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根本因是心

2018/02/23本網報導:
人氣:2,682

喇嘛網 日期:2018/02/23 09:45:34 NPO  編輯部 報導

心的根本因是心——索達吉堪布浙大演講二       

浙江大學演講《認知科學與佛學》

從物質到心靈

  認知科學所研究的,跟佛教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彼此間可以取長補短。

  以前西方科學家與僧侶作過多次對話,網上也能看到部分資料。而漢地的宗教人士和科學家也有過這方面的探討,但由於處在摸索階段,雙方一遇到跟自己見解不同的觀點,就容易習慣性地否定對方。其實這沒有必要。我們應該找到哪方面宗教闡述得更細緻,哪方面需要科學來解決,這樣互通有無,對人類的未來很有幫助。

  據我瞭解,西方對認知科學的研究,主要著眼於腦科學。短短幾十年,隨著腦神經學的發展,人類有了非常大的改變,這也是社會的一種發展。

  就科學來說,有些對人類很有利益,有些則恰恰相反,危害性非常大。所以,榮格說過:“人類選擇西方文明這條路不一定正確,也許佛教這條路更合適。”為什麼呢?因為工業革命以後,西方文明改變了人類的價值觀,全球人類所選擇的,是以科學發現為主導的物質中心學說,它令無數人疲於追求外在的物質,從而忽略了內在的心靈寧靜——不僅普通人如此,高等學校、高級研究機構也不例外。所以榮格認為,人類固然需要物質的發展,但更需要心靈的探索,而這種探索應該從宗教中尋找答案。不管是儒教、佛教、基督教,至今都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能一直生存到今天,說明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這裡面蘊涵的道理,值得大家深思。

  2

  誰更重要

  研究認知科學的有些人,常將目標鎖定在人腦上,或利用與腦科學相關的經驗,把人腦功能再複製到電腦上。這些研究雖不像有些佛教徒認為的一無是處——密續中對大腦也有深入的研究,一千多年前藏醫學就有了開顱手術——但我認為,應該認清大腦起的是主要作用,還是次要作用?認知科學的主要研究物件,應該是人腦還是人心?

  現在很多人認為,人腦能操控一切,一旦大腦區域受到損害,心識的功能就不正常了,會變成老年癡呆、失憶、植物人等。因此,科學家普遍認為,人腦最重要,人心是人腦的產物。

  但如果是這樣,有些現象便無法解釋了。比如,世界上有很多高智商、生活正常的人,卻沒有腦,此類案例在美英德法等國家都發現過。所謂的因果,應該符合“無則不生”的規律。那心和腦之間若是因果關係,無腦人的心是從哪裡產生的?畢竟科學發現腦細胞只存在於大腦中,其他部位都沒有,其他細胞也沒有這個功能。既然如此,“無腦也能產生心識”的現象就很難解釋。

  所以,我們研究的物件,一方面是人腦,但更重要的是“心”。如果心作為物件,就不需要回避很多問題。有些人可能會問,如果心為主,大腦如何直接對它起作用呢?

  大約在七世紀,與玄奘大師同時代的印度哲學家法稱論師說過,心的因實際是心,身體只是它的緣。這就像麥子的因是麥種,陽光、水分、肥料是它的緣。身體對心識的知覺、感覺、情緒等有一種助緣的作用,一旦心臟、腦等比較要害的地方受到損害,心智就可能完全不清晰了,就像沒有一點水分的種子會枯乾一樣。

  我最近看到浙大的有些同學也在講“安危同依”的道理。按照《瑜伽師地論》的觀點,身體與心兩個都非常重要,而且互相依賴,有種安危同依的關係,這是對的;但它們之間一定要分清主要和次要,這個非常關鍵。

  心的根本因就是心,身體或者腦細胞只是心的一種緣。佛教講四種緣: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和增上緣。心一刹那一刹那地由前面的心產生,叫做因緣,這是主要的因;它的外緣,以眼識來講:外面的色法叫做所緣緣;眼根,包括腦細胞中產生眼見知覺這部分,叫做增上緣,如果眼根受損,眼識也隨之受損;眼識前一刹那滅,後一刹那生,叫做等無間緣。

  3

  心的秘密

  其實,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對我們現在所研究的心靈早已覺悟,已經說得很清楚。我並非因為是佛教徒而故意讚歎,僅是公正地敘述。我對東西方文化都很感興趣,早年也看了許多著名的心理學著作,但一直覺得有些地方心理學沒有搞清楚,直到學佛以後,才在佛法裡找到了滿意的解答。

  佛教講,我們的心識有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心理學家稱之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意識。意識,在科學和佛教裡沒有什麼不同。這六識不能少,否則很多事情說不清楚。

  唯識宗和大乘中觀瑜伽派,則承認八識:在此六識基礎上,再加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共為八識。不過,阿賴耶和阿賴耶識並不相同:阿賴耶是心沒有任何分別念的部分;而明明清清的部分則叫阿賴耶識,無分別的同時又是明明清清的。意識和染汙意識(末那識)有什麼不同呢?眼識、耳識等五根識取對境後第一個刹那叫做意識,跟隨前五根識都有相應的意識;而根識取對境的第二刹那,執著我和我所的意識,則稱為末那識,也叫做我執。

  按照密法或者其他論典的一些修法來講:心識不動搖的部分叫阿賴耶,也經常被稱作藏識,因為阿賴耶就像倉庫一樣,藏有各種各樣的善惡種子習氣,包括色聲香味等,我們在世間的很多習氣都藏在裡面。當明瞭覺知顯現境而不分別時,則是阿賴耶識。眼識中也有阿賴耶識的成分,比如,眼睛看到色法的時候,看色法取對境的部分叫做眼識,而看色法的明清部分叫做阿賴耶識。

  關於這一點,佛教有一個比喻:在六面不同顏色的鏡子中間有一隻猴子,它往不同方向看,都會看到自己的某一個側面。同樣,意識在眼耳鼻舌身裡面,可以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顯現,當它接收的時候,任何一個識,在意識的層面上都沒有變化,都是明知明覺的一種心識。

  阿賴耶識相當於大海的底層,比較深,而其他六識比較淺,就像海面的波浪一樣,人們能直接發現。海面波浪依靠什麼而產生呢?按照《楞嚴經》講,是依靠風的吹動。當它波動特別厲害的時候,會跟腦細胞以及身體其他部位起不同的反應,但是大海的底層部分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的很多習氣藏在底層部分,一旦因緣成熟就會浮出水面。

  對於這些心識的道理,認知科學如果能結合起來進行研究,便可進入更深的層次,因為畢竟心識才是主體。否則,心識只是由人腦產生的話,那按照神經學的觀點,人從年輕時開始,每天都會有十萬個腦細胞死亡,直到全部死掉,我們的記憶也必然以此而滅盡,再加上人死的時候身體已經處理完了,記憶更應不復存世。但世界上又有很多能回憶前世的人,這兩者之間沒辦法對接。

  回憶前世的現象的確存在,很難否認。比如,史蒂文生博士、塔克爾博士等列舉的諸多案例,其中很多人根據前世的記憶,甚至可以說出無人知道的秘密。雖然科學界對這些現象也有一些辯論,但至今沒有找到任何可以推翻它的可靠依據。

  還有瀕死現象,醫學界也作了很多研究。他們發現很多受試者,雖然臨終時心識離開了身體,但依然能毫無錯誤地看到並指出隱藏在天花板上的東西。如果這些現象全都用迷信、神秘或者奇怪來說明,可能不太合理;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在心識上研究,再結合腦科學的理論,也許會有突破性的進展和發現。

  簡而言之,在認知智慧的方向上,我認為既要研究心,也要研究腦;更重要的是,要從東方文化,尤其是佛教知識中,瞭解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