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皈依真義 

四皈依

皈依之義:在俗義言,皈者,皈投也,依者,依止也。即皈 投依止之謂。在真義言,皈者,皈元義,匯歸法界義,依者,依其所止而息妄念義, 換言之即返妄歸真是也。由見、聞、思、修外緣而發心皈依常住三寶,是為外緣;由本覺內熏、始覺復發,而皈依自性三寶,是為內因。皈依常住三寶,依其所止,返妄 歸真,而復發自性三寶,於自性三寶依其所止,而悟證無上菩提,是為究竟。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納莫: 亦作南無、南謨、南摩、那謨、曩謨、南謨等,義即歸命、歸禮,敬禮、度我等心內外眾生向佛法僧三寶至心皈 依之語也,如南無師、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

   

  皈依師,總持尊,永不皈依邪惡知識。

  皈依佛,兩足尊,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離欲尊,永不皈依外道邪論。

  皈依僧,眾中尊,永不皈依外道邪眾。

師: 無上義,天人師表也 ,佛十號之一。師者,菩提心體也。皈依師,念念開真(如)知見,示真知見,悟真 知見,入真知見,如是皈依方為究竟。否則,念念開眾生知見,示眾生知見、悟眾生 知見、入眾生知見,是則與師背道而馳。

   

佛: 佛陀之簡稱,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是謂佛陀。佛者,菩提心性也。一念覺是因地佛寶,念念覺是果地佛 寶。此是文字言詮注解,乃真義之小部份。若能解行相應、.心相應、.心性圓融、心智圓通無礙,是為究竟。修行人皈依佛,必須念念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 佛知見,如是皈依方為正道。否則,念念開眾生知見、示眾生知見、悟眾生知見、入眾生知見,此則與佛背道而馳。

   

法: 法者正也,即正智也 。一念正(智)是因地法寶,念念正是果地法寶。法者即佛所說五藏十二部經典。法 者,菩提心智也。修行人應念念開正(智)知見、示正知見、悟正知見、入正知見。 否則,念念開眾生邪見,此則與正法背道而馳。

   

僧: 和合也,合三個修行 人以上,集合于清淨道場,互相砥礪,勇猛精進修行,此俗義之解法。一念心清淨, 是因地僧寶,念念清淨,是果地僧寶。僧者淨也,淨信、淨願、淨行、淨念、淨業、 淨戒、妙用等七義均具全者是為僧伽。僧者,菩提心用也。乘願再來普渡眾生,運用 八萬四千智慧,破八萬四千煩惱,是為僧寶究竟義。俗謂僧人為出家人,即出家修道人 之謂,偈曰:「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六道皆苦應求出離。」是故出家人應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濁中,是即身處三界,而心超出三界;身處五濁,而身不為五濁所染,是為 出家真義。

   

皈依之種類:有外皈依、內皈依、密皈依、 密密皈依等四種。

   

外皈依: 皈依常住三寶義。

   

內皈依: 皈依自性三寶義。

   

密皈依: 皈依上師、本尊、空行護法。上師體也,本尊相也,空行護法用也。 上師之身為僧寶,上師之口為法寶,上師之意為佛寶,是為一體三寶義。

   

密密皈依: 是皈依法報化三身,而證法報化三身之義。法身者,汝之性也。報身者,汝之智也。化身者,汝之用也。 譬如一樹,根為法身,幹為報身,枝葉為化身,是一體三身義。

   

皈依境: 中座本尊、前佛、右菩薩、左聲聞緣覺、後經典法器。

   

按 此密宗皈依真義(又名一乘、佛乘或金剛乘皈依三要),由本師釋迦文佛于宣說法華經後秘傳與文殊師利菩薩,再傳蓮華生上師,輾轉傳至康藏已千餘年,民國二十二年春,由西康活佛諾那呼圖克圖上師傳與蓮華金剛藏尊者,再由尊者將此心要全部口訣傳與沈芷芳女士紀錄成函,此心要為中土所未聞;近因沈女士示寂香港,(沈女士為廣東教育界前輩,畢生為教育界服務,歷任廣州女子師範校 長、教忠中學校長等職。)為紀念沈女士故,茲將此皈依心要全部公開傳出,普願有緣者,聞法思修,則直悟心源為期不遠矣。


上一篇(皈依時為什麼要把父母觀想) 回目錄 下一篇(關於多位上師本尊觀修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