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8 15:53:34
學習次第 : 進階

 「空」否定了什麼?

以龍樹《迴諍論》為主的一個研究─

楊惠南

臺大哲學論評第八期

民國七十四年一月(1985年1月)

(PAGE 175-190)

提要

龍樹的《迴諍論》,被視為是對印度婆羅門教六派哲學之正理學派的批評。正理學派主張獲得正確知識的方法有四種——「四量」,其中之一是邏輯的推理——「比量」。《迴諍論》站在「一切皆空」的立場,否定了「比量」及其他三量的真實可靠性。而其主要的理由共有三個。本文的第一個目的,即對龍樹的這三個理由做一分析研究。

本文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在說明:龍樹雖然否定了正理學派的「比量」,但他自己卻也大量採用了「比量」;例如相當於歸謬證法的「應成法」等。這一矛盾如何解釋?本文作者指出:在第一義諦之中,一切皆空,因此正理學派的「比量」固然是空幻不實的,龍樹自已所採用的「比量」也自然是空幻不實的。但是,在世俗諦之中,卻不妨允許「比量」的採用。因此,龍樹一方面批判正理學派的「比量」,二方面卻又自己大量採用了「比量」;這二者似乎是矛盾的,但在二諦的理論之下卻解消了矛盾而統一了起來。

一、引論

《迴諍論》(Vigrahavyāvartanī)是印度中觀學派(Mādhyamika)學者——龍樹(Nāgārjuna;A.D. 150-250)的主要著作之一。由於論中用了許多篇幅,批判了四種獲得正確知識的方法——量(pramāṇa)[1],因此,學界咸認這是一部針對印度正理學派(Nyāya)而發的作品;因為,四種「量」正是這一學派的主張。

依據正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 瞿曇(Gautama;A.D. 50~150)

p. 112

所著的《正理經》(Nyāya-sūtra)中,所列舉的四種 「量」是[2]:(1)現量(pratyakṣa),即感官知覺;(2)比量(anumāna),即邏輯上的推論;(3)譬喻量(upamāna),即比較[3];(4)阿含量(āgama或'sabda),即權威人士所說的話[4]。《正理經》的作者以為,透過這四種「量」,使我人從外在的世界,獲得了正確的知識。另一方面,龍樹的《迴諍論》中也提到了這四種 「量」,並且作了詳細的批判[5];因此,無疑地,《迴諍論》中有關四種「量」的理論,乃是針對正理學派而提出的[6]。

龍樹的《迴諍論》,站在 「一切法皆悉空」[7]的立場,否定了四種「量」的真實存在性;其中自然包括邏輯推論上的「比量」。但是,我們發現,《迴諍論》中用了大量的邏輯推論,而在龍樹其他的作品裡,例如《中論》(Madhyamaka-kārikā),也用了大量的邏輯推論[8] 。這樣看來,龍樹一方面否定了邏輯推論的真實可靠性,二方面卻又不斷地應用邏輯推論;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不可解消的矛盾。

本文希望透過《迴諍論》中有關四種「量」的理論之探究,試圖解消上述所說的矛盾。

 「空」否定了什麼? 以龍樹《迴諍論》為主的一個研究


備註 :