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
宗喀巴大師

生清淨正見 修廣大行品希求心

修悲心。假設已經持戒了,也佈施了,使來生也得到具有八暇十滿的人身,也有時間去聽聞空性,但是如果沒有以大悲心來攝持,則聽聞的空性所產生的力量是有限的。意思是說,這個空性頂多只能斷煩惱障。但是,如果所聽聞的空性能夠結合大悲心的話,這個空性的能力,就非常強大。它不僅可以斷煩惱障,也可以斷所知障。因為,有大悲心攝持的空性見,它能夠從無邊的正理去思惟空性,相對來講,它的能力就變得很強。

修安忍為度生。假設一個人因持戒得到了暇滿人身;因佈施而生活不虞匱乏,可以有時間聽聞空性;也因有大悲心攝持空性見而能力強大。但是,假設這個人沒什麼威嚴,或者說容貌醜陋,這在利益聖教與利益有情上也會有困難,因為別人看了他也不會起敬重心,所以這時候必須修忍辱。

善根回向大菩提。要證得圓滿正等正覺的佛果位,必須具備空性見和大悲心,兩者具足才有可能達到佛果位。假設不瞭解佛果位是以大悲心攝持的空性見、斷除二障之後所達成的,則即使我們嘴巴念著:“所累積的善行回向無上菩提”,這個善行也不會成為真正成佛的因。這點必須要辨認清楚的。

恭敬諸菩薩。空性見與大悲心雙運,這兩者的結合非常的深廣,能夠修學這樣的空性見的菩薩行者,他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瞭解空性後,這時候才會真正的對於修學結合大悲心與空性見的這樣的菩薩,從內心深處生起敬重心。也就是說,他知道菩薩行者與二乘行者,其優劣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假設一個人沒辦法瞭解,大悲心與空性見結合的深奧之處,我們會說這個人並沒有真的尊敬諸佛菩薩。或是說,他的回向無上菩提,也沒辦法真正的達到無上菩提的量。甚至我們也可以說,這個人對於三寶當中的佛寶,也沒有真正生起歸依的心,即使在歸依這個階段。所以如果不瞭解空性,就沒辦法瞭解到屬於甚深道次第的空性,與屬於廣大行道次第的大悲心的結合,也就沒辦法瞭解到菩薩的修行有多麼的深廣,也就沒辦法瞭解到無上菩提的功德。所以,所有的這些,不管是歸依境、對菩薩的恭敬、對無上菩提的瞭解、對無上菩提的回向等等,這些都跟空性見的瞭解非常有關係。

 

宗喀巴大師對這偈解釋得非常好,很值得我們研讀。他說:“得空見諸大乘人,由生清淨正見,于修廣大行品起極敬重。”這幾句話有很重要的內涵。就是說,如果對於空性見獲得毫無雜染、非常清淨的瞭解的話,連帶的會影響這個人對於修廣大行品的希求心,或者敬重的心,這是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宗大師的話是有根據的,也就是龍樹菩薩《菩提心釋》的一個偈頌:“由知諸法空,複能說業果,此為最甚奇,此乃極稀有。”這裡其實要說明,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的瞭解,會有一個可能性,就是說,不僅不會尊重這些廣大行品,甚至“見”與“行”會相違。如果對於空性見沒有得到清淨瞭解的話,得到這個空性見,反而會不去行廣大行,甚至會去做犯戒的事情等等。所以真正的空性見,或說清淨的空性見,應該是你瞭解之後,反而會更希求廣大行,兩者是互相輔助,並不是相違的。

聞思空性的意義  格西索南





主持人
索南格西


聞思空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