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講釋

前言

 

  從佛法因緣觀來瞭解,這個廣大宇宙的一切法相,無論色法、事法、心法,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因緣所生法。所謂因緣所生法,就是一切事物之生、成、變、異,人事動態,必有空間之各種條件互為關係,和時間所現之異時因果關係,才能產生,或者化為烏有。依因托緣,兩者絕對不能缺少。因由心造,緣由境助,心因境顯,緣隨因生,而後產生招果的力量。

 

  至於諸佛之化世度眾生因緣,皆出自原始之願心為主因,如釋迦牟尼佛,度生之一大因緣,其原始大願心,以救渡惡濁娑婆眾生為主因,當境緣成熟了,就應化人間展開救度眾生的工作,來成就願心,以至於果德圓滿。

 

  而彌勒尊佛之度世心願,即與釋迦佛陀大不相同。彌勒菩薩說:「使我作佛時,令我國中人民無有諸垢瑕穢,於淫怒癡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爾乃取無上正覺。」

 

  佛語阿難:「後當來世,人民無有垢穢,奉行十善,於淫怒癡不以經心,正與爾時,彌勒當得無上正真之道。」(彌勒菩薩本願經)從上文所說,即明白彌勒下生人間成佛,必待大地成淨土,人心成淨土的時期。現在如有人說,彌勒已經下生,在某地方,或某某人,一定是些無知者的謠傳。我再以下段經文來證實,上文所說的一點也沒錯。

 

  在「賢愚經波婆離品」有這段記載,佛向阿那律及諸比丘說:「將來之世,此閻浮提(吾人居住的地球),土地方正,平坦廣博,無有山川,地生軟草,猶如天衣。那時人民壽命八萬歲,身高八丈,面貌身體端莊殊妙,人性仁慈溫和,人人修持十善。那時有轉輪聖王勝伽出世。有一位男孩名叫彌勒,出生在婆羅門家,身上皮膚紫金色,具三十二相,諸相非常圓滿。後來彌勒出家學道,成就無上正等覺,就大轉法輪,廣度眾生,在三會說法中,被度的眾生,皆是在我遺法中種福的眾生,或是供養三寶的人。也有出家在家持齋戒、燒香、點燈、禮拜的人,都能在這三會之中。這三會是度我(釋迦佛)遺殘的眾生,然後再化度有緣的人。」

 

  波婆離品中這段記載,彌勒下生時大地實況。其他尚有「佛說彌勒大成佛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來時經」「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也有明確記載。經由佛說,大家應該沒有懷疑的理由。

 

  經題說明

 

  本經是佛陀向法會中大眾說明,彌勒菩薩當時涅槃後,即刻上生兜率陀天的情形。首先研究本經經題。而後研究經文。

 

  佛:諸位有心學佛,對於佛的原義,須要先明白,才有學佛法、成佛道之正確方針。佛是梵語,應該稱為佛陀,因為中國好簡,所以單稱為佛。佛,又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可是現在所說的,不是他方世界的佛陀,是娑婆世界,賢劫第四佛「釋迦牟尼佛」。因為本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佛陀,譯中文為覺者,就是大覺悟的意思。覺是覺悟,者就是人,合稱為覺悟的人。佛陀到底是覺什麼?

 

  一、自覺:即是覺悟宇宙真理,以及人生實相。何謂宇宙真理,人生實相?說穿了,就是「緣起性空」,萬相生起不過是眾緣之假和合而已。然而一般眾生,不明緣起性空的道理,妄執萬有現象為實法,四大和合的軀體為實體,所以貪戀取著而造業。但是佛陀覺悟了,覺悟現有的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萬有緣起,幻化無常,本相也是空。佛陀又覺悟人人有個不生不滅的佛性,只要去掉一切妄想迷執,自能了脫生死而成佛。

 

  二、覺他:就是自覺後覺人的意思。眾生輪回六道生死,不能解脫,就是沒有像佛陀的自覺,佛陀不因為自己解脫得到安樂,而坐視不管沉淪苦海眾生,所以將自己所覺悟的道理一一開示眾生,令一切眾生同得開悟,同樣獲得解脫安樂。

 

  三、覺滿:就是自覺覺他的兩種功德,達到究竟圓滿。自覺是智慧圓滿,覺他是福德圓滿。自覺要依智斷惑,滅盡無明煩惱,使藏識清淨。覺他是發菩提心,利生為事業,不但今生時時為度眾生而工作,未來生生世世,經三大阿僧祇劫,廣修六度萬行,以至於未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究竟佛陀。

 

  說:就是佛陀自我覺證後,以大慈悲願力,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令眾生未悟而得悟,未解脫而能解脫。佛陀已證涅槃。已無生死煩惱,可是一切眾生尚在生死煩惱中,佛陀發願度眾生,在願力未圓滿以前,一定要將自己所證的境地,用方便善巧的言語,來設法教化他,使眾生真能受教而覺悟,覺悟而解脫,而佛說之言教是謂經。現在所要講的,即是諸經中其中一卷。

 

  觀:觀照的意思。要有能觀之智,及照破事理之慧。而本經所說者,佛陀觀徹彌勒大心、大願、大果、諸因緣,所以為眾生宣說本經。

 

  彌勒菩薩:有關於彌勒菩薩,前面已詳細介紹過,不必重述。下面就來研究菩薩本義。菩薩由梵語「菩提薩埵」簡稱,菩提譯中文為「覺」,薩埵譯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也可以說:菩薩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凡夫是迷惑的眾生。菩薩雖是覺悟,一定要發大心,度那些迷惑的眾生,度眾生就是行菩薩行,集福慧資糧,以至於成就佛道。

 

  菩薩有初發心菩薩、地前菩薩、地上菩薩。地前菩薩由「十信」位修起,中間還要經過十住、十行、十回向完成,才得到資糧。

 

  十信: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

 

  十住: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十行:歡喜行,饒益行,無瞋恨行,無盡行,離癡亂行,善現行,無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實行。

 

  十回向: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不壞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處回向,無盡功德藏回向,隨順平等善根回向,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真如相回向,無縛解脫回向,法界無量回向。

 

  以上四十位,建立地前菩薩資糧位。中間還要進修四加行,才得登上地上菩薩位。

 

  四加行: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十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依照上面所說的菩薩位元修行次序,順序而至正覺性海,與諸佛法性相融,名為等覺位,即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有彌勒、觀音、文殊、普賢、大勢至等。而本經所稱菩薩為彌勒菩薩,今居兜率為補處菩薩,繼釋迦牟尼佛,降生娑婆人間教化眾生。

 

  兜率陀天:譯為知足天,是欲界第四天,此天外院是福報天,內院是淨土。任何一尊佛來人間成佛,必在此內院為補處四千年,而後下生人間。彌勒今住兜率內院,未來人間世界成淨土時,即下生人間開龍華三會。如果有人說:彌勒已經下生,這是無知錯誤報導,絕無此事,我們從他願心,即能了了分明。

 

  兜率天分為內院、外院。外院是福報天世界,內院為彌勒淨土。佛陀為眾生講此經,是要眾生依法修持,往生兜率淨土,以便得到彌勒加被,以至將來得不退轉,證無上正真之道。然而此淨土,是彌勒無量福德,及眾多天子神力供養所成,眾生真能往生內院,受彌勒傳法,即不退轉受六道輪回。

 

  淨土分為自受用淨土,他受用淨土,攝眾生淨土。自受用淨土,是佛陀自己智德所成,謂不共之土。他受用淨土,是佛陀為地上菩薩所現。攝眾生淨土者,即諸佛為攝受眾生所變現,又謂之變化淨土。眾生只要至心懇切,求生淨土,必受淨土佛陀所攝受而往生。

 

  在十方世界中,各有不同淨土。如西方極樂,為阿彌陀佛所攝受。東方琉璃世界,即受藥師如來所攝受。至於本經佛陀所介紹之兜率淨土,即受彌勒尊佛所攝受。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求生淨土?我們該明白成就佛道之最高境界,當然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得者,必要廣集福德及智慧資糧,大行菩薩諸行,始能完成。不過人生活在苦報世界中煩惱很多,生命又是那麼短促,在學佛之資糧位,想求得死亡前身心自在,是難上難之事,如果不能自在,即第二次生命開端,必隨業力引受報境而受報,到時還是淪墮六道四生。諸佛有見此之事實,所以設施攝受眾生淨土,令眾生求生其處。眾生只要信願和功德回向,佛、菩薩即大悲攝受,使命終時帶業往生淨土。在淨土中受佛、菩薩慈悲加持、教誨。眾生能在淨土中聞法修行,常常親近佛、菩薩,自然到達不退轉,以至於未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麼十方淨土中,何方淨土世界,比較適合大家所修行中的信仰觀念去往生?這個問題本經經文研究後,再作詳細分析,自然會明白。

 

  經:經是一切經藏,即是佛陀教法中三藏之一。梵語叫修多羅,譯中文謂之契經,契是契合的意思,上契十方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就是契理契機,不背宇宙實相。經有多種正義,可以貫、徑、修、攝、常、法、鏡、燈來明確經之本義。

 

  經文解說

 

  佛陀放光招眾弟子

 

  【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于初夜分,舉身放光,其光金色,繞祇陀園周遍七匝,照須達舍亦作金色,有金色光猶如霞雲,遍舍衛國處處皆雨金色蓮華,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於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留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

 

  【白話】

 

  以下所結集本經,是我阿難聽世尊講的,那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世尊在初夜分的時候,全身放出黃金色佛光。佛陀身上光彩,光芒萬丈,不只照亮祇樹給孤獨園,也遍照舍衛國每一角落。那金色光彩,好象萬朵蓮花飄飄下降。尤其是金色光芒中,有無量無數化身佛。這些化身佛同聲讚歎說:「現在法會中有千尊菩薩,有最初成佛的拘留孫佛,也有最後成佛的樓至佛。」

 

  有緣弟子感光赴會

 

  【經文】

 

  說是語已,尊者阿若憍陳如,即從禪起,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摩訶迦葉,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大目犍連,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尊者舍利弗,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其眷屬千比丘尼俱。須達長者與三千優婆塞俱。毗舍佉母與二千優婆夷俱。複有菩薩摩訶薩,名跋陀婆羅,與其眷屬十六菩薩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其眷屬五百菩薩俱。天龍夜叉幹闥婆等一切大眾,睹佛光明皆悉雲集。

 

  【白話】

 

  當佛陀的化身佛證實,有千尊菩薩已降臨孤獨園後,其他眾弟子,看到佛光也速速趕到。其中有佛陀最初在鹿野宛化度之五比丘,阿若憍陳如等,帶他的眷屬弟子二百五十人來了。由婆羅門教,轉信佛陀的摩訶迦葉,帶他的眷屬二百五十人也來了。目犍連尊者,和他的眷屬弟子二百五十人也到了。尊者舍利弗,和他的眷屬弟子二百五十人也到了。佛陀姨母波闍波提比丘尼,和她的眷屬弟子一千位比丘尼也趕到了,須達多長者,和他的三千名在家居士弟子也來到佛所。毗舍佉母,和她所屬二千女眾弟子也到了。還有大菩薩跋陀婆羅,和他所化度而成就的十六位小菩薩也到了。文殊師利法王子,和他所教育的五百位菩薩也到了。其他尚有天龍八部眾,以及一切弟子,看到光明燦爛佛光,都趕到佛所集會。

 

  【釋義】

 

  當初和諸位研究般若心經、金剛經、八大人覺經時,就和諸位說過,每部經俱三分科,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佛法自漢明帝時代,傳入中國以來,傳法的法師們,只是順經文解經義,沒有分科解釋。後來到了晉朝道安法師,才發現一切佛經皆俱三分,可是安師之發現卻受當時一些學者譏笑他自恃聰明,亂判聖教。到了唐朝時代,印度傳來一部佛心地論,果然說明「凡是佛經,無論大小部,皆悉俱足三分。」可是,這個時候道安法師已經圓寂二百多年了。後來所有學僧,皆仿效道安法師的方法解經,又尊稱安師為「彌天高判」。

 

  序分是說明講經緣起。正宗分是說明本經的中心意義。流通分是佛陀指示,經中內容不要斷絕,要繼續流通下去,使未來眾生,皆能得受法益。

 

  一、證信序:證明本經是佛說,使聽經者生正信念。

 

  二、發起序:說明本經以何種因緣發起。

 

  在證信序中,最初舉五事證信,這五事證信是經文中的前幾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本經前二段,從「如是我聞」至「佛光明皆悉雲集。」的這段序文,不是世尊親身說的,是結集本經眾大德者,說明世尊當時宣說本經的情形,使後人憑這段事實,知道是佛親身說的,產生信心。由信而尊重,尊重而發願奉行,以備將來同生兜率內院淨土,共受彌勒法雨滋潤,以至得證無上正等正覺。

 

  「如是」:是標明信成就。凡事相信者則說如是,不相信者可說不如是。因為佛法如大海信者能入。不異為如,無非為是。這是證明佛陀滅度後,阿難結集經藏時,而結集的內容,和佛陀所說絲毫無差叫做「如」,既然和佛陀所說無差,當然正確得當了,所以叫做「是」。

 

  在這成就中所標明,是要眾生真實相信,下面的這些話。為什麼要相信?因為這些話是佛說,是我阿難親身聽的。所以下面標明我聞。

 

  「我聞」:是標明聞成就。我聞是阿難自稱,是我阿難親身聽的法音,絕對不是一般的傳聞。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難是多聞第一,所以一切法流入阿難耳,絕對不會忘失。他能夠將佛陀一代時教,一一記住,所以才能領導群眾,結集經藏。

 

  「一時」:是標明時成就。是說明講本經之時。為什麼不標明年月日呢?單用一時。因為佛陀說法利生時,在三界中沒固定地點,時人間、時天上、時龍宮,所以很難標定時間年月日,如地球上東西方時間相差幾小時。人間百年,忉利天則一日。因此很難確定日子,所以,以一時總稱。

 

  「佛」是標明主成就,當然是說法主釋迦牟尼佛。因為他覺行圓滿,所以稱為佛。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標明說法處,是為處成就。因為沒有所在地不能成法會,至於講本經之所在,就是在離舍衛國約六公里的祇樹給孤獨園。至於本處情況已在金剛經講解時已詳細說明過。

 

  「世尊」:是佛十號中之一號,是世出世間所共尊,所以尊稱為「世尊」。

 

  十號:

 

  一、如來:證真如理體,成無上正等正覺之聖者。

 

  二、應供:已斷一切惡,應受人天之供養者。

 

  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一切法無不通達。

 

  四、明行足: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明足,戒定慧三學圓滿為行足。

 

  五、善逝:好去的意思,已經解脫,不落生死苦海。

 

  六、世間解:解知世間有情非情之事。

 

  七、無上士:人中最勝,沒有過錯的人。

 

  八、調禦丈夫:佛能調禦一切可度之大丈夫。叫他修道。

 

  九、天人師:佛可作三界諸天之導師,可作人間之解脫教師。

 

  十、佛世尊:佛陀是世間最為尊貴。他具足萬德,所以稱佛為世尊。

 

  「舉身放光」:為什本法會佛陀放光集眾?他法會不放光。窺基大師說:「彌勒上生,因深果遠,若不警召有緣,有緣無由聞見。又無明昏夜,覺照難生,不警群機,無由自悟,故放光召集。」

 

  「雨金色蓮華」:窺基大師說:「華有五德,一、能掩惡,喻滅眾罪。二、能生果,喻聞此經,見彌勒佛獲證聖道。三、香氣遠聞,學經見佛,英聲遠振。四、能出水,喻聞經等,能出生死海。五、能開敷,喻今後佛,敷妙義。」

 

  「大化佛」:又稱謂化佛,是佛以神通力化作之佛形。法華經普門品說:「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釋迦牟尼佛,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身菩薩。

 

  「拘留孫佛,樓至佛」:拘留孫是賢劫最初成佛,樓至佛是賢劫最後成佛。吾人當今所居住之地球,自生至滅為一大劫,劫名為賢劫,地球自生至滅,必經成、住、壞、空四中劫,每一中劫有二十小劫,賢劫千佛出世時期,自住劫之第九小劫始,前八小劫八增八減無佛出世。  拘留孫佛出世為第九劫人壽八萬歲減至六萬歲時之期間。

 

  拘那含牟尼佛為人壽六萬歲減至四萬歲之期間。

 

  迦葉佛出世為人壽四萬歲減至二萬歲之期間。

 

  釋迦佛出世為人壽百歲之期間。

 

  彌勒佛出世為第十劫增劫至人壽八萬四千歲之期間。

 

  樓至佛為賢劫最後一佛,是住劫之第二十小劫,人壽八萬四千歲之期間。

 

  「阿若憍陳如」:憍陳如是佛陀成道時,最初在鹿野宛所度五比丘其中之一,五比丘為憍陳如、馬勝、拔提、摩男拘利、二十力迦葉。此五人本來皆是佛陀親戚。佛陀初出家時,淨飯王命令這五人,同時離開迦毗羅城,服侍悉達多太子。太子六年中以外道苦行為功行,日食些麻麥。六年苦行未證菩提,即離苦行林,當行至泥連禪河邊,體力不支而倒地,後受牧羊女乳糜,才漸漸回復體力。這五人即認定太子喪志敗道,便離開太子而獨修。後來太子重坐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得成正等正覺,成為三界慈父,人天導師。最初二十一天講華嚴大乘法義,二十一天后至鹿野宛誘導憍陳如等五人,五人在遙遠中見佛陀威儀寂靜,神光顯耀安祥前進,忽起敬慕慚愧之心,以禮相迎。時佛陀以四聖諦教育,五人聞法開悟,證阿羅漢道,是為佛陀初期弟子五比丘。

 

  「摩訶迦葉」:又名為大迦葉,是婆羅門姓,身上皮膚金色。大迦葉因何皮膚金黃色?九十一劫前,毗婆屍佛入涅槃後,四部弟子為佛造七寶塔,中有佛像,佛像金色因久損壞,時有一乞食貧女,見佛像時發願修補,在乞食中積錢買金。當時大迦葉為金飾師,貧女即持金請金飾師修補佛像,金飾師歡喜義務把佛像補好,這時二人並在佛像前立願,未來世世為夫婦,常修梵行。從那時起,經過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後生梵天,天壽盡,生在印度摩揭陀國,為佛弟子。

 

  大迦葉是佛陀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他堅守苦行,常與佛陀對坐說法。佛陀涅槃前一日,以正法眼傳授大迦葉,後來大迦葉與阿難陀負責結集經藏。

 

  前文說過,彌勒受佛陀姨母,贈送金褸衣一件之事,這件金褸衣又有什麼法義?我們再從「大唐西域記」第九來瞭解這件金褸衣的未來。本書記載,佛陀將涅槃時,以當時姨母所獻金褸袈裟與諸法藏付囑大迦葉。佛陀涅槃後,大迦葉承奉佛陀旨意,住持正法,與阿難陀結集經藏,到第二十年欲涅槃時,登上雞足山(印度摩揭陀國),在頂上三山峰之間,手捧佛陀所交待之金褸袈裟入定,欲於當來慈氏世尊興世之時,授與彌勒。

 

  景德傳燈錄記載,佛陀複告迦葉:「吾將金褸僧伽梨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後來大迦葉乃持僧伽梨衣入雞足山,候慈氏下生。

 

  而今頭陀大迦葉入定於雞足山中,至未來彌勒佛下生時複出,在大眾前作十八變,交回金褸衣,以梵音說釋迦牟尼佛十二部經,度八十億眾生遠離煩惱。(請看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至於大迦葉未來的成就,在法華經授記品所記載,佛陀為大迦葉尊者授記:「于最後身,得成於佛,名曰光明如來。」

 

  「尊者目犍連」:目犍連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目犍連和舍利弗本來是波羅門教的學者,佛陀成道後二年,才皈依佛陀。他所以能得到神通,我們可從他過去世來瞭解。他過去世做過漁夫,後來發覺捕魚求財,是造大罪業,就決意改業。有一日在城中遇一位辟支佛,就請他到家中接受供養,辟支佛飯後,因為不會說法,就以神通變化引導漁夫修行。這位漁夫說:「神通太好了」,就發願修得神通之行。後來果然成就願力,求得神通。

 

  在佛陀的僧團中,很多同修做不到的事,他都能做到。有一日,佛陀在王舍城竹林寺中說法,目犍連不去講堂聽講,卻在自己靜室聞法,在相差幾百公尺中,佛陀的音聲,在他的耳中聽到,也非常清晰。為了試探佛陀法音到底傳多遠,就運用神通力量,去到遠離娑婆世界數十億佛國的地方,那個佛國世自在王如來正在說法。

 

  當他聽世自在王如來之法音時,娑婆世界佛陀法音他也聽得非常清楚。當世自在王如來法音講完時,其中一位菩薩向世自在王如來報告說:「如來!不知何處爬出一條人蟲。」世自在王如來說:「他是娑婆世界,釋迦佛的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他雖然矮小,但是你們不要輕視這位尊者,他有大神通、大威德,他游諸國土,行化自在。身體矮小,是國土眾生業力所感。」原來「世自在王如來」的國土,所有的菩薩和眾生,身體比娑婆世界眾生大幾百倍。

 

  世自在王如來話說完後,叫一聲:「尊者!你來我的國土是為了試聽釋迦如來的說法音聲遠近,可是你千萬不可這樣想,諸方佛陀威力,不是凡夫、二乘所能了知,因為佛陀法音遍佈虛空,而眾生諸根境界有遠近,用分別我執之心,怎能測試佛陀法音。」後來目犍連受開示,覺得非常懺悔。

 

  有一次佛陀祖國迦毗羅城,遭受憍薩羅國琉璃王侵略,這次戰役幾乎把釋迦族完全消滅。當琉璃王領五百萬大軍圍困迦毗羅城時,什麼人都無法通行,目犍連就想在釋迦族中救出五百名較優秀人眾,他就騰空以神通力,把缽攝裝五百名人士出城,當他出城把他們放出時,這五百人完全化為血水,眾弟子去請教佛陀,佛陀就說明這段戰事的前因後果,也說明了神通抵不過業力。

 

  尊者一生負起弘法利生責任,有一次在弘法途中,經過伊斯門梨山下,被幾十名裸形外道,從山上推下大石擊殺而死亡。身體碎為肉醬。諸比丘對於目犍連殉教,都非常傷心,就去請示佛陀,為什麼這位大行、大神通尊者,會死得那麼悲慘。佛陀就說明,他過去生中捕魚為生之果報,也重新說明神通敵不過業力的事實。

 

  「舍利弗」:當初佛陀弟子中,舍利弗算是智慧第一。前年講心經時也大概有介紹過。他誕生在婆羅門的家庭,父親是一位有名的論師,當他的母親懷有他時,他母親智慧超過已往,據說是受胎兒影響。

 

  舍利弗八歲時,就能通解當初印度一般書籍,也升上論師寶座,常和當時有名論師辯論,就出盡風頭。二十歲時出外學道,追求真理,首先拜有名的刪闍耶為師,不久感覺刪闍耶學識不足,就和同學目犍連創辦另一學團,因為他二人學問、思想、志趣差不多,都有追求真理意願。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遇到佛陀弟子阿說示(馬勝)比丘。舍利弗看到阿說示莊嚴態度,以及舉止威儀,就向前問他拜何人為師,修何法才能得到這般威儀,阿說示即說明師父釋迦牟尼佛,以及介紹平常老師所講的法義。舍利弗聽後,平常一些解不開的道理,忽然間都瞭解了,就約定時間去禮拜佛陀。

 

  舍利弗回到住處,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以及法義向目犍連轉告,目犍連也非常感動,第二天就領了諸弟子,來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

 

  當初須達多長者,在舍衛城,以黃金買下祇陀太子花園,建造道場時,須達多長者要求世尊,派一位大德修士來督導工程,並且要能降伏外道徒眾,世尊就派舍利弗往北方舍衛城去完成這件任務。

 

  精舍動工不久,即有很多外道來求長者打消建精舍意願,並放棄信仰佛陀。長者當然不聽外道的話,外道軟硬兼施,以讓須達多長者接受,又放風聲要和佛弟子辯論,舍利弗就和外道約定時間開辯論大會,外道推選十位代表,而佛弟子中只有舍利弗一人。這場辯論大會結束後,有很多外道皈依佛陀,建道場的工程才順利進行。

 

  在僧團中以智慧啟發眾生認知正法,助理佛陀弘揚正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算居首位。當他將近八十高齡時,他不以為老,還不辭辛勞的請求佛陀,准他到處雲遊教化眾生。

 

  舍利弗比世尊早涅槃,當時佛陀在毗舍離城時,向大家宣佈,三個月後自己進入涅槃,舍利弗得到消息後,心裏想:「過去諸佛,上首弟子,都是比佛陀早入涅槃,我是世尊的大弟子,所以應該早入涅槃,他就去請示佛陀,請世尊允許。」佛陀答應了,教他和諸弟子辭別,並為他們作最後說法,他以最後一次開示鼓勵,就回到他的故鄉辭別百歲高齡母親,而後在他出生的房間安靜的涅槃。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她是佛陀姨母,譯中文為大生主,或大愛道。當初佛陀母親摩耶夫人,生產佛陀後七天就別世,往生忉利天,後來由這位姨母波闍波提養育。

 

  佛陀證道後五年,淨飯王駕崩,波闍波提領皇宮所有的宮女,來到僧團,請求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佛陀不准,她再三的請求,佛陀還是不肯。後來佛陀怕這位姨母糾纏,就帶領弟子離開毗舍離城,到那摩提尼精舍去弘法,波闍波提就集合五百名宮女,剪去頭髮,赤腳也追趕來,經過二十多天趕到那摩提尼精舍,而這五百名女人,都穿比丘尼服裝。她們滿身都是灰塵,也滿面淚痕。這時阿難陀嚇了一跳就問她們:「為什麼這樣做?」  波闍波提回答說:「為了追求佛道,所以棄家遠來請求剃度,如果佛陀不答應,我們就集體死在這裏。」

 

  這時阿難去請求佛陀答應她們出家,可是佛陀還是不肯,因為恐怕女人出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經過一番討論後佛陀才答應,也因此阿難受到女眾敬愛。

 

  「須達多長者」:又名給孤獨,他是在家居士,所以稱為優婆塞。他在王舍城時和佛陀結緣。他為了要佛陀來舍衛城弘法,以黃金為祇陀太子鋪地,換取花園,就在這處建道場,供佛陀布教。

 

  「毘舍佉母」:譯為鹿子母,她有一兒子名鹿,所以稱為鹿母,又稱毗舍佉夫人,不知何因,她生三十二卵,卵中生出一小孩,而小孩名叫鹿。

 

  「跋陀婆羅」:譯中文為賢護,是一位在家菩薩,為什稱為賢護?就是這位菩薩具足大賢德行,常護念眾生,以佛法引導眾生入聖賢位,所以尊為賢護。

 

  據大寶積經一○九卷,賢護長者會記載:「在當時,賢護是王舍城一位巨富商人長者的兒子,名叫跋陀羅波梨,威力好象能震動大地,因宿世因緣,身體非常柔軟,他所受之快樂果報,連忉利天之帝釋天王都不能比,財富人間無人可比,家中常鋪設六萬條以上的●,有六萬婇女,端正殊絕,每餐時有六萬菜羹好象天●。家中有六萬車輦,富有裝設世不能比。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殊勝的果報?」  佛陀說:「往昔有一位如來出現在世間,叫﹃樂光多陀阿伽度﹄,賢護當時,在這位如來的身邊,是一位聲聞僧叫﹃法髻﹄。法髻持戒多缺失,可是善於說法,常為眾生開示法義,音聲清晰明朗,聞法者人人心生歡喜,個個不墮惡道,他以法施因緣,九十一劫生為天人,得端正富貴之報。」

 

  佛陀再說:「賢護為什麼有六萬殊勝妙車?就是在樂光佛時代,做大法師的當時,常常把他所有的佈施給其他乏力的持戒僧,又為他們造鞋、靴履等等,以此功德感妙車如意果報。」

 

  佛陀又說:「過去有佛,叫﹃迦葉多陀阿伽度﹄,曾經對賢護說:未來世有佛,名﹃釋迦牟尼﹄,他會為汝授記。」

 

  「文殊師利法王子」:譯為妙吉祥。「法王子」者,是為文殊菩薩早應該成佛,為了紹繼佛身,不令斷絕,所以作釋迦佛陀之脅士上座,助佛教化眾生,是為第一法子,所以名為法王子。

 

  文殊菩薩在佛法中,被尊為「覺母」,覺母者佛母,是成就大覺佛陀之母。放缽經說:「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喻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之父母。」

 

  其實文殊菩薩,在久遠劫前成佛,為「龍種上如來」,今為北方一個叫「常喜」的國土,做當世佛陀,號「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文殊菩薩為了協助釋迦牟尼佛,救度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又在娑婆示現菩薩相之因位,未來成佛時,名為「普見如來」。聖者騎獅,表示智慧威猛。

 

  「天、龍、夜叉、幹闥婆等」:是為八部眾。

 

  一、天眾: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天人。天人之身具有光明,所以稱為天。

 

  二、龍:是畜生屬水族類,如法華經列八大龍王。

 

  三、夜叉:飛行空中之鬼神。

 

  四、幹闥婆:為帝釋天之樂神。

 

  五、阿修羅:譯為非天,此道眾生果報似天,而非天道,所以稱非天。又譯為無端正,因容貌醜惡,所以稱為無端正,共有四類,稱四生阿修羅。

 

  六、迦樓羅:譯作金翅鳥,兩翅展開有三百六十萬里,撮龍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