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手冊(二)
隆波田禪師
第二篇 走在正道上
要確定我們練習佛法的目標是自己的覺性(自覺)。
我們應該遵循佛陀所教導的,由基本做起,逐步前進。如果不如此,練習將毫無進展。
初學階段
對初學者而言,練習手的規律動作要比往返經行好。規律地、緩慢地、柔和地、輕輕地動手。當它停時,要覺知它;當它動時,要覺知它。如果手臂動得太快,由於我們的覺知力還不夠強,便無法趕上身體的動作。
要持續的練習,別怕累。如果以為累了就稍作休息,持續的環鏈就斷了。
一旦你領悟了什麼是「名與色」,就可以往返經行。你一定得真正領悟它。當念頭生起時,不要阻止它們,任其流動,但不要陷入其中,要將注意力回歸到「名色」,時時刻刻對「身心」歷歷分明。
有時,喜悅會生起,而把我們由「名色」的覺知帶走。一旦我們不覺知「名色」,心便漸漸地變黯然混濁。
念頭生起時,任由它起。你如果壓抑它們,可能會導致暈眩、窒悶。要放鬆,別擔心你是否覺知。
第一階段,所要體認的是「名色」,包括了身、心、身動、心動等等(詳見附錄一)。必須一再地反復溫習。
當我們復習這些目標時,會有念頭生起,由它去。只要我們覺知,心便會安住在「身心」上。反復觀照,直到它們深植於心。
當念頭生起時,有時我們會受其牽引,導致經行或規律動作的速度加快。應該要覺知並調慢速度,不管需要多少時間。
看見念頭—見心性
在完全領悟「名色」之後。別以覺性看名色,要用覺性去看念頭。將規律的手部動作或走動的速度加快。
不要壓抑念頭,輕輕鬆松練習。輕鬆地看念頭。念頭生起時,不管是快樂或悲傷,只要察知身體的動作,念頭便會立刻停止。
通常念頭生起時,心便被帶著跑,如小貓捕大老鼠似地。大老鼠(念頭)比小貓(覺性)強。當大老鼠出現時,小貓本能地便會捉它。大老鼠因為害怕逃跑,即使小貓緊捉不放,過一會兒,當小貓累了,就把大老鼠放了。同樣地,念頭將不停地生起,也將自動地停止。
當我們一再地訓練自覺,就好像不停地飼養小貓直到它長大強壯一樣。念頭生起時,心不會被拖走,念頭自然立刻停止。
念頭如果來得兇猛,我們必須握緊拳頭或做任何有效的姿勢。如果動作夠強,念頭會即刻停止。
繼續練習,只要念頭一起,你便能立刻覺知。正如我常告訴你們的,如果有兩個人和一張椅子,強健快速的人會坐到椅子。當我們一再地訓練培養自覺,「自覺」將取代「不覺」,而「不覺」將逐漸減少。
任由念頭生起。念頭生起得越頻繁,我們也越覺知。當「自覺」越來越強時,便能趕上念頭。
假定有一百個念頭生起,我們只覺知十念而不覺其他九十,接著是能覺知二十而不覺八十。繼續練習到能知八十而不覺二十,接著知道九十、九十五。當一百念中能知九十五時,我們應該要很用功的練習。不要灰心、懈怠或在白天睡覺。
當念頭生起時,我們要立刻覺知,一而再,再而三。念頭生…趕上…念頭生…趕上,念頭無法繼續下去,這會讓我們的心在此開始轉化。「聖者」之質在此處產生,或者我們在此處得到流向涅槃的起點。
從前,心在黑暗中,不認識「正道」。當它能快過念頭時,心將會變光明。這光並不是肉眼可見的外界之光。心本身就是自在光明的。它稱之為「慧眼」,也就是「內觀智慧」的生起。
我們應繼續以任何我們相應的速度練習手部的規律動作或來回經行。
繼續加勤用功,「經行」不是用腳走,而是用智慧走,讓智慧走進去穿透「所緣(念頭)」。不再需要求教于老師或經典。
當智慧穿透「所緣(念頭)」時,心將次第知道五禪那層層生起。共有五個層次:第一禪那(此處禪那是指以心看見、知道、觸及這些「所緣(念頭)」)、第二禪那、第三禪那、第四禪那及第五禪那。
當它如此的知道、看見、明白,覺性會敏捷地察覺到層層的心的狀態,而它會見證自己達到究竟法,同時本自具足的智慧會自然呈現。當我到達這境界時,領悟了「世尊只剃一次發」的話。(注:當悉多太子決定出家時,他離開了王宮,在河邊換衣服並剃發。據說他那時的頭髮大約兩吋,剃發後就未再長。)
當你悟證這本自具足的智慧後,你才明白這不是以自己的想像、猜測去明白的,並說自己「當證」、「具有」。
當我看見、明瞭、領悟時,就領會到「哦!世尊只剃一次發。」並非指真正的頭髮,而是指斷盡一切煩惱。就像在兩柱間緊繃一根繩子,如果在中間截斷它,它將彈回兩邊的柱子上,而無法再連接。
當我們領悟、見證狀態的轉化,身心會輕安、柔軟。這稱為「修行已畢、究竟已達、智慧具有」。
薦言
有兩種念頭,第一種是剎那生滅的妄念,它帶來了貪、瞋、癡。第二種是我們做主的念頭,它不會引發貪、瞋、癡,因為是帶著正念正知去想的。
在這方法,不要試圖壓抑念頭。讓念頭自然地現前,念頭越多,越覺知。有些人因為心散亂,沒有定,就不耐煩了;其實心生妄念、散亂、不耐煩,就隨它想,它越想,我們越要覺知到。不要停止覺知,也不要專注。
當念頭生起時,不要壓抑它們,而要以覺知身體的動作來離開念頭。「自覺」將取代「不覺」。
觀察念頭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首要事情。妄念一起,我們便開始批判或評論它。這表示我們「陷入」妄念裏而非「斬斷」妄念。雖然我們知道,但是「陷入」了妄念,而不知道要「觀照」妄念。當我們陷入於妄念,就造作出有模有樣的事物,這造作叫「行」。
如果我們靜坐而沒有任何身體的動作,妄念一起就陷入了妄念,雖然知道它是妄念,但無法出離妄念。一方面因為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所緣,所以我們才用色(身)的動作來修行,色(身)要時常動,並以覺性覺知色(身)的動作,一旦念頭生起,我們方能看見、知道
這方法不會看見什麼,見鬼、見神、見佛像、見到水晶球,乃至見到佛都不正確。因為我們的心遊移出去。我們沒看見念頭被繁衍,是心自己在造作,它在繁衍。我們沒看見“念頭的根源”而已。
我們這顆心極快,我們看不到它想,一想,刹那間就出去了,它會顯現出鬼、顏色、光亮、天神、地獄、天堂,隨它顯現什麼東西,我們要隨觀心所顯現的影像,這是心的幻法,我們稱之為心的花招。
能如實看見才是真實的。“被見的”是虛妄,才解決不了苦。如果見到真實了,那一定可以解決苦。
這是快捷方式:當念頭升起時,立即覺知,這就是真正的修習佛法。規律地動作只是一種方便法(藉以幫助我們看見念頭)。
第三篇 障礙及解決之道
在這個實修方法過程中會有些障礙。我將推薦你們如何解決可能面對的障礙。
緊張、暈眩、窒悶
剛開始練習時,會有專注的傾向。我們想知道、想看、想有、想得。這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你追求這些,可能就會變得緊張、暈眩或窒悶。這不是正確的練習。
當妄念太多時,我們不喜歡,便想壓抑它,這反而會帶來麻煩。正確的方法是輕鬆地練習。目光看遠方而輕柔地培養自覺。不要專注。帶著覺知輕鬆地、規律地動或走。
昏沉
如果練習時覺得疲困,應該轉換另一種動作,例如:除草、洗臉、洗澡、或洗衣。我們應找個方法來避免障礙。
寧靜(止禪)
沒有覺知的寧靜稱為喜(piti),喜歡寧靜是修行的障礙,修習這方法不是要寧靜,而是要持之以恆的自覺與動作。
觀障(Vipassanu)
當知道「名色所緣」,可以說是完成了基礎的修習。有人會停止練習,以為他已得最高的佛法。在此階段,知識將會湧現不已,使我們因此而驕傲。以至於念頭生起時不觀看它們而捲入念頭中。
執著於「觀障」的人多話而且傲慢。
「觀障」的知識不久就被忘記,並且使人太自傲,這就是所謂的「觀障」。
解決的方法是輕鬆地做規律動作。不要專注或期待成果,就只是輕柔地做動作。當念頭生起時,覺知身體的動作。
喜障(Jintanana)
當你知道「勝義諦所緣」(見附錄一)時,喜悅會現前,而且對所知道的感到欣喜。
一般而言,喜悅是好的。但是,根據這方法,喜悅卻是達成苦滅的障礙。
喜悅生起時,練習者會執著它。我們應該要精進並盡所能地做身體的動作,使心由喜悅轉回動作。慢慢地、規律地做。當覺性愈強時,喜悅便漸漸消失,心將回到平常的境界。
窒悶、昏沉或緊張可能發生。我們應練習得輕鬆,目光遠看,動作輕柔。不該因這些障礙而中斷,而是繼續用功地練習。白天不睡覺,晚上休息。
顛倒障(Vipallasa)
根據經文,顛倒障是以假為真、以地獄為天堂、以惡為善。
顛倒障是一種心態,當人發現好東西並以為可以保住它,便拋下自覺而取它,就好像被小偷偷走了似的,當他開始尋求時,它已不在那兒,被藏起來了。
人不應離開自覺,即使痛苦已滅或其他。
我在悟得它後才證苦滅。那時我是在顛倒障的境界中。我沉浸在狂喜的階段,因為我從不曾如此。
我正來回地走,感覺像在離地一、二公尺處漂浮。事實上,我正走在地上。我抓住這狂喜不放。可是,它沒有維持多久,我自己覺知:「咦!為什麼如此?」
我回頭去觀「所緣」。在這階段,你應往返復習觀「所緣」。但是,並不包含「名色所緣」。
復習這目標後,狂喜會漸漸消失,心將回到平常狀態。
總結重點
如果緊張、暈眩、或窒悶,應該使動作輕柔,不要專注,要輕鬆的動,眼光遠看,不適的感覺將自行鬆開。喜障的解決方法也是如此。
觀障和喜障要以調整方法來解決,不要溫習「內觀所緣」。
至於顛倒障,我們一定要復習「內觀所緣」。輕鬆地練,所緣明顯時,壓力便會減少。
任由念頭生起,不要壓抑它們。
當你練習時,必須自己照顧自己,不要期待老師來照顧你。當不正常的情況發生時,就停止,馬上停下來。停止什麼?停止那個行為。只要我們停了,從心裏面升起來的事物就會落下去,自己落下去。
後言
一
如果我們有正確的瞭解,修習佛法並不困難。佛陀所教導的真理現存於人,他所教的,人人都能做。
二
這個方法簡單,不需研究經藏,因為真理現存於人。每人都可以覺知自己的身心動作。
即使我們沒有覺知自己,身體還是動,念頭還是起,只是我們不覺而己。如果沒有覺知身心的動作,心便會出現幻象。
這個方法除了覺知身心動作之外無他。其他方法則有許多活動,例如戒律或練習專注等。
這方法與其他事無關聯,因為真理存在於我們之內。
三
培養自覺時,應讓身心的每一部份自然地運作,不要勉強它們違背其自然法則。
這方法要自然地運用,不要做出違反身體的功能:眼看、耳德、鼻嗅、身體的動作,一定得依照它們的功能自然地運作。念頭生起,也由它自由地運作。
別做任何違反身心自然功能的事,只能訓練自覺使其與身心運作同步。
四
有兩種定:
第一種是沒有覺知的定,好像是磚石一樣,就叫做「無慧的定」或「無明的定」。
第二種是帶著覺知,它也許不該叫定而應稱為「覺」。這種定是一種沒有貪、嗔、癡的定,沒有無明的定,沒有不覺的定,不管你叫它甚麼,都只是文字。
帶著覺知的定,意味著我們不需其他的東西。我們不再尋師、求法或找道場。這種帶著覺知的定就是寂滅的意思。
五
規律的身體動作以及自覺的培養帶來智慧。這種智慧不是由知識而生,而是來自自然的法則,我們稱之為「內觀智慧」。
智慧現前是什麼意思?
它指智慧是從一套內觀法則領悟而生。它並不是由經藏中去學習這些法則。
這意味著成就內含於這套內觀法則中,正如鑽石藏於泥中,將泥沙篩漏後留下的就是鑽石。
我們應練習直到這法則自然出現而永遠存在。
人人皆有這套法則。在痛苦終止後,智慧會顯現。「此生已盡、梵行己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學佛到此畢業了。
六
「只剃一次發」是指依自然法則,將身體回歸本來,心亦回歸本來。「此」既不長也不短。它是平淡的、絕妙的、可尊敬的。你以往從不曾證得它。
「法」並不是你可以想像的,你必須修行直到證得「是」的境界。
每個人都應記得,如果我們不能證得這境界,在臨死時,大約最後一口氣前一到二秒到五秒鐘間,我們會經驗「此」,然後呼吸停止。「此」即是真理,最極的真理。
每個人都會死,也會經歷「此」。如果不悟「此」,我們將活在世俗間,如果悟「此」,便是出世。
當我們見「此」(此生已盡的狀態),我們將瞭解死時的狀態。它必定如此。我們將知道如何死。每個人必須走到這一點。沒有人逃得過,因為每個人都會死。真理是不變的,不管悟不悟,它是如此。
七
覺知身心的動作能帶領我們到此點(痛苦的熄滅)。這就是自己要走的正道,唯一的道。這道與其他不同。
如果你用功的話,在五到十天之內你將領悟「名色」。
精進的人在一到三個月內,心態會轉變。這就是正道的起點。
假如你是位實實在在用功的人,不出三年將證苦滅。至於不用功的人,就是十年也沒用。
我向很多人保證並邀請很多人來練習。或多或少他們都有所領悟。
注意事項
你不應該根據自己的意向、見解或思想來練習。為了使練習有所進展,你應該遵循師父的指導。
禪修中應避免交談,禁止各種上癮物如香煙、茶、咖啡等,否則你的心便會執著它們。(注:以茶、咖啡等上癮物來趕走昏沉,反而會障礙對動作的覺知)
應下定決心來練習,不要自欺。
不要靜坐不動,應連續不斷地做規律的動作。
不要專注。輕鬆地練習。張開眼睛。讓念頭自然現前,不要壓抑它們。
在這方法裏,你將會看見、知道、明瞭這條道路(見附錄)。如果你看到其他的,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