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 分類:身心整合

三主要道

 

菩提道次第專題·三主要道 噶陀仲巴仁波切   

 

顯密諸法雖有無可量       真實實踐精髓勝意法

 

厭離、菩提、性空正觀等   證得無上菩提無遠您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顯宗、密宗的法門甚多,但是我們要實踐真正修行的精髓。那麼顯、密法修行的精髓是什麼呢?要獲證真正解脫和成佛的殊勝法要,那就是厭離心、菩提心,然後是大悲空性的境界,這就是修行顯密法中三種主要的修法,所以說作為一個修行人最關鍵就是修持這三種要義。

 

    雖然漢傳與藏傳佛教的修持方法有很多,不管修顯宗、密宗、禪宗或者淨土宗任何法門,總的歸納起來修行次第和方法有三種,首先都要具備的修持條件是:第一、要減少世間的俗樂,包括色聲香味觸的貪欲,在相續中要真正建立起對三界輪回的厭離心(出離心)。第二、要減輕自身的自私自利之心,在相續中要建立起利他的菩提心。第三、要斷除諸法實有自性的執著而獲證諸法空性的智慧。這三種修行次第及方法包含了從小乘到大乘的修行精義,如此的修行次第和方法,對於我以及和我一樣根基的人或者比我差的人來講,一樣是最殊勝的修法次第,是沒有彎路、沒有危險、直至解脫成佛的殊勝法要。所以我們要依從於以上的次第法要而精勤奉持。

 

    首先,我們要談的是在相續中建立起對三界輪回的厭離心。如果你具足此三種修持次第的法要,或者哪怕只具備一種出離心,那麼你所修持的任何法門,就已經跟解脫有了直接的關係。假如你不具前面所說的三種修持法要,那麼,即使修持念佛、念經、燒香、拜佛、中觀般若等任何的法,也不能成為解脫法,跟解脫和成佛沒有什麼關係。

 

    有人會問,那一輩子講經說法,一輩子閉觀禪修,一輩子戒殺放生,一輩子吃素戒葷,一輩子念佛念經……難道這都不是解脫的法嗎?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也是大家都需要明白的問題,不然的話自己總是以為一輩子在修行佛法,但實際上跟解脫成佛沒有任何關係,那就慘了!!

 

    佛法在本質上本無有解脫或不解脫法之分,所謂解脫或不解脫,其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修持。很多大德高僧在論著中說:“重要的首先不是修法,而是明瞭修持的方法及動機,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修持的動機和方法不對,你所修的法就成為不如法,那麼最終只會落得一個流轉輪回的因緣。因此,我們需要善加省思觀察,自己一輩子所持念佛、念經或者講經說法,有沒有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進行修持?如果沒有,那麼你所修的法第一不是小乘的法,第二更不是大乘的法。解脫法歸納起來除了大乘、小乘以外,沒有第三乘之說,這樣以來,你所認知的“佛法”並付諸一輩子的生命所修的“法門”,卻成為既不是小乘法,又不是大乘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你所修的法跟解脫成佛沒有任何關聯。但我並沒有說你一輩子所修的法沒有一點點功德,這樣的“修法”功德最多只能成為人天安樂之因,這是因為你修法的動機就是這樣的。

 

    佛法的殊勝與不殊勝之別,是對應眾生的不同根基來說的,而不是從法的本質上來說的。這就如同我們來到一個大藥房,詢問裡面的醫師:這裡的藥哪個是最好的?醫師無法回答,因為藥是針對各種不同病症而配製的。所以希望大家要首先明白,自己所得的是什麼樣的疾病,然後去針對病症而選用藥物,對症下藥。同樣的道理,修學佛法首先需要看好自己的根基,然後去大善知識那裡求最適合自己根基的殊勝法要。那自己如何知道自己的根基呢?所謂的根基,要通過觀察自己的心來瞭解:自己對輪回世間的貪戀之心是多還是少?自己對眾生的慈悲心和菩提心有多大?自己對了悟諸法本性空性的智慧有多少?自己對無上密法的認知與信心到底有多少?自己對傳授無上密法的灌頂上師有多大的恭敬心、清淨心……這樣深入地觀察自己,就能夠明白自己的根器以及自己修行的層次,如此,自己就很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的修持下功夫。這好比我們吃完飯,有沒有吃飽肚子,首先自己最清楚。同理,如果你不具備這第一個修行的條件,那要從共同前行的修法來進行。

 

    所謂共同前行,即人身難得、諸法無常、因果不虛、輪回之苦,這四方面的聞思修持非常重要。華智仁波切所講的《普賢上師言教》,宗喀巴大師所講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等等典籍,四大教派都有這方面的論典和竅訣。

 

    不同的修持,共同的目標,都是讓我們在相續當中生起出離心。怎樣才能生起出離心呢?首要放下對世間的俗樂、色聲香味觸的執著貪欲,才能生起出離心。那麼怎樣才能放下對世間俗樂貪欲呢?要明白貪欲俗樂的暫時與究竟的過患,才能放下世間的俗樂;放棄世間貪欲之心的同時,會使我們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

 

    那麼自己作為一名凡夫,有工作、有家庭,怎麼才能放下這些呢?世間什麼都不能要嗎?這裡就要大家聽清楚,當然從根本來講,釋迦牟尼佛二十九歲時徹底放棄的名利、地位、財富等一切,我們也同樣應該這樣做,但是假如我們做不到,暫時不能徹底放下世間的貪欲也沒有關係,但我們一定要努力地減少對世間的貪欲心而不能增加,這樣就會逐漸地在相續中生起不同程度的出離心。這與出現光明的同時會消除黑暗是同樣的道理。

 

    阿底峽尊者在即將圓寂的時候,一位瑜伽士問尊者:我去打坐如何?尊者回答道:這不是最好的事。瑜伽士又問:我去講法如何?尊者回答:這不是最好的好事。瑜伽士接著又問:那我邊講法邊打坐修行如何?而尊者的回答還是一樣的。這時,瑜伽士已經無法取捨如何修法,便祈請尊者,尊者說:放下世間!放下世間!

 

    在噶當派眾多高僧的竅訣中對此要義都有同樣的開示,阿底峽尊者的大弟子見到一個僧人正在繞轉日真寺時,說:轉寺也好,你還是修點法不好嗎?於是僧人開始磕頭;此時丈端巴尊者又對這僧人說:磕頭也好,你還是修點法不好嗎?於是僧人又開始行持日常的誦經,丈端巴尊者又對僧人說:誦經也好,你還是修點法不好嗎?這時僧人開始端身打坐;丈端巴尊者見了又說:打坐也好,你還是修點法不好嗎?此時已不知如何是好的僧人不禁問道:請問尊者,我到底應該如何修法呢?丈端巴尊者意味深長地回答說:放下世間!放下世間!放下世間!

 

    只有放下世間之事才能在相續中生起出離之心,任何修法都必須在出離心的基礎上修行才能成為解脫法。如果沒有出離心的基礎,如念經、拜佛、聞思經論等修法,都不能成為解脫法。那麼對我們想解脫的人來說,放下世間之事,於相續中建立起對輪回的厭倦之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如同有毒的植物的種子長出的枝葉也是有毒的,無毒的植物的種子長出的枝葉也是無毒的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修持任何法的動機,都是因循貪嗔癡等五毒所引發的,是為了摶取名利、地位、財富等世間之事而修行任何法門,修行的結果也必是世間之法。也就是說,只是得世間及人天安樂的輪回果報,根本不可能成為解脫的殊勝法。

 

    第二、是自己相續中有沒有生起菩提心。如沒有的話,就要認識菩提心,要發起菩提心,修持菩提心,讓我們在相續中生起的菩提心,灌注於整個生命中,這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菩提心是什麼呢?菩提心的本體,是用慈悲來利益眾生之心,用智慧來希求佛果之心。悲智無二的心叫做菩提心。

 

    今天我們所講的是世俗諦的願行菩提心。獲得菩提心的修持方法,是修持四無量心,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修持四無量心的次第,首先是從修持“舍心”開始。因為我們凡夫對自己的親人或仇人有執著的貪欲或嗔恨的分別念,非常嚴重,還無法在相續中對眾生生起平等的慈悲喜心,所以要加強舍心的修持。捨棄對一切親朋好友的貪欲喜愛之心,捨棄對一切仇人所生起的嗔恨之心,才能在相續之中建立起無分別的平等之心。

 

    如何才能舍掉貪欲及嗔恨之心呢?需要真正明白你對這些親人或仇人的貪欲喜愛心和嗔恨心所帶來的種種過患,也要明白佛陀親授的金剛教言,佛陀告訴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曾經是自己的父母,現在自己的父母及親朋好友,前世、今世、來世並不一定就是這樣,你所認為的仇人曾經也是你的父母親,並不一定是真正的仇人。對於一位修行人來說,真正的仇人應該是自己內心的嗔恨心,若不能降伏,它將把我們帶到三惡趣中去,所以我們應該放棄這種由無明所引發的對眾生的貪欲和嗔恨,這嚴重的執著。要在相續中建立起對一切眾生的感恩心和平等心,然後,在這平等心的基礎上修持慈悲喜心,才能獲證圓滿無分別的四無量之心。

 

    四無量心的修持方法,可遵行於《普賢上師言教》來修持,這樣才能在我們的相續中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法是要通過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的方式來完成。

 

    為何修自他平等呢?因為我們自己追求和希望的是想獲得人生的快樂,祛除痛苦,而其他的眾生也是同樣的追求,所以在觀修時不應有錢財、地位、名望等各方面的差別,應該平等看待跟自己同樣的一切眾生,以及比自己差的可憐眾生。

 

    自他交換,就是要在內心裡發願而修持,如果自己快樂的時候,觀修將自己所有的快樂給予一切眾生來享受;自己痛苦的時候,觀修所有眾生的痛苦都讓自己來代受等眾多的修法。從內心深處生起自他交換的菩提之心,會消除我們相續中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惡業,積累福慧資糧,圓滿而直至解脫和成佛,功德無量。

 

    自輕他重的修法,是要我們放棄為了自己幸福快樂而傷害眾生的一切惡念,並在內心生起主要利他的善念和善行。如此永恆精進修持菩提心的功德對我們每一位嚮往解脫和成佛的人來說,是無價的如意珍寶。因為要解脫成佛,不可缺少殊勝法要,具足菩提之心就是必定解脫成佛的殊勝法要。

 

    第三、要斷除無明所引起的我執,並在相續中建立起明瞭空性的智慧。輪回涅?等諸法,都是我們眾生內心思維假名安立執著而產生的。從真正的勝義諦來講,我們要了知諸法的本性中,各自特性的實有事物本無存在。要于相續中修持生起這樣人無我和法無我的智慧,看待世間的輪回一切如夢如幻般中進行,而修持因果行善等顯密法要,這就是我們嚮往解脫和成佛的根本及究竟修法。

 

    空性,修持禪宗及無上大圓滿法的行人,如果你不具有前面所述無上密法的根基,那麼對你來說則並非殊勝了,而且非常危險。原因在於第一,你還達不到這種根基;第二,你尚沒有真正領悟到這種境界。比如說有些人,什麼也不想、也沒有了悟的光明智慧,就坐在那裡,認為這就是禪密的打坐,空性的境界,在三界輪回當中,色界和無色界都是這樣一種禪定狀態。但是他們的所謂禪定並不是究竟解脫和成佛的空性,最終還是流轉在這個輪回當中,不得解脫。什麼也不想也不做,這就是密法嗎?是空性的禪定嗎?什麼都不是。這樣做是浪費了你珍貴的人身與時間,而且是最有危險的地方。《大圓滿心性自解脫頌》雲:“噫稀有如畜牲靜慮者,遮止諸想後住無念中,謂本性理執持增上慢,如是薰習投生畜生道,未熟亦墮靜慮無色界,於輪回中永無得解脫。”所以,我們想要得到沒有危險而且特別殊勝的法,那就需要從出離心和菩提心的修法做起,要了悟諸法空性的修法境界。具有這三種的修法,那麼對你來講,無上佛果就不太遠了。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