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03 06:40:0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1/03 06:39:15   編輯部 報導

為<佛教生死觀研究──以《涅槃經》為中心之探討>,依題觀之可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佛教生死觀;其次為涅槃經。兩者重心皆於研究生死議題在佛家理論體系下,是如何建構的?而佛教的最高理想基乃是涅槃寂靜,此可謂佛教徒一生的終極目標,是故茲取「生死即涅槃」為導引,以《涅槃經》為線索,探討佛教生命中的最高境界──涅槃,並探究其了脫生死的真諦。

  
  以下,全文分做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及範圍,和版本上的選擇,並就學者專家研究成果,以專研生死、涅槃論題為矢而邁進。

第二章就佛教生死觀理論分析:眾生乃四大五蘊因緣和合而生,然死後仍存業力輪迴,在此倘人生究竟是苦,故生死的意義何在?

第三章從佛教生死觀的理路上,以《涅槃經》為研究對象,探討「涅槃」是何境界?再者,佛性之有無乃攸關眾生是否解脫生死的契機,而常樂我淨則為引渡眾生以臻超凡入聖的精神旨要,至於有餘無餘,是否僅止於有身或無身,或在境界上有何別趣。

第四章乃歸結佛教生死觀與涅槃思想義涵,從而回歸現實人生以超克生死困惑,了斷生死,以生死無戀無懼此一目標,做為研討能否超越生死的判準。

第五章,總結前述各章為整篇論文做最後一結論,另於不足之處補充說明,以待做為往後研究的方向。 修持文殊法門,能得六種不同智慧,即速慧、深慧、廣慧、說法會、辯法慧及撰述慧。一般人見一字,或許只能知其一種意義,但具速慧的人,見一字可知多如百種之內義。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隨便發問,其問題也會非常精闢。廣慧乃指涵括多方面之智慧。有說法慧的人,講經時極為善巧。有辯法慧的人,精於辯論法義,口才也很好。撰述慧即具有法益論著寫作的才能。

  • 佛教生死觀
  • 涅槃經

 

 

南華大學 文學研究所/94/碩士/研究生:曾長安 

指導教授:釋依空  

南華大學文學系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譯註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 

吉藏與大乘《涅槃經》

南傳大般涅槃經 

中文摘要 Ⅰ
目錄 Ⅱ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版本選定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版本 6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論文結構安排 8
第四節、文獻回顧 9
(一)涅槃思想的淵源 9
1.涅槃的出處 9
2.各學派的涅槃觀 11
3.涅槃的歷史傳承與演變 13
(二)《涅槃經》譯本的相關論述 15
1.《涅槃經》的分類 16
2.《涅槃經》的成立年代 17
3.北本《大般涅槃經》的思想體系 18
 
第二章 佛教生死觀的理論基礎 23
第一節、佛教人生觀 23
(一)四大假合,五蘊幻有 23
1.人身之組成 24
2.無我與生命成長的關係 26
3.無我與五蘊 26
(二)無常無我,因緣和合 27
1.無我與緣起法則 28
2.無我人生的思考 28
3.眾生因何而生滅 29
(三)中陰身與阿賴耶識 30
1.「沒有靈魂」的存在 30
2.未生前無形的存在 32
(四)人生觀──生命的意義 33
1.世俗人生觀 35
2.佛教人生觀 38
第二節、佛教死亡觀 41
(一)人死非斷,此身非常 41
1.生命是連續的 43
2.受業的輪迴主體 44
3.佛教對死亡的看法 45
(二)業力輪轉,生死輪迴 46
1.業報思想 47
2.何以有輪迴的原因 48
3.輪迴與善惡業的關係 50
(三)自殺與殺生 51
1.殺生犯戒,除一闡提 51
2.人身難得,護教捨身 53
(四)死後的世界 55
1.命終何去,依識決定 55
2.預知時至 57
3.分段生死,變異生死 59
第三節、小結 61
 
第三章 《涅槃經》生死觀的開展 63
第一節、「生死即涅槃」 63
(一)非身滅,斷生死 63
1.涅槃非身滅 63
2.涅槃斷生死 64
(二)涅槃實相 65
1.涅槃──可謂有,可謂無 65
2.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67
第二節、常樂我淨 68
(一)佛性真常 70
1.佛性思想 70
2.佛性──性善、性惡 72
3.一闡提能不能成佛的問題 74
(二)涅槃為樂 76
1.生死疲勞,此岸是苦 76
2.於心解脫,彼岸為樂 77
(三)成佛在我 78
(四)涅槃寂靜 80
第三節、涅槃的種類 81
(一)小乘與大乘涅槃觀念之差別 81
1.小乘之解脫境界—有餘、無餘涅槃 81
2.大乘之解脫境界—自性清淨涅槃、無住涅槃(菩薩道) 84
第四節、小結 86
 
第四章 從生死輪轉到成就涅槃之道 88
第一節、於生無執,了斷生死 88
(一)三學戒定慧 89
1.戒 89
2.定 91
3.慧 92
(二)六度般羅蜜 95
1.布施 96
2.忍辱 97
3.精進 98
第二節、於死無畏,直見無常 99
(一)面對死亡,心無罣礙無有恐怖 99
1.直觀命限,無懼正視 100
2.於心自在,生死無礙 102
3.生身是苦,自力解脫 103
(二)諸行無常,遠離顛倒夢想 104
1.無明業力,流轉生死 104
2.觀心無常,明心見性 105
第三節、超克生死的不同抉擇 106
(一)出世行者—小乘羅漢 107
(二)世間行者—大乘菩薩 108
第四節、小結 109
 
第五章 結論與檢討 111
 
參考書目 114
壹.大藏經 114
貳.圖書 114
參.論文 121
一.學位論文 121
二.期刊論文 122
肆.雜誌 123
伍.工具書 125
陸.網路資料 125


壹.大藏經
 
《大般涅槃經》(3卷),東晉‧法顯譯,大正藏第1冊。
 
《大般涅槃經》(40卷),北涼‧曇無讖譯,大正藏第12冊。
 
《大般涅槃經》(36卷),宋‧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大正藏第12冊。
 
《佛說大般泥洹經》(6卷),東晉‧法顯譯,大正藏第12冊。
 
《大般涅槃經後分》(2卷),大唐南海波淩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大正藏第12冊。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佛遺教經)(1卷),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詔譯,大正藏第12冊。
 
《涅槃論》(1卷),印度‧世親著、北魏‧達磨菩提譯,大正藏第26冊。
 
《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1卷),天親菩薩造、陳世真諦三藏於廣州譯,大正藏第26冊。
 
《大般涅槃經集解》(71卷),梁‧寶亮等集,大正藏第37冊。
 
《大般涅槃經義記》(10卷),隋‧慧遠述,大正藏第37冊。
 
《大般涅槃經玄義》(2卷),隋‧灌頂撰,大正藏第38冊。
 
《大般涅槃經疏》(33卷),隋‧灌頂撰,大正藏第38冊。
 
《涅槃經遊意》(1卷),隋‧吉藏撰,大正藏第38冊。
 
貳.圖書
 
《西藏生死書》,索甲仁波切著,鄭振煌譯,台北:張老師文化,1996年9月初版。
 
《生死無懼》,索甲仁波切著,黃朝譯,台北:旭昇圖書,2004年6月初版。
 
《涅槃經》,悟慈法師譯述,台南:開元寺佛經流通處,1991年。
 
《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林世田等點校,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大般涅槃經》,高振農釋譯,高雄:佛光經典叢書,1996年。
 
《佛遺教三經》(《佛遺教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佛說八大人覺經》後漢沙門安世高譯、《佛說四十二章經》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台南:和裕出版社,2002年。
 
《涅槃思想研究》,張曼濤著,台北:佛光出版,1998年2月初版。
 
《自由自在—涅槃經》,平川彰著,台北:大展出版社,1992年4月。
 
《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屈大成著,台北:文津出版,2003年。
 
<佛教涅槃理論的後現代詮釋>,黃俊威著,高雄: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4,佛光出版社。
 
《星雲大師講演集(一)》,星雲法師著,高雄:佛光山出版,1993年。
 
《頓悟的人生》,釋依空著,高雄:佛光山出版,1999年9月。
 
《一字禪》,釋依空著,台北:圓神出版,2004年12月。
 
《開啟人生的六扇窗──啟迪智慧的80則佛教故事》,釋依空著,台北:圓神出版,2004年7月。
 
《尋找智慧的活水》,釋依空著,台北:幼獅文化,1993年10月。
 
《佛法概論》,印順法師著,新竹:妙雲集○8,正聞出版,1990年。
  
《佛在人間》,印順法師著,台北:妙雲集下編之一,正聞出版,1992年2月。
 
《以佛法研究佛法》,印順法師著,台北:妙雲集下編之三,正聞出版,1992年2月。
 
《空之探究》,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1992年10月6版。
 
《我之宗教觀》,印順法師著,台北:妙雲集下編之六,正聞出版,1992年2月。
 
《成佛之道》,印順法師著,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4月修訂一版。
 
《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台北:東初出版社,1991年3月26版。
 
《學佛知津》,聖嚴法師著,台北:圓神出版社,1993年。
 
《學佛群疑》,聖嚴法師著,台北:東初出版社,1995年7月。
 
《佛心慧語》,釋慧律編撰,高雄:派色文化出版,1990年10月。
 
《佛法概要》,明晹長老著,台中:宏益文具印刷,1992年4月台灣三版。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達摩難陀法師著,林淑丹、廖舜茹譯,宜蘭:中華印經協會,2004年10月14版。
 
《應如何創造人生》,釋志心編著,台中:法華寺叢書第一冊,1995年11月。
 
《聽雨僧廬佛學雜集》,藍吉富著,台北:現代禪出版社,2003年11月。
 
《佛教文化面面觀》,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編,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中國佛教文化大觀》,方廣錩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生與死的超越──坦然面對生死,破解生死之謎》,陳兵著,台北:旭昇圖書,2004年6月。
 
《重讀釋迦牟尼》,陳兵著,台北:橡樹林文化出版,2003年1月。
 
《佛學概論》,林朝成、郭朝順著,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2月。
 
《業的思想》,佐佐木現順著,台北:東大圖書,2003年2月初版。
 
《活著真好──佛教的生命觀和生死觀》,苟嘉陵著,台北:旭昇圖書,2004年12月。
 
《無我與涅槃─佛家倫理與道德精粹》,張懷承著,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3月初版。
 
《佛教的人生觀》,劉欣如著,台北:大展出版社,1993年5月。
 
《業的思想》,劉欣如著,台北:大展出版社,1993年9月。
 
《何謂「生」──阿含經》,金岡秀友著,台北:大展出版社,1991年12月。
 
《戒律法要》,濟濤律師遺集,宜蘭:中華印經協會,2003年11月。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著,大陸: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 年 01 月 01 日。
 
《須彌山與極樂世界》,定方晟著,劉欣如譯,台北:大展出版社,1996年10月。
 
《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蕭登福著,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11月。
 
《佛性與般若(上)》(牟宗三先生全集3),牟宗三著,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5月4日。
 
《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傅偉勳著,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7月初版。
 
《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傅偉勳著,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月。
 
《生命的學問THE WISDOM OF LIFE》,傅偉勳著,台北:生智出版,1997年。
 
《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吳汝鈞著,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3月。
 
《死亡哲學》,段德智著,台北:洪葉出版,1994年。
 
《死之默想》,張文初著,台北:新視野圖書出版,1996年7月。
 
《生死學十四講》,余德慧、石佳儀著,陳冠秀整理,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生死無盡》,余德慧著,台北:張老師文化,1997年。
 
《生命史學》,余德慧、李宗燁著,台北:心靈工坊,2003年。
 
《生死與輪迴》,業強出版社,台北:哲學雜誌○8,業強出版,1994年。
 
《生死學》,林綺雲主編,台北:洪葉出版,2000年。
 
《生死學概論》,尉遲淦主編,台北:五南出版,2003年3月。
 
《生死學》,鈕則誠、趙可式、胡文郁編著,台大: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8月。
 
《死亡學》,周慶華著,台北:五南出版,2002年2月。
 
《生死學之實務探討》,曾煥棠著,台北:師大書菀,2003年4月。
 
《生死學──基進與批判的取向》,林綺雲、張盈堃、徐明瀚著,台北:洪葉文化,2004年10月。
 
《生與死的深層心理》,小田晉著,蕭志強譯,台北:方智出版,1998年。
 
《生與死》,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廖世德譯,台北:方智出版,1995年11月。
 
《宗教生死書》,鄭曉江著,台北:華成圖書,2004年9月初版。
 
《超越死亡》,鄭曉江著,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生死智慧──中國人對人生觀及死亡觀的看法》,鄭曉江著,台北:漢欣出版,1997年。
 
《中國死亡智慧》,鄭曉江著,台北:東大出版,2001年4月。
 
《中國死亡文化大觀》,鄭曉江主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0年11月。
 
《死前要做的99件事》,賈卓穎編著,台中:好讀出版,2003年4月。
 
《新譯老子讀本》,余培林注譯,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
 
《生死道—老子三書之二》,王邦雄著,台北:三友圖書,1993年3月。
 
《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郭於華著,台北:洪葉出版,1994年。
 
《跨越生命的藩籬──佛教生死學》,吳東權等著,高雄:佛光出版,1993年。
 
《生活就像一本書》,張心怡著,台北:康乃馨出版社,1991年9月。
 
《生命的重建》,露意絲茜著,沙千夢、黃心嶽合譯,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2年1月。
 
《人生哲學》,夏雨人著,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4月二版一刷。
 
《人生哲學》,林麗珊著,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7月二版六刷。
 
《人生哲學》,鄔昆如、黎建球編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1987年1月。
 
《現代生活哲學》,陳福濱、葉海煙、鄭基良編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1994年6月再版。
 
《死亡的科學──生物壽命如何決定》,品川嘉也、松田裕之著,長安靜美譯,東大圖書,1997年3月。
 
《死亡的意義》,John Bowker著,商戈令譯,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自殺論》,涂爾幹著,黃丘隆譯,台北:結構群出版,1990年9月初版。
 
《自殺的權利》,湯瑪斯薩斯著,吳書榆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4月。
 
《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李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著,台北:光啟文化出版,2004年3月七版。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1998年。
 
《疾病的隱喻》,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刁筱華譯,台北:大田出版,2000年11月。
 
《潛水鐘與蝴蝶》,Jean-Dominique Bauby著,邱瑞鑾譯,台北:大塊文化出版,1997年。
 
《另一個地方—少女麗茲的生命之旅》,嘉布莉。麗文著,洪士美譯,台北:圓神出版,2004年11月。
 
《十五歲的遺書—愛麗絲的日記》,顧寧譯,台中:晨星出版社,1988年3月。
 
《伊凡。伊里奇之死》,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4月。
 
《人生論》,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3年1月。
 
《死亡的藝術》,帕。威諾森博士著,吳憶帆譯,台北:志文出版社,1999年1月。
 
《死亡如此靠近》,蘇絢慧著,台北:大塊文化出版,2001年。
 
《六道輪迴錄》,丁福保編纂、羲擷雲節錄,台北:淨土宗文教基金會,2004年11月。
 
《死後真相的探索》,成和平著,台北:慧眾文化出版,1996年1月。
 
《中西生死哲學》,馮滬祥著,台北:博揚文化出版,2001年10月。
 
《全生教育》生命的實相系列(五),洪啟嵩著,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11月。
 
《生死教育—生命總會找到出路》,劉明德、王心慈編著,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漢代人的死亡觀》,(韓國)具聖姬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中國喪葬史》,徐吉軍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1月。
 
《人論》,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台北:桂冠圖書出版,1997年11月。
 
《夢的解析》—改變歷史的書,探索人類心靈的奧秘,佛洛伊德著,賴其萬、符傳孝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3年7月。
 
《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林素英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
 
《台灣人的生死學》,黃文博著,台北:常民文化,2000年。
 
《心理學》,張春興、楊國樞、文崇一主編,台北,東華書局,1988年6月。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王蒙著,台北:立緒出版,2003年10月。
 
《想一想哲學問題》,林正弘主編,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1月。
 
《人生痛苦與快樂》,戚宜君著,台北:稻田出版社,1998年6月。
 
《人生十論》,錢穆著,台北:東大圖書,2004年1月。
 
《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許添盛醫師主講,周和君執筆,台北:遠流出版,2004年。
 
參.論文
一.學位論文
 
《初期佛教生死觀之哲理試探—以緣起理論為核心之探索》,黃瑞凱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初期佛教生天思想研究》,黃慧英著,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傅偉勳生死哲學之研究》,黃俊雄著,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魏晉文學之生死觀研究──以阮籍、陸機、陶淵明為例》,戴士媛著,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中陰解脫之研究──藏傳佛教『中陰超度法』的生死意識轉化內涵》,李函真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張載生死哲學之研究》,邱惠蘭著,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孟子生死慧之研究》,王玉玫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宗喀巴三士道思想中的生死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主之探討》,林士倚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60年代台灣小說死亡主題研究》,楊全瑛著,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佛教信徒瀕死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四位信徒為例》,釋覺了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雜阿含經的生死觀》,黃齡瑩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道生法師佛性論之研究》,董靜宜著,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依賴呼吸器老年病患家屬照護之心理歷程---臨終關懷之省思》,甘麗華著,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陳美玲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元雜劇死亡題材研究》,黎滔泉著,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死亡的尊嚴與本真的向死存在--安樂死與海德格的死亡觀》,李素貞著,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論語》中所蘊涵之生死觀》,羅子翔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老》《莊》生死觀研究》,蘇慧萍著,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二.期刊論文
 
<《大般涅槃經》的佛性論>,釋恒清撰,台北:佛學研究中心學報,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第一卷,1996年。
 
<「生」與「死」:理解、詮釋與治療──從佛教的「剎那生滅、了生脫死」說起>,林安梧撰,第二屆現代生死學理論建構學術研討會,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2002年10月18日。
 
<佛教臨終關懷的當代難題──安樂死與器官捐贈>,林其賢、郭惠芯撰,台北:中華佛學研究第八期,2004年。
 
<如來藏思想略探──以《大般涅槃經》為主>,釋宗證撰,福嚴佛學院,第九屆學生論文集(下),2002年6月。
 
 
<涅槃經典的傳譯與中國涅槃宗的形成>,楊惠宇撰,大葉大學《研究與動態》第8期,2003年6月。
 
<略論阿含經教自殺現象所反應的生命觀>,許文筆撰,大葉大學《研究與動態》第9期,2003年12月。
 
<《弘明集》中的儒佛會通問題──「神滅論」與「神不滅論」作為討論中心>,黃俊威撰,華梵大學哲學系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12月。
 
<《大乘起信論》的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杜保瑞撰,華梵大學哲學系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5月。
 
<佛教與儒家的對諍式對話發微>,周慶華撰,華梵大學哲學系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2001年4月。
 
<大乘「慈悲」觀念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郭朝順撰,華梵大學哲學系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1998年12月。
 
<談生論死──從避諱生死到探究生死>(發刊辭),釋慧開撰,《生死學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003年12月。
 
<「論語」「季路問事鬼神」章解讀疏證--一個生死學進路的義理探索>,釋慧開撰,《生死學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003年12月。
 
<傅偉勳的生死學與心性論──以《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為中心的討論>,孫中曾撰,《生死學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2003年12月。
 
<建構生死學教室>,張盈 撰,《花蓮師院學報》13期,2001年,129-147頁。
 
<涅槃變相研究>,陳清香撰,《中華佛學學報》第1期,295-326頁。
 
<《觀音玄義》思想初探—以「性修善惡」為中心>,潘慧燕撰,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肆.雜誌
 
<生有之研究──兼論中有觀>,楊白衣撰,普門雜誌203期,1996年8月。
 
<中觀辯證法與解脫>,T.R.V. Murti著,郭忠生譯,普門雜誌204期,1996年9月。
 
<來去悠悠,滑過生死流──慧開法師VS.趙可式>,潘(火宣)記錄整理,宋芳綺攝影,普門雜誌248期,2000年5月。
 
<活出圓滿自在的人生>,慧開法師著,普門雜誌252期,2000年9月。
 
<星雲日記>,星雲法師撰,普門雜誌204期,1996年9月。
 
《星雲百語18》之<忍耐就是力量>,星雲法師撰,普門雜誌171期,1993年12月。
 
《一句偈》之<一切法無生>,慧律法師撰,普門雜誌154期,1992年7月。
 
《空話連篇》之<神話連篇>,依空法師撰,普門雜誌186期,1995年3月。
 
<人間有愛──當混沌遇上醒覺>,依空法師主講,普門雜誌178期,1994年7月。
 
<置之死地而後生──緊緊扣住一真法界的話語>,蔡政德撰,普門雜誌207期,1996年12月。
 
<臨終的醫學、法學與佛學>,郭正典著,普門雜誌235期,1999年4月。
 
<輪迴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慧開法師著,普門雜誌199期,1996年4月。
 
<從八大人覺經談佛教人生觀>,黃靜華著,普門雜誌10期,1980年7月。
 
星雲大師演講集,「生死自在」,普門雜誌155期,1992年8月。
 
<原始佛教的業報思想>,達和撰,普門雜誌199期,1996年4月。
 
普門雜誌編,《如是我說》之「輪迴是…」,普門雜誌199期,1996年4月。
 
<人生苦樂知多少>,慈惠法師講,陳怡秋整理,普門雜誌158期,1992年11月。
 
<不即不離>,余德慧撰,普門雜誌146期,1991年11月。
 
<生命的成、住、壞、空>,胡秀卿著,普門雜誌199期,1996年4月。
 
<功夫、境界、世界觀釋義>(《功夫境界世界觀1》──佛法與中國哲學的對談),杜保瑞撰,普門雜誌206期,1996年11月。
 
<空入門>(《佛學論著》4),(木尾)山雄一著,釋依馨譯,普門雜誌163期,1993年4月。
 
伍.工具書
 
1.《佛光大辭典》,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監制,電子版:佛光山電子大藏經委員會,2000年7月,【http://www.ebud.net/fgdick/】
 
2.「佛光大辭典線上簡易查詢」,【http://sql.fgs.org.tw/webfbd/】
 
3.《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台北:佛光文化,1997年5月初版9刷。
 
4.《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2年。
 
5.《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居士編,高雄:高雄淨宗學會,2000年8月。
 
6.《法相辭典》(英文),朱芾煌編,台北:台灣商務,1994年12月15日。
 
7.《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藍吉富主編,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
 
8.《佛教思想大辭典》,吳汝鈞編著,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9.《佛教大辭典》,吳汝鈞編著,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9月。
 
10.《浙江古籍出版》,任道斌主編,浙江:浙江古籍出版,1991年2月。
 
11.《佛學小辭典》,孫祖烈編,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12月。
 
12.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Copyright ©1998-2005 CBETA
 
陸.網路資料
 
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二冊 No. 374《大般涅槃經》CBETA 電子佛典 V1.29 普及版。【http://w3.cbeta.org/result/T12/T12n0374.htm】
 
<往生>,星雲法師撰,人間福報電子報網頁,《迷悟之間》,2003年12月31日,【http://www.wfdn.com.tw/9212/031231/news/123111a.htm】。
 
<十大死因>,星雲法師撰,人間福報電子報網頁,《迷悟之間》,2003年8月20日,【http://www.wfdn.com.tw/9208/030820/09-15/082011a.htm】。
 
《佛陀的啟示》,羅侯羅·化普樂著,【http://dianzipusa.com/bak/fotuodeqishi.doc】。
 
<生死的省思-從生死的探索到現代生死學建構課題>,慧開法師撰,【http://www.csmu.edu.tw/genedu/public_html/vol3/A%20Reflection%20on%20Life%20and%20Death.doc】。
 
<阿含經中的涅槃義>,王開府撰,2005年9月4日,【http://web.cc.ntnu.edu.tw/~t21015/940904Nibbana(revised).doc】。
 
<《雜阿含351經》「有滅涅槃」之思想開演──論究「有滅涅槃」對印順導師初期大乘菩薩觀之啟發性>,釋開仁撰,福嚴佛學院研究所,【http://www.yinshun.org.tw/92thesis/92-01.doc】。
 
<印度古代宗教哲學中的「解脫」觀念>(簡體版),姚衛群撰,【http://www.philosophyol.com/sdd/Article/UploadFiles/200442217018490.doc】。
 
<四聖諦>(簡體版),廣超法師講,【http://www.fogpz.com/one/18.doc】。
 
「智慧藏百科全書網」,【http://www.wordpedia.com/】
 
<佛教的根本真理──「無我」>(中觀哲學的基本立場之一——《中論》觀法品第一至第四頌講記),萬金川主講,編輯部整理,<香光莊嚴>51期,1997年9月20日,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51/main3.htm】
 
<阿羅漢的煩惱(下)>(勝鬘經講記(三)),謝大寧主講,編輯部整理,<香光莊嚴>48期,1996年12月20日,【http://www.gaya.org.tw/magazine/48/doctrine1.htm】
 
<論心性、佛性及真性 ——兼論新道家對儒釋道之會通>,鄺芷人撰,華梵大學哲學系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2000年5月。【http://www.hfu.edu.tw/~lbc/BC/4TH/BC0426.HTM】
 
<珍惜住世的大師>,王怡仁撰,覺世副刊,2005年4月18日。【http://www.wfdn.com.tw/9404/050418/09-15/041811-5.htm】
 
<論佛教的自殺觀>,釋恒清撰,第九期,【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20/09_09.htm】(另見釋恒清<論佛教的自殺觀>《哲學論評》,1986年1月出版,p181~197。)
 
<六朝形神之爭>,劉立夫撰,《世界弘明哲學季刊》,2002年12月。
http://phil.arts.cuhk.edu.hk/~cculture/library/hongming/200212-003.htm】
 
「談了生死」,淨空法師開示,《答學佛疑問》,於1999年5月18日早餐,【http://www.amtb.org.tw/section2/enlighttalk.htm?web_index=9&web_sub_index=20】
 
《佛法與人生》,淨空法師講述,台北安坑國小,1989年,【http://faculty.stut.edu.tw/~tang/joke/buddha_life_A.htm】
 
《佛教與人生》,文珠法師講述,1991年7月13日於香港沙田政府大會堂,【http://book.bfnn.org/books2/1911.htm】
 
《生命壽命與慧命》,文珠法師講述,1991年於香港佛教文化中心,【http://book.bfnn.org/books2/1920.htm】
 
《心靈的世界》,文珠法師講述,2002年4月於志蓮淨苑,【http://book.bfnn.org/books2/1913.htm】
 
<佛法──解脫的原理與行法(原理篇)>,淨行法師,【http://book.bfnn.org/books2/1618.htm】
 
《我人生死之由來》,斌宗法師講述,1957年12月30日於澹雲精舍,【http://book.bfnn.org/books2/1623.htm】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講述編撰,1999年4月1日,【http://book.bfnn.org/books/0258.htm】
 
<定義大乘及研究佛性論上的一些反思>,古正美撰,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三期(1998年),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印行,頁21-76,【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11_302.htm】
 
<佛教的生態觀>,魏德東撰,美佛慧訊第六十五期,【http://www.baus.org/baus/newsletter/2000/nl65_b_ecology.html】
 
人間福報(人間佛教文選),出處普門學報,【http://www.wfdn.com.tw/newspaper/10a/920426.htm】
 
<論中國佛教的人性善惡觀>,王月清撰,國學網,【http://www.guoxue.com/www/xsxx/txt.asp?id=765】
 
<《觀音玄義》性惡問題之探討>,陳英善撰,中華佛學學報第五期(1992/7)出版,(pp.173-191),【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1/05_09.htm】
 
《八大人覺經十講》,星雲法師講,【http://www.miaoyin.net/fojiaoshuji_doc/8drjjsj.doc】
 
<八大人覺經講義>,證嚴法師講,【http://studio.me.tnit.edu.tw/ftproot/docs/%BE%C7%A6%F2%C2%F8%B6%B0/%A4K%A4j%A4H%C4%B1%B8g.DOC】
 
《大專院校生死學教學之探討》,紀潔芳撰,【www.hljh.tcc.edu.tw/.../生命教育/生命教育%5C大專校院生死學教學之探討%5B1%5D.doc】。
 
《死亡的藝術》,慧律法師講述,康原居士整理,法觀法師校定,【http://book.bfnn.org/books2/1822.htm】
 
《佛學基礎常識》,廣超法師主講;果逸居士筆錄,【http://book.bfnn.org/books/0231.htm】。
 
《生死關全集》,陳由斌居士編著,【http://www.miaoyin.net/fojiaoshuji_doc/ssgqj.doc】
 
《臨終備覽》,慧律法師講述‧編撰,【http://book.bfnn.org/books/0258.htm】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http://www.csc.dfmc.com.cn/tw/upload/Jk200412151339342631.doc】
 
《三皈五戒的意義》,文珠法師講述,【http://book.bfnn.org/books2/1904.htm#a05】
 
《修福積德造命法—袁了凡家庭四訓講述》,(免費贈閱),淨空法師講述,【http://www.miaoyin.net/fojiaoshuji_doc/xfjd.doc】
 
《佛教與人生》,文珠法師講述,1991/7/13於香港沙田政府大會堂,【http://book.bfnn.org/books2/1911.htm】
 
《生命手冊》,海濤法師著,【http://book.bfnn.org/books2/1933.htm】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