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卡仁波切


分享 列印 迴響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Google+ 閱讀尺

修心七要〈四〉

波卡仁波切

  舉一個例子,我們常常依我們個人的感覺,將我們心的感覺下一個結論,繼而經由再三的感覺這個心所幻化的真實,來確認這個幻化的真實,我們會將心的幻化執為真實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有許多方法去感覺這個幻覺,並且是盡可能的去營造那個感覺,使得起初是個人所幻化的真實,變得愈來愈鞏固。例如當你認定你正承受著巨大痛苦的時候,你可能會去找你的朋友,告訴他為何這個痛苦是如何的巨大,他知道了你的痛苦就會說;對對對,你現在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然後你又跑去找另外一個朋友說你現在很痛苦,然後你的朋友會說:你現在一定很難受吧!這樣的互相呼應之後,你就更加確定你的心的幻覺是很真實的,它變得更真實、更鞏固。但是如果當我們有心的幻化的痛苦時,你去找了另外一個朋友,他告訴你不應該覺得這麼痛苦,以及不這樣痛苦的原因等等,你就會想說:嗯,它不應該完全是這樣。如果你開始這樣想,這種痛苦的體驗就會慢慢的消減。痛苦的真實性和程度的大小及有無取決於你的心對它的看法,你愈執其為真,你就覺得愈痛苦,你愈不執其為真,你的痛苦愈少,所以痛苦是取決於我們的看法。從這個角度來看,痛苦並不是真實存在的,它是我們心的執我混亂所創造出來的,所以痛苦的真實性乃是依存於心的執我混亂。但是就像我們身體的疼痛一樣,當我們把我們的心專注再這樣的痛苦的時候,這個疼痛會越來越加重,變得我們無法承受,在承受痛苦的時候,如果你的專注力轉到別的地方去的話,你的心被別的念頭佔據,你的心就不會完全放在痛苦上,你身體上的痛苦就會慢慢的消減,這個痛苦的大小完全依止於你對幻化的執著的大小。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了知以及注意:當我們面對各種情境,我們從一切不具真實存在的角度去了知及注意,就能夠幫助我們的心停止造做累積更多的惡業,因而去除我們的執著。在這個根本法本中也有指出,如果我們可以從專注的思維,禪修這個四身的話,至高可證得空性,如果一個人能夠從四身的角度來看或禪修我們的混亂,所有現象的自性是無生(unborn)的,這就是法身;所有現象的自性為何是無生的?因為它們是相互依存、非無礙的生起,而非?對、無礙的顯現,就是報身;持續不斷的無造做,這就是化身;我們透過非存在、無生、無礙來了解三身,所有一切現象自性本質都是不離三身的,是三身合一的,就是第四身--「法界體性身」,因此我們可以了解所有一切都是無生、非存在、無礙的,我們若以如此的見地來思維、修行的話,至高能夠去除執我,證得空性,同時可以以空性的見地來觀照一切。

  修心七要的第四點,就是終生修心的修持,這是透過五種力量來做修心的修持,第一個就是動機發心的力量,特別是從我們每天起床的時候,就要有很強烈的動機、意念,希望能把自己完全融入這種修心的行持之中,以這樣的動機發心來做修持。具有了這樣的動機發心之後,我們會得到更多的暗力,讓我們更加實際力行的修持,所以第二個力量是熟悉的力量,即是我們要不斷的盡全力修持,因為我們愈熟悉,我們就愈具有力量。第三個是善種子的力量,盡力的讓自己做一切的善行,一切佛法的行為或善行都能成為我們修心行持中很重要的輔助,所以做善行能夠強化善種子的力量。第四個是誓願力,當我們發現我們自己落入執我之中的時候,在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應當要覺醒、喚醒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要了知在過去世當中,我們也是相同的,因為這個執我之故,而落入娑婆輪迴之中,至今還迷失在混亂無明裏面,如果我們繼續沉淪在執我之中,我們?不能從輪迴中解脫出來,所以我們不該被執我左右,我們?不能再使自己耽溺於執我之中!我們要以堅定的誓願,誓願我們在未來不要造做任何執我的行為。第五個是祈願的力量,祈願我們在菩提心修持的法道上,我們的修持能夠持續而且有效,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逆境和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都能轉換為修心的行持法道中。我們要依止這樣五種的五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做心的修持。

  在修心七要七個要點中的第五個要點,就是修心的成果次第,對一個初機的修行者來說,我們應該要非常清楚的了知修心次第的開展,同時對這樣的了知要深具信心。所有一切的法教、法門,不論它是小乘、大乘,還是金剛乘,任何修行的法門,其唯一的本質、唯一的目地是要對治、消彌我們的執我,所有一切法門的修持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從這個執我當中解脫出來,這就是正確的了知。有了正確、真確的了知之後,當我們在做任何法門修持的時候,我們會開始發現,我們做了修持之後,這樣的法門修持會幫助我們、影響我們去消彌、減低執我的力量,不論這個力量消彌的程度為何,但是它一定具有這樣的影響力,同時可以讓我們了知我們的修持是依著正確的方向。我們也了解到,在這一生之中,如果我們持續的修持,我們的修持是循著正確的方向。

  在這根本的儀軌當中也清楚的指出,所有一切法要其目地是唯一而且是相同的,就是為了要來對治我們的執我。

  修心七要的第六個要點是執守修心的誓言,對我們一個大乘的修行者而言,我們一定要生起非常正確的動機和發心,即是我們每天都要不斷的發願來利益一切眾生,能夠帶領所有一切的眾生從這個輪迴之中、痛苦之中解脫出來,這是我們的祈願,也是我們的必須要保有、持守的誓言,具有這種態度及誓言之後,不論我們做任何一種法門的修持﹝一般而言是行善業﹞,必定有相同的目地,修持唯一的目地就是要來利益所有一切眾生,幫助所有一切眾生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那麼因此我們要有這樣的祈願、誓言,並且持守這樣的祈願、誓言。特別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任何逆境、困難直接來臨,或是有任何負面、嗔恨的感覺來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深刻的了解到我們不應該以負面的感覺、嗔厭來給予反擊,我們身為修行者,我們必須了解這樣一種負面的情緒、負面的心念或嗔厭之心必定會生起,但是當它生起時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不應該緊緊的抓住它,以嗔恨、報復之心來握緊它,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個負面的念頭生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了知,這是由於我們的執我所帶來的結果,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這樣一個執我的結果,只會帶我們更多的痛苦而已,我們不應當讓這樣一個負面的、執我的心念來牽引我們,所以我們修行者不應該執守負面的心念和情緒。我們要想到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懷著感激之心,眾生在六道之中承受著種種的痛苦,一定要對他們懷有慈悲心和愛心,如果我們能對他生起感激的心,同時有慈悲心,我們就能將這種嗔厭把它轉化為慈悲,即使我們沒有辦法馬上達到這種利生的願望,沒有辦法真正實際的來利益眾生,至少我們可以透過發願、祈願的方式,祈願眾生能得到利益,祈願一切眾生都能生起真正的慈悲心。若是遇到令你非常嗔厭的人,如果你有機會來利他,你也不去利他,這樣是不對的,我們不應有這樣報復之心,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便是離棄眾生,我們如果離棄眾生,便違背了利生的誓言。即使我們沒有辦法馬上做到利益眾生,但是至少我們應該透過至誠的祈願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

  修心七個要點之中的第七個要點就是修心的建議,有許多的建議和引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重點,是我們所說過的,所有一切痛苦、混亂的根源是來自於執我的習氣,所以我們在做法上修持的時候,我們的重點和我們的專注點要在如何來對治我們的執我,將執我的力量,漸漸的消彌、漸漸的消減,所以我們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法和修持,都是要來對治執我的習氣。同時我們必須要了知到,我們自己非常強烈的希求得到快樂,其他的眾生沒有例外的,也是跟我們同樣強烈的希求,希求能夠得獲到快樂,雖然表面上的希求看起來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希望得到快樂,同樣的,我們不希望得獲痛苦,所有的眾生無一例外的是和我們相同的,希望能夠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因此,我們必須要了知到,在苦與樂的需求上面,眾生是和我們在基本上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們要修心修持,使得我們愈來愈熟悉眾生和我們是相同的。在我們接續下面的修持當中,如果我們發現我們執我的習氣還是不斷的上升,凡事還是以自私的出發心來做的話,我們就會知道這又是執我的習氣所使然,執我的習氣又出現,執我的習氣會帶來一切痛苦,它是一切痛苦的來源,因此很重要的是當我們在做修心行持的時候,我們要盡力的來修持,以其他一切眾生的利益為最優先,將其他眾生的利益放在最前面,以關懷其他眾生的利益為發心,繼續來做修持,如果不間斷的這樣修持下去,你就會發現漸漸的,別人的快樂會比自己的快樂來得重要,對別人的關懷會比對自己的關懷來得更多,將別人的快樂擺在最前面,這是我們修持的一個重點。其它修心的要點,在修心中都有提到,例如在禪修當中正行的部份應當如何修持?在後續的禪修當中應當如何修持?在逆境來臨的時候如何轉入正道之中?這所有的重點在之前都已經講授過了,了知這一切對於修心修持是必要的,如果有人依照這些要點來修心,對修心是非常重要的引導。

  到這裡,仁波切已經完全將修心法要的要點完全講授了,在所有各種不同法門的修持當中,修心的法門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現代人在生活當中,我們面臨不同的挑戰、逆境,煩惱和執我這些經驗不斷的充斥之時候,對我們來講,很重要的就是能夠透過修心這樣的修持法,來對我們有所幫助,這樣一個利益及重要性,我們應當牢記在心。為什麼這修心的法門那麼重要、具有效力、簡單而且易行呢?我們已經完全領受了仁波切有關修心要點的講授,但是我們不能只有了解它的意義,不能僅止於此,我們必須要將這樣一個法要,帶入於實修之中,修心法要當中的幾個要點就是,之前仁波切已經講授過,如我們應當修心於四思維之中,應當將我們的心安住於自然的覺知裡頭,來修持究竟的菩提心。同時透過自他交換法(東令)的修持,來開展我們的相對菩提心等等,這些都是修心法要中的幾個要點,我們可以從這些開始修持,雖然我們在一起聞法的時間相當短暫,仁波切傳法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仁波切鼓勵大家,能夠盡量、盡力的來依止這樣的法教,做修持,仁波切要以他最深的祈願,來結束修心法要的講授,也祈願菩提燈能夠在我們心中永遠燃起。接著我們一起來做功德迴向。
(全文完畢)
達香寺、佛教利生中心提供

上一篇(十善業與十不善業) 回目錄 下一篇(陳琴富先生訪問法王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