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3/17 12:10:42
宗喀巴大師
尊貴法尊法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功德本頌 諸種譯本合集

 

 宗喀巴大師 造

 

第01種:功德本頌

 

(法尊法師譯本一)

 

今初

 

諸功德本謂如理 依止恩師是道基

 

善了知已多策勵 恭敬親近祈加持

 

二、依止已修心之次第分二:初、於念暇身勸受心要;二、取心要之法。

 

今初:

 

偶一得此暇滿身 知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恒無間 生取堅心願加持 

 

二、取心要之法分三:一、於共小士道修心次第;二、於共中士道修心次第;三、於大士道修心次第。

 

初、於共小士道修心次第分二:初、念死無常及黑白業果;二、止惡修善。

 

今初

 

身命動搖如水泡 速疾壞滅當念死

 

死後如影隨於形 黑白業果恒隨逐

 

二、止惡修善

 

獲定解已於罪聚 雖諸小惡亦應除

 

勤修一切妙善聚 常不放逸祈加持

 

二、於共中士道修心次第分二:初、見三有過患生取解脫心;二、抉擇解脫道體。

 

今初

 

受用無厭眾苦門 不可保信三有樂

 

見過患已當希求 解脫妙樂願加持

 

二、抉擇解脫道體

 

清淨意樂所引發   正念正知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解脫  修為堅實祈加持

 

三、於大士道修心次第分二:初、修菩提心;二、修菩薩行。

 

今初

 

如自沉沒三有海 慈母眾生悉如是

 

見已荷度眾生擔 修菩提心願加持

 

二、修菩薩行分二:初、依顯教修法;二、依密教修法。

 

初、依顯教修法分二:初、菩薩行總修;二、後二度別修法。

 

今初

 

發心若不學三戒 當知定不證菩提

 

故應勤發大精進 學菩薩戒祈加持

 

二、後二度別修法

 

散馳邪境令寂滅 如理觀察真實義

 

寂止妙觀雙運道 速當生起願加持

 

二、依密教修法分三:初、成熟密乘法器;二、清淨戒律;三、修二次第。

 

今初

 

善修共道成法器 乘中最勝金剛乘

 

諸善丈夫勝道階 願速趣入祈加持

 

二、清淨戒律

 

爾時二種成就本 謂護淨律三昧耶

 

願獲真實決定解 捨命守護祈加持

 

三、修二次第

 

次正通達續部心 二次宗要善勤習

 

四部瑜伽不放漫 如師教修願加持

 

三、祈禱修道順緣成就違緣消滅

 

願說如是妙道師 及正修伴堅固住

 

內外一切諸障礙 速疾息滅祈加持

 

四、發願恒不離師及求證果位

 

願一切生不舍離 善師受用正法樂

 

圓滿道地諸功德 速證勝位金剛持

 

 

 

 

 

(法尊法師譯本二?)

 

諸功德本恩德師 如理依止是道基

 

善了知已多策勵 恭敬親近祈加持

 

偶一得此暇滿身 知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恒無間 生取堅心願加持

 

身命動搖如水泡 速疾壞滅當念死

 

死後如影隨於形 黑白業果恒隨逐

 

獲定解已於罪聚 雖諸小惡亦應除

 

勤修一切妙善聚 常不放逸祈加持

 

受用無厭眾苦門 不可保信三有樂

 

見過患已當希求 解脫妙樂願加持

 

清淨意樂所引發 正念正知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解脫 修為堅實祈加持

 

如自沉沒三有海 慈母眾生悉如是

 

見已荷度眾生擔 修菩提心願加持

 

發心若不學三戒 當知定不證菩提

 

故應勤發大精進 學菩薩戒祈加持

 

散馳邪境令寂滅 如理觀察真實義

 

寂止妙觀雙運道 速當生起願加持

 

善修共道成法器 乘中最勝金剛乘

 

諸善丈夫勝道階 願速趣入祈加持

 

爾時二種成就本 謂護淨律三昧耶

 

原獲真實決定解 如命守護祈加持

 

次正通達續部心 二次宗要善勤習

 

四座瑜伽不放漫 如師教修願加持

 

願說如是妙道師 及正修伴堅固住

 

內外一切諸障礙 速疾息滅祈加持

 

願一切生不舍離 善師受用正法樂

 

圓滿道地諸功德 速證勝位金剛持

 

 

 

 

第02種:功德本頌

 

(能海上師譯本,取自《》)

 

能成眾德之體具恩師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觀察已恒時奮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偶一獲此圓滿有暇身 最極難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時決擇心堅固 生起相續不絕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迅急滅壞必死應思維

 

死已如影隨形黑白業 引起後果決定獲不異

 

如是知已一切諸惡業 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眾善資糧究竟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受用無厭一切眾苦門 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

 

堅意遠離解脫安樂永 意樂廣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淨出離慧引起 正知正見大大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別解脫戒 堅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如我淪落生死固如是 眾生父母陷溺亦如之

 

見已解脫諸趣擔負荷 發起菩提勝心求加持

 

僅唯發心不受菩薩戒 或受不修亦難成菩提

 

能善觀已佛子三聚戒 起大精進受學求加持

 

心趨倒境動搖能作止 且於正義如理起尋思

 

由是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急相續生起求加持

 

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習修 決定穩速入道求加持

 

此時二種悉地成就體 宣說清淨誓語三昧耶

 

無諂誑心決定獲得已 勝於生命守護求加持

 

此後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諸津要觀行務精勤

 

勝義瑜伽四次不動搖 准如師教修行求加持

 

如此妙道依止善知識 如理修行善友能常依

 

一切內外魔障中斷類 隨即消滅清淨求加持

 

出生萬善思師永不離 諸法資財受用悉具備

 

地道一切功德圓滿已 持金剛位唯願穩速登

 

 

 

 

 

 

第03種:功德本頌

 

(超一法師譯本,取自《》)

 

諸功德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道之根

 

於善見已多精勤 恭敬依止得加持

 

一次得已有暇身 極難得事善了知

 

晝夜六時恒憶念 生無間斷得加持

 

身命動如水中漚 迅速壞滅死常念

 

死已後身及如影 白黑業果如隨行

 

決定堅實於惡資 諸細且微亦遠離

 

一切善資能勤作 常不放逸得加持

 

受用不厭諸苦門 不可保信有海樂

 

善知惡緣得解脫 生極尋求得加持

 

清淨意樂由彼引 念及正知不放逸

 

教之根本別解脫 能實心行得加持

 

自己有海如其墮 似母所成諸眾生

 

見已眾生負救度 菩提勝心得加持

 

唯心雖生三種戒 若無思修覺不成

 

善為了知菩薩戒 精進勇學得加持

 

於邪境妄能寂滅 於真勝義如理同

 

寂止覺觀雙運道 迅速心生得加持

 

若成共道已熟器 諸乘最勝金剛乘

 

賢種士夫入勝位 穩速入此得加持

 

實成二種成就根 佛說清淨真言戒

 

非偽決定得成就 如命守護得加持

 

密部堅實二次第 如其通達能精進

 

四次瑜伽勝不舍 如佛妙說恒加持

 

賢道開示善知識 如理修行諸良友

 

內外災患並障難 最近寂滅祈加持

 

無始時來正上師 功德受用法不離

 

地道功德極圓滿 金剛持位願速證

 

 

 

 

 

 

 

 

 

 

第04種:功德本頌

 

(郭和卿、祝維翰、劉立千譯本,取自《菩提道次第略論釋》之“菩提道次第探玄捷徑念誦初階易修便讀有緣項嚴論”)

 

諸功德本具恩師 如理依止是道基

 

善了知已多策勵 恭敬依上祈加持

 

一次獲此暇妙身 已知義大極難得

 

晝夜恒思取心要 無間生起祈加持

 

身命動搖如水泡 速疾壞滅當念死

 

死後如影隨於形 黑白業果恒隨逐

 

獲定解已於罪聚 雖極微細亦應除

 

勤修一切善法聚  常不放逸祈加持

 

受用無厭眾苦門 輪回圓滿不可信

 

知過已於解脫樂 起大希求祈加持

 

彼淨意樂所引生 正念正知不放逸

 

於聖教本別解脫 能至心修祈加持

 

如我淪墮生死海 諸母眾生亦如是

 

見已荷負度眾任 修菩提心祈加持

 

僅發心已於三戒 不習不能成菩提

 

善見已於菩薩戒 能勤勇學祈加持

 

邪境散馳令寂滅 如理思察真實義

 

寂止勝觀雙運道 速生心中祈加持

 

若習共道已成器 乘中最勝金剛乘

 

善緣士夫妙津梁 能易趨入祈加持

 

爾時二種悉地本 謂護淨律三昧耶

 

願獲真實決定解 捨命守護祈加持

 

爾時如實善通達 續部心要二次第

 

四座瑜伽勤無懈 如師言修祈加持

 

宣此妙道善知識 如理學侶皆常住

 

內外所有障礙聚 究竟息滅祈加持

 

願得生生與真師 永不遠離受法益

 

地道功德極圓滿 金剛持位速證成

 

 

 

 

 

 

第05種:功德本頌

 

(郭和卿譯本,取自《嘎登納甲上師瑜伽法加持隨求寶藏(昂旺朗吉堪布口授)》)

 

道次總攝

 

下士道

 

諸功德本謂如理,依止恩師是道基,善了知已多策勵,恭敬親近祈加持。

 

一次獲此暇妙身,已知義大極難得,晝夜恒取心要心,能續生起祈加持。

 

身命動搖如水泡,速疾壞滅當念死,死後如影隨於形,黑白業果恒隨逐。

 

獲定解己於罪聚,雖諸小罪亦應除,勤修一切妙善聚,常不放逸祈加持。

 

中士道

 

受用無厭眾苦門,不可保信三有樂,見過患己當希求,解脫妙樂祈加持。

 

彼淨意樂所引生,正念正知不放逸,於聖教本別解脫,能至心修祈加持。

 

上土道

 

如我淪墜生死海,諸母有情亦如是,見己負荷度生任,修菩提心祈加持。

 

僅發心己於三戒,不習不能成菩提,深見己於菩薩戒,能勤勇學祈加持。

 

上觀

 

散馳邪境令寂滅,如理觀察真實義,寂止妙觀雙運道,速生心中祈加持。

 

密乘

 

共道己熟成器時,乘中最勝金剛乘,有緣所趣妙津梁,能易趣入祈加持。

 

爾時二種悉地本,謂護淨律三昧耶,願獲真實決定解,捨命守護祈加持。

 

爾後如實善通達,績部關要二次第,四座瑜伽不散漫,依師言修祈加持。

 

演此妙道善知識,如理學侶皆長住,內外所有障礙聚,能全息滅祈加持。

 

願得生生不違離,真實上師受法益,地道功德極圓滿,金剛持位迅證成。

 

 

 

 

 

 

 

 

第06種:菩提道次第攝頌(加被聚化論)

 

(古洗裡·袞卻多傑譯本,取自《日誦要道全函》)

 

菩提道次第,大小均可,修之。最簡,亦需如金拉崩許(加被蘊化論)所載,將道之次第,完全觀想,修之。並視何者為要,酌加而修。

 

一切德藝之根承恩師  依止遵行即為道之根

 

善視對彼種種勤精進  依于最大信心求加被

 

已得一晌暇滿善倚此  最為難得大事應知之

 

晝夜遍時取彼心之心  繼續不斷生長求加被

 

身命動搖有如水中泡  飄疾壞死之念常提出

 

命終之後譬彼身與影  黑白因果不離常相隨

 

決定堅固知彼業之會  細中之細一切悉令斷

 

一切善會雲何修之時  恒常警惕具足求加被

 

用無厭足一切苦之門  無可憑信有之諸興盛

 

知彼過患解脫之安樂  誠求決心生出求加被

 

清淨之思依彼所引出  正念正知由於大警惕

 

佛教之根唯是別解脫  以之當心修持求加被

 

自己墮落有海已如是  如母一切眾生亦複然

 

知此度生重擔當負荷  上菩提心扶養求加被

 

雖微發心三種淨戒內  如不修習菩提不成就

 

善知于此菩薩戒律中  勇猛精進修學求加被

 

邪處散亂諸心鹹消息  唯依正義所發善追尋

 

息住澈見二者雙融道  自根之內速生求加被

 

修普通道求成法器時  一切乘中最高金剛乘

 

善緣眾生所入微妙門  易然得入如是求加被

 

彼時二種悉地成之根  清淨誓句戒律所說內

 

得於真實無偽決定心  相依為命護持求加被

 

複次續部之心二分之  切要如是通達依精進

 

四晌相應行中不放佚  依大德口修持求加被

 

如彼上道明講善知識  奉行所修諸般足堅固

 

外內一切中斷魔之會  疾速消息加被垂賜我

 

 

 

德聚阿底沙真身不可分別大斜首像前,常久祝禱之力,釋迦比丘善知德稱作,執筆者釋迦善,譯者古洗裡哀卻多吉。

 

 

 

 

第07種:宗喀巴大師啟請充滿加持頌

 

(孫景風譯本,取自《中國藏密寶典》之?)

 

金剛上師諾母啟堪佈道然巴羅布倉桑布傳授

 

受法灌頂弟子教幢居士孫景風謹譯

 

南謨孤嚕

 

諸功德本有思師  如理依止是道基

 

善觀察已多策勵  殷重親近祈加持

 

偶一獲此暇滿身  了知大義極難得

 

遍諸書夜恒無間  生取堅心祈加持

 

身命搖動如水泡  速疾壞滅當念死

 

死後黑白業隨逐  猶如身與影相隨

 

獲定解已於罪聚  雖諸細罪亦應除

 

成辦所有善資糧  常不放逸祈加持

 

受用無厭眾苦門  三有中福不堪憑

 

瞭解過患當希求  解脫妙樂祈加持

 

由此引發淨意樂  正念正知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解脫  修為堅實祈加持

 

如我自沉三有海  慈母眾生亦如是

 

見已荷度眾生沿  修勝菩提祈加持

 

發心若不學三戒  當如定不證菩提

 

既善觀已勤精進  學菩薩戒祈加持

 

散乳邪境令作止  如理觀察真實義

 

寂止妙觀雙連道  速續生起祈加持

 

善修共道成密器  乘中最勝金剛乘

 

於彼賢種勝妙皆  穩速趨入祈加持

 

爾時二種成就本  謂護淨律三昧耶

 

願獲真實決定解  捨命守護祈加持

 

次正通達續部心  二次宗要善勤習

 

四座瑜伽不散慢  如師教修祈加持

 

示茲妙道善知識  及正修伴堅固住

 

內外一切諸魔障  速疾息滅祈加持

 

願一切生不舍離  善師受用正法樂

 

地道功德胥圓滿  速證勝位金剛持

 

宗喀巴大師啟請充滿加持頌

 

 

 

 

第08種:

 

(仁欽曲紮譯本)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 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當多策勵 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僥倖一次得此具暇身 當知最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相續恒無間 生起取堅實心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速疾壞滅之故當念死

 

死後如影隨形緊相隨 黑白善惡業果恒隨逐

 

于此獲定解已罪過聚 縱極細微亦當作斷除

 

盡力成辦一切善資糧 常不放逸謹慎求加持

 

受用無飽一切痛苦門 不可保信三有眾圓滿

 

見過患已于彼解脫樂 當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以次清淨意樂所引發 正念正知極大不放逸

 

以彼聖教根本別解脫 作為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沉沒有海中 一切慈母眾生亦如是

 

見已荷負救度眾生擔 勝菩提心純熟求加持

 

惟具發心若不學三戒 當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應發起猛力大精進 學習佛子律儀求加持

 

於顛倒境馳散能息滅 且能如理觀察真實義

 

由是止住妙觀雙運道 速于相續中生求加持

 

共同淨治轉成法器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有緣士夫最上之津梁 速疾順易趣入求加持

 

彼時成就二種悉地本 謂護清淨律儀三昧耶

 

獲得不假造作決定解 縱舍生命守護求加持

 

複次續部心要二次第 諸般扼要如實通達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亂 如正士語修習求加持

 

開示如是妙道善知識 如理修習諸友堅固住

 

內外一切中斷障礙聚 悉皆速疾消滅求加持

 

一切生中不離清淨師 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圓滿已 速獲金剛持位求加持

 

 

 

 

第09種:功德本頌

 

(多傑群培·黃奕彥居士譯本,取自《》)

 

一切功德根基大恩師,如理依止是為道之本,

 

善察見已反覆多策勵,深信恭敬依止祈加持!

 

偶一獲得如此暇妙身,知其極為難得且義大,

 

晝夜六時恆思取心要,持續無間生起祈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沫,速疾壞滅死亡當憶念,

 

命終之後如影隨於形,黑白業果隨逐於其後,

 

獲得堅固定解於罪聚,雖諸微小罪過亦應除,

 

所有諸善法聚悉奉行,恆常無有放逸祈加持!

 

受用無厭一切痛苦門,不可信賴三有諸圓滿,

 

知其過患而於解脫樂,生起強烈希求祈加持!

 

由彼清淨意樂所引生,正念正知敬慎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解脫戒律,作為修行心要祈加持!

 

如我淪墮生死大海中,諸母一切眾生亦如是,

 

見已負荷救度眾生任,修習勝菩提心祈加持!

 

若徒發心而於三種戒,不串習者不能成菩提,

 

善察見已能於菩薩戒,勇猛精進修學祈加持!

 

顛倒境界散馳令寂滅,真實義理如理善觀察,

 

寂止勝觀雙運之妙道,速於心中生起祈加持!

 

若習共道已成法器者,諸乘之中最勝金剛乘,

 

善緣士夫所趣妙津梁,順利無礙趣入祈加持!

 

爾時成就二種悉地本,謂護清淨戒律三昧耶,

 

獲得不假造作決定解,縱捨性命守護祈加持!

 

爾後續部心要二次第,諸般扼要如實通達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亂,遵循師言修行祈加持!

 

宣講如是妙道善知識,如理修行學侶皆常住,

 

內外之間所有障礙聚,伏請究竟息滅賜加持!

 

願得生生世世不違離,真實上師受用正法益,

 

十地五道功德極圓滿,金剛總持果位速證成!

 

願吉祥

 

 

 

 

 

 

 

 

 

 

第10種:功德本頌

 

(釋妙喜法師?高明道?譯本,取自《》)

 

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於諸功德之本恩惠主

 

如理依止是乃道之根 然後精進恭敬誠依止

 

惟願加持令我先體悟 一次所得此善有暇身

 

難得有義然後不間斷 晝夜生起取其精華心

 

惟願加持令我先念死 身命飄搖猶如水泡沫

 

迅速即為死魔所毀滅 並且確知黑白業諸果

 

逝後跟從猶如影隨形 然後令我時時不放逸

 

眾惡中連小罪皆斷除 並且成就一切善法聚

 

惟願加持令我先認清 世間圓滿諸過眾苦門

 

不可依賴享受不厭足 然後勇猛追求解脫樂

 

惟願加持令我善巧用 由彼清淨心念所引發

 

正念正知及大不放逸 主修教法根本別解脫

 

惟願加持令我先觀察 諸母有情同我落有海

 

然後諳習殊勝菩提心 負荷救度眾生之重擔

 

惟願加持令我先善見 若僅發心卻於三種戒

 

並不修持不能成菩提 然後精進勤學佛子律

 

惟願加持令我心流中 息滅於諸妄境之掉舉

 

並且如理伺察真實義 迅速生起止觀雙運道

 

惟願加持令我於共道 修成法器隨即順利入

 

諸乘中最殊勝金剛乘 彼具善緣眾生正津渡

 

彼時加持令我真確知 所謂清淨誓言及律儀

 

乃是成就二悉地之本 寧可不顧身命護守之

 

於是加持令我先通達 續部精要及二次第心

 

然後遵照聖者之教誨 堅定勤修四座瑜伽法

 

惟願加持令我諸如是 開示賢聖道之善知識

 

如理修習伴侶皆長壽 並願內外障礙盡平息

 

惟願世世不離真上師 惟願隨時享有盛正法

 

並於地道功德圓滿後 迅速證得金剛持果位

 

 

 

 

此功德之本祈願文是宗喀巴大師造,英譯者不詳,高明道中譯。英文版摘自柯槃寺課誦本及2001年FPMT課誦本第一冊。中文註解資料來源為妙乘法苑網站「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居士編著)

 

注釋:

 

1六度(六波羅蜜):佈施、淨戒、安忍、精進、淨慮、智慧

 

2八無暇,八種不利修行之時地:1.地獄道﹑2.餓鬼道﹑3.旁生﹑4.邊鄙人﹑5.長壽天﹑6.執邪見處﹑7.佛不出世﹑8.闇啞。

 

3十圓滿:生為人﹑生於中國﹑諸根具全﹑未犯無間﹑敬信佛教﹑值佛出世﹑值佛說法﹑佛法住世﹑入佛法和有善師。前五為自圓滿,後五為他圓滿。五自圓滿為:1、投生人道。2、生於佛法盛行、善知識具足的地方。3、諸根具足。4、未造違背佛法的大惡業(指五逆而言)。5、對佛法和修行具足信心和歡喜。五他圓滿為:1、值佛住世。2、佛轉法輪。3、佛法住世。4、無論各種階級、種族的人,都能自由地修學佛法。5、具足善知識的慈悲教導。

 

4噶當派:阿底峽尊者和其弟子在西元十一世紀成立的西藏佛教宗派,為今日格魯派之先驅。

 

5十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欲、瞋恚、邪見。避免十不善業,即成十善業。

 

6別解脫戒:為解?輪迴苦而受持的戒律,分為比丘、沙?及居士戒三種

 

7聲聞:即阿羅漢,聞佛說四諦法而悟道者。

 

8獨覺:又名緣覺或辟支佛,於無佛之世靠自己覺悟的力量而脫離生死者。

 

 

 

 

 

 

 

 

 

 

第11種:功德本頌

 

(多識仁寶哲譯本,取自《》)

 

萬般功德之源是恩師 以禮從師求教是道根

 

深明此理盡一切努力 恭恭敬敬投師求加持

 

今世幸得具足良緣身 此身既難得而又可貴

 

為了求取人生真價值 時時激勵心志求加持

 

生命易逝猶如水泡影 常想死亡隨時會降臨

 

死後生前自造善惡業 於己形影不離緊跟隨

 

對此堅信不疑罪惡事 輕微也不忽略嚴防止

 

善行好事都要盡力作 一貫堅持不懈求加持

 

享用心常不足生眾苦 無可信賴世間諸幸福

 

深知其害心向解脫樂 追求奮鬥不息求加持

 

上述出世念頭為動力 警覺不忘律儀嚴守持

 

經教基礎分別解脫戒 當作根本修持求加持

 

自己沉淪苦海受此苦 慈母眾生受苦也如己

 

激起求度眾生責任心 增進菩提寶心求加持

 

雖有發心若對三善戒 修不成熟不會成正覺

 

深明此理對於菩薩行 竭盡全力修持求加持

 

止息引起煩惱諸念頭 靜心思辨有益之事理

 

止心定與勝觀雙修道 以使迅速生起求加持

 

顯乘學修達到成熟時 對那諸乘頂峰金剛乘

 

有緣寶器能入之勝道 再求順利進入求加持

 

守持純淨誓言與戒行 是獲兩種成就主因素

 

對此堅信不疑對承諾 視如生命維護求加持

 

依次求教密續部要旨 生圓二次第之密修理

 

堅持不懈四座瑜伽行 遵照善教修習求加持

 

如此指示正道善知識 依法堅持學修眾學友

 

健康長壽身內外魔障 使之煙消雲散求加持

 

(注:此譯本只含宗喀巴祖師親著之十三偈文,並無由後世祖師所加之第十四偈。)

 

 

 

 

第 12種:功德本頌

 

(第二世欽則仁波切譯本,取自《兜率天眾加持語教甘霖(欽則仁波切講授)》)

 

一切功德基源具恩師  如法依止師承根本道

 

善識能見勤修恒精追  恭敬虔誠依止祈加持

 

所得今生有暇好人身  極難獲得知其重要義

 

日夜都要勤修精要義  恒常努力精追祈加持

 

身命無常猶如水上沫  速疾寂滅無常心常念

 

死亡之後猶如屍與影  善惡業果如影緊相隨

 

因果正見已獲不動搖    微小之微誤識皆應棄

 

一切修行要作善資糧  恒常具足意趣祈加持

 

無饜足心一切苦之門    不可信託世間之富饒

 

明見證知罪遇求解脘    生起求法大願祈加持

 

清淨意樂之力能接引    正念正知嚴謹重取捨

 

聖教根本分別解脫戒  修行精要圓滿祈加持

 

如已墮入輪回之苦海    聚生為母一切亦如是

 

覺知拯救有情為己任  求證無上菩提祈加持

 

僅僅發心不受三律儀  受而不守亦難成菩提

 

蓋口識正見佛子菩薩戒  勤奮習修精追祈加持

 

放逸邪見掉舉全息淨  清淨事業如理伺察之

 

由此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疾相績中生祈加持

 

既具共同密道法容器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緣能正士契入密乘道  僅此道中速成祈加持

 

文殊觀音並及秘密主  常降白紅藍之甘露光

 

依次同時降融身三門  離障獲證四身祈加持

 

彼時二種悉地成就體  宣說清淨三昧耶律儀

 

獲得無偽決擇真實義  寧舍生傘守護祈加持

 

複次密績心要二次第  凡諸津要觀修務精勤

 

四座瑜伽勤修不動搖  遵師教敕修行祈加持

 

依止宣說妙道善知識  如法修行善友願健安

 

內外與中一切魔障礙  隨即息滅諸障祈加持

 

願我生生相遇明上師  飽嘗妙法常受甘露味

 

十地五道功德圓滿已  願速證得金剛持果位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