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05 06:27:45
學習次第 : 初階
三界唯心
劉立千老居士
(一)三界唯心,不否認客觀存在。三界唯心是指客觀的顯現,只反映在主觀的心上構成心境,而非在其他無知的事物上,意指非反映到其他事物上面,比如坐在庭院,院中景色是在我心上顯現,不是在院中的花草樹木和池沼樓臺的他物上顯現,即使現了,它們不知道,也無意義。而且各人心中所反映的客觀,彼此亦互不相知。所以說“顯現”只在個人的心中,故說唯心。
這不等於說除自心外,客觀上沒有其他眾生和其他世間的存在,所以寧瑪派不否認外境的存在(《寧提》88)。
《虛幻休息》說《華嚴經》雲,三界皆是唯心,有人誤解經意,以為外器有情皆是自心,然皆非此經之意。彼經雲,外界之顯現,僅於自心上現,非許在他事上,三界各各自現境界,亦只有與各自心量相合之顯現,故亦非許在他事上(《華嚴經》4)。“若以為一切外界事物皆是自心,則一迷一切皆迷,一解一切皆解”(《虛幻休息》4)。自心顯現紅綠色,若外界無紅綠色,自心現紅綠色,則自心應成紅綠。外界無牛馬,自心現牛馬,則自心應成牛馬。外界無男女,則外界男女只是自己一個心,因為承認一切皆是自心,故有如是等無窮的過失。
寧瑪派不承認客觀實有,但承認諸法有自相,不否認客觀有存在。所以他們駁斥說,主張萬法唯心、否認其他的存在的看法,非佛的究竟密意。《大圓勝慧》說:“有說萬相是心,心性本空,如此印授,非寧瑪派之密意”(《大圓勝慧》72);又說:“說一切視聽皆由心生,心即是空,亦非本法正授之奧義”(《大圓勝慧》71),這是駁斥除心而外否認客觀有色法存在的說法;又說“阿羅漢灰身滅智,外界山河大地依然存在,可見外界色塵,仍得離心自在”(《大圓勝慧》74),所以承認有心和色兩種差別。
說三界唯心,指三界是由眾生識心業力所成。客觀外界(三界)是眾生共業所成,一眾生覺悟,只能解脫一眾生心上所現之境,不能把所有眾生業力所現,一併而滅之,要等眾生業盡,三界所現才能完全消釋。三界唯心只是說唯心所顯的部分(指分別心),非說三界的客觀存在。
(二)承認外界是有,但非實有。因為客觀存在之色(物)心二法,色法是“無分微塵”(原子),心法是“無分刹那”。因緣聚合所成是和合假相、假有,而且只有形象和作用,緣起一散即歸於空,無實體、無自性,是假有而非實有。“又木石等似若有體,但亦無有自性而非實體,它們是由微塵無分等所集成,其原體即不可見,僅有顯現”(《虛幻休息》27)。此外界雖有卻非實有,所以寧瑪派說這些雖是客觀存在,但存在的只是明現之空色,而非實有。尤其是主觀並不能完全真實反映客觀,因為客觀要由根、境、塵因緣和合在眾生頭腦中反映出來的,只有和合的顯現,而且也不能完全反映客觀現實,加上眾生反映客觀多是通過名言、概念、資訊符號等,還要加上主觀愛惡等偏見,同時它反映的只是在心上的一點顯現(概念),不是客觀的本來面目,所以這顯現也可以說是廣義的唯心。
,(三)寧瑪派不否認客觀外境,對客觀外境有無的問題,也不做專門的研究,原因是寧瑪派重視大圓滿法,只說心的問題,求自心究竟解脫之法,不是要研究什麼宇宙的本體。故注重在如何解去心靈上的纏縛,破除實執、解脫輪回,得大自在而成佛。外境不是造成受纏縛和入輪回的主因,要客觀反映到主觀上來成為顯現,在顯現上引起一系列精神活動,起無明貪嗔煩惱造業才流轉輪回的。
還有眾生起惑造業,對境取相、執相,執以為實,實執亦是心,是眾生心取境執境,而不是境來纏心。自心纏縛自心,其過失均不在外境上。所以佛教不重視對客觀外境的專門研究,只重視客觀境對主觀心的影響。
“自心纏縛自心解,若冥頑物有何過”(《阿旺全集》妥噶4)。
總起來說佛教的宗旨就是要眾生解脫輪回,離苦得樂。所以佛教都重視心法, 《心地觀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如《米拉日巴》說:“涅桀離心不可證,輪回離心不可斷,自心是佛永決定。”故在佛門來說,解決“心”的問題是主要之事。
尤其大圓滿法是教誨你認識自心、知本性,指明你在什麼地方求解脫,外境是有是無都沒交涉。
所以在《直指覺性》中說“心外無法”,“一切皆是顯現(表像)”,都是直指你應重在求悟自心而說的,並非不承認外境。
(四)至於承認外境是有,也只是就現實心境已成對立的情況來說的。若從終極意義上來說,“萬法一心”、不分心境,是指理事圓融之境界,這才是佛說的究竟密意,這是屬於圓頓教。大圓滿則說光明,光明上並無心境、能所之分別,這些都是眾生的分別執著之心,但並不否認光明的存在。
宇宙萬有均是包容在大菩提心中之顯現,沒有主客之分(心境對立的顯現是假有),假有現出所依之體是妙明真性,故妙明真性才是唯一的實在。故佛教所說萬法一心都是講心的問題,並不是否認客觀物質的存在。因為大圓滿不否認有客觀存在,不是什麼宇宙本體論一類。
“覺性(妙明真性)猶如虛空,不悟是菩提心則成輪回,遂現三有情器世間;若悟了者則成涅檠,遂有三身五智。應當了知一切皆是菩提心所普作,一切如幻,唯一的只是覺性,安住本來元成之義”(《實相藏》40)。故說一切除菩提心真實外,餘皆虛妄之法。此說即重在去妄求真。
佛教說宇宙實相惟此妙明真性是根,由此所生之其餘萬法皆是心所現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悟者成佛,迷者成眾生。說心中所現,即指萬法無論心境皆是惟現而有,皆屬虛妄。“真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為真”。悟了則真如一體,體空本無有相。這是說心體空,並非否認客觀存在,無佛無眾生也只是悟者一人的心境,他悟了成佛去,但客觀世間眾生仍然存在,這是我們現見的事
“色等五境所現與情器自體所現,此等皆於心上顯現,故非是佘,故說無有,雖有餘現,亦如夢幻,無有自性,故餘亦不可得”(《實相藏》14A)。惟現而有,是無有之空色,假有不實,哪里還有什麼心和境之分。
萬法既是一心所現,何以又分為心境二分?大圓滿說最初實相是只有大菩提心,由真心與無明俱生,因無明風動,遂起妄執,執心之本性光明的自明(本光)為我,執光明之自現(本相)為他,遂分為能照和所照二分,因此便產生了心境二分,故起能所二執,流轉輪回。若破能所執後,消滅能所對立,才能悟到“心境一如”和“萬法唯心”之旨,此是諸法之實相,是屬於內證境界,為佛所說之究竟真理,而非吾人一般常識所能了悟。所以《肇論》說:“會萬法為己者,其為聖人乎”,說的大概就是悟到這個心境一如之內證境界的意思吧。內證境界也是自心的悟境,心外還有客觀存在,不能據此就否認一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