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誦諸法暨衍生問題改善之概說 圓光 

我佛慈悲,諸佛菩薩各發行願,化現於八萬四千法門中,隨順眾生,應緣度化,饒益諸有情眾生。
佛諺云:佛法不離世間法。雖然吾等應依「了義法」,而不依「不了義法」,但有些隱覆實義之『權便、權巧』之法而予眾生諸多方便,雖非究竟解脫之「出世間法」,然在日常生活中卻常為運用,使身、心、靈之羈滯、牽繫得以舒解、改善,甚或解除困縛、消弭鬱結,能獲目前之健康、愉快、美好。故有:佛法不離「世間法」之云。藉由權便諸法導引,漸次優入解脫之門。
吾人每於學習中從事工作,复於工作中常學習,彼此「教學相長」,自學習中獲悉工作方法,從工作磨練中得到經驗,而於經驗中記取教訓,不斷改善工作要點,乃至精益求精,深解方法要領,借力使力,能四兩 破千斤,使更臻完美,終獲圓滿成就。
各種語、文皆有文法,論述寫作之章法結撰多以「啟、承、轉、合」之結構布局,佛學、佛法亦復如是。不論佛說經典或教界各種律、論等三藏十二部經諸學及顯、密、禪之各門佛法等亦然。若能符合其應具邏輯要件,依法如儀,皆有其共振共鳴效應。
故說,信仰要建立在學術基礎上,修行、度眾尤應常隨佛學以信願解行合一並進而修證菩提。沒有學術基礎之信仰,並非「智信」,即非「正信」,將會淪致「迷信」,復在「貪、嗔、癡、慢、疑」五毒熾然之下,極易產生不良效應或負作用之後遺症,乃至犯忌過愆,妄造三業諸障之業因,緣生而輪迴果報,解脫無期。
佛陀或今昔歷代祖師、清淨賢聖僧,慈悲垂愍,常以演音、告誡眾生:學佛之人當務首要直心自省、開誠自恣以佈公、真心懺悔,先行自心清淨,返諸自性本然。故說,直心是道場。
故凡初始,以祛五毒,再除五障(煩惱障、業障、生障、法障、所知障),而在諸行中當不行五惡:「殺生、偷盜、邪淫(淫亂)、妄語、飲酒(甚或酗酒)等。」並行「四念住」,常住於四念處,以「身念處」觀身為不淨;以「受念處」觀受為苦;以「心念處」觀心為無常;以「法念處」觀法為無我。以「慧」為體,而運慧為力,使念「身、受、心、法」所觀之處,又使念「住」於所觀之處,即所謂「四念住」。
更進而行「住十念處」,於「四念處」外,另有境界念處(於諸可意、不可意之境界,觀察其虛偽之相,而不生貪恚。)、阿蘭若念處(阿蘭若譯為閑靜處,又作無諍處,為比丘之住處。菩薩住阿蘭若,念欲修如理之寂靜無諍行。)、都邑聚落念處(若入都邑〈城鎮〉聚落,念欲遠離博奕〈賭注、賭博〉、酒肆〈酒家、酒廊〉、歌舞〈歌伎舞廳〉等一切非行。)、名聞利養處(於名聞利養之處,觀其假相,一念不起執著之心。)、如來學門念處(念如來所學之法門,常勤修加行之。)、斷諸煩惱念處(念欲修習正智、斷一切之煩惱。)等六念處,共有「十念處」。以先行「四念處」,進而乃行「十念處」,令『住』於所觀之處,能使自性清淨,還諸本然。行持之中,當以行「住十念處」而加行念佛、持咒、誦(背誦、朗讀)經,統名「念誦」。
若能持名憶想(記憶觀想)念佛或憶想本尊憶持(記憶受持)心咒真詮,定慧相應相生、心佛相印、一念相續,雖得以權便、善巧過渡,乃至返念念自性,自然不假方便,從「有相」念佛、持咒三昧(心中尚有佛號、心咒)到「無相」念佛、持咒三昧(念佛、持咒與定相應時,佛號、心咒不起,但心不離佛、不離咒,當下雖無語文,但彼佛、心咒充滿心中,一念相續,清晰了然。),乃至自得心開(明心見性),優入「實相」念佛、持咒三昧境界。每於當下即念返觀、專注一境,返念自念、返觀自觀。
初以聞佛稱佛,次行憶佛念佛,念極而忘,忘極而化。持咒亦然,初始聞咒持咒,次行憶想本尊憶念持咒,念極亦忘、忘極亦化。
綜上所提「念誦」,其相關諸法,在今昔之清淨賢聖僧於一般法會、大型場地集會或電視佛教節目中之各型開示或佛學講座,或有緇素祖師大德、護法居士之論說著作,多有論述甚詳。諸等三昧境相,唯證方得明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證,焉能妄說,恕不贅言。茲於本文中擬就念佛、持咒、誦經諸法暨部份小節之個人拙見粗解,略述一二,聊作參考。

念佛持咒之常習見識與方式之略說:
一、攝心持念 優入三昧:
有些人念佛、持咒時,喜歡以念珠、手珠、計數器等行計算念佛、持咒的次數,用於統計稱念佛號或持念心咒真詮(言)之數量多寡。甚至把念珠的母珠外加兩小串之十個小珠子(有象徵代表佛陀十大弟子或十地菩薩之說)和火柴棒亦派上用場,或以印些如「蓮花、金剛塔(或稱如意七寶塔)」、「佛」字,其中劃上許多小圓圈,每持念幾遍就用紅筆塗點以為註記,日夜精勤持念,令人讚歎;但個人認為此法可能僅為適用於初期持念的過渡時期。緣以其口稱持念時,還要「分心」他處,用手撥弄珠子或按計數器,有的甚至目視著珠子或計數器之異動,以其心、手、眼等著重他處,隨物移動而心生浮動,已無法匯集一念地「攝心」念佛、持咒,顯然只是以「口」稱唸而已。幾乎難以一心不亂地專注執一念或定慧相生相應、心佛相印,故尚難達到持念(念佛持咒)「三味」(即出家味、讀誦味、坐禪味),甚至優入持念「三昧」(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曰:『言定、正受、調直走、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曰定;正受所觀之法,故曰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調直走;正心之行動,使合法之依處,故曰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曰息慮凝心。度智論五曰:『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同廿三曰:『一切禪定攝心,皆名三摩提。秦〈明辨真假果判是非〉言〈秦言即立說明判真理之言〉正心行處,是從心始世界來常曲〈習常屈曲蜿蜒〉不端〈心妄不端正〉,得此正心行處,心則端正。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內徑與“蛇”身圍大小類似之竹筒〉中則直。』)。以權便初入有相念佛(或持咒)三昧,依次不假權便而進入無相念佛(或持咒)三昧,爾後優入實相念佛(或持咒)三昧。
二、以時計算 一心持念:
為此,擬建議改變念佛、持咒之方式、方法,概述如次,謹供參考。即以個人習常之持念速度,可先以念珠或計數器作為計數念佛、持咒,以一小時計算,瞭解此期間其持念大約幾稱(次),以後持念則以「時」計算,即知數量。如此可於持念期間能夠一心不亂地執於一念,攝心念佛、持咒,諒為較能一心持念的理想方法。不會因撥弄珠子、按下計數器或作記號、目視隨異動而令心浮動,致中斷攝心禪定之昇華契機。
三、持念玄關處 一心不亂:
持念之計數以「時」計算或隨緣不計數,於日夜六時中可用之時間,充份應用,在心無掛罣計算數量之下,能更臻專心念佛、持咒。宜於每出一字一句,皆憶想、憶念、憶持於「玄關處」(即兩眉之間的天庭穴,通稱天眼〈色界天人所有之眼,見一切眾生之心故。人中修禪定可得之,不問遠近內外晝夜皆能得見〉、慧眼〈謂二乘之人,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故,能照見真空無相之理之智慧,為空諦一切智〉、法眼〈謂菩薩為度眾生,見一切法之實相故,能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另開出智眼〉、佛眼〈佛陀身中,見如來之十力故,具備肉眼及前述三眼,另開出光明眼—見佛之光明故、無礙眼—所見無礙故、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見普門之法界故〉,又另有一眼,即出生死眼〈見涅槃故〉,共計十眼。自法眼之後可有上下左右前後三百六十度無眼界、無意識界之普視法界的境地。)之位置(眉間內移約三指處),觀想(一)此處即口,於此處在動;(二)音聲從此口發出;(三)此處亦耳,於此聽音;(四)此處即眼,然肉眼雖閉合,卻以此「玄關處」(天眼等十眼處)觀世間,作如是等四種觀想會於一處,即眼、亦口、亦音聲出、亦耳聞音。肉眼雖閉,但以本真空諦一切智的「慧眼」觀之,一切攝心執一念相融為一,最後必唯聞音聲於心念中,一切初入「有相念佛(持咒)三昧」,則能一心不亂,執持「名號」或「心咒真詮」。進而不假方便,逐次優入「無相念佛(持咒)三昧」與「實相念佛(持咒)三昧」之禪悅法喜中。
四、持念三昧 體用雙運:
若能如上之方式念佛、持咒而入於「有相」、「無相」或「實相」之念佛持咒三昧時,可以試圖進而觀想於「頂門(百會穴)、心窩(膻中穴)、掌心(內勞宮)、耳朵(耳門),乃至膝眼、天突或其他穴道、毛孔之處,攝心一念以行持(念佛或持咒),諒必有不同的體驗與諸相(有相、無相、實相)持念三昧之妙用。以體用雙運,之所以能千手千眼或法眼、佛眼,能常念處而念住,能念極而忘、忘極而化,諒可心性自開、明心見性,而能深解「心經」之空諦妙義、真空妙有真實義。
五、攝心一念 生活常習:
持念既已養成攝心一念之常習,可移作日常生活中亦養成攝心念於「玄關處」,「目視、口動、音出、耳聞」等皆專注同會一處。於誦讀經典或各種看、聽、說、讀、寫及飲食、靜坐、休息…類推於行、住、坐、臥各項生活節奏中。除了能隨時隨境「都攝六根」於一念心,不使散亂,能令萬魔邪眾不侵,更有助於各種學佛修持之進程,促使早日成就。因常習滌慮凝心、攝心一念,凝神聚氣成流,氣脈流暢,宜常「喝水」,有助排濁除穢益身。
六、即生法喜 懺悔感恩:
隨時隨境以「即生法喜心」(每個當下均以大歡喜心面對一切)、「慚愧心」(祛除高慢心、以謙虛就教之心)、「懺悔心」(真心至誠向諸佛菩薩求哀懺悔,祈求赦免罪業、消減過愆,也向魔障冤親懇求寬諒、解冤釋結)、「感恩心」(感恩佛法僧三寶恩、國家恩、九玄七祖父母恩公師長恩、眾生恩。尤為強調者,除了感恩萬德垂慈加被和赦罪消愆之鴻恩外,也感恩眾生之助緣和魔障冤親之寬諒不究、解冤釋結等之恩澤,以及累劫今生曾為我關懷而所作之各種祈願、請願、許願、發願者暨尚未予以還願報恩之萬德龍天神祇聖眾,均此至誠感恩)、「解冤釋結心」(以真心至誠發願—對累劫今生曾在身、口、意三業中加諸傷害我之親屬戚友或其他眾生,表示從此解冤釋結,不計新仇舊恨,一切化為空無。),即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之心,普發菩提心(若能有如上之平常心而菩提心自然生起,亦即菩提心發起時方能有如上「五種發心」,互為因果。)來精進行以持念,並於完了時,普回向以此念誦(念佛、持咒、誦經)之功德善利供養萬德龍天,以真心慚愧、懺悔之心向諸佛菩薩求哀懺悔,祈求赦罪消愆,也向魔障冤親懇請寬諒、解冤釋結,並以感恩的心,感恩諸鴻恩(略如上述),更以解冤釋結之心,寬恕累世今生對我們加諸傷害的眾生之新仇舊恨。平時更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絕不尖酸刻薄,得饒人處且饒人。更以菩提心普迴向,悉令我們本人或親屬戚友的魔障眷屬、冤親債主、九玄七祖、恩公師長和一切法界眾生皆能萬緣放下、棄惡從善、戒殺護生、解冤釋結、離苦得樂、往生諸佛淨土。並普迴向祈願佛弟子我本人或親屬戚友,皆能福慧增長,魔障、病難、煩惱盡消除,日夜六時(二六時中)恆吉祥,學佛修持速得成就,弘法利生隨心滿願與成就。
七、自修功德 攝受佛慈:
能攝心持念時之自修功德力會一直提升,持續累積,同時也攝受到佛菩薩聖德願力之加持和法界性界力的源源不斷地從頂門、玄關處、心窩處、掌心處,乃至全身毛孔等處灌入體內,遍滿全身,週身持續溫熱,甚至熾熱發燙,這些能量依個人修持方法(或他力助緣協導)和精進而增長蘊蓄。其最能釋出能量的部位在眼睛、玄關處、手掌心和手之中指、食指、姆指等之指尖。是故,持念時可以將手掌心或指尖置於身體病痛之處,如五臟(心、肝、脾、肺、腎等五種內臟之總稱)、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等器官之總稱)或其他疼痛部位,不作觀想,即有以能量改善、自癒之效果;或有不慎輕度受傷流血(或流鼻血)時,只要手指尖輕輕碰觸患處(或鼻頭),即有立刻止血之效,可見能量之妙用,人皆有之,唯能量各異。若為重大傷害,則應當依醫護程序處理之。
八、逆向增上 攝心一念:
俗云:「逆向操作,可得逆增上緣。」因此,念佛、持咒時可以選擇(或製造)一個嘈雜的環境,在鬧中持念之。例如:在播放歌曲或音樂聲中念佛或持咒,行者可用如上所提攝心的持念方式為之,否則,容易被「鬧境」所轉。經過常加演練後,以息止緣慮、凝結心念,終會將雜音排除在耳根之外,攝心一念,一心持念。
九、持念禮佛 助益身心:
一面持念一面禮佛(速度愈慢愈好,任由個人或團體選用)有數種方式:(一)以「默念」佛號或「默持」咒語的方式來禮佛,先吸滿「氣」後,緩慢地拜下禮佛,同時慢慢地吐氣,留二分氣後閉氣,攝心持念不斷。少頃,慢慢起身,同時緩慢吸氣、持念如前不斷,一念相續,直立定位時也同時吸滿氣。再次拜下禮佛,方式同前,週而復始,只管拜下是吐氣,起身是吸氣,稱念是一念相續,相關速度自行調整。(二)以口「出聲音」和「默念」(或默持)混合方式念佛(或持咒)來禮佛。即「默念」或「默持」時吸氣,吸滿後拜下禮佛,同時出聲口稱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四字佛號)」佛號(或咒語),動作照一般速度,即可同時自然吐氣。稱念畢,即止音息念閉氣翻掌;少頃,起身時(仍照一般速度)開始默念一句佛號(或默持咒語),同時以常速吸氣,回返直立定位時亦同時吸滿氣。再次拜下禮佛,同時出聲地口稱心念,相關動作亦復同前。動作宜慢,稱念速度配合動作。可以調息運氣、舒筋活血,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面色紅潤光澤。
十、掩耳念誦 開發潛能:
以兩手之掌心掩住耳朵,稱念佛號、持咒或讀誦,會使腦部產生共鳴,可使腦部細胞活性化,減緩老化;同時可促使開發腦部另一個區塊的潛能,亦即增進智能,開發潛能能使更聰明、開智慧。持念時之心念等均會集於「玄關處」。
十一、遶念行持 助行氣血:
遶佛念佛、持咒,以繞念佛號(或持咒),一念相續,在佛前遶佛或在庭院、小徑上遶行。稱念六字或九字佛號或持咒時,第一句宜出大聲(讓聲震、氣動來帶動氣血循環,並藉以排除體內所有穢氣、濁氣、廢氣、病氣、瘴氣、陰氣。),第二句宜小聲(可稍作調息)。亦可稱念四字佛號,前兩句大聲,後兩句小聲(或依個人習慣,調整大小聲之段落,持咒亦然)。如此週而復始,可使氣血運行調和、身心舒暢、禪悅法喜。兩手掌心、掌背重疊,大姆指相扣,手指正面相印,指尖翹(凸)起(指甲呈左右相背),讓「氣」能左右全面相通。(禪、靜坐時亦宜大姆指之手指正面相印、指尖垂直凸起,而非僅以指尖相觸。)
十二、行路持念 氣血暢行:
於日常行路時,念佛持咒,視環境是否許可,自行選用「出聲持念」或「默念默持」。行走間之擺手時,將「掌心向後」,手指略微屈曲。出聲持念時亦採一句大聲、一句小聲(例如稱念六字或九字佛號)亦可稱念四字佛號,前兩句大聲,後兩句小聲,隨個人習慣調整之。如此持念方法能促進氣脈通暢和血液循環,行走腳程頓覺輕盈省力。(平時行路或登山時,亦宜用此法〈手掌心向後,手指略曲〉擺手。)
十三、甩手持念 拉筋排氣:
常作「甩手運動」可使身體拉筋、排氣(排除濁氣、廢氣、病氣、瘴氣、陰氣)、採氣(吸取宇宙能量氣場的天然萬有能量清淨正氣)。所以雙手後甩時是「吐氣」,掌心向後、腳跟著地;雙手前甩(提)時為「吸氣」,掌心向上,腳跟提起。兩腳掌略呈內八字,甩手時,不論向後或向前都應用力甩,甩手持念以口稱心念或默念均可,並以持念四字佛號或短咒為宜,一念相續,持念不斷。或者,僅為觀想於後甩吐氣時,由掌心、指尖排除污濁之「諸氣」;於前甩吸氣時,自掌心吸取清淨「正氣」,週而復始。甩手運動前喝些溫開水,甩完補充水份。
十四、中速持念 字音圓潤:
念誦之速度快慢雖為自由選項,唯字音宜清楚圓潤。心生慈悲心,普發前述之「五種心」以念佛持咒誦經,字句分明,音韻連貫圓潤,切勿字音斷句中有模糊、切音、重挫音、短促斷音等不平和之音質。持念時之心念常執於玄關處(亦稱上丹田)。
十五、壇場持誦 萬德垂慈:
誦經時,宜在大殿、佛堂、法會會場等「壇場」行之,並有法水灑淨。法水包含大悲甘露法水(觀世音菩薩法門,能淨壇。為眾生洗淨滌慮、化火燄口為清涼口、化火燄身為清涼身、化污穢身為清淨身,能令以清涼口、清涼身、清淨身納受甘露法食,並悉令以一食應無量食,以無量食咸趣一食,令皆飽滿)、三昧法水(藥師國土法門之法水,有兩種即溪水與瀑布,專為眾生洗滌歷劫與今生身、口、意三業之業障、罪障、罪根,消除貪、嗔、癡、慢、疑五毒等三業諸障,悉令魔障、病難、煩惱盡消除、萬病消除,能令正定、正受、正心行處、息慮凝心、身心安穩、平安吉祥。)、八功德水(西方極樂國土七寶池中、須彌山與七金山之內海、蓮華藏《略名華藏》世界之香水海中等皆盈滿八功德水,為阿彌陀佛、甘露王如來《彌陀化身說法,亦為阿彌陀佛之別號》、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毘盧遮那佛等蓮華藏世界國土法門之法水,能令眾生普得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飲食除飢渴等無量過患及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為祈求諸佛菩薩應化諸等法水,得稱念該國度之諸佛菩薩聖號、本尊心咒真詮、觀想其身口意三昧相應,祈願凡水應化為大悲甘露法水、三昧法水、八功德水等集會一處,互徧互融。另宜有水果(數量不拘)等供品全備完妥,以為萬德垂慈普作淨壇、施食所用。
僧眾之禪房或寮房及在家眾之臥房,皆不宜另私設小佛堂,甚至於此處誦經並均不宜施食,而念誦宜在壇場為之,客堂、客廳次之。在家眾於臥房或其他不方便處持念,得以默念為之。而僧眾得隨喜隨處念佛、持咒、閱讀諸經,但僧俗皆宜言明「念佛、持咒、讀誦經懺期間,所有眾生應結界在屋外或徧虛空的法界,平心靜氣地聽經聞法或念佛、持咒共修,不可進入屋內。吽啥。」若為練習梵唄唱唸,得書寫「梵唄練習中,鬼神請勿聽」告示貼於門外,並於唱唸前唱白「告示文」宣告之。壇場施食時宜白云「一切眾生均結界在屋外及法界納受甘露法食…」等語。
於誦經前應結界,言明「讀誦某經法會即將開始,所有來臨法會之一切眾生等眾,悉令全部結界在屋外暨遍虛空之法界,平心靜氣聽經聞法,納受甘露法食,攝受萬德龍天垂慈接引諸佛淨土,不得擅入壇場(屋)內驚擾眾生,若有故意違紀動亂者,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伽藍聖眾菩薩、穢跡金剛菩薩暨龍天護法依法嚴辦,絕不寬赦。吽啥。」並於法會完了時,再宣明「讀誦某經即將圓滿,所有來臨法會之一切眾生等眾,悉令萬緣放下、棄惡從善、戒殺護生、解冤釋結,全部排班整齊,領取功德,隨即離開此地,攝受諸佛菩薩超拔往生諸佛淨土,不得逗留此地驚擾眾生,若有故意違紀動亂者,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伽藍聖眾菩薩、穢跡金剛菩薩暨龍天護法依法嚴辦,絕不寬赦。吽啥。」讀誦地藏經時更應重視此事,否則眾生入室沒能請出去,將陰陽同處。
除了如上之處理,並於法會最後時段回向完畢,再附加宣說「法會已經圓滿,參與法會的諸位法師、護法居士,今天都功德圓滿,悉令皆能福慧增長,魔障、病難、煩惱盡消除,四時平安、萬事吉祥如意,法喜充滿。吽啥。」(以上唱白內容隨喜變化)

精進修持之反應現象與因應方法之略說:
學佛之人常有之念佛、持咒…等的精進修持過程中,或許會有些異常現象。有的是正面性之副產物,有助修行;有的則是負面性而有障礙傾向者,其實以平常心對待,這些並非壞現象,僅為過渡之歷程而已,概說如下,謹供參考。
一、修持過程中累積「自修功德力」:
永續精進中將會攝受他力之能量助緣,使自性光能量增強,凝聚光能熱量,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散而聚,凝聚為氣脈明點,由多數較小者聚集為一個大光體,由此放光發熱,顏色有七彩、紫、紅、藍、黃、白、透明…不等之光暈,其強弱依個人屬性而異。修行初期,光能熱量較小,恰似微溫,易受眾生依附暫駐取暖共修,使身體有異狀情事之感受,有人解讀謂之為魔考,其實未必盡然。當行者自修功德力持續上昇,加以他力能量之助緣累積,能量熱度增強,超過該眾生能忍度時,該眾生即行出離,莫敢近身。因此,能精進修持,累積功行,才不致遭受外靈入侵傷害。(譬如:昔日以掌於爐面取暖,爐火小時停留較久,若爐火較熱者,則較速退離,更熱時則遠離莫敢接近直接取暖。前述外靈依附之原由類此。)
二、折磨耗損 身心俱疲:
身體歷經長年累月地折磨、耗損,又疏於養生保健,體內新陳代謝失調,甚或魔障冤親、萬魔邪眾入侵阻塞穴道或進駐器官組織,血液循環難免阻滯,器官組織功能障礙,迫害健康,身體呈現半健康(五十分至七十分,需門診治療,但有些往往檢測不出病因,緣以受邪靈入侵不久,雖感覺不適,但尚未致病或病情尚輕之故。)或不健康(五十分以下,需住院治療)。
當吾人漸入精進修持之時,因為息止緣慮、凝結心念,聚氣成流,輾轉氣行全身。奈因原已淤滯、阻滯或淤氣、滯血之處往往不易打通,以致突來的勁氣、洪流會有突起、脹痛、悶痛或刺痛之感,有些人以為走火入魔,對修持抱持質疑態度,躊躇不前或緣盡即將往生,其實這些脹痛…等現象是精進行持中的副產品、副作用而已,有諸多方法可以解除異狀,甚或助其精進成就。
當氣血淤積在腦部時,會有頭脹、頭痛、偏頭痛、耳鳴、眼壓增高(嚴重者眼球會有凸出現象)。以及鼻塞或頸子、肩膀酸痛、僵硬…等現象。可作如下處理:
(一)指壓按摩(揉)兩耳根後高骨部位(耳後乳突稍下方凹陷處)及頭髗後下緣(含風池穴),並指壓太陽穴及整個頭髗。
(二)觀想「氣」從頂上往後而下,用四指合併使力在頸後髮際至大椎穴作指壓,再由上而下直推順氣(不可左右搓揉,以免傷及頸部筋絡),觀想將氣帶下自腳底排出。連續三次後,再於頸部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反覆挫熱,爾後以掌心熱敷頸部。
(三)於默然持念中,得吸氣入下丹田(肚臍內移約三指處),觀想「氣」(氣脈明點)上昇經中丹田(膻中穴)、上丹田(玄關處)至頂門(百會穴),再由後方往下帶,經會陰穴後往上行小週天運行,週而復始,最後置於下丹田(氣脈通暢者終極置於上丹田,有助心眼開,內觀見性),女眾宜置於中丹田(避免生理期時因下腹氣旺而有脹感或排量過多),無經期者不在此限。
(四)掌心作凹窩狀在頂門或額頭、偏頭、後腦勺、頸子、肩膀、膏肓穴、脊椎等部位輕拍之,而後依(二) (三)項的方法處理之。
(五)以遶佛或行路之繞念方式持念,詳見前文第十一、十二項說明。遶念數分鐘之後,其頭脹、頭痛、偏頭痛或肩膀、頸子僵硬…等現象即可改善,甚至消除。
(六)用手掌在患部將淤氣、廢氣、病氣、濁氣、瘴氣、穢氣、陰氣抓走並甩掉,或追加依前(四)項之方法處理之,即可改善。
(七)用橡膠錘(五金行有售)之一端包裹泡棉後,可以在患部輕輕或適力捶打,尤以在背後(膏肓穴)、肩膀(肩井穴)、手肘、關節、酸痛處作捶打,均可舒解、改善或痊癒。捶打時亦同時持念佛號或咒語(有關驅魔祛邪、超拔或總持之咒語)。
(八)至室外或客廳、佛堂慢步走或上下樓梯時,兩手自然擺動,手掌心向後,手指自然屈曲,依手擺動之頻率作連續兩次吸氣及兩次吐氣。即連續行走二步作二次吸氣(二吸)後,再連續二步作二次吐氣(二吐),上下樓梯時亦然(若行路或上下樓梯因限於體力而趨緩時,吸氣或吐氣得自行調整為一吸一吐)。俾增長吸吐時間及空氣量,心中默念阿彌(吸氣二次,一次一字)陀佛(吐氣二次,一次一字),速度及吸吐量隨個人體能和習慣自定之。經過這般調理,即可改善不適症狀。可有調息及增加肺活量,增加氧氣攝取量。又因手掌心向後之功法,有助氣脈運行,手腳運作有省力之感,身體輕盈好走,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帶氧量使細胞組織活性化,排除血管和細胞間之廢氣、濁氣、病氣、穢氣、陰氣,包括有助於撥離血管壁內之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益處多不可窮。更宜常靜坐長呼吸並以手掌呈凹窩狀拍打患處。
(九)不論念佛、持咒或誦經,若有不適之感,除了得依上述方法予以改善外,更要常作前述「五種發心」之加行,能事半功倍,更臻週全舒解。平時精進修持與普回向,感動萬德龍天與魔障冤親,能令開赦罪業和解冤釋結,使病難諸苦消除,法喜充滿。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