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生活裡的實修)

法王說,首先要說什麼是「法」

,一般人總以為修行,就是要特別找個地方、找個時間做身語的修持,

做做儀軌念誦之類的功課。但這樣有個危險,就是:走出佛堂,就忘了佛法。

「事實上,所謂法,是一種改變身心的方式,尤其是心靈。」法王說,貪心重的人,

經由不斷提醒自己改變,貪心漸漸變小,這就是修行;嗔心重的人,

經由不斷提醒自己改變,嗔心漸漸變小,這就是修行。

向內修持,轉變自心,才是佛法。」所以,工作、日常生活,都可以修行。

法王說,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覺得越來越忙,從事課誦的時間越來越少,

「但我隨時觀察自己的心和身語行為是否利益他人,這是我不共的修持方式。」

記得小時候,每天都有早、午、晚課,每次至少一小時,但那時常常當成例行功課;

但現在接觸到很多朋友,結了很多善緣,現在我連在個人時間、甚至睡眠時,

都還會感覺到和朋友在一起,並未遠離朋友們,這對我來說,就是活生生的修行。

以前禪修的所緣境不夠清楚,現在則活生生地在眼中、在心中,幫助別人、利益別人,現在對我是活生生、熱乎乎的東西。

(接著,法王乾咳了一下,但安慰大家說,請別擔心,我還沒感冒,小時候唸經念累了,就會想如果病一下多好。……

活生生感受眾生的喜樂,你就會想改變

「不要忘記眾生,這是很重要的」,無論到世界任何地方,眼裡所見、心裡所想,無不是眾生,這是大乘修行的重點,

不忘眾生,不捨眾生,隨時憶持眾生」,這樣佛法的基礎就紮實了。

修行要先感動自己,法王提醒說,如果能夠活生生感受到眾生的苦樂,

這樣你才會由衷想改變自己、調整自己的心,這樣感動自己的緣才會俱足。

一般比較自我的人常想:我就是這樣啦,我有自由,也過得不錯,

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當你想著別人,就會想要改變自己」,

當你更在乎別人的苦樂,激勵自己改變的緣就具足了。

「心中放著眾生,這是很重要的」,法王說,「對眾生的關愛,

像珍寶一樣放在心裡,一切煩惱的對治法,才會發生作用」,

「因為我知道我心中有慈愛的珍寶,所以我真誠想改變自己來利他」。

法王舉例說,當你遇到一個最愛的人,當下你所有的疑惑都消失了,

其它東西也都不需要了,你決定可以跟他過一生了……菩提心,就是這樣。

一旦你有了清楚的目標之後,修持佛法並不困難;否則學佛只是會讓你變得更忙、

妄念更多,只是多了一大堆見解、多認識了一大堆本尊……

那只是教條式的佛法,「要在生活裡真正的利他,這才重要。」

你和觀音菩薩「心的關連」是什麼?

法王說,常常有人來問我要修哪個本尊,修觀音好不好、修度母又如何?

如果你連你和觀音菩薩「心的關連」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不知道慈心而去修觀音,

就只知道「他是個四隻手的人,但連怎麼和他握手都不知道」,

那就像在虛空中忽然迸出一位本尊,很難落實在生活中。

「所以,慈心、悲心和空性的基礎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是因為生活裡有了煩惱,或者是心裡空蕩蕩的,

想找點東西填滿那種空虛感才學佛。不過,有些人家庭本來還算和諧,

一學佛太投入,就硬要「把佛法帶進生活」,

以為學了金剛乘就要把一大堆金剛鈴、金剛杵弄進家裡,

結果大家都覺得你怪怪的。「其實直接把生活裡的困難拿來禪修,

這才是生活裡的修行,才是把佛法融入生活。」

「所謂的法,就是調整自己、讓心轉為善的方法」法王再次總結,

那誰能幫助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呢?就是上師,

我們要找一位具傳承,具德,擁有無謬  口訣的上師 。

但上師分很多種──

一種是實修的上師,那就是真正的依止處;

一種是知識的老師,也值得在學問上跟隨他多聞思;

另一種是顯相的上師。

所謂上師,未必是人類,逆境挫折都可能是我們的上師,

連四季的變化都是我們的上師,深刻觀察並思維,會發現四季正以連續性的轉變,

教導我們活生生、熱騰騰的「無常的口訣」。

佛法不只是你聽聞來的,眼睛看到的,心裡所感受到的,無一不是佛法。

 





主持人
大寶法王十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