四大洲座落,高度等於持地山的一半)。還形成似天非天眾生居的宮殿,此宮殿在妙高山下,臨水座落。還形成大雪山和無熱池周圍的崖岸。其次形成最下層部分的八大地獄中的各大熱地獄,以及許多分散孤獨地獄、八大寒冷地獄、八大熱地獄周圍的遊增地獄。還形成一部分鬼、畜生的居住處。四大洲,就是南方的贍部洲、東方的勝身洲、西方的牛貨洲、北方的拘盧洲。那贍部洲形狀像車箱,勝身洲形狀像半月,牛貨洲形狀像圓月,北拘盧洲形狀呈四方。贍部洲縱廣度有六千五百由旬,勝身洲縱廣度有七千由旬,牛貨洲縱廣度有七千五百由旬,拘盧洲縱廣度有八千由旬。

又七列金山,每列金山中間有海水,海水具有八種好處,稱作內海。還形成了許多龍宮,有八大龍王都經歷整整一劫住在宮中,即持地龍王、歡喜近喜龍王、馬騾龍王、解脫龍王、意猛龍王、持國龍王、大黑龍王、醫羅葉龍王。這許多龍王,憑藉帝釋的勢力多次與似天非天眾爭鬥。那許多龍和龍統領的各類眾生有四種,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金翅鳥中也有這樣的四類。還有其他的水域在內海以外,所以稱作外海。

又從妙高山入水面往上數有上下重疊的四級,從初級往四旁展開一萬六千由旬,再以這個廣度為基數,每上一級減半,按次第每一級的廣度應當知道。有堅手神,住在最初級;血手神,住在第二級;常醉神,住在第三級;持鬂神,住在第四級。妙高山頂,四角上面,有四大峰,各高五百由旬,有許多食人夜叉即金剛夜叉居住在上面。又在持雙山的四方,有四天王都,東南西北依序,就是持國、增長、醜目、多聞四大天王居住處所。其他各金山上是四大天王所統領的村邑部落。

又靠近大雪山有大金崖,名叫非天脅,它的大小縱廣五十由旬,善住龍王常在這裡居住鎮守,又天帝釋有時也到這裡來遊樂。這裡有棵大樹,名叫善住;又有一種棕閭樹成行排列,圍繞善住樹有七重。還有大池名叫漫陀吉尼,四周有五百小池成為它的附屬。善住龍王在它統領的五百雌象前後圍繞下,在那池中遊戲,隨心所欲變現,饑乏了就入池中,採摘蓮花根作為食物。就在非天脅旁有無熱大池,它的縱廣、深度都是五十由旬,有極細的金沙遍佈在池底,有八種好處的水彌滿在池中,極美的景色,把它裝飾得令人喜見。從這大池分流出四條大河:第一條叫恒河,第二條叫印度河,第三條叫徙多河,第四條叫博叉河。

又其次在妙高山頂中間,形成帝釋天宮,縱廣有十千由旬。其他的處所是山頂三十三天的村邑聚落。妙高山四方面對四大洲,山四面分別由四種寶物構成,對著贍部洲的那一面由琉璃構成,對著勝身洲的那一面由白銀構成,對著牛貨洲的那一面由黃金構成,對著拘盧洲的那一面由玻璃構成。

又循著贍部洲的邊際有轉輪王的禦路,由真金構成,有四大天王的膝部那樣高,淹沒在大海裡。當轉輪王出世以後,海水就隨著減低至四大天王膝部高度露出輪王路。又無熱大池的南部有一棵大樹,名叫贍部,所以這塊大洲依從那樹得名。其次在這大洲的北部有求寂靜修行人修道的大樹叢林,許多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種種金翅鳥歇宿聚集在裡面。這四大洲,各有二塊中洲作為它們的附屬。還有一個洲,是食人惡魔羅剎居處。

  物質的器世間就這樣形成了。

原典

  雲何世間成?謂過如是二十中劫已(1),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故,世間複成。

  爾時最初,於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2)。如第三靜慮,第二及初(3)亦複如是。爾時第三災頂。有諸有情(4)由壽量盡故、業盡故、福盡故,從彼沒已(5),生第三靜慮。餘一切處,漸欠亦爾。複從第二災頂,生第二靜慮,餘一切處,應知亦爾。複從第一災頂,有一有情由壽等盡(6)故,從彼沒已,生初靜慮梵世界中,為最大梵(7)。由獨一故而懷不悅(8),便有希望:今當雲何令余有情亦來生此?當發心時,諸余有情由壽等盡故,從第二靜慮沒已,生初靜慮彼同分中。如是下三靜慮器及有情世間成已。於慮空中欲界四天(9)宮殿漸成,當知彼諸虛空宮殿皆如化出。又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而來生此諸宮殿中,餘如前說(10)

  自此以後,有大風輪(11),量等三千大千世界(12),從下而起,與彼世界作所依持,為欲安立無有宮殿諸有情類。此大風輪有二種相,謂仰周布及旁側布(13),由此持水令不散墜。次由彼業增上力故,于虛空界金藏雲興(14),從此降雨,注風輪上。次複起風,鼓水令堅,此即名為金性地輪,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為風飆之所沖薄,此地成已。

即由彼業增上力故,空中複起諸界藏雲。又從彼雲降種種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輪而住。次複風起,鼓水令堅,即由此風力所引故,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此山成已,四寶為體,所謂金、銀、頗胝、琉璃。   若中品性者成七金山,謂持雙山、毗那矺迦山(21)、馬耳山(22)、善見山(23)、去曷達洛迦山(24)、持軸山(25)、尼民達羅山(26)。如是諸山,其峰布列,各由形狀差別為名,繞蘇迷盧次第而住(27)。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28),廣亦如之,下入水際量亦複爾。又持雙山等彼之牛,從此次第,餘六金山其量漸減,各等其半。

若下品性者,于蘇迷盧四邊七金山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並輪圍山(29)(此山輪圓四洲而住,量等尼民達羅之半)。複成非天(30)宮殿,此宮在蘇迷盧下,依水而居。複成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31)。次成最下八大那落迦處諸大那落迦(32),及獨一那落迦(33)、寒那落迦(34)、近邊那落迦(35)。複成一分鬼、旁生處(36)。四大洲者,謂南贍部洲(37)、東毗提訶洲(38)、西瞿陀尼洲(39)、北拘盧洲(40)。其贍部洲形如車箱,毗提訶洲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圓滿,北拘盧洲其形四方。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41),毗提訶洲量七千踰繕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繕那,拘盧洲量八千踰繕那。

又七金山,其間有水,具八支德(42),名為內海(43)。複成諸龍宮,有八大龍並經劫住(44),謂持地龍王(45)、歡喜近喜龍王(46)、馬騾龍王(47)、目支鄰陀龍王(48)、意猛龍王、持國龍王(49)、大黑龍王(50)、黳羅葉龍王(51)。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與非天共相戰諍(52)。其諸龍眾類有四種,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妙翅鳥(53)中四類亦爾。複有餘水在內海外,故名外海(54)

又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55),從蘇迷盧初級傍出一萬六千踰繕那量,即從此量半半漸減(56),如其次第余級應知。有堅手神,住最初級;血手神,住第二級;常醉神,住第三級;持鬘神(57),住第四級。蘇迷盧頂,四隅之上,有四大峰,各高五百踰繕那量,有諸樂叉(58)謂金剛手(59),止住其中。又持雙山,於其四面,有四王都,東南西北隨其次第,謂持國、增長、醜目、多聞四大天王(60)之所居止。諸余金山是彼四王村邑部落。

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非天脅,其量縱廣五十踰繕那,善住龍王常所居鎮,又天帝釋時來遊幸。此中有樹名曰善住;多羅(61)樹行,七重圍繞。複有大池名漫陀吉尼(62),五百小池以為眷屬。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63)前後圍繞,遊戲其池,隨欲變現,便入此池,採蓮華根以供所食。即於此側有無熱大池,其量深廣各五十瑜繕那,微細金沙徧布其底,八支德水彌滿其中,形色殊妙,端嚴(64)喜見。從此派流為四大河:一名殑伽(65),二名信度(66),三名私多(67),四名縛芻(68)

複次於蘇迷盧頂處中,建立帝釋天(69)宮,縱廣十千踰繕那量。所余之處是彼諸天村邑聚落。其山四面對四大洲(70),四寶所成,謂對贍部洲,琉璃為面;對毗提訶,白銀為面;對瞿陀尼,黃金為面;對拘盧洲,頗胝為面。

又贍部洲,遁其邊有輪王路(71),真金所成,如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72)。若輪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減焉。又無熱池南有一大樹,名為贍部,是故此洲從彼得名。次於此北,有設拉末梨(73)大樹叢林,四生(74)種類妙翅諸鳥棲集其中。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為眷屬。複有一洲,羅剎(75)所住。

如是器世間成已。

  注釋

  ①過如是二十中劫已:此處的二十中劫即空劫。

  ②爾時最初,於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這成劫開始時的最初,在虛空中的第三禪天有形質的器世間形成。佛家所說的世界形成是沒有宇宙初始的,而是永遠的成、

住、壞、空、成……的迴圈過程。世界的形成,既是物質或自然的世界形成,同時又是眾生世間(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的形成。

  ③第二及初:即第二靜慮和第一靜慮。

  ④有諸有情:此有情眾生是指第四靜慮最下層天的無雲天眾,他們的壽命是四禪天眾中最短的,所以最先投生。

  ⑤從彼沒已:從第四靜慮天死後。

  ⑥壽等盡:即壽、業、福盡。

  ⑦最大梵:即大梵天(Mahabrahman)

  ⑧由獨一故而懷不悅:由於孤獨一身,心懷不悅。

  ⑨欲界四天:欲界虛空中的四天,即他化自在天、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

  ⑩餘如前說:其餘處的有情眾生投生此宮殿如同前文所說。

  大風輪:三千大千世界結構中最底層的部分。

  三千大千世界:佛家說從地輪到九山八海再至欲界四天、初禪天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上由二禪天覆蓋,亦即二禪天等於一千個初禪天;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上由三禪天覆蓋,亦即三禪天等於一千個二禪天;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大千世界,上由四禪天覆蓋,亦即四禪天等於一千個三禪天;由於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數,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又佛家說三千大千世界的地輪下,從上到底依次有金輪、水輪、風輪,它們的面積都與三千大千世界大小相等。

  仰周布及旁側布:縱向吹布和橫向吹布。風輪雖為風,但體質堅密勝過金剛,所以能托持世界。風輪下即無邊虛空。

  于虛空界金藏雲興:在虛空界裡興起金色的雲。佛籍中記載,世界初成的時候,有金色的雲由二禪天的光音天起,遍佈太空,降下大雨,雨線大如車軸。因雲色是金色,又含藏有大雨水,所以稱為金藏雲。

  金性地輪:即金輪,由輪形的金剛構成。佛家說風輪厚十六億踰繕那;風輪之上是水輪,厚八億踰繕那;水輪之上為金輪,厚三億二萬踰繕那;金輪之上為九山八海,即地輪。

  薄:通迫,音博(□□)

  諸界藏雲:含藏許多物類的雲。界,此處指事物的種族類別。

  頗胝:Sphatika,即玻璃,石英水晶。

  七金山:環繞著須彌山的七列金山,山與山之間有海水。有的說這些山由純金構成,有的說由七寶構成。七金山排列次序說法不一。

  持雙山:梵語為踰健達羅山(Yugamdhara),山頂有二雙跡。

  (21)毗那矺迦山:Vinataka,意即障礙、象鼻。

  (22)馬耳山:梵名安濕縛竭拏(Asvakarna),又譯為馬半頭。

  (23)善見山:梵名蘇達梨舍那(Sudarsana)

  (24)去曷達洛迦山:Khadiraka,譯為簷木,簷木原是西國樹名,因去曷達洛迦山上有這種樹,所以名為簷木山。

  (25)持軸山:梵名伊沙多羅山(Isadhara),山峰高聳如同車軸。

  (26)尼民達羅山:Nemimdhara,譯為持邊、持地;又此為一種魚名,此魚嘴尖,山形似此魚。

  (27)繞蘇迷盧次第而住:環繞蘇迷盧山依次周匝座落。

  (28)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佛籍中大都說八萬四千踰繕那。踰繕那,即由旬(Yojana),四十裡左右。

  (29)輪圍山:梵名為斫迦婆羅山(Cakravada),又稱鐵圍山。佛家說這山是一小世界的外廓,出外廓即太虛。

  (30)非天:即阿修羅(ASura),又譯為無酒。因此類眾生的果報無酒,似天非天,所以稱非天。

  (31)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佛家說南贍部洲的中心是無熱池,無熱池的北面是香醉山,南面是大雪山。大雪山即雪山(Himalay),在印度以北,即喜瑪拉雅山,梵語意為雪藏,因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得名。

  (32)最下八大那落迦處諸大那落迦:世界的最底部是上下排列的八熱地獄,即等活(斫刺死,風吹蘇,等於前活)、黑繩(鐵繩綁縛,逐節支解)、眾合(又名眾磕,相山磕研,或說眾刑交加)、號叫(又名叫喚,斫鋸烤煮,痛苦號叫)、大叫(眾刑更酷,苦號加劇)、炎熱(烈火烤燒)、大熱(又名眾熱、大燒燃、極熱、鐵叉支身燒烤)、無間(受苦沒有間隔)

  (33)獨一那落迦:又名孤獨地獄,分散、孤立地存在於山間、曠野、樹下、空中、海畔、廟中等的小地獄,有八萬四千座。

  (34)寒那落迦:即八寒地獄,據佛家說在鐵圍山下仰向居,即頞部陀Arbuda,意即皰,極寒相逼,身上生皰;尼刺部陀Nirabuda,意為胞皰,極寒相逼,通身皰裂;頞吒吒Atata,寒凍唇僵,舌發此聲;頞波波Apapa,又作臛臛婆,寒凍舌僵,唇發此聲;嘔喉喉Hahidhara,又作虎虎婆,唇舌俱僵,喉發此聲;嗢缽羅Utpala,意為青蓮華,身凍裂如青蓮花;缽頭摩Padma,意為紅蓮華,身凍裂如紅蓮花;摩訶缽頭摩Mahapadma,意為大紅蓮華,身凍裂如大紅蓮花。

  (35)近邊那落迦:又名遊增地獄,意即有情眾生遊蕩到此處受苦更增。此類地獄處在八熱地獄四周,每一大熱地獄有十六遊增地獄,即寒冰、劍樹、狼豺、斤斧、鐵丸、灰河、量火、膿血、石磨、多鑊、銅鑊、饑餓、焦渴、鐵釘、沸屎、黑沙。

以上種種地獄名數各經說法略有不同,但數額相同。

  (36)一分鬼、旁生處:一部分鬼和畜生的生身處所。

  (37)贍部洲:JambudVipa,又名閻浮提洲,因此洲中央有一種大樹,名叫閻浮,比丘多喜在此樹下住,所以以樹名稱洲。

  (38)毗提訶洲:Purva-videha,又名弗婆提,意即勝身,因此洲身形勝好,所以稱呼此名。

  (39)瞿陀尼洲:Apara-goduniya,又名瞿伽尼,意即牛貨,傳說此洲牛多,也多牛貨貿易。

  (40)拘盧洲:Uttara-kuru,又名□單越,意即勝處,因此洲國土最勝,所以稱呼此名。

  (41)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此處的量是縱廣的長度,不是指的周長。下同。

  (42)八支德:即八種功德,或八種好處,即甘,冷,軟,輕,清淨,不臭,飲不損喉,飲不傷腹。

  (43)內海:周匝的七金山以內的香水海。

  (44)並經劫住:都歷經整整一個長時節住在宮中。

  (45)持地龍王:持地意即如地能持萬物的能力,此龍王由持地菩薩所化。

  (46)歡喜近喜龍王:即難陀(Nanda,歡喜)、跋難陀(Upananda,近歡喜)二龍王兄弟。傳說此二龍王七頭,右手持刀,左手持索,來去乘雲。

  (47)馬騾龍王:即阿耨達多龍王(AnaVatapta)

  (48)目支鄰陀龍王:Mucilinda,意為解脫龍王。

  (49)持國龍王:力能持國,持國菩薩所化。

  (50)大黑龍王:即摩訶迦羅龍王(Mahakala) 。大黑,原為天神,此化為龍王。

  (51)黳羅葉籠王:Erapattra,又名伊羅缽龍王。伊羅缽王因損傷樹葉違禁因而托生成龍王。

  八龍王的名數各經說法不盡同。

  (52)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輿非天共相戰諍:佛籍中記載著非天與帝釋的爭鬥,龍站在帝釋一邊。

  (53)妙翅鳥:即金翅鳥。

  (54)外海:七金山以外的海,又稱大鹹海,由鐵圍山圍住。

  (55)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實際上是從水平面往上數有上下重疊的四級。每級距離一萬由旬。

  (56)即從此量半半漸減:佛家說妙高山呈腰鼓形,四重級僅到半腰,因四天傍出環列廣度遞減,所以山腰就相對細了。

  (57)持鬘神:即持鬘天,佛家稱神為天。鬘:□□音慢,頭鬘美好,此天眾有美鬘自然乘在胸前。

  以上所說的四神,在其他佛籍中多稱為天,排列、稱名不盡相同。

  (58)樂叉:YakSa,又作藥叉、夜叉、意即食人鬼、捷疾鬼、秘密等,其實就是指行徑秘密、動作敏捷、吃人可怖的鬼類。

  (59)金剛手:一般指手持金剛杵的菩薩,此處指金剛夜叉,即手持金剛杵的夜叉。金剛Vajra,梵語縛日羅,即所謂金剛石,佛家往往以金剛象徵佛智無上無畏。

  (60)四大天王:又名護世四天王,四天王各保護一天下(四大洲稱為四天下),他們是帝釋的外將。東持國天,梵語為多羅吒(Dhritarastra),護毗提訶洲;南增長天,梵語為毗琉璃(Virud-haka),護贍部洲;西廣目天,梵語為毗留博叉(Vir-upaksa) ,護瞿陀尼洲;北多聞天,梵語為毗沙門(Vaisramana) ,護拘盧洲。

  (61)多羅:Tala, 一種棕櫚樹,即Borassus flabe—bliformisLantaruS dameStuiCa,東印度生長極多。

  (62)漫陀吉尼:Mandakini,又名曼陀枳尼,池名,一說在忉利天上,一說在大雪山北。

  (63)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善住大龍是統領一切象的龍王、牝,□□□音聘,雌。

  (64)端嚴:與莊嚴同義,即裝飾妙好。

  (65)殑伽:Ganga,又名恒伽,意即天堂來,就是印度東北的恒河,印度人喜在此河浴水,認為如此可洗去一生罪汙。

  (66)信度:Sindhu,又名辛頭河、印度河。

  (67)私多:Sita,又名徙多河、私陀河,佛家說此河即中國境內的河,從無熱池西出入東北海。

  (68)縛芻:Vaksu,又名婆叉河、博叉河,從無熱池西出入西北海。

  (69)帝釋天:又名天帝釋、帝釋,梵名為釋迦提桓因陀羅(Sakra devauam lndra),意即能天帝。帝釋為忉利天主,統領妙高山頂三十三天眾。

  (70)其山四面對四大洲:蘇迷盧山的四面與四大洲相對。

  (71)輪王路:轉輪王禦路。轉輪王,梵語為斫迦羅代棘底曷羅闍(Cakravarti-raja),是古代印度傳說中能以仁政統一的聖明君王,據說轉輪王即位感得天賜的輪寶,輪寶引導輪王統一四方。輪是印度古代攻敵兵器,佛家引來作為佛法的象徵。

  (72)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輪王路有四天王天的有情眾生膝高,淹沒在海水裡。四天王天有情眾生的身高,佛家說有半裡即五百公尺,膝高則約一百二十五公尺



  (73)設拉末梨:Sramanera,又名沙彌,修道求寂的人。

  (74)四生:卵、胎、濕、化四生。

  (75)羅刹:Raksasa,古印度神話中的男性惡魔,食人夜鬼,黑身、紅發、綠眼,常變成各種形相殘害人。佛家也常以此指惡人。

  譯文

有許多有情眾生,在極淨光天的眾生同伍中死去,投生到這裡;其他天的眾生也有許多投生這裡,情狀如前文說的一樣,這些眾生其所以投生到這裡都是由於他們的造作感招了成劫的最初階段,這種造作第一最勝精微奧妙,屬於欲界的範疇。唯有在這時候,這種造作才感招這樣的果,在其他時候就不能感招這樣的果。這時候的有情眾生稱作成劫初期的眾生,從色界來的有情眾生本是具有形質的,但他們能順隨意念轉生,這一切如同佛經中全面講述過的。

那些有情眾生在這時,還沒有家室住宅和各種村落,一切大地表面平正。從這以後,由於許多有情眾生的導致福德的造作勢力感招,大地長出食物。這樣漸漸依次,有地長的餅狀食物、樹林牽藤、非人工種植的粳稻,從地上自然地出現,米糧中沒有糠也沒有舂檮不破的硬化粒;接後長出的粳稻,有舂檮不破的硬化粒和糠;接後又處處粳稻叢生,於是有情眾生才能現前攝取作食物受用。這以後由於受用食物資養身命的緣故,有情眾生醜惡病態的形質就生起,他們生存所依託的光明就隨著消失。那些多吃的,醜惡病態的形質就越來越增,身體變得極為沈重,這許多的有情眾生互相傲視詆毀,惡的不善現象便形成普遍存在的社會現實。由於這些緣故,所有的食物逐漸從地上消失,這一切如同佛經中全面講述過的。還是由於這些緣故,許多有情眾生類更互相顧看,生起污染心識的貪愛心念。其次由於有了能感招男女性別的造作,一部分有情眾生的男性器官生起,一部分有情眾生的女性器官生起。男女互相追逐,發生許多不軌的行為,受到別人呵斥詆毀,於是造房屋住宅來隱蔽自己。又由於攝取受用粳稻的緣故,於是人們更貪婪地攝取受用;由於這緣故人們更互相爭奪,於是不合法地給予、奪取的現象從此產生。正由於這些緣故就設立執掌契約的人,那最初司契的王者名叫大等意,這樣就有了刹帝利眾、婆羅門眾、吠舍眾、首陀羅眾出現在世間,這些逐漸依次發生的因緣,如同佛經中全面講述過的。

而且,那些有情眾生依賴的光明既然消失,世間就有大黑暗產生,於是日月星辰漸漸生起。那太陽輪的直徑有五十一由旬,應當知道月亮輪的直徑比太陽的少一由旬。太陽輪由火玻璃構成,月亮輪由水玻璃構成。這二輪中,月亮輪的運行速度和形相都不確定。又那太陽輪常在兩大部洲同時照明,又在另兩洲同時作暗:指的是在一部洲是正午,在一部洲是日出,在一部洲是夜半,在一部洲是日落。又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經妙高山半腰運行,與持雙山高相等。又太陽運行時距妙高山時近時遠,如離妙高山遠,就立為寒冷時節;如距妙高山近,就立為炎熱時節。冷熱的形成就是由於此緣故,太陽的運行本身並沒有慢快。而且,這月亮向上稍微傾斜,人們就見到半月;由於那其他部分障蔽了靠近部分,就使人看不見;漸漸地側過來,這樣就漸漸顯現圓滿;如果黑暗的部分漸漸低側,這樣就顯現虧缺。由於大海中有魚鱉等身影映現在月亮上,所以在月亮內有黑色影相顯現。各星宿中,那直徑大的,有十八個五裡長;直徑中等的,有十個五裡長;直徑最小的,僅有四個五裡長。

又次,在世間的四種姓產生以後,人們方才作起隨順愛或者不愛的招致五趣中的各種感受的行為。從此以後,隨即有一個有情眾生由於大作污染心性的業行感招的緣故,投生到地獄中作閻羅王。從此沒有間斷,有了地獄卒,如同化生來此;還有種種刑具,即銅、鐵刑具等燒熾成地獄的大火。然後有情眾生隨順自己的造作感招的結果在這裡投生,或投生到其他的趣處。

如此百百萬四大洲、百百萬妙高山、百百萬六欲天、百百萬梵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一起處在從形成到壞滅的變化過程中。這三千大千世界中有三種千數:一小千世界,意指有一千個日月、梵世,總概為一個千數;第二中千世界,意指有一千個小千小世界;第三大千世界,意指一千個中千世界。合此三個千數為三千大幹世界。這樣四方上下,無邊無際,三千大千世界,有的正在形成,有的正在壞滅。如同天雨,雨線像車軸一樣下注,沒有間斷,那雨接連下注,落在各個方所的每一處。就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稱為一佛土即佛教化的領土,如來在其中現行獲得徹底覺悟,在這無邊的世界裡作著教化眾生的佛道事業。

就這樣世界安頓建立完成了。

在這世界中,有五種趣處可得,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天;有四種投生方式可得,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還有六種眾生賴以生存的條件;還有十種時分,即時、年、月、半月、日、夜、剎那、怛剎那、臘縛、目呼剌多;還有七攝受事,十種養身條件,十種受用欲求,這內容與《中阿含》中說的相同;還有八種生活隨常事;還有八種世相,指有得、不得、頌譽、詆毀、稱讚、譏諷、苦、樂;還有三種情品,即怨恨、親愛、不怨恨也不親愛;還有三種世事;還有三種言教;還有二十二種生憤的現象;還有六十二種有情眾生類別;又有人的八個生長階段;還有四種入胎相;還有四種行為舉止的合則有威;還有六種謀生方式;還有六種武裝守護力量;還有七種苦;還有七種輕慢;還有七種憍傲;還有四種對別人表達自己思想的講述;還有許多種類的表述詞句。

原典

有諸有情,從極淨光天眾同分沒,來生此中;餘如前說,此皆由彼感劫初業①,

此業第一最勝微妙,欲界所攝②。唯於此時,此業感果,非于余時。爾時有情名劫初者③,又彼有色從意所生④,如是一切如經廣說。

彼于爾時,未有家宅及諸聚落,一切大地面皆平正。自此以後,由諾有情福業力故,有地味⑤生。如是漸次,地餅林藤、不種秔稻⑥,自然出現,無糠無禾乞⑦;次有秔稻,有禾乞有糠;次複處處秔稻叢生,於是有情方現攝受⑧。次由受用味等資緣⑨,有情之類惡色便起⑩,光明遂滅。其多食者,惡色逾增,身極沉重,此諸有情互相輕毀,惡法現行。由此因緣,所有味等漸沒於地,如經廣說。複從此緣,諸有情類更相顧眄,便起愛染。次由能感男女業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遞相陵犯,起諸邪行,遂為他人之所訶訾,方造室宅以自隱蔽。複由攝受秔稻因故,遂於其地複起攝受,由此緣已更相爭奪,不與取法從此而生。即由此緣立司契者,彼最初王名大等意,如是便有剎帝利眾、婆羅門(21)眾、吠舍(22)眾、戍陀羅(23)眾出現世間,漸次因緣如經廣說(24)

又彼依止光明(25),既滅,世間便有大黑闇生,日月星辰漸漸而起。其日輪量五十一踰繕那(26),當知月輪其量減一。日輪以火頗胝所成,月輪以水頗胝所成。此二輪中,月輪行速及與不定。又彼日輪恒於二洲俱時作明,複於二洲俱時作闇:謂于一日中,於一日出,於一夜半,於一日沒(27)。又一切所有日月星宿,曆蘇迷盧處半而行(28),與持雙山高下量等。又複日行時有遠近,若遠蘇迷盧,立為寒分(29);若近蘇迷盧,立為熱分(30)。即由此故,沒有遲速。又此月輪於上稍欹,便見半月;由彼餘分障其近分,遂令不見;如如漸側(31),如是如是漸現圓滿;若于黑分如如漸低,如是如是漸現虧減。由大海中有魚龜等影現月輪,故於其內有黑相現。諸星宿中,其量大者,十八拘盧舍(32)量;中者,十拘盧舍量;最小者,四拘盧舍量。

複次於世間四姓生已,方乃發起順愛不愛五趣受業。從此以後,隨一有情由感雜染增上業故,生那落迦中作靜息王(33)。從此無間,有那落迦卒,猶如化生;及種種苦具,謂銅鐵等那落迦火起。然後隨業有情於此受生,及生餘趣。

如是百拘胝(34)四大洲、百拘胝蘇迷盧、百拘胝六欲天、百拘胝梵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俱成俱壞(35)。即此世界有其三種:一小千界,謂千日月乃至梵世,總攝為一;二中千界,謂千小千;三大千界,謂千中千。合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無邊無際,三千世界,正壞正成。猶如天雨,注如車軸,無間無斷,其水連注,墮諸方分,如是世界徧諸方分,無邊無際,正壞正成。即此三千大幹世界,名一佛土(36),如來(37)于中現成正覺,于無邊世界施作佛事。

如是安立世界成已。

於中五趣可得,謂那落迦、旁生、餓鬼(38)、人、天;及四生可得,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複有六種依持(39);複有十種時分,謂時、年、月、半月、日、夜、剎那(40)、怛剎那(41)、臘縛(42)、目呼剌多(43);複有七攝受事(44);複有十種身資具(45);複有十種受欲(46)者,此如中阿笈摩(47)說;複有八種隨行(48);複有八世法,謂得、不得、若譽、若毀、稱、譏、苦、樂;複有三品,謂怨、親、中;複有三種世事(49);複有三種語言(50);複有二十二種發憤(51);複有六十二種有情之類(52);又有八位(53);複有四種入胎(54);複有四種威儀(55);複有六種活命(56);複有六種守護(57);複有七種苦(58);複有七種慢(59);複有七種憍(60);複有四種言說(61);複有眾多言說句(62)

  注釋

  ①感劫初業:造作導致成劫的最初階段。劫初,成劫之初。

  ②欲界所攝:欲界的範疇。

  ③劫初者:成劫初期形成或生於各世間處所的眾生。

  ④彼有色從意所生:從色界的極淨光天來的有情眾生是具有形質的,但他們順隨意念轉生。

  ⑤地味:大地長出的食物。味,指代可食有味道的食物。

  ⑥不種秔稻:不須人工種植自然長出的粳稻。秔,通梗、粳(□□□音京),稻的一種,莖稈較矮,米質粘性較強,脹性較小。

  ⑦禾乞:□□音河,舂扌壽不破不能食用的硬米。

  ⑧方現攝受:才現前攝取作食受用。

  ⑨味等資緣:與供自己養身的食物等的緣故。

  ⑩惡色便起:醜惡病態的形質就產生。

  互相輕毀:互相傲視詆毀。

  眄:冂一馬音免,斜視,此處僅用作一般的看視。

  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部分有情眾生的男性生殖器生出。

  訶訾:呵斥詆毀。訾:衛音子,詆毀,說人壞話。

  方造室宅以自隱蔽:才建造住宅來隱蔽自己的男女事。此是佛家從倫理的角度解釋住宅的發生。

  複起攝受:進一步或更盛地攝取受用。

  不輿取法:不合法地給予、奪取的現象。

  立司契者:設立執掌契約的人員。

  彼最初王名大等意:那些司契人的最初的王者名叫大等意。大等意,最高的主持平等公道的人。

  刹帝利:KSatriYa,意即王族,包括王族的武士。古代印度最早的階級等級差別,表現為世襲的四種姓(varna),刹帝利屬於四種姓的第二等級。

  (21)婆羅門:Brahmana,意為祭司,祭司階級的宗教師,他們具有專門宗教知識,世代相襲,生來為僧侶,被視為神,是四種姓的第一等級。

  (22)吠舍:vaisya,意為庶民,包括其他從事農工商等一般職業的雅利安(Arya),是四種姓的第三等級。

  (23)戍陀羅:sudra,又作首陀羅,意為隸民,即從事勞役的土著居民、奴隸、賤民。

  (24)如經廣說:此處的經指《增一阿含經·七日品》所說,經中有頌言:「初有刹利種,次有婆羅門,第三名毗舍,次複首陀姓。有此四種姓,漸漸而相生,皆是天身來,而同為一色。」

  (25)彼依止光明:那些在成劫初生存的有情眾生依託光明生活,那時沒有日夜之分;當有情眾生惡色生,所依託的光明就消失了。

  (26)日輪量五十一踰繕那:這是古代印度人民當時對天體的認識。

  (27)又彼日輪恒於二洲俱時作明……於一日沒:古代佛學家對宇宙結構和天體運行有獨特的構想和解釋,他們認為世界的中軸是妙高山,日月星辰只是在妙高山半繞山運行。由於妙高山的遮擋,太陽無論運行到哪一方,它都同時照亮四大洲中相鄰的二洲,而同時未受陽光的二洲便處於黑暗中;另外,四洲中的眾生看到陽光的時間和情境也各不相同。如當太陽正處南贍部洲上空時,是此洲的日中;這時西牛貨洲卻是剛剛能見太陽,即此洲的日出;北拘盧洲則完全看不到太陽,正值夜半;而東勝神洲,太陽才從視野中消失,即日落。古代佛家聰明地解釋了世界的時差。

  (28)曆蘇迷盧處半而行:經蘇迷盧山半腰運行。

  (29)寒分:寒分時分或時節。

  (30)熱分:炎熱時分或時節。

  (31)如如漸側:漸漸見地漸漸地側過來。如如,漸漸變化的狀詞。

  (32)拘盧舍:Krosa,又作俱盧舍、盧舍,長度單位,一說為牛鳴的最遠傳送距離,約五裡;一說四肘為一弓,五百弓為一拘盧舍,約二裡。一般說八拘盧為一由旬。

  (33)靜息王:梵語為琰摩、閻羅(Yama-raja),譯為縛,意即縛罪人;又譯為雙王,即兄妹二人並為王;又譯為平等王,即平等治罪;又譯為諍息,即息諍息罪;又譯為靜息,即靜息諸罪。此為地獄之王,俗稱鬼王。

  (34)拘胝:Koti,又作拘利、俱利,數名,即百萬。佛家數名始為一;一十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洛叉(Laksa);十洛叉為度洛叉(Dulaksa)。度洛叉即百萬,佛家又說十度洛叉為拘利,拘利當為千萬。但佛家仍習慣以拘胝為百萬,本論中說百拘胝,即十億,正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數值。

  (35)三千大千世界俱成俱壞:俱成俱壞,如按佛家對宇宙世界成住壞空的理論理解,應釋為一起處在成與壞的不同變化過程,不能解釋為同時處在同樣變化的成與壞過程中或同步變化中,因為三千大千世界雖然都在經歷成住壞空的變化,但在同一個時間每個世界卻處在不同的變化階段,即有的在成,有的在住,有的在壞,有的處空。佛家的這一思想甚合現代宇宙觀。

  (36)一佛土:一尊佛所教化的國土,又叫佛刹。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一個教主,我們所處的這一三千大世界稱為娑婆界(Saha) ,意即忍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家認為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中不過一塵而已,宇宙中有無數的三千大千世界。

  (37)如來:梵語為答塔葛達(Tatha-agata) ,佛的十種稱號之一。

  (38)餓鬼:即鬼趣,因鬼中饑餓者最多,所以特舉餓鬼作為鬼的通稱。又舊譯多寫作餓鬼,新譯多寫作鬼。

  (39)六種依持:六種賴以生存的條件,即建立依持(使世界得以建立的依持),指風輪、水輪、地輪;藏覆依持,指屋宇;豐稔(□□音忍)依持,指莊稼成熟;安隱依持,安隱通安穩,即指遠離刀兵爭鬥不受擾害;日月依持;食依持。

  (40)剎那:KSana,意即一念,極短的時間,彈指間有六十刹那。

  (41)怛剎那:Taksana,一百二十刹那。

  (42)臘縛:laVa,時刻名,即六十怛刹那。

  (43)目呼剌多:Muhurta,又作牟呼栗多,即三十臘縛。又譯為須臾、堅實心。

  (44)七攝受事:七種社會人事間攝取承受的作事,即父母事,妻、子事,奴婢、僕使事,朋友、官僚、兄弟、眷屬事,田、宅、邸、肆()事,福業事(指行施作福、受齋持戒等)及方便造作事(如耕田用牛,過河行舟等)庫藏事。

  (45)十種身資具:十種養身條件,即食,飲,乘,衣,裝飾,歌笑舞樂,香矍塗末,雜物,照明,男女受行。

  (46)十種受欲:十種受用欲求,即非法求財,自己不受用,也不供養別人,也不施捨給修福德的事業;非法求得財物,僅自己受用,既不供養他人,也不施給修福德的事業;非法求得的財物,除自己受用,能供養別人,也能施給修福德的事業;如法與非法求得財物,雖自己不受用,也不供養別人,也不施給修福德的事業;如法與非法求得財物,僅自己受用,不供養別人,也不施給修福德的事業;如法與非法求得財物,自己受用外,還能供養別人,施給修福德的事業;法求得財物,不自己受用,也不供養別人,也不施給修福德的事業;如法求得財物,自己受用,但不供養他人,也不施給修福德的事業;如法求得財物,自己受用,也能供養他人,也能施給修福德的事業,然而還不明了覺知出世離欲的佛道;如法求得財物,能自己受用,也能供養別人,施給修福德的事業,而且還能明瞭覺知出世離欲的沸道。

  (47)阿笈摩:Agama.又譯作阿含,意即依師承相傳;又意譯為法歸、趣無、無比法。其實為此傳佛教小乘佛典總集。阿含分為四大部分,即《長阿含經》(Dirghaagama)、《中阿含經》(MadhYama-agama) 《雜阿含經》(SamYukta—agama) 、《增一阿含經》(Ekottara-agama)

  (48)八種隨行:八種生活隨常事,即蔽覆事,瑩飾事,威儀事,飲食事,睡眠事,交會事,世間造作事,世間言談事。

  (49)三種世事:即語言談論,更相慶慰事;娶嫁賓主,更相飲噉事;於起作種種事中,更相營助事。

  (50)三種語言:三種言教,即是宣說厭世離欲的有法語言,是談論污染心識的無法語,是其他的非善非惡的餘語言。

  (51)二十二種發憤:二十二種生憤的現象,即:偽鬥(用鬥量物作偽)偽稱,假意稱讚;偽函;邪業方便,方便不善的造作;拒鬥;輕調;違反;諍訟;罵詈;忿怒;(一一)訶責;(一二)迫脅;(一三)捶打;(一四)殺害;(一五)系縛;(一六)禁閉;(一七)割截;(一八)驅擯(驅趕排斥)(一九)諂曲;(0)矯誑;(二一)陷逗;(二二)妄語。

  (52)六十二 種有情之類:即地獄;畜生;鬼;天;人;王族;祭司;庶人;隸民;女人;(一一)男人;(一二)非男非女人,即陰陽人;(一三)劣質人;(一四)中質人;(一五)妙質人;(一六)在家人;(一七)出家人,即出家修道人;(一八)苦行人;(一九)非苦行人;(二O)律儀,即遵守律儀禁令的人;(二一)不律儀,即反對律儀的人;(二二)非律儀非不律儀;(二三)離欲的人;(二四)未離欲的人;(二五)邪性聚定;(二六)正性聚定;(二七)不定聚定;(二八)比丘(Bhikku),二十歲以上的出家男子;(二十九)比丘尼(Bhikkuni) ,二十歲以上出家女子;(三十)正學,梵語為式叉摩那(Sikkhamana) ,成為比丘尼的前二年的出家女;(三一)勤策男,梵語為沙彌(Samanera),未滿二十歲的出家男子;(三二)勤策女,梵語為沙彌尼(Samaneri) ,未滿二十歲的出家女;(三三)近事男,梵語為優婆塞(UpaSaka),在家受五戒的男子;(三四)近事女,梵語為優婆夷(Upasika) ,在家受五戒的女子;(三五)習斷者,修習斷滅情欲法的人;(三六)習誦者;(三七)淨施人,佈施時不求名利的報答,只求資助佛事,用心清淨;(三八)宿長;(三九)中年人;(四O)少年人;(四一)軌范師,梵語為阿遮利耶(ACarYa),又作阿闍梨,又意譯為教授,行正規範,又能教弟子法式;(四二)親教師,梵語鄔波馱耶(UpadhYaya),指親自受教於人,舊稱和尚;(四三)共住弟子及近住弟子,即出家和在家受八戒的弟子;(四四)賓客;(四五)營僧事者;(四六)貪利養恭敬者;(四七)厭舍者;(四八)多聞者;(四九)大福智者;(五O)法隨法行者;(五一)持經者;(五二)持律者;(五三)持論者;(五四)異生,即凡夫;(五五)見諦者;(五六)有學;(五七)無學;(五八)聲聞;(五九)獨覺;(六O)菩薩;(六一)如來;(六二)轉輪王。

  (53)八位:人生的八個生長階段,即處胎位;出生位;嬰孩位;童子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七十歲以上者。

  (54)四種入胎:即正知入胎,不正知住出,指輪王的入胎相;正知入住,不正知出,指獨覺的入胎相;正知入住,正知而出,指菩薩的入胎相;不正知入,不正知出,指其他人的入胎相。

  (55)四種威儀:四種行為舉止合則有威,即行,住,坐,臥。

  (56)六種活命:六種謀生方式,即營農,商賈,牧牛,事王,習學書算、計數及印,習學其餘的工巧。

  (57)六種守護:六種武裝守護力量,即象車、馬軍、車軍、步軍、藏力、友力。

  (58)七種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59)七種慢:即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參見前面關於心法「慢」的注釋。

  (60)七種憍:即無病憍、少年憍、長壽憍、族姓憍、色力憍、富貴憍、多聞憍。

  (61)四種言說:四種對別人表達自己思想的講述,指依見言說,將自己眼見所得到的認識向別人講述;依聞言說,將自己從他人聽來的內容向另外的人講述;依覺言說,將完全由自己對現象的思惟所獲得的結果向別人講述;依知言說,通過自己的感受、證解、契悟真理,獲得智慧,然後將所獲的成果向別人宣說。

  (62)眾多言說句:許多種類的表述詞句。眾多言說句,又名釋詞句、戲論句、攝義句;其中還包括字母,因為佛家將字母變成了指代或縮涵一定意義的符號,在佛家內約定俗成。本論卷二在解釋「眾多言說句」時舉了許多例,如地根、境、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作用、自、他、有、無、問、答、取、與、正性、邪性;聽制、功德、過失、得、不得、毀、譽、苦、樂、稱、譏、堅妙、智退、沈、量、助伴、示現、教導、贊勵、慶慰;施設、教勑、標相、靜息、表了、軌則、安立、積集、決定、配屬、驚駭、初、中、後;族姓、立宗、言說、成辦、受用、尋求、守護、羞恥、憐湣、堪忍、怖畏、揀擇;愁歎、少年、無病、長壽、愛會、怨離、所欲隨應、若不隨應、往來、顧視、屈、伸、行、住、坐、臥、警悟、語默、解睡、解勞;飲嗷、咀味、串習、不串習、放逸、不放逸、廣略、增減、尋伺、煩惱、隨煩惱、戲論、離戲論、力劣、所成、能成、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和合、相似、不相似;雜糅、共有、現見、不現見、隱顯;能作、所作、法律、世事、資產、真妄、利益、非利益、骨體、疑慮、驚怪;怯弱、無畏、顯了、不顯了、殺害、系縛、禁閉、割截、驅擯;罵詈、忿怒、捶打、迫脅、訶責、燒爛、燥暑、摧伏、渾濁、聖教、隨逐、比度等。

另外,本論還舉出梵語語法中名詞變格的實例,說明一個名詞可以變出眾多言說句,如:

補盧沙(PuruSa),詞義即丈夫或人,屬於名詞八囀之第一囀體聲,梵語稱為你利提勢(Nirdesa),其實就是名詞八格的主格,表示行為的主體。

  補盧衫(PuruSam) ,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之第二囀業聲,梵語稱為鄔波提舍泥(Upadesana),其實就是名詞的賓格,表示行為的物件。補盧崽拏(Purusena),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之第三囀具聲,梵語稱為羯口至唎迦羅泥(Kaitrkarana),其實是名詞的具格,表示行為的工具。

  補盧沙耶(PuruSaya),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之第四囀所為聲,梵語稱為三缽囉陀你雞(Sampradanike),其實是名詞的為格,表示行為所指向的人或物。

  補盧沙頭(PuruSat),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之第五囀所從聲,梵語稱為系裒波陀泥(Apadana),其實足名詞的從格,表示行為所從來的處所。

  補盧殺娑(PuruSaSYa),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之第六囀所屬聲,梵語稱為莎弭婆者倆(SvamivaCana) ,其實是名詞的屬格,表示一切所屬,作為其他名詞的不一致定語。

  補盧鍬(PuruSe),詞義也是丈夫或人,但屬於名詞八囀聲之第七囀所依聲,梵語稱為珊你陀那囉梯(Samnidhanartha),其實是名詞的位格,表示行為所發生的處所或時間。

  上七囀聲,均由附加詞尾顯示,又稱為七例句、七言論句。第八囀聲並無詞尾變化,由於只是表示呼喚,只是在基詞前加上醯(he),如補盧沙變為呼格,只要前面加上醯變成醯補虜沙(Hepurusa)即可。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