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心的溝通力 分類:身心整合

2010/05/17

【文/賀先蕙】

 

電影《賭王之王》的最後一場關鍵牌局,主角麥特‧戴蒙(Matt Damon)正舉棋不定,考慮是否下注。但當他看到對手拿起手邊的餅乾,轉了一下,放進口中,他立刻把手中籌碼收了回來。

他看到了什麼?

 

原來,他看懂了對方的肢體語言:上一場牌局,對手拿起餅乾「轉了一下,又放了回去」,代表心虛,因為手裡沒好牌。現在,對手卻將餅乾「放進口中」,代表心情輕鬆,情況反轉。

 

因為破解了對手的肢體語言,電影中的麥特‧戴蒙當晚拿下關鍵一勝,救了自己一命。

 

新顯學:非語言溝通 

可信度更高,準確掌握心理和行為

 

語言,一定要口說嗎?

 

麻省理工學院(MIT)人體互動實驗室主持人潘特蘭(Alex Pentland)研究證實,人際互動時,肢體會散發出「誠實訊號」(honest signals),其可靠度遠勝過語言所表達的訊息。

也就是說,人們透過手勢、站姿、笑容、音調等九大非語言訊號,所透露出來的資訊,往往比口說的訊息更正確。因為,肢體不容易說謊,也因此被潘特蘭稱為「誠實訊號」。

 

二○○九年,「誠實訊號」被《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評選為年度「突破性概念」。潘特蘭的研究更顯示,以數位探測設備,可以透過非語言訊息,準確預測人的行為。

 

不止如此,人類在接收到語言和肢體不一致的訊息時,多半會選擇相信眼睛所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亞伯特‧馬雷邊(Albert Mehrabian)的實驗發現,當人們溝通的語言內容,和音調、肢體動作不一致時,五五%的人會選擇相信肢體動作、三八%的人相信聲調,只有七%的人相信自己聽到的語句。也就是說,非語言溝通和肢體訊息,對我們的影響力遠大於語言。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1173期;訂閱商業周刊知識庫;訂閱商業周刊電子版

進階搜尋

發表Blog文章

回心靈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