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古洗裡所著《大威德證分》中脈之說

陳健民上師瑜伽士文集  

小引

憶十餘年前,諾那上師之塔,修於廬山;貢噶上師主持其事。時韓大載君為總務主任,以我隨師在山居住,將所有安藏之經典、寶貝、首飾、珍品,由我保存;經典中有寶金剛喇嘛講授之《大威德證分》,是用宣紙所寫,寶貴而莊嚴,並有隨聞錄,及很多詳細講解附焉。我以保管之故,常得快睹。時韓君以曾蒙諾師大圓滿傳授,故對此生起及圓滿次第,以其徵引太繁,且法地位不如大圓滿。蓋麻哈瑜伽、阿努瑜伽,只在九乘次第之中層三節,而大圓滿則在上層三節。且對生、圓次第,認為繁難而不注重之。我雖喜大圓滿,但對生、圓次第,不致討厭。而對於誓句相應,及形相相應之雙身法,尤喜研求。現因根據《甚深內義》所說,修中脈與住中(左月+右辰)之分,覺此證分,所指不夠明顯。前著《中黃督脊辨》,已將中脈詳述,茲特重新溫習,加以討論一下。

首應表示者,我對《大威德根本續》,絕對信仰。而對宗喀巴大士是文殊菩薩之恭敬觀念,毫無動搖。茲篇不過是對古洗裡師所著之《大威德證分》(寶喇嘛講授,謝卓如君抄本。“以下所稱頁敷,均依謝君抄本而言,配合說明”)所述中脈之位置,加以批評。

 

標所評

 

(1)(四十五頁)“中脈在身之正中,微近脊骨而住”(照抄原文,以下同)

(2)(四十六頁)“命脈依脊骨內方而住,中左右三脈,亦依命脈而住”。

 

明能評之正理

 

就一般言

證分者,能令修起分成就者,證取大樂智慧身佛之一種最後、最重要之教授也。因此所涵之教授,必有一定不移之指示,切不能模棱兩可。今示二說,既不加折衷,又不加批評,複不加最後決定,使學人何所適從?即就第一說而論,即為正中,又何有微近脊骨之說?措辭也不決定。其“自語相違”,有如此者。

就脈言

1.方位雜(四十六頁)

“就身子說,魔壞脈在前,中脈在中,命脈在後,後方為脊骨”等語,與前兩說不相同。既說中脈微近脊骨,又說後方為脊骨。照此,如在脊骨內,何以又說在脊骨前?中脈既依命脈內住,何以又在脊柱、命脈前耶?

2.粗細亂

細者應在粗者之內。如三摩地最細身,應在智慧身之內。而智慧身又在三昧耶尊身之內。何以脈不如此?既說中脈在脊骨前,則粗細不相容,以粗應包細也。如說命脈在脊骨內,中脈又在命脈內,則中脈為身之正中之說,又複相違。

3.住修混(四十六頁)

“中脈內氣小故,因之縮扁而住,即為凡夫根尋常住之理。”既為常住之理,應亦有本尊身常修之理。但對常住與常修,亦無明顯分別,是為住修混。但仍露“常住之理”等字樣,可見住修是要分的。

□就輪言

1.密輪(四十七頁)

“海底黑白之間,繞展二脈,將中脈纏繞之縫中間。”如以此輪位置而論,也不在脊骨前與脊骨中矣。尾閭(脊骨之末端)是在肛門之後,而肛門又在會陰之後。但會陰是海底輪的住處(即密處輪),下接寶珠輪,故其位置又不同。

2.臍輪(七頁)

“臍間智慧勇識,彼之量微小豌豆大,觀之不能時,則可觀一點為要。彼又中脈內孔雖最小,如針孔窺山,修之亦可。”如此,則臍間所修之智勇尊,豈在脊骨內抑在脊骨前耶?若然,臍輪不在身之正中矣。

3.心輪()(二十頁)

“其心間月輪上白色吽字放光,召請如己智慧身。”智慧身是最細風心,在中脈以內。既在心間月輪上,何以又在脊骨前與脊骨內?無論脊前脊內,均已較後,而不是中心矣。()(三十七頁)“蓮花與師座化光,入心間八華脈,月輪墊化光,入心間白明點。日墊化光,入紅明點。上師威德雙身化光,入最細風心。”此最細風心,如在中脈,依他所說,應在脊骨內與脊骨前,不應在心間。()(四十三頁)“中脈亦惟心間之中脈為要……道上亦喻義光明於心間中脈內顯出。”心間中脈何以不在正中,而接近脊骨或在脊骨之內?須知,肉團心是不在脊骨內的。()(七頁)“收攝次第中誓句勇識收到吽甯那達,因風心本一而入之關係,氣於中脈內,入、住、浸三者之景象,依次現出。”如氣於中脈入、住、浸,就應在脊骨內現起,但是吽在心間,沒說在脊骨,何能於前收,而入、住、浸於骨內?

4.喉輪

喉輪受用五昧,其脈根在中脈內,若由脊為中心而發出,則受用在頸之前後。今受用皆在頸前喉輪,而不在頸後。如(六十二頁)“如是,心止於喉間觀處,與持喉間寶瓶氣”。若轉夢法為增加夢境,將頸前左右喉輪之脈,用手按緊。如以脊骨為中心,則應按頸後左右方接近脊骨矣。

5.頂輪

如依中脈,在脊骨中或接近脊骨而論,則往生法之梵穴,應不在八指,而在脊柱、延髓或後腦,以其為頂上直出之孔之地位故。

總括而言:不獨密輪之雙運,臍輪之消化,心輪之觀本尊,喉輪之甘露,頂輪之往生,都不能在脊骨內,而必須在正中者。

□就身言

(1)依起分觀本尊身,並不觀在脊骨內,何況證分?如其必在脊骨內,何以一切起分本尊身,不觀脊骨耶?

(2)(七十四頁)所說金剛誦不宜在身腔內作,而常往返中脈。在中脈中縫作之,尚不可,況外縛以脊柱耶?

(3)(七十九頁)舊蘊別處之說,散見甚多,此時之別處風心本尊中脈,如當在脊骨內,則智身不復有中脈矣,此理不通(脊骨在舊蘊故)。苟智身無中脈,則順逆黑白紅三道,在何處經過耶?

(4)(七十九頁)化身出生時,中脈亦在正中,自己心間脈輪故,並無在脊骨之說。

就其他言

橫觀四喜四空,以心輪之最細風心,為最後層集中點。若不在正中,則喜將從後方集中矣。若又如以收攝次第而論,器將入情,情收入三昧耶打。故在心輪中脈中,不應在脊骨內。

結論者

我對於這本儀規,認為有須取出藏文原本,重新校對之必要。蓋以有四點缺點也。一、排列錯亂。二、起分以前之加行,也混在證分內。三、名詞不統一。如既說精髓又說明點、真水等,使人混亂不清。四、先修拙火,後修瓶氣,次第於理不合。須知:若無瓶氣,拙火何來?故必須好好地斟酌校正,不致以訛傳訛。因我不信藏文原本與宗喀巴大士是錯誤的。

我對於求法與修法者,依聞思修三慧,建議有三。一聞慧:要依止具德金剛上師,領到證分後,要經上師親口指示解釋。以藏文版本顛倒者多,有如道家之表示名詞,故非師示不可。不具德的上師,本人也弄不清楚,見有抄本,就傳抄之,自己既不知抉擇,亦不明白,發生流弊。二思慧:即使已經具德上師如法傳得,也應如理思維,對於前後次第,加行正行,均須明瞭。若以頗瓦法而論,如聖露上師領導為弟子開了頂,仍須靠思維、念咒,不應隨便起修。拙著《遷識證量論》所提出之論據,雖我自說,而為西藏所無,但我自覺尚屬合理。且知開了頂的人,如非如法以思以修,而橫死者,亦複不少。三修慧:要如法行持。如無法修證分者,須向加行補充。有修證分條件的人,亦要把以前修證,補充通達,然後才是真正的證分。故要磨煉一番,則果位方便,在受用上有真正的領納,這是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