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05 11:04:23

 

喇嘛網 日期:2010/01/05 11:03:06   編輯部 報導

慧解脫與俱解脫

印順導師

 

佛與聖弟子達到究竟解脫的,稱為阿羅漢,有慧解脫prajn~a^-vimukta,俱解脫ubhayatobha^ga-vimukta二類。依慧得解脫,名慧解脫;心離煩惱而得解脫,名心解脫citta-vimukti:這二者,本是一切阿羅漢所共通的。由於心是定的異名,所以分為慧解脫,及(心與慧)俱解脫二類。佛為須深Susi^ma說:慧解脫阿羅漢,不得四禪,也沒有(五)神通,是以法住智dharma-sthitita^-jn~a^na通達緣起而得解脫的。俱解脫得四禪、無色定、滅盡定,依禪而引發神通,見法涅槃dr!s!t!adharma-nirva^n!a。如從離煩惱,得漏盡智a^srava-ks!aya-jn~a^na而解脫來說,慧解脫與俱解脫,是平等而沒有差別的。然慧解脫者,沒有根本定;眼見、耳聞都與常人一樣;老病所起的身苦也一樣(但不引起心苦)。俱解脫阿羅漢有深的禪定;引發神通──見、聞、覺、知都有超常的能力;老病所生的身苦,因定力而大為輕微。在阿羅漢中,俱解脫者是少數,受到佛弟子的欽仰。

但得深定,發五神通,依定力而身苦輕微,是共世間的,神教徒也有人能修得這樣的。所以,佛弟子應以般若自證得解脫為要務,而以般若得解脫,是要從如實知見緣起中,對眾生──自己身心(五蘊、六處、六界)的行動,了解為什麼會起愛著,為什麼會引生苦痛,要怎樣才能解脫,依正見緣起的無常、無我,才能達成解脫生死的目的。如不了解道要,一心專修禪定,或者求神通,那是要滑入歧途的。

(華雨集2)

 

四果阿羅漢,有應供(受尊敬供養),殺賊,不生等意義。這是究竟解脫聖者的尊稱,依修道求解脫來說,這是最究竟的,所以釋尊在世時,也是被稱為阿羅漢的(還有其他的尊稱)。然而人的根性不同,雖同樣的證得阿羅漢,而阿羅漢也還有多種不同。這裏,說主要的二大類。經上說:有外道須深Susi^ma,在佛法中出家,目的在「盜法」,以便融攝佛法,張大外道的敎門。長老比丘們告訴須深:他們已證得究竟解脫的阿羅漢,但不得四禪(『相應部』作五通),不得無色定,是慧解脫prajn~a^-vimukti阿羅漢。不得(根本)定而究竟解脫,須深覺得離奇,所以提出來問佛。佛告訴他:「彼先知法住,後知涅槃」;「不問汝知不知,且自先知法住,後知涅槃」。從釋尊的敎說中,可見阿羅漢智有先後層次,也有二類阿羅漢。1、法住智dharma-sthitata^-jn~a^na知:緣起法被稱為「法性」、「法住」,知法住是知緣起。從因果起滅的必然性中,於(現實身心)蘊、界、處如實知,厭、離欲、滅,而得「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己辦,不受後有」的解脫智。雖沒有根本定,沒有五通,但生死已究竟解脫,這是以慧得解脫的一類。2、涅槃智nirva^n!a-jn~a^na知:或是慧解脫者的末「後知涅槃」;也有生前得見法涅槃dr!s!t!adharma-nirva^n!a,能現證知涅槃,這是得三明、六通的,名為(定慧)俱解脫ubhayatobha^ga-vimukta的大阿羅漢。雖有二類不同,但生死的究竟解脫,是一樣的;而且都是「先知法住,後知涅槃」的。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