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分類
師長簡介(1)
 
最新文章
有關於一心不亂
能海師父講授之CD目錄
我們的師長
入中論善顯密義疏;南山律在家備覽授課
解行林佛學院已經過[宗義寶鬘]學習,現正學習[廣論毗缽舍那]]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補充資料01
20100617《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補充資料
用世間語言詮釋佛法的弊病。例:比較【自他相換】與【同理心】,由於心識顯現不同,所造就不同。20101016刊登
《六祖壇經》補充資料── 20101015
法師在《解行林網路佛學院》上的開示
[宗義寶鬘]經部宗:自相、共相,總、別等等之補充資料
修行有五道,所謂「道」,我們了解嗎?我們又了解如何得到「道」嗎?
我們的善業,是否緣到輪迴眾生的「業與苦因」?若耽著為實有,由「薩迦耶見」所推動的善業,是輪迴之業,集諦所攝。
《南山律》補充資料 20100916
毗缽舍那CD32T3上課師父的補充20101102
於此網,還有能海師父其他的精彩講說文章,歡迎參閱。
一邊聽能海師父的授課錄音,一邊閱讀文字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NO.04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NO.05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CD14)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CD50)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CD51)
 
 
用世間語言詮釋佛法的弊病。例:比較【自他相換】與【同理心】,由於心識顯現不同,所造就不同。20101016刊登

[1]例:比較【自他相換】與【同理心】,由於心識顯現不同,所造就不同。 (問:我們有這樣學習過,或許還能略懂師父說的,可是有不少人並不理解,若是體悟錯誤,不就很可惜了?)譬如對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一句,「夢幻泡影」在我們的心識會產生一個「那是假的」的認知,在你的心識上如果將有為法認知為假的,那你就不會重視因果了,這就是體悟錯誤。這就是,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性。我們說要跳出輪迴、要從無明的睡眠中醒來…等,如果你的見解沒有改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謂「五度如盲,智慧如眼」。福慧能雙修是最好,若是福慧不能兼修,那麼寧可修慧。所謂慧,總說就是見解。見解又分為,勝義諦之決擇及世俗諦之決擇。就世俗諦的決擇而言,就牽涉到生活上任何一點一滴的決擇。 (問:我們現在是在學習空正見,讓空正見影響我們的習氣嗎?)以佛法的解釋來說,習氣還不會引導我們輪迴,例如以應成派來說,習氣有,顯現為實有的習氣以及耽著為實有的習氣,引導我們輪迴的是,耽著實有的這一分。耽著為實有,又分為「俱生執」及「遍計執」。 由此所要引申探討的是,在學習佛法上,必須就佛法的字義去理解,如果你樂於以一般世間的言語詞彙去解釋佛法,那麼,你的遍計執將會越來越重,如此與解脫是相背道。這也就是剛才提醒各位,當你閱讀翻譯成中文的各種佛法書籍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越看遍計執越重,為何這麼說?所謂遍計,是依錯誤的理由而遍計。 例如對於菩提心,一般會認為就是作善事,這就是增長遍計執,因為你解釋的理由錯誤。又譬如,有人將寂天菩薩《入行論》所教授的「自他相換」錯解為「同理心」。寂天菩薩於《入行論》所教授之自他相換,對於慈悲定義,所謂慈「給予樂及樂因」,所謂悲「拔除苦及苦因」,對此自他相換,你必須經由正確的次第學習去理解,讓自己在心識上能夠深入有情的樂及樂因、苦及苦因,並且理解一切苦樂、一切存在,都是「唯名言假立」,因而能證成有情身心之上的痛苦與自己的樂相換,由於唯名言假立所以能夠自他相換。在修自他相換的理路中提到,我們會認為身體是我的、他人的身體是他的,他的苦與我的苦有什麼關係?理路中破除,你的身體是你的嗎?並不是,是父母的,是父母的精血而你的意識去執取而已,所以身體並不是你的。既然身體不是你的,你卻可以執為我而愛執自己,他人的身體也不是你的,為什麼不能愛執呢?經由理路證明是可以。如此將空正見與廣行會通而修自他相換,這在心識上所顯現產生的,比較一般所說「同理心」會是一樣嗎?所謂同理心,是見到有情受到痛苦深覺不捨,如此所見的痛苦,是屬於外相,並沒有深入緣起。因此,若說「自他相換」與「同理心」一樣,這是錯誤,因為心識上的顯現就是不同。既然心識的顯現不同,所造當然就不同。 我們之所以沒辦法修自他相換,是因為執為實有,由於執實,所以認為這是我的身體、那是他的身體,兩者毫不相關。也就是說,我這實有的身體、他那實有的身體絲毫不相關。可是,所謂我的身體是如何而有?是父精母血而意識執取為「我的」。父精母血是你的嗎?並不是,是父母親的,既然是父母他方面的而你能執取為自己的,那麼,他人的你也可以認為是自己的而愛他啊?為何不能?同樣都是他人的。為何對他的身體你卻不能這樣愛他?理路証明是可以的。有了這樣的認知以後,接下來再攝入眾生被煩惱所束縛等等理路,如此而修自他相換會跟同理心一樣嗎?你要想,同理心的心識所現是什麼?自他相換的心識所現是什麼?這兩者的心識有很大的差別。一般由於對佛法「自他相換」的涵義沒有學習理解清楚,於是認為佛法所說的慈悲就是同理心,這是錯解了。同理心所說的,並沒有談到「唯名言假立」,也沒有談到,拔除輪迴的苦及苦因、給予樂及樂因,所訴求的只是,見到他人外相上的痛苦於心不忍付諸幫助而已,這是一般人的側憫之心,相較於佛法所說的慈悲正確函義相差太遠。 (問:可是自己被打會痛,他人被打我不覺得痛?)你自己被打會痛,你認為,這個痛是實有的或是唯名假立?這個痛一定是很實有,對不對?這是執為實有的心識。由於執實有的心識,所以你認為他歸他、我歸我。一樣道理,若是實有則各別不相干,你認為臉上實有的痛,但是,臉跟手並不一樣,那麼手無需除療臉上之痛,推之,手與腳各各實有,手也無須醫療腳痛,因為實有各別不相干。若如此,則年輕時不需要為老時計謀,早上不需為下午,因為早上的我和下午的我不一樣。 (問:同理心與自他相換的覺受差別在哪裡?)就覺受而言,都是樂受,但是引生樂受的理由不同,由於引生樂受的因不同,所以完成的業力也就不同。這很重要。例如,我喝咖啡有樂受,我看到一個人很可憐幫忙他也有樂受,同樣是樂受,但是兩者所感的果卻有差別。由於生起樂受的所依不同,所以所感的果也就不同。你們要去體悟細細分析那個覺受,由於引起覺受的理由、因緣不同,所感的果就不同。 [2]莫用相似語解釋佛法,避免錯誤知見薰染種子。 舉例:(一)慈悲心無差別嗎? (二)我執的執取還是有差別。 為何會輪迴?因為無明。所謂無明,就是執為實有,如果要解脫輪迴,不對治執為實有是絕對不可能。因此我們知道,善知識對於我們的指導,一定是依著經教而教授,讓我們體悟到,即使這一世沒有跳出輪迴,也要在意識種下解脫輪迴的種子,我們依著這個種子不厭其煩的加以滋潤,也就是不斷的學習,讓這個種子未來世能早日發芽。 由此引申,所以在學習上一定要特別注意,對於我們原先學習的正確見解,假若你又加以其他的作解釋,這會污染見解,未來式解脫的種子要發芽就會很困難,這一點很重要。為何需要說明這一點呢?星期六有人帶來一本經由翻譯的佛法書籍,講法者是以英文講說,然後再加以翻譯成中文,或許是因為翻譯者本身的程度問題,裡面說到「慈悲是沒什麼差別的」,對此你們認為呢?慈悲有沒有差別?事實上是有的。 我能理解,市面上有不少佛法書籍,由於種種因素,難免會運用世間人的一般辭彙或相似言詞,試圖以此而詮解法義,關於這一點,我必須提醒你們,要有適當的界限,這在我們學習上也是必須如此,或許剛開始學習時,會以一些自己覺得比較容易體悟、淺顯的言詞去作理解,這是難免,但是當你慢慢學習深入,對於佛法字義上的理解與表達能力,就要更加細膩而且非常嚴謹。 如剛才所說「慈悲沒什麼差別」,事實上慈與悲是有差別,我們從學習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得知,修菩提心「七支因果」的次第安排上要先修悅意之慈,然後再修拔苦之悲。以「七支因果」的次第來說,第一支要先修知母、接著第二支修念恩、第三支修報恩,之所以要先修這三支,是要讓我們生起第四支悅意之慈,何謂悅意?就是內心非常願意、歡喜,對有情如同對自己的有恩母親一般,非常願意付出。接著才修拔苦之悲。對於慈悲的細膩差別,可以參考《菩提道次第廣論》上士道。 由此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比較對於母親的付出及對兒女的付出,兩者有沒有差別?也是有的。兒女若有需要,只要是對兒女有好處、或是兒女想要的,都盡全力給予,可是對於父母親的需要呢?那就不一定,或許可能會減半,是不是?如果說修這一些都沒有差別,為何修七支因果的念恩,是念母恩而不是念兒女恩?這都是可以討論的。難道你們不覺思惟母恩與思惟兒女恩有很大的差別嗎?對我們而言母親當然是有恩,懷胎十個月走路、吃飯、穿衣服都是為了保護胎兒,等等這些恩德一想起內心就會很不忍,所以對於母親的痛苦我們會很想去拔除。可是很奇怪,為什麼當兒女有需求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就給,而對於母親的需要,卻會在內心稍稍算盤一下? 這就是在我們的心識,對於「我的母親」及「我的兒女」,心識上的執取還是有差別。例如左手與右手,假設你是左撇子,因為犯了罪要被斷一支手,你會選擇斷哪一支?一定選擇功能上比較無用的那支,對不對?所以,由我執所引生的我愛執還是有差別,我們對於自己身體的愛執,還是有差別,功用好的就留下,功用差的就捨出去。同樣道理,對兒女的心識也一樣,因為兒女是你懷胎十個月所生,等同你的肉一樣,所以比較我的執取與我的父母親,就執取來說是有差別。當「我的」執取越強,相對的,要給予就很容易,因為你給予他等同給自己一般。 這就是我經常提醒各位,在修行上,必須注意心識的作用差別。假若你認為修慈、悲沒有差別,那麼你所修的將會很籠統,而對於各類的佛法書籍,如果你沒有具備很細膩的教理基礎,將會理解的很籠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