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節《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口傳法會 北頂法王怙主果碩仁波切2024年台灣弘法行程 貢噶旺秋仁波切 圓寂十六周年憶恩師法會
新聞 影音 部落格 網路佛學院 熱門影音 熱門部落 健康 藝術 熱門點閱 綠靈 心靈  
弘揚佛法 公益VIP申請
 利美園地
快速搜尋
地區
月份
商品分類選項
精選顯密資訊
  PLIBC
雪謙寺 
SMTB
寧瑪巴噶陀大圓滿虹光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台灣蒙藏文化中心
喇嘛網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請學習如何從情緒中復原過來    2011/11/11~2051/11/11
分享 列印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更新日期:2011/11/11 05:52:14

請學習如何從情緒中復原過來

Problems and suffering will arise, but learn to know what to do when they arise and how to recover from them. ” - Godwin Samararatne

問題與苦惱會生起,但學習當它們生起時知道怎麼辦和如何可以復原過來。”- 葛榮居士

﹙三十六﹚請學習如何從情緒中復原過來    路

  上期文章分亨了一些如何透過觀察、瞭解與面對驚怕(或任何其他情緒)來明白驚怕原來是無實體的、並不可怕的、無他的。但在初學禪修的時候,面對驚怕(或其他情緒)是不是容易的。 那麼,當被驚怕(或其他情緒)所操控時,又應如何辨呢?

 

接受、原諒、反思

 

  葛榮居士曾提示,禪修並不是訓練心不會再有情緒、不會再有苦惱,而是訓練心有情緒或苦惱生起時,知道怎麼辨,知道怎麼可以復原過來(recover)

 

  葛榮居士亦曾提出幾個很簡單的建議。其一便是不去預期自己不會受情緒的困擾,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就是會被情緒所困擾的。其二便是學習友善地原諒自己,無需責怪自己不應該發脾氣,無需給予自己一個減號,也無需對自己苛刻(“don’t be hard on yourself”),學習對自己仁慈。若自己責怪自己的話,內心便充滿責怪,自然便會責怪別人。若知道如何對自己仁慈,內心便有仁慈,然後才可以把心內的仁慈分給別人,對別人仁慈。學習與情緒(內境)、自己或事物(外境)交好朋友,陪伴自己這位最好的朋友去經歷這情緒,經歷從情緒復原的過程。最後便是在情緒過後,反思(reflect)剛經歷的究竟是什麼,瞭解情緒,瞭解自己。

 

沒有新一輪的情緒

 

  在禪修前,當驚怕(fear)生起時,不知怎樣辨,只想不受它操控,卻又被它控制。多年的禪修後,有驚怕生起時,就算心亂如麻,記不起怎樣可以運用這個境來訓練自己的心,起碼亦會如實地知道自己是會被情緒所困擾的,被它所困擾有什麼稀奇,不去掙扎,不與它搏鬥。只知道它的存在,無他的。起初是需要當時或之後提醒自己不與驚怕搏鬥。漸漸便習以為常,這個深深的明白已成了一個習慣。換句說話,禪修前的慣性是當驚怕生起時,立刻認定這不是好東西,這裏有一個難題(problem)。多年的禪修後,慣性是當它生起時,沒有一個概念說這是壞東西或難題,也沒有一個概念說這是好東西或沒有問題,只是明白它的生起沒有什麼稀奇,無他的。

 

  未禪修之前,當第一輪的驚怕還未過去,新一輪的情緒又來,便是責怪自己剛才受了慌張的操控,處事不當。如是者,情緒便加倍,繼而再向周邊的人發洩,令自己與周邊的人受苦。多年的禪修後,就算受了驚怕的操控,處事不當,亦會當第一輪的驚怕漸漸減弱時,心漸漸呈現少許空間時,馬上友善地原諒自己。這原諒並不是概念上說自己沒錯,也不是概念上說自己應該原諒自己,而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觀察與瞭解,明白到剛才自己在慌亂時,正是一個在受苦的人。有了這明白,對自己的慈心便會自然而生起。當慈心地原諒自己,自然會沒有了新一輪因責怪自己而起的情緒。自然地過去了情緒已經過去,沒有加倍。當從情緒中提早復原過來時,便學習運用這心的空間去思考有什麼可以做,把剛才的破壞減低。有的話,便去做。沒有的話,便止靜。這麼樣,不刻意地,苦便沒有繼續散播四周,周邊的人也會自然地得益。

 

  最後便是反思剛才經歷的是什麼。禪修前,只會懊悔,很少反思。多年的禪修後,反思已成為一個習慣,無需催促。每天晚上都會很自然地回顧當天經歷的事情。有情緒的時刻便如實知道自己在這境況下會有情緒。沒有情緒的時刻便如實知道自己在這境況下沒有情緒。如實瞭解自己所處的禪修階段,並不是虛構的這麼好,也不是受情緒操控時的這麼壞。

 

  受驚怕所充斥的心是不容易反思,也不容易去認識情緒的虛空或什麼是它的本來真面目。從驚怕復原過來後,心漸漸有空間,便可用作反思。在心的層面而言,可反思剛才驚怕的力量從何而來,從何而去,存在時是怎麼樣繼續的,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在生活的層面而言,可反思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除了以驚怕或慌亂去反應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處理或回應的方法呢?然後記著這處理或回應的方法,但不預期自己下次必定做得到,也不預期這樣做下次便可以完美地處理事情。就像做一個實驗(experiment)一樣,儘管試試看,以興趣來看看這實驗的結果如何,而不是預期實驗的結果必定如願。

 

  祝願各位耐性地學習如何可以從情緒中復原過來,以取代預期不要生情緒的習性。

 

 





備註 :
上一篇(國家寶藏 慈悲 智慧 心) 回目錄 下一篇(請認識煩惱的本來真面目)

全球慈智部落格
水陸法會
98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編輯檯下- udn部落格
藥師佛祈請文‧ 藥師佛實修法門教授﹝1﹞ 日期2008/10/1 03.37
大藏經持誦法會暨朝山禮拜〈每年舉辦〉
中元孝親報恩天法阿彌陀佛

贊助網站
不解巖寺
供養佛說解脫經
慧炬機構
本機構創辦人周宣德老居士為宣揚中國佛教文化。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醒吾學院台北教育網
FPMT護持大乘法派聯合會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