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
尊貴法尊法師

《緣起贊論略釋》

至尊宗喀巴大師著

法尊法師譯並釋

 

敬禮緣起性,證已悟他者,謹依先覺釋,略述少分義。

 

今者此中略依二論解釋宗喀巴大師所造《由說甚深緣起門中贊大師頌》。二論雲何?謂一切有情無上親友妙蓮花手現苾芻相第二世達賴喇嘛僧海法王,及末運悲攝有情住持正法無能比對具慧法增大善知識所造者是。

 

將釋正義,文分三科:第一科、論首起義。第二科、論中文義。第三科、論終總結。

 

第一科、論首起義分二:一、釋論名。二、釋歸敬。

 

一、釋論名

 

 

 

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讚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

 

善說心藏,是論特名,由說等字,是論等起。

 

稱讚者,謂由信敬發歎美言。此有二種,謂增益贊及實德贊。今是第二。

 

所稱讚境,謂無上大師釋迦世尊正等覺者。無上等義,論中廣說。

 

稱讚門者,複有多種,謂贊佛身相好等事,或贊佛語轉教等事,有贊佛意智悲等事,有贊佛業化度等事,有贊佛德神通等事;或說事贊,或舉喻贊,如是等類,難為盡舉。此中所贊,謂說教法。佛說教法,廣有顯密大小三藏十二部等無量差別;然其正宗,意在治惑。煩惱根本,無明是極;能治無明,唯有緣起。故以此贊,為最勝贊。如是教理,論中廣述。

 

言甚深者,謂難測、難度、難通達義;緣起、性空互助無違,為中觀宗之特唱,唯識學者猶不忍受,況餘小外;故成甚深。此甚深義,論中廣說。

 

言善說者,略具四義,謂具法、具義、隨順涅槃非順生死、順斷煩惱非增煩惱,名四辯才。如《寶積》說。言具法者,謂文句無過具八支德等。如《瑜伽論》及《莊嚴論》說;言具義者,謂非無義綺語等類,能引現法、後法利義,又能引發最勝生事、決定勝事,又能直接或複間接宣詮無我,引導所化趣三菩提;順涅槃等,易解不述。

 

言心藏者,是心要義;謂此贊論所說,是一切善說教法中最極究竟心要深義,故此能說之論亦立心藏之名。離合訓釋,恐繁不述。

 

二、釋歸敬

 

敬禮尊重妙音菩薩

 

能禮者,是宗喀巴大師;所禮者,是曼殊菩薩;敬禮,是事。由清淨心,殷誠懇到,非唯虛言,故名曰敬;信相應思,發動身語二種敬業,是名為禮。書中列禮,是語非身。

 

言妙音者,是曼殊室利菩薩之異名。言尊重者,是師長之尊稱。宗喀巴大師,親蒙菩薩現身垂教,故稱菩薩是尊重師。

 

論首歸敬,略有二義。一為順諸先覺造論正規先禮二種師,謂本師及釋師,又為隨順藏王制式,首禮曼殊菩薩,表詮慧為上首、論藏所攝;二於論首先禮本尊,表心所依,並祈加持,為令所造得善圓滿。是故論首,應先歸敬。

 

 

 

第二科、論中文義分二: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讚能仁。甲二、結述造論因相福德回施。

 

甲一、由說緣起門中稱讚能仁分三:乙一、總標。乙二、廣說。乙三,攝義。

 

乙一、總標

 

 

 

由見說何法,智說成無上,勝者見緣起,垂教我敬禮!

 

 

 

善慧名稱我今敬禮。

 

問:所禮者何?答:戰敗煩惱、五蘊、天、死四魔,勝者薄伽梵。

 

問:何功德故,而敬禮耶?答:由彼勝者,內自證見深緣起道,複為悲憫諸有情故,以自在力方便宣說,殷垂教誨令起修證。

 

問:具是功德有何殊勝?答:由見緣起、自在演說,即建立彼所有智、說為最無上。能如是見及自在說,唯佛世尊,更無餘者,是故此德最為殊勝。

 

何法二字,目其緣起。緣起有二,謂有為法因緣生故,說為緣起;諸無為法觀待自分所施設故,說名緣起。此亦性宗之特唱。

 

又前半頌,顯示所贊應具之德及具其德是應贊理;次後二句,顯具彼德所稱讚境及自殷重伸誠禮敬。

 

又見緣起成無上智,是佛自利究竟功德;宣說緣起成無上說,是佛利他究竟功德。由佛世尊雙具二德,是故智者,應伸禮敬。

 

此頌總說全論綱要。見說緣起,成無上義,下文詳釋。

 

又凡經論,若顯若隱,必具四義。謂所詮義、所為義、所為究竟義、系屬義。今此論中,甚深緣起是所詮說。由於此論聞思斷疑通達甚深緣起道理,是所為果。次由修習緣起深義,究竟圓滿斷二障盡、證等正覺,是其所為究竟果義。此中後後,要依前前,乃至所詮要依能詮,方可得有,此是論中互系屬義。又系屬義,略有二種,一同體系屬,二因果系屬。能詮論文與所詮義,是初系屬;所為屬於所詮,究竟果事屬於所為,是因果系屬。

 

乙二、廣說分二:丙一、由緣起門稱讚之因相。丙二、正贊。

 

丙一、由緣起門稱讚之因相分二:丁一、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丁二、故歎美中由緣起門贊為第一。

 

丁一、明緣起能斷生死流轉根故是聖教心

 

世所有衰損,其根為無明;見何能還滅,是故說緣起;

 

爾時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聖教心要,即諸緣起道。

 

 

 

言世間者,略有三種,謂有情及器、正覺世間。後一非實,此取前二。器是外境,故重于初。有情衰損略有三種,即三雜染,謂惑業苦。惑有三十及彼相應;業指有漏,猶(1)非福;苦有多種,謂三苦、六苦、八苦,乃至六道各別所有,或由生得、或由境致,如是等類,無邊可得。然其根本,謂於人、法,執為實有、自性成就,俱生我執根本無明。如《寶鬘論》云:「乃至有蘊執,彼亦有我執,有我執作業,由業亦有生。」《入中論》雲:「煩惱諸過失,皆從我見起。」法稱論師雲:「癡是過失根。」如是教證難為盡舉。由此有故,行等諸支次第當起。如經雲:「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乃至大苦聚。」龍猛菩薩雲:「諸因緣生法,分別為實有,說彼為無明,十二支次生。」此宗所許俱生無明,謂于緣起諸法執為實有自性之心,非他宗所共許。

 

問:如是已說無明為眾過本,斷彼方便雲何?答:要由瞭解緣起實性為無自性、唯待緣有宛如幻化,達此理智,正治無明;由是因緣,有支還滅,是故,能仁佛薄伽梵說能對治、緣起方便。如龍猛菩薩雲:「由智修彼性,當滅除無明。」提婆菩薩雲:「由見境無我,能滅諸有種。」月稱、靜天皆說此義。理亦善成。謂達緣起慧,與彼執實無明同一所緣、行相正反,及是能證境界實性無謬心故。此中能治所治,必須同一所緣、行相乖反,不爾,則無對治能力,如瞋不治慢、信不治勤耳!

 

又如上說,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是流轉法;由慧為緣,無明則滅,無明滅故,乃至老死皆滅,是還滅法。由其修習此還滅緣起甚深理故,是為趣證菩提涅槃最殊勝因;爾時智者,何不了知緣起勝道為能仁聖教究竟心要?定當了知、無所迷惑。如《寳積經》雲:「性空寂靜無生理,由無知故轉諸趣,悲者以諸方便法,及百理門第令入。」佛又說雲:「我得深靜離戲論,光明無為甘露法,任為誰說終不解,故應默然住林藪。」龍猛菩薩雲:緣起為勝者,甚深寶藏語。」如是等教,難以枚舉。

 

又盡如來所有教法,或直或間,皆是引導趣此甚深緣起道理;然因機根有熟、未熟,故佛說法有了、不了。此亦大師遍智特能。

 

又初半頌顯示無明為眾患本,次半頌顯唯說緣起方能斷除,後一頌顯由上義故,緣起道法為聖教心,是故智者應善通達。

 

丁二、故歎美中由緣起門贊為第一

 

 

 

如是於依怙,稀有稱讚門,除說緣起外,誰能得餘者?

 

 

 

言依怙者,是為有情作歸依處、救護眾生離苦惱義。略具四義,是真應歸。謂自己解脫二障系縛,能為他說解脫方便,于諸有情等運大悲,不計親疏普為饒益。又《瑜伽論》說由五處觀察所歸,恐繁且止。佛薄伽梵具一切德,是故此中稱為依怙。

 

稱讚佛門雖有多種,其最稀有,除說緣起深道理外,誰有智者能得余門?何以故?緣起深道是聖教中心藏處故,如前頌說。是則宣說緣起經論,為教心藏;能達甚深緣起道智,是證心藏。離教證外,更無正法,故正法心即緣起理;由此稱讚成最稀有,龍猛菩薩于《中論》首及《如理論》,皆由此門贊禮能仁。

 

此上三頌,攝其總義謂:斷生死根道,緣起成教藏,能仁由說此,智者應稱讚。此乃僧海法王所說,以下攝盡應知。

 

 

丙二、正贊分二:丁一、由見說緣起門中總贊。丁二、由說緣起門中別贊。

 

丁一、由見說緣起門中總贊分三:戊一、由見說緣起故贊勝外道大師。戊二、正贊見說緣起。戊三、攝義。

 

戊一、由見說緣起故贊勝外道大師分三:己一、顯由說緣起成教授第一。己二、能斷戲論網者。己三、贊說緣起成無上者。

 

己一、顯由說緣起成教授第一

 

由彼彼依緣,說彼彼性空,離此更何有,稀有善教誨?

 

 

 

欲先成立教為無上,次成大師無上易知。故說此頌。

 

言彼彼者,是泛說詞;謂諸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內外世間色心等事,如是等類,皆依緣有,故佛世尊說彼彼法自性本空。是自性空,即法實性,甚深寂靜光明無為,遠離一切戲論邊際。由性空故,不墮常見;由緣起故,離斷見失。此二無違,更互助成,由此能令有情成熟及與解脫;故離宣說緣起教外,更無稀有殊勝教誨。

 

緣起性空互相成義,如《龍王請問經》雲:「緣生即無生,彼無生性故,依緣故說空」;龍猛菩薩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又雲:「是即無自性。」其證非一。

 

 

 

 

 

己二、能斷戲論網者

 

愚者執何法,堅固邊執縛;智善彼即是,戲網盡斷門。

 

愚者二字,指下三宗。何法,目於緣起深法。邊執,謂常、斷二邊之執。此二執縛,由執緣起計有自性反令堅固。婆沙遍計,有為無為內心外境一切實有,是其常執;雖有自性然許變壞,又複不許法空真如,是斷執邊。經部雖說無為假有,然執有為自性非無,是常邊見;自性有壞及非空性,是斷邊執。唯識雖說外境等事,唯心所變無實自體,然說內心及圓成實實有自性,是彼常見;實自性心許為變異刹那不住、及說外境皆非有等,是其斷執。此等深義,待譯《辨了義不了義》時當廣解說。

 

又諸智者,中觀宗師,由其善巧彼緣起義,即是永斷一切戲論網縛妙門。何以故?由緣起因,能善抉擇一切諸法自性空故。《入中論》雲:「是故由此緣起理,能斷一切惡見網。」宗喀巴大師雲:「諸餘有情,由依因緣執有自性故成系縛;諸善巧者,即依彼因緣遮有自性,於無自性發決定智,能斷一切邊執網縛。」故緣起因,成無自性,是極稀有善巧方便。

 

又緣起因能雙除常、斷二執,故諸智者數贊緣起為理中王。《中論》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其所生法是宗前陳,空假中道是宗後陳,因緣生故是能立因。空遮常邊、假堵斷失,二邊雙遣,果是中道。又空一事,即是假中;乃至中道,亦是空假。體實為一,遮顯說三,非離空假外有中道。又此三事同由一因,言「三體別」,應知非理;論文自說,即空亦假亦中道故。又如《回諍論》雲:「諸說空緣起,中道是一義,第一無等說,彼佛我敬禮。」(舊譯此頌稍有誤失。)

 

 

己三、贊說緣起成無上者

 

此教于餘未能見,故唯稱尊為大師;外道竊名以飾贊,如于野幹呼獅子。

 

稀有大師稀有依,稀有勝說稀有怙,極善宣說緣起教,于彼大師我敬禮。

 

 

若譯五字,應作是說:

 

此教餘未見,唯尊名大師;外道亦飾贊,如於狐喚獅。

 

稀有大師依,稀有勝說怙,極善說緣起,我敬禮大師。

 

由前二頌成立所說甚深緣起為無上已,今成能說緣起教人亦為無上;此無別因,即以所說緣起為因。

 

尊之一字,意指釋尊,藏文原為汝字。梵藏等處,言汝非輕,雖自雲我,亦非是慢;然在華夏多重恭避,為順世故,改譯尊仁。

 

言大師者,是自親證、轉教他義。于餘宗派,勝、數論等,倒說無因、或說邪因,迷惑有情墮常、斷處,未見能說無上甚深緣起道理,故唯稱尊釋迦能仁為無過上最勝大師,非諸外道。《深密經》中說轉*輪唯佛世尊,非餘人天魔梵能轉;《贊應贊》中,亦由能說染淨因果流轉還滅甚深緣起是佛特法,非諸外道能說是事;又馬勝苾芻,亦說佛說緣起生滅,舍利、目蓮悟證聖果。如是教、理不可窮盡。

 

問:若爾,何故劫昆羅仙、鵂鶹仙人及足目等諸餘外道亦稱大師耶?

 

答:彼諸外道,由其弟子諂誑令喜,知無實德,故竊此名、妄以飾贊;非彼外道實有其德。如知野甘無獅子相,唯托假名,呼為獅子。

 

由上教、理,證知釋尊,為極稀有大師導者,亦是稀有真歸依處,能說緣起是勝說者,亦是眾生同一慈父稀有怙恃,故我善慧名稱吉祥,信心引動三業,殷誠敬禮極善宣說甚深緣起道理無上大師。

 

又由自內斷證德圓、悲憫有情說緣起道,是大師義;能施有情無畏安樂,是依怙義;所有宣說知、斷、證、修,無有敵者能求過失,具四無畏,是勝說義;又由種種猛力和柔善權方便,對治所化種種過失,是怙恃義。此四種事,唯佛具足,故歎稀有。

 

以上四頌,總攝義雲:諸法緣起故,說即自性空,此說成量故,大師說無上。

 

戊二、正贊見說緣起分三:己一、見說性空為緣起義。己二、顯示未能如是知者即是未達聖教心要。己三、顯示知已于大師處生起定量所引信敬。

 

己一、見說性空為緣起義分二:庚一、廣說。庚二、攝贊。

 

庚一、廣說分二:辛一、顯示不許空與緣起是一義者即未能達能仁所許。辛二、成立空與緣起一體即是能仁許中第一。

 

辛一、顯示不許空與緣起是一義者即未能達能仁所許

 

 

 

恒作饒益者,為益眾生故,說教藏空性,無比決定因,

 

謂緣起道理;見相違不成,此於(2)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最初一句稱讚如來,謂佛世尊晝夜六時,恒以佛眼觀察世間,誰苦誰樂、誰增誰減,誰向惡趣、誰趣涅槃,熟與未熟、時至未至,隨其所應,攝益誨導;未其信者令住信德,乃至已成熟者,令得解脫。如律藏雲:「假使大海潮,或失於期限,佛於所化者,濟度不越時。」是故諸佛名饒益者。

 

言教藏者,此有二說:一謂空性,二謂緣起;俱不相違,同一體故。

 

無比決定因者,謂成諸法自性本空決定因中,唯緣起因力大無比。

 

見相違、不成者,謂說諸法自性本空、是緣起故,爾時內道唯識等宗見此正因有相違過;諸外道見因不成。何以故?諸外道眾,或計諸法自然而有、或計大梵自在等造,或計神我、或計宿因,如是等類無量差別,總其根源,謂迷緣起;內道余宗,不許緣起攝諸無為;有為雖許是緣起法,即由緣起執有自性,故於前因,見相違失。

 

貫文釋曰:恒作饒益能覺者尊為利益諸眾生故,宣說甚深極難通達聖教心藏無上空性;又為成立此空性故,說緣起因、為諸無過決定因中最勝無比;然內余宗及諸外道,於此正因見有相違、不定、不成種種過失;此等乃至未舍如是如是謬執以來,如何能得了知聖尊教法心藏?定不能知。

 

又此二頌,是一重因。謂余宗及諸外道(前陳)如何能了尊教法藏?定不了知(後陳)。佛饒益者,為益眾生,說瓶等法定非諦實,緣起性故;于此能成教藏空性無過決定無比正因,見有相違不成過故(因)。諸餘教證,恐繁且止。

 

總攝義雲:緣起因道理,定教藏空性,見相違不成,豈能達尊教。

 

辛二、成立空與緣起一體即是能仁許中第分三:壬一、若許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成否則不成。壬二、說一切法由緣起因故自性空。壬三、即由此理大師說是無上說。

 

壬一、若許性空一切能作所作皆成否則不成分三:癸一、許性空者一切事成。癸二、餘者不成。癸三、以是因緣讚歎見緣起理。

 

癸一、許性空者一切事成

 

尊許若時見,空即緣起義,性空與成立,作所作無違。

 

自性雖空,一切能作所作作用悉皆成立,是尊所許。何以故?宣說緣起性空二諦、遠離一切錯誤垢障無上無等能仁大師,許若有人若時能見自性空理、一真法界即是緣起諸法真實,彼觀行者爾時即見一切諸法自性本空、然於世俗因果取捨能作所作一切作用悉皆成立,非僅不違、實極順故。龍猛菩薩雲:「若許有空性,彼一切得成。」月稱釋雲:「若許諸法自性空者,于彼宗中,所說一切悉得成立。」一切二字,指三寶、四諦等。

 

未達此義、一向有雲「即真即俗」者,徒道於言耳。

 

是故應知,有為諸法依因緣生說為緣起,諸無為法觀待所依假施設故亦是緣起;是緣起故,必須待他,於此道理,起決定智;即由此智增上力故,於一切法自性空理,定智亦生;於此二諦甚深道理勵力修習,多修習故,見諸法時,任運能知自性本空、現前顯現猶如幻化。如是一心雙遣二執,是為觀力圓滿分齊。設於現法不能現證,然於後世一切生中,聞說緣起性空之名,即能醒覺正見習氣,於一切法深知如幻,俱斷一切染愛貪著。

 

又為速證勝義諦故,自然發起淨障集福善妙加行。若是顯教根性有情,定當速入極歡喜地;若是密乘根性行者,亦當速證無上菩提。以出離心及菩提心,攝持修學真實正見,是解脫因及菩提因。諸有智者,誰不勤學,虛耗人身、令空無果?發理繁多,且不申引。

 

癸二、餘者不成

 

 

 

若見反彼者,空則用不成,有用則無空,墮苦惱險處。

 

此頌仍承前文頌中「尊許」二字,謂尊亦許,若有眾生見與彼頌所說二諦甚深道理成違反者,彼諸有情,或是內道、或是外道,決定迷墮常、斷二邊苦惱險處。何以故?由彼有情,執一切法,若無自性,成畢竟無;故于彼宗,自性空已,一切作用悉不成立,墮斷見邊。又彼有情,見諸作用現可得故,便執諸法自性是有;故于彼宗,有因果等作用已,則性空義悉不忍可,墮常見處。

 

又彼不達性空深理,雖許緣起,亦不成立。龍猛菩薩雲:「若不許有空,彼一切不成。」要是性空才有緣起,性既非空,無須待他,故諸作用悉不成立。如龍猛菩薩雲:「汝若見諸法,從自性有者,如是汝則見,諸法無因緣。」

 

 

 

癸三、以是因緣讚歎見緣起理

 

 

 

是故於尊教,極贊見緣起,彼亦非皆無,及以自性有。

 

是故二字,承前兩頌正邪得失,謂以是故,若有如理觀行學者,能善通達甚深緣起,是尊教中諸佛菩薩之所讚歎,由彼善能離二邊故。經雲:「若見緣起,彼則為見一切諸法;見諸法者,即見如來。」龍猛菩薩雲:「若有見緣起,彼即見諸諦;謂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釋菩提心論》云:「知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甚奇此甚奇,稀有此稀有。」宗喀巴大師雲:「若見世出世諸法,因果畢竟無欺誑,然所緣處遍空寂,彼入智者歡喜道。」彼緣起法及實體性,非於世俗畢竟所無、亦非可執自性所有;如是二事,俱墮邊故。

 

此中攝義:性空緣起義,見者善解脫,不達墮邊見,尊贊見緣起。

 

壬二、說一切法由緣起因故自性空分二:癸一、正宣說。癸二、顯于彼諸敵者無過可得。

 

癸一、正宣說分三:子一、一切諸法由觀待有故說緣起。子二、由緣起故說性空。子三、若自性有說涅槃等應不成就。

 

子一、一切諸法由觀待有故說緣起。

 

無待如空華,故無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緣相違。

 

前半頌義,成立諸法定有觀待,若無依待是事非有,如虛空花,畢竟絕無;諸有為法待自因緣,諸無為法待自支分。

 

後半頌義,成立性空;謂依他起自性有者,彼生起時應不待緣,待因緣生與自性有成相違故。

 

全頌合釋,應作是說:不依待他,是法非有,若是有者,定有待故;無待之法,如虛空花,非是有故;有為諸法待自因緣、無為諸法待自支分方得有故。知是有為,例如苗芽,非自性有,觀待有故;彼諸苗芽,若有自性,于彼生時複待因緣,成相違故。若無為法是自性有,自性有已,複待支分,亦是相違,隨理應知。龍猛菩薩雲:「自性非新作,亦不觀待他。」又雲:「自性因緣生,即是不應理。」

 

唯識學者,有作是說:依他起法定有自性,是遍計施設處故,是圓成實所依事故;雖有自性亦依他緣,然不相違,自性是彼自不共體,所待之緣是助伴故。若依他起無自性者,應如空花畢竟無用,遍計、圓成二性應無,是即誹謗三種自性;又豆不應唯從豆生,豆亦不應唯生於豆,麥應生豆,豆應生麥,俱無不共自體性故;然實不爾,故說無性,道理不成。

 

中觀學者,有作是說:汝初所說,由是遍計施設處故、及是圓成所依事故,成立依他有自性者,于汝自宗雖說假法必依實說,不爾有謗三性過失,《深密》《瑜伽》教理成立;然于我宗,說《深密》等是不了義,亦不許假必依於實,一切皆是觀待有故。

 

又三性義,依《般若經》不同汝說,且止不論。

 

汝第二說,依他起法,雖有自性、亦待他緣,不相違者,應問汝,彼之自性,是否依他?否則違宗。何以故?作他自性是世俗諦故非圓成,是實有法故非遍計,三性攝盡一切法故,是依他者所作之他為是何法?若雲即彼前一刹那無間所有自體性者,應如是問:後一刹那所有自性,前刹時為有為無?若雲有者,應成常住,不應道理;若雲無者,自性新生,亦不應理,徒計自性有損無益。如是前性,後刹那時,有則常住,無則成斷。

 

又依他起自性本有、後待緣生,不相違者,則數論師說自性有、後待緣顯,不應質難。

 

又汝所許依他起法,根本要扼住諸種子;眼識新種所有自性,為以賴耶前刹那性為其親因、抑以能熏前念眼識自性為因?若雲眼識自性為因,種子自性應非賴耶,賴耶亦應非一切種,故不中理;若雲賴耶前性為因,此種後生眼識自性,不應正理,賴耶、眼識互相違故。

 

又唯識宗破外境時,以有方分破極微等,若即以彼有時分等,進破內心,悉同一例。如是破救曲折繁多,今且暫止,餘處重述。

 

又汝所說,豆生豆故應有性者,此亦非理。如眼有翳所見毛輪,毛輪等事雖無自性,然唯是彼有翳眼見,彼有翳眼亦唯見彼毛相非余,毛輪亦應許有自性。

 

又豆生豆,豆有自性,是則此豆,唯從豆生,說是心生不應正理;若是心生,說豆生豆亦不應理。若雲為順世間說豆生豆,故依他起成自性有,亦應順世說有外豆,是則賴耶徒計無功。

 

若雲外豆理破成無賴耶共種似外豆現,破外豆理能破內心,賴耶共種有自性者亦不極成。

 

又感豆業,我雖許有,然不說彼實有自性,是故唯識對中觀者立依他起有實自性,頗感困難,勞而無果。

 

子二、由緣起故說性空

 

是故離緣起,更無有少法,故說離性空,亦無有少法。

 

是故二字,承前頌理,謂除緣起更無少法,是有可得,由前頌說,不待他法,畢竟無故,三句故字,承前半頌,謂大師說離性空外,定無性有少法可得,除緣起外,無餘法故。凡是緣起定是性空,二諦非即亦非離故,前已略述,後當廣說。

 

如龍猛菩薩:「何故非緣起,是法則非有,是故非性空,亦非有少法。」何故二字,是征起辭,非等八字,正以理答,次後二句,結成性空。

 

子三、若自性有說涅槃等應不成就

 

 

 

若法有自性,則說無涅槃,及無戲論滅,自性無滅故。

 

此頌正說,若有自性,斷證二德皆不得成;自性之法不可滅故,惑不可滅斷德非有,由無斷故證德亦無。

 

問:若爾,佛于何處宣說?答:《般若經》雲:「諸法下至有髪尖許是自性有,則諸菩薩摩訶薩不得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象力經》雲:「設若諸法有自性,勝者聲聞應現知,恒法不應般涅槃,智者永無離戲論。」龍猛菩薩雲:「自性有變異,畢竟不應理。」又雲:「若此不皆空,應無有生滅,是則于汝宗,四聖諦應無。」戲論二字雖通二障,然重執有自性無明。

 

總攝義雲:諸法緣起故,說性空應理,不爾涅槃等,為說不成立。

 

 

 

 

 

癸二、顯于彼諸敵者無過可得

 

 

 

故于智眾中,發大獅子吼,數唱離自性,善說誰能難?

 

由前所說,得大義故,無上大師,于諸智者聲聞菩薩大眾會中,發獅子吼,無畏無懼,數數唱說,一切諸法皆離自性。于此離性有正理成,於有自性正理能破。于此善說,余諸敵者,誰能求難?無可難故。如經雲:「如獅依山無所畏,發大吼音驚余獸,人中獅子依慧度,於世間吼驚外道。」

 

攝義雲:故自尊蓮口,說法本無性,獅音所宣說,於此誰見難?

 

 

 

 

 

壬三、即由此理大師說是無上說

 

 

 

況(3)無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違隨順;

 

即由緣起因,說不依邊見,此善說即是,尊無上說因。

 

 

 

此中二頌,總為成立大師妙說是無過上。但能成此是無上說所有正因,實亦多種;謂能仁說諸法無性真勝義諦,及說諸法由依此故此法生起、建立一切因果取捨皆得成立世俗諦法,能仁所說此二諦法,非但不違,而且隨順,此事能成大師所說是無上說。

 

況字是遮遣,謂成世尊所有言教是無上說,不必待此甚深奧義;此第二頌承況字起,謂觀行者,即由了知緣起因故,世尊說彼不依、不近、不墮有無、自、他、共生、無因生等種種邊見,由此善說,即是成就聖尊所說是無上說無過正因。龍猛菩薩雲:「作者依業有,業複依作者,除此緣起外,未見能生因。」《入中論》雲:「是故由此緣起理,能斷一切惡見網。」經亦雲:「智者通達緣起法,是則不依諸邊見。」

 

攝義雲:緣起故性空,諸建立皆成,說遍離邊見,是為無上說。

 

 

 

 

 

庚二、攝贊

 

 

 

此皆自性空,緣此此果起,二決定更互,無障為助伴;

 

除此更有何,為甚奇稀有,以此理贊尊,成贊非由餘。

 

 

 

若內有情、若外器世一切諸法,雖性本空,然亦由作彼彼善惡諸業為因,緣此業故,亦有此等愛非愛果,若異熟果、若等流果、若增上果,皆可生起;如是二種決定智見,非僅更互不相障礙,而且輾轉更相助伴,由性空故方有緣起,由緣起故自性本空,除此甚深二諦法外,更有何事為最稀有?《釋菩提心論》雲:「知此諸法空,而依業果者,甚奇此甚奇,稀有此稀有」,是故能仁雖具眾德,由此道理讚美世尊成殊勝贊無上第一,非由餘德稱讚能爾。

 

或有問曰:既說性空是緣起義,達此義者,最為稀有,由此贊佛,是第一贊;若爾,應說此中道理。答:所問道理,文中廣說。今於此處,略言總義。以空遣常,由現遮斷,雖諸外道,無不盡同;唯由異宗,破斥異宗,非于自宗見自宗過,此亦內外無少差異;然由知空能除斷空、由達緣起能遣自性,此是龍猛無上奧義,佛護、月稱無等勝說,清辯、靜命觀力未及,所余內外更何待言?

 

《入中論》雲:「如是法皆空,亦由空性起。」緣起故空非極難解,空故緣起實屬難立,藏地諸師由不善此,或斷或常,其人非一。如由緣起引性空智,即由空因於緣起義決定智生。例如苗芽由無性故方從種起,種子亦由無性故方為芽因;若有自性、二性則異,自性異故、因果不成。故決定知,要是性空方有緣起,非自性法能有斯義。

 

此宗精要極應知者,謂「有」、「性」、「有空」與「性空」四事差別。初後二句,此宗所許;中間二句,是所破斥。頗有一類不諳此者,見無自性說應盡無,見是有法執應有性,性空緣起勢同水火,是人難達聖教深義;唯應暫以唯識等說方便接引護煉根器,于此深宗暫止莫學,免墮斷常險惡處故。

 

傍論且止。

 

總攝義雲:諸法自性空,作所作皆成,雙運稀有教,禮宣說大師。

 

 

 

 

 

己二、顯示未能如是知者即是未達聖教心要分四:庚一、顯受緣起不許性空是可笑處。庚二、顯若有人執法實有是則外出聖教心藏。庚三、顯受緣起又許性有成相違過。庚四、是故結成諸法如幻

 

庚一、顯受緣起不許性空是可笑處

 

若有為愚使,與尊作仇隙,彼不忍無性,妙聲有何奇?

 

若受行尊語,珍藏緣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說此為奇!

 

此中呵斥許緣起法、反執自性內道諸師。謂諸外道勝論、數論、無慚順世邪宗師徒,彼於能仁深懷仇隙、執為怨者,聞尊宣說緣起、無性二諦妙聲,不能忍可、亦不信敬,反謗大師是非理說;彼等誹謗,有何奇異。何以故?彼等無智辨理非理、亦不瞭解真可依處,為極重愚蔽障故;又彼唯執自師所教,唯此為實餘皆虛妄,是故彼等不忍妙說,不足為奇。若自內道能仁徒眾,執法自性是諦實有,我說彼等是極奇怪、可羞恥處。何以故?彼已受行大師語中極珍寶藏緣起道理,然不忍受無上大師說一切法性空空性獅子吼故。此中唯除佛護師派,餘皆在內。《辨了義不了義論》雲:「妄說諸法常論外道,由其不許緣起理故,計諦實有,是自師宗,非奇性處;若已受行因緣生起緣起道理,執諦實有,是極笑處。」

 

庚二、顯若有人執法實有是則外出聖教心藏

 

 

 

緣起是無性,無上引導門;若即由彼名,反執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導彼眾生趣,勝聖善行階,無比尊喜道?

 

此頌正呵由緣起理、反執自性,更無方便,能入勝道。謂大師說緣起道理,即是通達無自性義無上無比能引導門;若複有人即由此緣起之名,反執諸法有自性者,彼諸眾生執藥成病,於今更有何種方便引導彼等,令善趣入最勝聖者第一無比善履行階、大師所喜真正善道?定無方便現前引導。何以故?彼等棄此能證解脫唯一因故。提婆菩薩雲:「無第二靜門。」《入中論》雲:「外出軌范龍猛道,更無寂靜善方便;彼壞世俗勝義諦,二諦壞故無解脫。」

 

攝義雲:達性空方便,即於緣起理,執性有眾生,無性如何引?

 

 

 

庚三、顯受緣起又許性有成相違過

 

自性無作待,緣起有待作;何能於一事,二無違和順?

 

諸許實有內道諸師,許自性已、又受緣起,不應道理。緣起、性有,何能同於一事之上二不相違、和合隨順?定應相違。何以故?自性有者,非可新作、如水熱度,亦無待他、如長待短;緣起之法,則定有待及新作故。龍猛菩薩雲:「自性非新作,及無觀待他。」又雲:「自性有變異,畢竟不應理。」

 

庚四、是故結成諸法如幻

 

故說緣起法,雖自性本離,然似(4)彼顯現,此皆如幻事。

 

故字承前種種道理,說字通下第四句文;第三彼字,指前自性;四句此字,曰緣起法。謂佛世尊說此一切緣起諸法,如同幻事。何以故?如諸幻師所幻象馬,彼象馬性雖本來無,由其咒力,似有象馬顯現可見;如是內外一切諸法,雖其自性本來遠離,然由無始妄執性有無明障力,見有似彼自性顯見,故如幻等。《三摩地王經》雲:「一切諸法如水月,幻泡陽焰及電光。雖從此沒趣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所作業非斷無,如其黑白成熟果。此妙理門細難見,唯是勝者所行境。」

 

問曰:若爾,一切補特伽羅皆顯現耶?答:諸異生類,凡有境現,皆如是現;彼相續中,無由少識不被妄執所染汙故。於大乘中有學聖者、及二乘中一切聖者,若緣法性住等引時,于彼智前不如是現;爾時所緣唯真如境,離二取相,全離妄執所染汙故。若從定起,現則仍現,有執、不執二種差別:謂七地前由未斷盡煩惱障故,初從定起有定勢力,境現自性、不執為實,定力散已,煩惱力故,時而起執;諸阿羅漢及八地上,無執著義。是中觀宗月稱之義,非唯識宗。

 

於佛地中,自性不現,由其永害二障盡故;然佛智慧是遍現觀,諸法於佛雖不顯現為自性有,于餘有情所現自性,佛亦現知,因彼顯現是有法故。又佛亦現諸法如幻,但與有情幻義不同;謂佛永斷二障垢盡,即以一心同時現量雙見二諦。是故佛智無一刹那不住正定,如雲:「那伽常在定。」即住現見義,義定中亦能現見一切世俗悉無自性宛如幻化。又即現前一念智上,就其現見有法世俗一分義故,建立彼名盡所有智;就其現見法性勝義一分義故,建立彼名如所有智。如是乃至建立四智、五眼、十力,皆就一智見境差別,非佛智體有其多種。不爾,則有非遍智失。八識轉依、建四智等,非此所許。如是關於佛智問答,待譯《宗派》及《地道建立》時,更當廣說。

 

攝義雲:無待與有待,自性相違故,一切緣起法,尊說如幻現。

 

己三、顯示知已于大師處生起定量所引信敬分三:庚一、由其顯說法體性故生起決定智見道理。庚二、由其止滅過失本故起定智理。庚三、由其通達所說義趣與安樂故起定智理。

 

庚一、由其顯說法體性故生起決定智見道理分二:辛一、由其顯說法實體故無容他難。辛二、依緣起道于餘聖教起定智理。

 

辛一、由其顯說法實體故無容他難

 

 

 

說如尊所教,無有少敵者,能如法求過,善達即由此。

 

何故由說此,於見不見事,遠離增益執,及損滅過故。

 

 

 

大師自說于如世尊所有言教,無有一二少數敵者、外道徒眾,能如法理求獲過失;我今善達,即由如來說此甚深緣起道故。

 

問:說緣起道何故決定無過可求?答:無上能仁,即由說此緣起性空最勝道理,能于諸根現可見事色等諸法,及於不可現見諸法善不善業、前後生死因果等事,遠離增益—執有自性、及離損減—執畢竟無二邊過故。

 

(問)如來言教為說何等?答:謂佛唱言,我是佛陀,具有十力證大菩提,是自智慧;又唱是言,我於今者諸漏永盡、得大涅槃,是自斷德;又說諸行悉是無常,乃至涅槃微妙寂靜,如是等教,皆依二諦,故無敵者,能求過失。

 

 

 

辛二、依緣起道于餘聖教起定智理

 

緣起道因相,見尊說無比,由此證餘語,是量起決定。

 

我等末運薄福有情,能見世尊所有宣說非諸外道所能匹者,蓋因見佛說緣起道為正因相,勝出一切人天魔梵及外道故;即由宣說緣起諸經無欺無誑堪依為量,例證如來宣說由施能感受用、由持淨戒生善趣等諸餘聖語,亦是定量,無有欺誑,起決定信。何以故?彼諸餘語亦是三種觀察所淨無過語故,如說甚深緣起諸經。三種觀者,謂以現量觀現見事,以正比量觀不現事,以聖教量觀極不現。現見事者,謂瓶衣等;不現事者,聲非常等;極不現者,業果理等。法稱論師雲:「正義無欺故,于餘亦比度。」謂佛宣說緣起性空、涅槃等事諸要正義無欺誑故,于餘所說業果等事,亦應度比,定無欺惑。

 

攝義云:由說實體義,稀有緣起語,證余說成量,無過處亦成。

 

 

庚二、由其止滅過失本故起定智理

 

見如義善說,有隨尊學者,衰損皆遠離,滅眾過根故。

 

由背尊聖教,雖久依疲苦,後後過如呼,我見堅固故。

 

稀有諸智者,善達此二別,爾時於聖尊,豈不從髓敬。

 

無上大師,由自內智見如實義緣起性空,以大悲心發起聖言,隨所應機善巧宣說。若有宿植善根有情,能隨尊教學習取捨,謂住淨戒、學聞思修、通達二諦甚深道理,貪等煩惱及生死等一切衰等皆得遠離。何以故?由能滅除貪等煩惱眾過根本我執縛故。

 

若諸薄福愚癡有情,自無智力辨別善惡,或由惡友攝持力故,違背譭謗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無雜圓滿清淨梵行能仁聖教,妄依邪行,五火炙身、拔毛塗炭、跳崖沉水,雖經久時、依極疲勞、受極重苦,然於後後一切生中,種種過患恒所隨逐,如自呼雲「可隨我來!可隨我來!」等無有異。

 

彼諸外道依極疲苦,何故不能斷過患耶?答:由彼不知何為過本、而反堅固俱生分別二種我見不斷舍故。

 

稀有二字,歎美聖教。若諸聖者善能通達彼二差別,爾時智者于佛聖尊及佛聖教,豈不從骨髓中起信敬耶?決定起信。何以故?善知無上能仁聖教是一切種利樂根源,外道教規是過本故。如《超勝贊》雲:「於外道教理,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益信尊依怙。」又雲:「何故由尊教,從樂獲安樂。」又雲:「我非執佛黨,非瞋數論等,若是如理說,敬彼為大師。」《贊應贊》雲:「由流轉還滅,及染汙清淨,此是勇者教,與餘者差別;此唯一真如,彼唯虛誑法,尊教與餘言,更求何殊異;此唯純一善,彼唯障道法,尊教與餘言,更求何不同;彼染極染汙,此則能清淨,是即勝依教,與他言差別。」

 

 

 

 

 

庚三、由其通達所說義趣與安樂故起定智理

 

 

 

縱於一分義,得少許決定,尚與彼勝樂,況尊眾多說?

 

噫愚壞我慧,於如此德聚,雖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將近終,命相續未沒,於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初頌讚歎聖教勝利,次頌自恨久未能知,末頌慶慰晚年得曉。

 

況等一句,顯勝果利不待多知;謂於世尊無量教誨,縱能於一少分經義緣起性空二諦道理智見信敬,亦能與彼信者勝樂,謂於將來當得涅槃、現前亦能令舍耽著不妄邪執起憂苦故;于尊所說眾多教藏無量義理得決定者,與勝安樂固不待言,故以況字暫作遮遣。提婆菩薩雲:「薄福於此法,尚不生猶豫;若能起疑念,亦當破諸有。」

 

噫是悔歎,謂我智慧被彼愚癡所障壞故,於其具足如上所說、無量廣大勝功德聚大師及法,雖昔久遠少年出家歸投依止,然于大師及所說教,少分功德亦未能知,豈不苦哉!然所幸者,今將近終,命根相續未能即沒,由正教理于大師處,略生少許深忍信心,自想亦是宿世善根,定非僥倖之所能致。

 

攝義云:滅眾過根本,啟諸利樂處,教誨緣起道,心禮彼大師。

 

 

戊三、攝義

 

 

 

說中緣起說,慧中緣起智,二如世勝王,尊善知非餘。

 

佛薄伽梵所說法中,緣起教說最為殊勝;一切慧中,達緣起智是極殊勝。如於世間有足無足、二足三足及以多足有情眾中,唯有能仁勝出四魔,DB法王最為尊勝;彼二亦爾,說、智二事,唯佛世尊善能了知,非餘外道劫昆羅等能知是事。諸慧中者,謂善通達五明處慧、四諦理慧、菩提分慧、緣起慧等,此中唯有緣起勝慧。《入中論》中說六地時,亦以通達緣起性空無生妙慧,是十度中慧度勝義。

 

 

丁二、由說緣起門中別贊分三:戊一、宣說緣起道理及所為果。戊二、於佛能仁殷重修得。戊三、由是因緣求佛密意。

 

戊一、宣說緣起道理及所為果分三:己一、能仁為令所化證得妙涅槃故說緣起法。己二、於是聖教應深敬持之因相。己三、顯示所持聖教殊勝

 

己一、能仁為令所化證得妙涅槃故說緣起法

 

盡尊所垂教,依緣起性轉,彼為涅槃故,尊無不趣寂。

 

廣則法門八萬四千,中則聖語一十二分,約所說事攝為三藏,盡此一切無上聖尊所垂教誨,皆依緣起性理而轉。

 

依緣起說,有何必要?答:彼諸教法,悉皆為使所化有情趣涅槃故;能證涅槃首在斷惑,煩惱根本起自無明,對治無明須達緣起,是故世尊無有不趣寂靜涅槃而反增長惑業苦果無益之說。

 

彌勒菩薩雲:「若有具義法相屬,為斷三界煩惱說,顯示寂靜殊勝利,是大仙教我頂持。」此頌含有四辯才義,如前已釋。

 

 

 

 

 

己二、於是聖教應深敬持之因相

 

美哉尊聖教!隨至誰耳道(5),彼皆趣寂故,尊教誰不持?

 

美哉妙矣!如來世尊所說聖教,初中後善,文義巧妙,對治煩惱隨順涅槃,甚深寂靜光明無為,離「生滅」等八邊戲論,緣起性空二諦妙法,猶如諸天最勝甘露,隨至所化誰之耳根,彼皆漸次當趣寂靜。是故智者,誰不喜樂、恭敬受持無上聖尊所說教法?

 

 

 

 

 

己三、顯示所持聖教殊勝

 

能降諸怨敵,離前後相違,與眾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世尊聖教略具三種最殊勝事,故我唯於此教法生喜,開示建立令其久住,非由偏黨邪執之心。

 

若爾,三種殊勝雲何?一能摧伏外道怨敵,如大霹靂摧伏蒿草。何故見摧?答:由諸外敵不具正智,妄說常、斷二邊邪法,誑惑有情墮惡趣故。如來既是眾生慈父,何故亦說外道為敵?答:如世慈父雖愛諸子,子若邪行,豈容不呵;又諸外道謗佛為非,故是邪眾,假說敵名。二謂遠離前後乖反、自語相違諸過失故,非同外道斷常邪說。三謂能與眾生二利,令于現時不違業果,依之取捨得生人天最勝生利,又令不迷緣起性空,依之修學得出世間決定勝利。即此三種殊勝事故,諸有智者,誰不樂持。

 

戊二、於佛能仁殷重修得(6)分二:己一、能仁殷重修學道理。己二、如何發起欲證得心。

 

己一、能仁殷重修學道理

 

 

 

尊為求此故,經於無量劫,數舍諸身命,親愛受用等。

 

無上世尊於因位中,為度有情出苦海故,為證無上妙菩提故,為積集彼二資糧故,即為求此緣起諸法故,經歷無量俱胝劫中,數施捨諸身壽命,及諸親愛妻妾子女、飲食莊嚴、車乘國土受用等事,未曾稍起貪吝悔心,故此聖教最為難得。何處宣說如是等事?答:大小乘經處處見說;《本生論》中集說尤詳。如《寶積經·護國問會》佛說頌雲:「我於往昔無量劫,為諸眾生求菩提。」又雲:「舍于愛子及妻妾,亦舍資財七寶等,壽命國土及大地,為求菩提佛智故。」此為成佛而正出家。又雲:「不惜身命投高岩,為求諸佛善言故,爾時亦無身命想,為成菩提大事故。」又雲:「往昔慈憫於饑獸,身肉充濟於八虎。」又雲:「我昔曾見貧窮人,時我為王以身施。」又雲:「我昔曾為屍昆王,有鴿恐怖來投我,我以身肉代彼命。」此說為求正法利生,施捨全身。又雲:「曾作國王名月光,時有梵志名可畏,從我求索於身首,我無愛惜以願施。」又雲:「又作國王名知足,手腳柔軟如兜羅,色妙清淨如蓮花,亦以佈施眾生等。」又雲:「又作國王號華眼,一切瞻仰心無厭,如是妙眼用佈施。」又雲:「又作國王名信幢,兩手柔軟具輪相,時有人來乞我手,為求菩提用施彼。」又雲:「又作菩薩名普瞻,見有一人病羸困,我于爾時生慈悲,以己血肉用施彼。」如是等頌,顯為正法,施身支分。又雲:「我昔修行為眾生,曾作王子蘇達拿,時有人來乞妻子,我不愛惜用佈施。」又雲:「我曾作王名獅子,身遇重病醫授藥,時有病人乞此藥,我不愛命先施與。」又雲:「又作國王名普現,有四天下多財寶,禮樂安穩男女盛,為求菩提用佈施。」此說佈施一切外物,為求菩提及與正法。如是等類,如經廣說。

 

 

 

 

 

己二、如何發起欲證得心

 

由見何法德,如鉤釣諸魚,能引尊意法,未親從尊聞;

 

自恨善根劣,由彼憂惱力,我意終不舍,如母意隨子。

 

於此思尊說,相好勝(7)晃耀,光網遍圍繞,大師妙梵音,

 

此作如是說,能仁妙影(8)像,顯現於意中,如月治熱惱。

 

 

 

初二頌義,顯未值佛及親聞法,故生憂惱。後二頌義,顯僅憶想能仁勝儀,亦能治除憂惱之心。

 

謂佛世尊由見何法殊勝功德,而能引奪世尊深意,令不自在愛樂歡喜,如以鉤餌引釣諸魚,令不自主,彼法即是緣起道理,能斷生死流轉根本;此法未能親從世尊金口聞說,我善慧稱自恨宿植善根微劣,由彼自恨憂惱勢力隨逐我意終不暫舍,如有慈母唯一愛子,其子忽夭,母意隨戀、深生憂苦。又有釋雲:由彼自恨憂惱勢力,令我此意隨逐世尊終不能舍而暫忘息。又有本中作憂惱火,恒燒我意,曾不暫舍,如子忽死,母意燒然。

 

於此二字,曰前憂惱;問此憂惱由何能除?答:我今思惟世尊所說《般若經》等緣起空義,想佛世尊昔在鷲峰人天海會無量眾中,為顯妙法最極殊勝應敬重故,能仁親自敷設法座,于寶座上端正跏趺,相好勝妙晃耀無比,映奪諸天如暗鐵色,令舍慢心成正法器;一一相好放無量光,遍照十方無邊世界,令諸有意悉來集會;次光收回漸近尊身,光網一尋,周遍圍繞;次勝大師,啟百福口,發無擾動,悅耳稱心,可愛先首,美妙分明,易可解了,可施功勞,無所依止、非可厭逆,無邊無盡、微妙梵音,於如是事,作如是想,作如是說,由以如是追想力故,能仁妙像影現意中,即能益治所起憂念,如淨月光治除熱惱。廣《菩提道次》回向頌中,亦說此義,恐繁且止。

 

戊三、由是因緣求佛密意分三:己一、求覓之因相。己二、求覓之方便。己三、由何故獲得。

 

己一、求覓之因相

 

于此奇勝教,諸不智眾生,周遍起糾諍,如跋縛羅草。

 

於此甚奇最為稀有緣起性空殊勝教理,見諸眾生由無智力不善巧故,不能顯了宣說;或有說為勝義非有,或有說為勝義有性,亦有說為真勝義諦俱不可說是有是無,如是等輩,勢同魔眾,各執自是,周遍紛糾,互相競諍,如跋縛羅,亂而無緒。跋縛羅者,其說亦多,有師說是兔絲子草,或有說為拘執鼠草,亦有說為拇羅草等;然書正義,在取紛亂,故此諸說,悉不違理。

 

 

 

 

 

己二、求覓之方便

 

 

 

由見如是相,故我多勵力,隨順智者行,數求尊密意。

 

由見諸說互相是非如是亂相無一可憑,唯恐聖意依之隱滅,故我善慧名稱吉祥,由聞思修、祈禱本尊眾多門中,殷重勵力,隨順智者龍猛、提婆、佛護、月稱諸論師行,依彼堪為定量善說,數數求覓世尊所說緣起性空及有性等種種密意,非僅依文及不了義,便生喜足。

 

 

 

 

 

己三、由何故獲得分二:庚一、顯示非由少力能得。庚二、由尊重恩始得道理。

 

庚一、顯示非由少力能得

 

 

 

次於自他宗,修學眾教時,後反以疑網,遍燒惱我意。

 

由見佛意遷滅殆盡,次於自宗佛護學派,及于他宗清辯以下,乃至《俱舍》,無偏無黨,遍學眾教,爾時見彼諸師異說;然佛正意,為《俱舍》耶,抑經部耶?為唯識耶,抑中觀耶?如是多途,難宗一是。求者之意,後後反疑,以惑稠網,遍極燒惱。

 

《俱舍》說者,謂說一切諸法實有,由可析壞捨棄名覺,安立世諦,由不可爾說為勝義;初如瓶水,次如色受;宣說無有常一自在獨立之我,五蘊假我是所許認,修道證果亦有不同。

 

經部有二。順教如前;隨理行者,說有為法是勝義諦,是自相法,是實有體,皆有作用,無為世俗,共相假有,作用亦無;既許自證,又許外境,道果差別,餘處廣說。

 

唯識略分教理二派。隨教行者,許有八識,色等唯是識所變現,諸根亦約起識功能,三性之中,二是實有,真勝義諦是圓成實,小乘無依,身智俱滅,如來智滅,可許還起,三乘五性,定有差別,約無漏種,建立為性;隨理行者,唯許六識,小乘無依,不許泯智,暫時雖許三乘五性,然其究竟,證大菩提。

 

中觀大別,可判為三,靜命、清辯、月稱論師。初說世俗外境亦無,世俗內心許有自性,唯許六識,同隨理行;若就勝義,雖圓成實亦無自性,況依他等。三乘斷惑,各有差別,此是不共他宗特說。清辯師許,與前多同,唯說外境世俗有性,其自證分世俗亦無;三性無性約勝義說,非遍計執世俗性無。月稱師說,縱約世俗自性亦無,無性之義,此論廣說。又不許識有自證分,聲聞亦斷諸法我執,約習氣建立所知障,不動地上,始能斷除。說三性義,依《般若經》。

 

如是粗義,附述少分,餘待將來譯《宗派論》及《辨了義不了義》說。

 

 

 

庚二、由尊重恩始得道理

 

 

 

尊授記龍猛,釋無上乘法,遠離有無邊,教軌夜開園,

 

無垢智輪滿,無礙遊虛空,除邊執心暗,映邪說星宿,

 

吉祥月善說,白光鬘照顯,由師恩見時,我意獲安息。

 

問:既為疑網縛而無解,今由何緣及依誰教而得知耶?答:能仁世尊於《楞伽》等顯密經中,親為授記,謂有苾芻,厥號龍猛,生於南方北達國內,宏無上乘遍諸世間,離有無邊、建立中道,登極喜地,生極樂土,彼說教法,《中觀論》等,依之求覓,能仁深意。

 

問:後學諸師,所許不同,為更依誰學彼正義?答:龍猛教法文義潔白,如夜開花廣大園苑,厥有吉祥月稱論師,無垢智輪潔淨圓滿,無礙遊歷聖教虛空,除遣邊執有情心暗,映蔽邪說常、斷星宿。此師善說《入中論》等,皎白光鬘,照顯彼義。

 

夜開花園,喻龍猛教,待月光照,始能開敷。月稱善說,喻諸月光;謂由此照,彼義遂顯。無垢四句,述論師德,謂無垢智,滿如月輪,遍達教義,如月行空,是自利德;利他德者,除暗破邪耳。吉祥二字,是尊稱語,非論師號。若在顯教,具福智糧,是吉祥義。若在密教,具空樂德,是吉祥義;又具幻身,與光明德,是吉祥義。若在佛地,二身二智,斷證等德,皆吉祥義。

 

問:月稱論師,由誰解了?答:由十方佛智慧為體、曼殊室利尊重深恩,開發慧眼、見緣起理、知佛甚深究竟義時,我意極生無比歡樂,求覓疲苦今獲安息。阿底峽尊者曰:「由何達空性?謂如來記別,見法性諦理,龍猛徒月稱,以彼傳教授,能達法性諦。」此說通達究竟法性真勝義諦,要待龍猛月稱教授,非由余宗諸師所教而能證得。宗喀巴大師雲:「開展無量諸聖者,智慧總攝妙音尊,無間殷重信仰師,恒住心中蓮花內,由見經義如理說,造此甚奇稀有論。」此說恒依菩薩為師。

 

乙三、攝義

 

一切佛事中,語事為第一,彼複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能辨聖教心藏智者,應由如此稱讚門中,以真信欲敬重勝解,隨念佛陀能仁恩德。何以故?由於身語悲智願等一切佛事,其中語事為第一故。何故第一?彼語事業勝餘事者,複因宣說甚深緣起,能令有情漸斷煩惱,導之令證菩提最勝利故。如經雲:「能仁不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遷自證運施他,說法性諦令解脫。」

 

甲二、結述造論因相福德回施分二:乙一、述造論因。乙二、福德回施

 

乙一、述造論因

 

隨彼大師正出家,修學勝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師如是敬。

 

此頌結述造論所以。謂有隨順宣說甚深緣起性空無上大師,知家過患,舍家出家,非由病難他逼切等,名正出家;出家俱戒,為基礎已,次於勝者所有教法,以聞思修修學未劣,而得殊勝圓滿究竟;又由增上心慧二學,精勤無間,住瑜伽行,我一苾芻善慧名稱,即由如是開示宣說甚深緣起性空理門,於彼證得壽命、心意、資具、事業、受生、勝解、誓願、變化、妙智、正法十種自在,及已證得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四種無量、八種解脫、九次第定、十遍、八勝、無諍、願智、六聖神通、四無礙解、四一切相清淨、十力、四無畏、三不護、三念住、無忘失法、拔除習氣唯一大悲、十八不共法、一切相妙智等,具此一百四十四種無漏法者,是為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無上無過第一大仙,以身語意,懇誠敬禮。

 

乙二、福德回施分五:丙一、願於一切生中善士攝受者。丙二、願于大師及聖教理正信有情充滿世間者。丙三、願為生生不顧身命住持聖教者。丙四、願勤方便增廣緣起教法者。丙五、如是精進願諸護法助伴不舍者。

 

丙一、願於一切生中善士攝受者

 

遇此無上大師教,皆由尊重深恩故,此善回施諸眾生,成善知識攝受因。

 

五濁末運有情險惡,意動無非貪瞋、身語難發妙行,見取縛系,競諍是崇,勝己嫉妒其德,微劣賤慢其下;智辯勝士多生淨土、可依能仁遷影涅槃,正法住滅勢懸一絲,有情樂本形類秋葉。於萬難中,遇此難過無上能仁大師教法,又得通達緣起道理,是皆由曼殊室利身為尊重、語傳教誡、心意加持深恩故得。今造此論善根為首、並及三世所集福聚,回施往昔數為父母、現前未達緣起眾生,世世值遇真善知識,成彼慈悲攝受正因。

 

丙二、願于大師及聖教理正信有情充滿世間者

 

願利者教盡有際,不遭惡分別風動,達聖教理于大師,獲得信忍常充滿。

 

願利益者釋迦能仁所乘聖教恒住世間,乃至盡此三有未空最後邊際,不遭無智薄福有情惡分別風吹擊擾動,唯有極善通達聖教第一心藏緣起道理,于此大師獲得信忍、智福有情,常恒充滿。

 

丙三、願為生生不顧身命住持聖教者

 

願一切生捨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光顯甚深緣起性,雖剎那頃不慢緩。

 

易了不釋。

 

丙四、願勤方便增廣緣起教法者

 

願勝導者無量難,殷重為心所成辦,由何方便令此增,晝夜專注恒思察。

 

願勝導者釋迦如來昔于因位修菩提時曆無量劫,數捨身首、國城、妻子,無所戀顧,無量難事,殷重依止,於如是教貴為心藏,精進修學之所成辦,我今晝夜一意專注思惟稱量審諦觀察,當由講說修行方便門中,能令如此甚深緣起教理久住,倍複增盛,饒益父母一切有情。

 

丙五、如是精進願諸護法助伴不舍者

 

淨勝意樂勤彼時,梵王帝釋護世間,妙黑天等護法眾,恒為助伴無暫舍。

 

願我由彼荷負聖教、饒益有情清淨殊勝增上意樂,發起精進作彼事時,昔於佛前受囑立誓護持正法,及善丈夫、娑婆界主、大梵天王、三十三天、因陀羅主,及持國等四護世間,並妙黑天、閻摩羅王、摩訶哥羅六臂、四臂、四面護法,如是等眾,我瑜伽者所有使教,汝等應憶昔所立誓,恒為助伴勿得暫舍!

 

第三科、論終總結

 

由說甚深緣起門中,稱讚無上大師世尊善說心藏,多聞苾芻善慧名稱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側喇頂靜處,又名尊勝洲,書者求寂虛空吉祥。

 

釋題如前。多聞等十字,是著者號。又此師號,世多稱為宗喀巴者,宗喀是大師生處,巴是男聲被詮人等,如吾國之者字,其實諱為善慧名稱也。

 

雪山聚者,藏地總名。大等八字,一山別字。喇頂靜處,師所住止。

 

著者之名書後出者,是依藏文原有之式耳。余文易知,茲不繁述。

 

藏地諸宗中觀最勝,然其各家紛執差別,宗喀大師學終多載,誰正誰邪久而未辨,後舍世事專意修行,曼殊聖尊數數教誡,依菩薩教為正見基,洞達佛護、月稱正義,於佛世尊聖教心藏獲得稀有殊勝歡喜,由此於佛發起無上深忍信敬,遂說此讚歎美如來。贊中所說是月稱義,樂中觀者宜勤披覽。

 

緣起性空義,為破無明說;見聞除暗翳,速證聖慧眼。

 

本頌是宗喀巴大師造,苾芻釋法尊述。

 

(1)猶字似應作「尤指」。

 

(2)法尊法師網上,誤作「於此」。

 

(3)法尊法師網上,「況」字誤作「說」。

 

(4)法尊法師網,誤作「仍」。

 

(5)法尊法師網,誤作「邊」。

 

(6)此後似脫字。似應有「發欲證心」等字。

 

(7)法尊法師網,誤作「甚」。

 

(8)法尊法師網,誤作「顯」。 





主持人
法尊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