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8 16:45:45
尊貴智敏法師

 十二支本身也是沒有自性的——人空與法空

這裡我們看一看,固然我們說,流轉生死是五個蘊在裡面流轉,沒有“我”,但是五蘊它是不是就是這麼固定有的呢?“無明”倒推上去,“老死”怎麼來的?由“生”來的,“生”怎麼來的?由“有”來的,還是一個緣起一個。

你如果初步悟到這個“我”是沒有的,再深入下去的話,那這十二支本身也是因緣和合起的,也是沒有自性的,那麼一個人空法空都可以證到。

所以說,在我們說根本教,有的人,尤其漢地,總是把《阿含經》說是小乘,只能證人空,不能證法空。很明顯,流轉生死是五蘊,沒有我,對了,五蘊是有的,“我”沒有,那麼你人空證到了,法空證不到。到底是不是這樣子呢?人有鈍根有利根,可能利根的人,還可以深入一步。……(此處缺失)從人空直接又可以悟入法空,所以說《阿含經》不一定單是人空。

這個道理不但是現在的印順法師從《雜阿含》裡邊把它發揮了很多,就是我們從中觀的見地來看,要證空性,要從人空下手。這是不管你是哪一個宗派,一樣的。到人空為止,止住了,不進了,那就是二乘了,法空不求了。但是你證了人空之後,你更進入法空的話,那麼這個人空等於說就是小學、中學,法空是大學,是必定要經過的。你說你不要人空,直接證法空,恐怕很困難。

我們在《入中論》裡邊,它好像是說了這麼一句話,反正是這麼一句話,它就是——前面的我記不起來了:“故瑜伽師先破我”。因為它講了很多道理,所以說,瑜伽師,修行的人,先把人我破掉。

人我容易破,我們說人我就是執著一個補特伽羅有實在的東西,怎麼空呢?以般若的智慧把它空掉,這個般若就是把你執為實在的那個東西破掉,實際上是沒有的,你執它是實在的,這個執著破掉。那麼你人我執,就是本來沒有補特伽羅的,你執著它一個實在的補特伽羅,也是一個實執。

法執,本來沒有那個法,你把它執著為實在有個法。那麼這兩個東西,雖然一個人執,法執,實際上它的內容實質,就是本來沒有的執為實在有的,它的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說我們這個般若生出之後,你能夠見到人空的這個般若智慧,你只要轉過去,再去觀法的話,決定法空的不實在也可以觀出來。所以說這個一把刀,能斬木頭的決定能斬竹頭,只要你方向、物件換一換,也可以看出它是不實在。

所以說《菩提道次第》裡邊有這麼一句話,它說:“若通達我無自性,于彼支分諸蘊。”

就是“我”的自性能夠假使達到,通達了,“我”的空,證到之後,那麼它的支分——“我”是什麼組成呢?就是五蘊組成。那麼“我”破掉了,它的支分,就是五蘊,“亦能滅除有自性執”,這個五蘊是實在的這個執著,也同樣可以破掉。

“譬如燒車則亦燒毀輪等支分”,假使我們把一部車燒掉了,你把車燒掉了,肯定它的支分,組成車的那些成份:輪子、車廂、機器什麼,當然一起都燒掉了。把“人”空掉了之後,組成人的成分,這個五蘊——我們人就是靠五蘊起來的,那這個五蘊也可以空掉,這也是我們中觀應成派的特色。人空——二乘——證法空,如果你人空不證到的話,法空證不到的,這個我們下邊慢慢說。這裡就先說,如果你證了人空,必定法空也能證到。

另外我們再念一段,“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雖不即執蘊無自性,然即由此慧不待餘緣能引定智,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故說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時,亦能通達蘊無自性”。

這是《菩提道次第》十七卷裡的話,它說你通達補特伽羅是自性空,這個智慧(般若),雖然當下你觀的是我空,不能馬上把五蘊斷掉,證到法空,但是就是這個智慧,你不要其他的加什麼東西,它就可以生出這個——決定一切法都沒有自性的智慧生出來,可以斷除這個法執,那就是說這把刀能砍這個,決定也能砍那個,你在觀我空的時候觀的物件是這個,你就砍的是這個;但是你回過來要把這把刀要去斷法空了,同樣有這個能力能斷法空,所以說證到人空之後,決定也有能力證法空,這是一個。

我們下邊再引一些論證。《七十空性論》,龍樹菩薩的六論之一,“因緣所生法,若分別真實,佛說為無明,彼生十二支,見真知法空,無明則不生,此是無明滅,故滅十二支”。它就是說你觀十二支的時候——當然,你假使起了無明,本來是空的東西,你認為是有了,那麼就生了十二支。假使你證到法空之後,無明把它滅掉,這十二支也滅掉了,那就是說這是法空的意思了,十二支也可以證法空。引這段話就是說,十二因緣不是單指人空,也可以從十二因緣裡邊悟到法空,那麼這是一個。

另外,再一個是,佛護論師是我們中觀應成派的一個大祖師。他的論斷,認為十二支裡邊第一支無明,就是法執,就是執法是有自性的,不但是指人執,法執也在裡頭。所以,佛護論師,他認為聲聞緣覺也可以證法空,就是你把人空證到了,決定也證法空,這是一個,又是一個論證。

那麼再一個,也是《菩提道次第》裡的話,“龍猛菩薩諸論”,就是龍樹菩薩論裡邊,“明顯宣說聲聞緣覺亦證一切諸法無性”。這個話我在溫州跟人家講,人家都不相信,他們說:包括唯識都這麼說,二乘證人空,大乘證法空,聲聞緣覺只證人空,不能證法空。但是偏偏我們的龍樹菩薩就說的聲聞能證法空,“以說解脫生死要有無性空見乃成辦故,聲聞獨覺乃至未儘自心煩惱當修彼見,若煩惱盡,以此便足不長時修,故不能斷諸所知障。”

聲聞緣覺跟菩薩都證法空,到底有什麼差別?聲聞緣覺證的法空有限,他在把自身的這個補特伽羅流轉生死的事情觀空了之後,你在觀空的時候必定要涉及一部分的法空。如果你有“法”空不了的話,人空也證不到的,所以說在聲聞緣覺在證人空的時候就證到一部分的法空。但是他這部分的法空,人空證到之後,假使他是以此滿足了,那麼六度萬行不行了,那也夠了,這些法空對他來說已經足夠,不需要再斷。那麼菩薩的什麼不同?他還要度眾生一切,還要行六度萬行,單是證這一點法空還不夠,要成佛的話,所有的所知障全部要斷完。那麼他就是要長時期的修行,要把二障的種子都撥掉,那法空徹底的圓滿。那就是聲聞緣覺跟菩薩的差別:不是一個不證法空,而是證法空圓不圓滿的問題。

那麼《菩提道次第》也說了一個話——這個你們去翻也翻得到,在哪一章不知道了。它說二乘跟大乘的區別,不在證人空、法空的差別,法空都要證,固然證得多證得少是有差別,但是不能說聲聞不證法空,而真正的差別在菩提心、菩薩行,在這裡。證了之後你不發菩提心,不修菩薩行,那你就是聲聞,如果你發了菩提心修菩薩行,就是大乘。

所以大乘二乘的差別,他們的判斷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認為修人空的是二乘,修法空的是大乘,他們認為這個標準不嚴格,而真正的大小乘之分是在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的修菩薩行的——大乘,你不發菩提心的不修菩薩行的——小乘。

那麼這一點,我們說,《菩提道次第》為什麼在講中士道以後,明明中士道要證人空的話必定要空性,它空性不講,戒講得很多,定慧在後頭講,為什麼原因?就是要你先發菩提心,菩提心不發,跟你講了很多的空性,你將來證的是聲聞緣覺。空性證到了,他不想再進去了,什麼都是假的,人也沒有了,你發什麼菩提心?就不發了,那麼所以說,先叫你發菩提心,菩提心發了之後,然後止觀章廣講空性,那就是大乘的空了,所以這個,真正的界限在這裡。

那麼我們再說一個,《金剛經》大家都知道的,《金剛經》裡有一句話,我一念大家可能都回憶得起的。“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那就是說,“我人眾生壽者”是人我執,但是你假使取法相的話,你如果法執還有的話,那麼你這個人我執也乾淨不了。這是《金剛經》的話。假使你取非法相,假使你空性是搞錯了,那麼你還是對人我的見還沒去掉。反正你對空性不理解的話,人執也沒有斷掉,這就是人空法空兩個事情不能拆為兩邊來看,有聯繫的。

這個道理,什麼原因?這個很深,不是一句兩句話講得完的。但是這個概念要印下去:就是說大乘二乘的分,決定不在人空法空之間的分,要在菩提心菩薩行中間來分,這個很容易記,大家把這個記住就可以。所以說我引的那些經論以後學中觀會學到。

(節選《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第三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