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善於激勵人心的組織與領導人,告訴我們要從Why──「為什麼?」開始,這是組織的核心價值(願景),因為不同的核心價值,而有不同的組織文化,與社會產生不同的互動模式。若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Why,將會更樂於工作、家庭更和諧,整個社會將產生良性循環,變得更進步。
推動世界和平的企業家
榮.布魯德(Ron Bruder)不是家喻戶曉的名人,卻是偉大的領導人。一九八五年,他和兩個女兒正在路口等紅燈。他覺得這是很好的機會,可以教導她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課。他指著對面「請勿行走」的燈號,問女兒說這個燈號代表什麼意思。她們回答說:「它代表我們必須站在這裡,不能過馬路。」他誇張反問:「妳們確定嗎?它只是叫我們不要『行走』,妳們怎麼知道,它不是叫我們要用跑的過馬路?」
布魯德說起話來不疾不徐,上班總穿著合身剪裁的三件式西裝,看起來就像個典型、保守的企業主管。但千萬別以貌取人,他一點也不刻板保守,雖然他很享受成功帶來的一切,但那絕不是他的動力。成功與財富,只不過是他努力工作自然產生的結果。他的為什麼非常清晰,他認為,世上的人之所以願意接受現有的生活方式,做自己「該做的」工作,並不是因為別無選擇,而是因為沒有人告訴大家還有別的選擇。這就是他在那個十字路口,想要教兩個小女兒的功課——任何事情都能有不同的詮釋與選擇。永遠從為什麼開始,讓布魯德成就斐然。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種能力,總是能透過自己所做的事來啟發旁人,讓他們為自己做出一些偉大的事。和多數人一樣,布魯德的事業,也不是自己刻意規劃的結果。但他的為什麼,卻一以貫之、從未改變。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從自己的為什麼開始的。他深信,只要能提供機會讓人看到還有不同選擇的可能,這些人就能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雖然他今天所做的事情,真的足以改變這個世界,但他並非一開始就致力於推動世界和平。和許多深具感召力的領導人一樣,布魯德也曾徹底扭轉整個產業。他並非曇花一現的贏家,曾在許多不同產業中,一再創造出成功經驗。
有位大型食品集團的高階主管,決定幫姪子買下一家旅行社。他請當時擔任這家食品集團的財務長布魯德,先幫他看看這家旅行社的財務狀況。他因此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決定加入這家小旅行社,擔任執行長。在了解完旅行社的所有經營模式之後,布魯德決定另走一條嶄新的路。結果,格林威爾(Greenwell)成為美國東岸第一家引進新科技,全面採用電腦化作業的旅行社。他們不僅成為美國東岸最成功的旅行社之一,而且在短短一年之內,商業模式就成為業界的標準規範。接下來,布魯德又做了一次相同的事。
他從前的客戶山姆.羅森嘉騰(Sam Rosengarten),從事的行業很「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這類行業會創造出所謂的「褐地」(brownfield),讓土地遭受汙染,幾乎無法再利用。若要進行開發,清汙的成本及風險,都會讓開發案的保險費高得嚇人。但布魯德看待挑戰的方式,卻和所有人不一樣。褐地令所有開發商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大家都只看到駭人的清汙成本,但他看的是清汙工作本身,這種不同視野,為褐地創造出完美的解決方案。
布魯德之前已經成立了一間名為「溪山」(Brookhill)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有員工十八人,經營績效也不錯。他知道怎麼做才能抓住這個機會,便找上環保工程公司泰懋(Dames & Moore)提出自己的想法,這間公司在全球業界的規模屬一屬二。泰懋大為激賞,決定與布魯德共創一間公司,來發展這項新事業。有了多達一萬八千名員工的大企業背書,保險公司認為溪山的風險大幅降低,於是提出費用合理的承保計劃。保險到位之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也決定提供融資,因此讓溪山有能力購買、清理、進行重新開發,再出售高達兩億美元的汙染土地。就這樣,溪山創造了全新的褐地再開發產業,這個產業至今蓬勃發展。布魯德的為什麼,不僅創造了獲利豐厚的行業,更清潔我們居住的環境。
布魯德做什麼並不重要,這些行業及挑戰,都是他恰巧碰上的。真正重要且不變的是,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他知道,無論商機、自身能力或過去成績有多好,若沒有其他人的協助,不可能成就任何事情。他知道,成功需要團隊合作。他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與他共事。許多才華洋溢的人被他吸引過來之後,只會問他:「你需要我做什麼?」在挑戰了許多現況、改造了好幾個行業之後,他現在又將眼光轉向另一個更大的挑戰之上:推動世界和平。他創立「就業教育基金會」(Education for Employment Foundation),做為他推動世界和平的大聲公。
在協助中東地區的年輕人工作這點,就業教育基金會的成績斐然,它大幅改變了許多年輕人的生命,甚至是區域發展。正如當年在十字路口教導女兒每件事都能有不同的詮釋與選擇,布魯德也為中東問題,提供了另一種詮釋與解決之道。跟他往日的所有成功經驗一樣,就業教育基金會不僅是一項事業,更在推動事業的過程中,為世界和平帶來極大的幫助。布魯德不只是在經營事業,也是在領導一場社會運動。
每個人都能改變世界
跟許多人一樣,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布魯德也開始關注中東問題。他不解這種事情怎麼可能發生,但他知道,只要發生一次,就有可能發生第二次。為了兩個女兒的安全,他希望能找出方法,防範這種事情再度發生。在尋找自己可以做什麼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遠比保護女兒,甚至防範恐怖主義肆虐美國更為深層的問題。
他發現,在美國,絕大多數年輕人每天早上醒來,心中都有一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感覺。無論經濟是否景氣,多數生長在美國的年輕人,都有種與生俱來的樂觀精神,覺得只要自己願意,就能有一番作為——打造自己的美國夢。但一位生長於加薩(Gaza)的年輕男孩,或生活在葉門的女孩,每天早上醒來卻不會有這種感覺。即使有同樣的渴望,卻沒有同樣的樂觀心情。若說這是文化差異,就太簡化這個問題了。這種解釋讓人覺得氣餒,因為無從採取行動。其實,真正的問題是,中東地區根本沒有任何機構,能幫助年輕人對未來產生樂觀的感覺。或許,約旦的大學教育能為人提供某種社會地位,卻不見得能夠幫助年輕人面對未來的挑戰。這樣的教育制度,只會在文化中埋下悲觀的種子。
布魯德發現,今天西方所面臨的恐怖主義,問題癥結不在中東年輕人如何看待美國,而在他們如何看待自己和未來。透過就業教育基金會,布魯德在中東地區推出許多計劃,教導年輕人所需要的各種軟能力、硬技術,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是毫無機會,也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布魯德藉由就業教育基金會,與全世界分享他的為什麼——教導年輕人不要被現狀困住,人生永遠有另一條路。
就業教育基金會不只是一個美國慈善組織,想在遙遠的國度做點好事。它是全球性的運動,各地區的基金會都獨立運作,董事會成員大多是當地人。各地區的領導人,以幫助在地年輕人為使命,為他們提供知識、技能和最重要的自信,好讓他們有能力為自己選擇一條新的人生道路,也覺得人生到處充滿機會。梅雅妲.阿布賈伯(Mayyada Abu-Jaber)負責主導約旦的運動,穆罕默德.納加(Mohammad Naja)負責在加薩及約旦河西岸推動這個理想。馬因.阿勒亞尼(Maeen Aleryani)則希望證明,這個信念甚至可以扭轉葉門的文化。
葉門的孩子一般最多只接受九年的教育,這幾乎是世界的最低標準之一。美國的孩子,有機會接受十六年的教育。受到布魯德啟迪之後,阿勒亞尼看到,年輕人真的可能擁有改變人生、掌控未來的機會。他開始尋找資金,希望在葉門首都沙那(Sann’a)快速啟動就業教育基金會的計劃。短短一週之內,他就募到五萬美元。即使以美國的標準來看,這都是極快的速度。但這可是在葉門,它的文化並沒有慈善事業的傳統,所以這個成果也就益發可貴。葉門也是這個地區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只要你告訴大家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奇妙的事情就會發生。
在中東地區,每位投身就業教育基金會的人都深信,他們能將一些技能教給自己的兄弟姊妹和兒女後輩,幫助他們改變自以為無法改變的命運。他們努力幫助當地的年輕人,相信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機會無窮。他們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布魯德,而是為了自己,這就是就業教育基金會能改變世界的原因。
坐在大聲公的頂端,也就是為什麼的位置,布魯德的角色,是負責激勵眾人、啟動這項運動。但這項運動要能持續,並且帶來真正的改變,卻必須仰賴許多擁有相同信念的人一起行動。
不論身在何處、不分職業、國籍,任何人都能成為這項運動的一份子。如果你也相信任何事都能有不同選擇,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機會,請你上efefoundation.org 網站,加入這項運動。改變世界,需要每個擁有相同理念的人來支持。
(本文轉載賽門.西奈克新書《先問,為什麼?》,由天下雜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