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08/06 22:56:04   編輯部 報導

所謂「請轉法輪」是可以淨除自我愚痴、捨法的業障,生生世世不離三寶光明,何時都不會生於暗劫。而「請佛不入涅槃」是對治邪見的。佛菩薩示現涅槃之因,有時是無有眾生可教化之故,正如沒有水器時,月影則無處顯現;佛陀的色身,就會自然融入法界之中。有時佛菩薩住世太久,眾生誤以為他們會恆久住世,而對修法產生懈怠之心,為了使眾生生起強烈出離心而示現涅盤。因此,我們以求造善根迴向高僧大德長久住世,不但具有效果,而且可以淨除自己壽命減損的障礙。其功德是很廣大的。千萬不要生起「諸佛菩薩壽命怎麼會有長短」的邪見。這是要特別注意的。現在分別講述兩種分支於後。

請轉法輪---七分支
今天講述由「請轉法輪」來累積功德的分支。什麼是「請轉法輪」呢?過去世尊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佛之後,並沒有講述佛法,而是經由大梵天和帝釋天請求,佛陀才在鹿野苑初轉法輪。


一切眾生的安樂與得到究竟利益,都是經由修習正道佛法而來。如果我們不珍惜諸佛、菩薩、上師及善知識在世之時,虔誠祈請其傳法,眾生就沒有機緣好好修習正法、離苦得樂。因為佛、菩薩、上師、善知識了知眾生根器不同,而能善巧地運用不同方式來傳法,或是以種種妙喻契機理而引導眾生,走向解脫之大道。


雖然佛菩薩、上師、善知識等,都肩負了廣大利他的重責大任。可是也會因眾生邪行,或憂勞而生厭煩,不欲講經說法,不安住寂樂境界。這時候,我們要在他們前面觀想:弟子化出百千俱胝無數身體,供養許多珍貴寶物等等。恭請懇切祈請廣轉法輪。並且唸誦「祈請常轉三乘法」。所謂三乘:有外三乘,即聲聞、緣覺、菩薩三乘。有內三乘,即事、行、瑜伽三乘。以及密三乘,即瑪哈、阿努、阿底,共為九乘次第。為了調伏不同根器的眾生,我們可以衷心祈請上師們廣轉相應的法輪。


最後不要忘了將請求上師傳法的善根,好好地為一切有情早日解脫而做迴向。這樣才能更穩固我們生起的菩提心。種下獲得究竟菩提的善因。

請佛住世「不入涅槃」---七分支
祈請「不入涅槃」來累積功德的分支,究竟指何而言呢?
過去在尼泊爾這地方稱第二個世尊為大阿闍黎世親,有一回,他看見一位出家眾,辛勤下田耕種,卻累得連尊聖佛母的咒子都唸反了,〈即從最後面的「阿」字唸到最前面的「嗡」字〉,他心中悲傷不已,立即縮短壽命而涅槃。正是因為無人祈請其住世「不入涅槃」,就眾生而言,在慧命上實在損失重大。
許多利益眾生的善知識,他們的壽命自在;其決定往生的可能因素很多,有時是信眾做得不好,而令他們提早涅槃,因此我們在善知識面前,要具足善心地祈禱,好好唸誦上師長壽祈請文,為眾生慧命而祈禱善知識長久住世,不入涅槃。


過去佛陀世尊快要涅槃時,有位在家居士名叫「尊迭」,請求佛陀不入涅槃,佛陀因而延長了三個月安住世間,繼續利益眾生。所以我們在善知識前,也要`如此祈禱。善知識能夠廣大利益眾生,然而決定涅槃的因素,除了周圍弟子的關係之外,有時是大時代的關係;世代不好,也會決定涅槃。我們為因此而時常祈請他們不入涅槃,繼續利生;不只請轉法輪,還要祈求長壽住世……。
「祈請上師阿闍黎此刻不入涅槃,祈請上師阿闍黎以後也不入涅槃,祈請上師阿闍黎已經答應我們『不入涅槃』。」


在這世間,只有上師善知識了知我們的一切,了知我們已擁有暇滿難得的生命,其實卻如曇花一現;了知業力習氣使我們不善珍惜此善機緣,反而又虛度了一生,也了知我們想要精進又恆處懈怠放逸中的悲哀與痛苦,也了知我們在是非善惡之間無力取捨的辛酸……。


正是因為他們了知一切,又無盡的慈悲,所以正是我們最究竟的皈依之處。堅定的祈求其長壽住世,才顯得格外重要與珍貴。最後,我們為眾生祈求上師長壽住世的善根,也要好好迴向,如同過去諸佛菩薩如何迴向,我們也如斯迴向,願大家善自珍重已擁有的一切善緣。

摘自敏卓林法訊,雲滇師父口述留言時間  2001/8/7 上午 11:49:45


我們這些年來,大家在一起共同學習《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部經分量很大,內容非常豐富,學習的綱領一定要能掌握到,我們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華嚴經》的綱領,就是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跟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尤其是普賢菩薩的十願,顯示出菩薩修行最高的境界,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

  那我們要問,普賢菩薩所修的跟一般大乘菩薩有哪一些不一樣?我們在大經裡面看到,學習的科目是相同的,理論的依據方法都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心量。大乘菩薩,我們常常讀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實在講非常偉大。我們聽到了、看到了,怎麼會不羨慕?但是他跟普賢菩薩比,那還要差一等,這個要是不讀《華嚴經》不會知道的。佛在一切經裡頭都未曾說過,偶而也談到,但是沒有在《華嚴》上講得這麼透徹,這麼詳細。那就是佛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它不是個平面的,我們今天講立體,也不是我們一般觀察想像當中的立體,不是的,它是重重無盡的重疊,不可思議!這個境界很難講,很不好懂,就是從比喻也沒有法子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但是在現在確實可以找到相似的。我們從這個相似的能夠體會到一些,這一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中國古代也有階級,士農工商,士是讀書人,所以古語有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讀書人多半是窮秀才,物質生活很艱難,但他很快樂,他有精神生活,他真的能夠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的心清淨,他有智慧,所以這個清苦的物質生活,他沒有在意,他生活得很快樂。一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有人請他去教學,他能夠有好的學生,真正能夠接受他的教學,能夠承傳他的道業。所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最大的快事。這是「請轉法輪」,千萬不要產生誤會。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第一集) -


《佛初轉法輪日7/25 》功德億倍殊勝- 阿彌陀佛居土-光舒-

佛說佛名經---除滅阿鼻地獄

辨別真假阿羅漢

  事實上,佛陀一再聲明淫慾是障礙解脫的巨石,訶責淫慾非法,更對在家人諄諄教誨「邪淫」的可惡與可厭,及其後患無窮。又佛陀明訂比丘若持誦咒語者犯戒,因咒語與四聖諦不相應,亦與解脫不相應,故佛從不教誦咒語,亦處處訶斥咒語為非法。

   該名仁波切若辯稱係以淫慾為修練的方法,一則與佛陀的明訓背離,已犯不可懺悔之淫戒;又其與有夫之婦通姦,二則更是觸犯邪淫惡行。但該名仁波切過去竟被信徒奉為巨星喇嘛,尚有諸多影音著作,由此可知,信仰若無理性相隨,極可能發生以盲導盲,共同沈淪的悲劇。

   假先知,假道學,假聖人,不是只有今日才有的現象,在佛陀的時代一樣存在。甚至連本經的大國王波斯匿王都曾被外表所蒙蔽,認賊作父,本篇是佛陀明白的指出如何判斷對方是否為聖人的標準,簡言之,即「觀其行、聽其言」,不要一下子就投入情感與信仰,以免悔之太晚,得不償失。

譯自北傳《雜阿含經》一一四八篇

有一次,佛陀駐錫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中。當時,波斯匿王前來謁見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便在一旁坐下。

就在這個時候,各有七名耆那教、事火教、一衣教等修行人,從園外門口威儀自在地經過。波斯匿王遙見他們身形高大、相貌堂堂的儀表及風範,一時間生起了恭敬心,誤以為他們是阿羅漢聖人,便立刻起身走向他們,對他們恭敬地合掌,並對他們自我介紹:「聖者,您好。朕是統治憍薩羅國與摩揭陀國兩大國的國王。」

佛陀看到了這種情形,事後便問波斯匿王:「陛下,您為什麼對門外的這些人又頂禮、又合掌問候,還要這麼隆重的自我介紹?」

波斯匿王回答:「佛陀,因為我想:『世間若真有阿羅漢聖人,那一定就是這些人了!』」。

佛陀說:「陛下啊,您先別急著去頂禮供養。您沒有他心通,又怎麼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聖人呢?」

佛陀接著說:「陛下,要認定一位修行人是不是真的阿羅漢,應該以下列幾種判斷標準來認定:

一、 與之親近、相處,時間一久便可知其戒行如何。

二、 再用智慧去仔細觀察、檢驗,不可粗心大意。

三、 當他在險惡環境及遭遇困厄時,看他表現如何。

四、 最後由他所說的話,來分辨他是否真有智慧。」


 

金光明經-請佛住世轉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